当前位置:首页 > 求学培训 > 再见,中国山寨者
更新时间:2025-01-15 06:02 信息编号:539

再见,中国山寨者

浏览人气:31
职位MC喊麦    地区
联系人: 电话:


再见,中国山寨者

克劳中尉的作品

首发于微信ID“鸦小伟”

微信号:

以前,说起山寨机,很多人都会想到深圳华强北叱咤风云的廉价功能手机,以及乡镇食堂里半洋非本地的劣质产品。

“山寨”的故事贯穿了中国制造业从改革初期到现在,从艰难起步到破茧而出。

就像绿林英雄或土匪一样,那些曾经名声大噪的山寨厂商也被形势逼得上下山。如今,他们要适应新时代市场的要求,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结局。

7月7日晚,杭州市临安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一份公示文件,在汽车行业投下一颗重磅炸弹。公告披露:因铁牛集团总部已确认进入破产清算程序,众泰汽车总部已连续数月没有给员工发放工资。

此前,变相解雇的消息也在众泰企业各分支机构传开。

奇怪的是,该局立即澄清,铁牛破产消息系虚假信息,系员工擅自发布。然而,这起诡异的“母公司破产”事件,依然戏剧性地向世人揭示了众泰汽车近年来的颓势。

面对这一切,最幸福的人应该就是保时捷了。

2017年,上海车展上,出现了让人哭笑不得的一幕——绰号“博西塔”的众泰SR9汽车,受到了它仿制的车主的密切关注。

当时,包括保时捷首席执行官在内的一批高管专程从德国赶来参观该车。

因为这台众泰汽车,从内饰到外壳,几乎和真正的保时捷一模一样。也是众泰“借钱主义”山寨之路的巅峰之作。

而且,众泰并不是无心借鉴,而是有意识地抄袭。这10万元的车价太实惠了,而且它的外观也足以看起来像一辆真正的保时捷,哪怕是底盘上手指宽的焊缝。出现裂纹、发出怪声的发动机也未能阻止“博时”一夜爆红。

这款车一出现,就成功俘获了一大批小镇年轻人的心,或者说是虚荣心。

有人把众泰换成了保时捷在朋友面前炫耀,结果被交警发现,勒令改回原来的样子。有人把“保时捷”改成了保时捷标志,来欺骗不懂汽车的拜金女孩。最终被揭发,他们已成功诈骗17次。诸如此类的花絮,网上甚至还有专门针对这款车的“反欺诈指南”,介绍如何识别保时捷。

与此同时,众泰山寨的历史也被网友曝光。网友开玩笑说,众泰汽车的核心研发部门是“卷尺部门”,因为他们的车是仿照别人的车设计的。一对一毫米级仿制。

这种糟糕的品牌印象深深地印在了每个人的脑海里。

对于保时捷来说,众泰就像是背上贴着一块狗皮膏药。虽然不会影响有钱人继续购买保时捷,但不回应也不妥。但如果真的提起诉讼,也未必能很快解决这场争斗。反而会让这个山寨品牌雪上加霜。变得越来越有名。

因此,保时捷首席执行官著名的尴尬但礼貌的表情。

这尴尬笑容的背后,是众泰汽车选择的经营策略。

众泰汽车曾经是“五金之都”浙江永康的骄傲。

1992年,众泰创始人应建仁开了一家小五金厂。借助永康产业集群,逐步拓展为横跨汽车零部件、机电、模具、木门、房地产、旅游、贸易等领域的铁牛集团,并成立了众泰。并开始了他的造车梦想。

2006年,众泰汽车收购了一款已退出市场的滞销丰田车型。收购后,众泰大幅降低价格和配置,并推出了首款经济车型。

没想到这次操作很成功,月销量达到了5000台。进入自主汽车品牌前三强,成为国内汽车制造的后起之秀。

这让众泰一下子尝到了甜头。此后,众泰紧随其后,销量稳步上升。成立不到六年,销售额突破60亿大关。

众泰汽车前董事长在接受采访时,毫不掩饰自己的“山寨秘密”:

“众泰汽车采取‘借力原则’,通过引进国外车型和技术实现快速发展,这也是我们一体化经营的一大特色。”

从此,众泰在“山寨之路”上越走越远,忘记了当初“自主造车”的理想。

从小型车到主流车型,众泰几乎不吃亏地走着同样的道路,迅速进入SUV销量前十名,2015年总销量达到22.2万辆。

2015年,中国股市进入牛市。意气风发的众泰签署业绩对赌协议,借壳合并上市,成功从山寨公司转型为上市公司!

众泰高管认为,只要坚持山寨造车,销量突破50万辆不成问题。

在对短期业绩的狂热追求中,众泰“管道部”终于在2017年拿出了让国内外汽车圈哭笑不得的网红汽车——“博时”。

有好心人说,下次众泰推出兰博基尼,我一定买!

但事实证明,模仿者在创业初期都无法避免借鉴这条路径。

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大家的品牌意识逐渐增强。

随着“波士泰”成为网红,众泰模仿国外豪华车、提升品牌的计划失败了。反而被贴上了脱不掉的“抄袭”标签,成为连小镇年轻人都认为在驾驶的品牌。一个可耻又自卑的“山寨王”。

几年之内,众泰就被市场、产业链和投资者抛弃。

2018年,在宏观经济低迷和抄袭名声日益恶劣的双重打击下,众泰汽车由盈利转为净亏损-12.4亿元。 2019年巨亏-112亿元,股价从最高16元跌至1元。 4、面临退市,追债供应商在众泰家乡永康排起长队。

没有研发,没有技术,开局不错,众泰却把自己变成了山寨王,最终不得不黯然退役。

然而,如果我们仔细审视众泰的经历就会发现,虽然厂商的选择是一个重要方面,但“山寨”的根源不仅仅是技术本身。

“阿迪达斯、耐克开发的制鞋技术,晋江人也能开发!但由于我们没有国际知名大品牌,没人愿意买单,所以我们只能跟风。”

这是福建晋江鞋厂老板最关心的问题,莆田假鞋老板也深有同感。

从地图上看,晋江与莆田仅相距100公里。就制鞋业而言,双方是势均力敌的竞争对手。

20世纪80年代,依托侨民家乡的便利,他们双双开展了为国际著名运动鞋品牌代工的业务。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慢慢聚集了一条成熟的鞋类制造和流通产业链。

1997年开始,肆虐三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导致晋江、莆田铸造厂生意一落千丈。

两地不得不另寻发展之路,各自走上了一条光明、一条黑暗的发展轨迹。

1999年,晋江人的品牌意识觉醒,各鞋企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品牌建设运动。

短短一年时间,数十个运动鞋品牌涌现。

经过2008年奥运会前体育产业的爆发式增长,安踏、361度、特步、匹克等组成的晋江鞋业品牌撑起了中国运动鞋的半壁江山。

晋江人开始疯狂花钱打广告、招代言、招代理。除了继续做代工工作外,莆田的鞋厂老板们还利用了耐克、阿迪达斯等知名品牌的设计图纸,开始默默发财。人们给的昵称:阿芳、假假。

他们有一句响亮的口号:让全世界都买得起名牌!

但这两条路都有各自的烦恼,比如喝水、不知道冷热,这两条路都不好走。

长期以来,中国人民对国家、对国产产品信心不足。在看国产品牌鞋时,自然带着“质量不够好”、“鞋子穿起来不够端庄”的有色眼镜。

在具有强大市场号召力的外资品牌冲击下,国产品牌往往不得不花更多的钱才能从外资品牌的聚光灯下抢走一些注意力。晋江鞋厂深陷广告战、价格战。无论是技术还是潮流,都只能顺应潮流。不能增加利润,不能赢得市场,不能苦不堪言,不能回头。沉没成本就在那里。

莆田鞋也不难过。在打假浪潮中,莆田的造假者始终像小偷一样,从出口转向内销,从线下转向线上,从淘宝转向微商。虽然从技术上来说,莆田鞋已经有几款几乎和正品一样甚至比正品还要好的A级产品了。最终只能想各种办法偷偷制造、销售。

锦江老板和莆田阿毛对视一眼,都有些羡慕。因此,在妥协之后,山寨品牌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2008年,又一轮经济危机袭来,福建不少鞋厂萎缩、关店。然而,一个神一般的山寨品牌却在此时登场了——阿迪王。

当年的网络上,到处流传着“集齐七对阿迪王,可召唤一条龙,实现愿望”的笑话:

据马勒戈壁神庙的记载,为了保护地球,不让地球被毁灭,神王艾库米将七对阿迪王安置在地球七个不同的角落。石碑上记载了阿迪王放置六对的位置找到了,但是第七对却没有记录……

当时的国内市场,“山寨文化”从线下渗透到互联网,巅峰产品就是阿迪达斯。

从猫扑到天涯再到贴吧,在全体网友集体热情和喜丑的推波助澜下,阿迪王与各种网络文化杂交,画风越来越搞笑,成为当年最受欢迎的网红品牌。

一开始,很多人都认为阿迪达斯和雷比、康帅福、周猪牌一样,只是某厂家针对阿迪达斯的恶作剧,会淹没在山寨市场的汪洋大海中。

然而几年后,阿迪王不但没有消失,反而开设了数千家门店,甚至频频出现在国内外重大赛事中,多次赞助西甲转播,并与多支NBA球队结成战略合作伙伴。

阿迪王的成功既是偶然,也是必然。

2006年,阿迪王刚刚成立。同为安踏、特步、匹克、鸿星尔克等已经几乎占领了国内品牌市场。阿迪旺在默默无闻中挣扎了两年。幸运的是,它利用了恶搞文化的优势,依靠其对国外大牌的终极山寨,取得了血腥的突破。

但阿迪达斯有成功也有失败。 2013年,经过五年的激烈诉讼,阿迪达斯与阿迪达斯达成和解,将商标和标志所有权无偿转让给阿迪达斯,从而避免了索赔并逐渐消失。

晋江、莆田两路的战斗终于落下帷幕。

以前,外来的和尚都喜欢念经,本地的和尚念经再好,也养不活。一些厂家无奈沦为土匪,被迫陷入困境。

中国制造举步维艰,外资品牌的财富效应长期主导中国市场。

但现在,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国人的自信心逐渐增强,大家能够以越来越客观的态度对待国内外品牌,国人的消费观念也逐渐转向“实用”和“品质”。

坚持与国外品牌较量的国产品牌终于可以与国外品牌进行相对平等的竞争了。甚至因为信息渠道逐渐畅通,他们的亮点也在不断被网友发现。

一旦一两个亮点打动网友,大家就会热捧。回力鞋、飞跃鞋这两年的走红,在网友眼中有着“怀旧情结”和“文艺复兴”的意味。

深圳华强北是中国电子产品山寨圣地,但很少有人知道,其背后的深圳赛格集团也有一个研发创新的梦想。

1985年之前,深圳华强北聚集了200多家电子企业。企业分散、无组织,研发技术分散,没有独立的新产品开发能力。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一个独特而庞大的企业应运而生——深圳赛格集团。

它由数百家电子公司参股组成。大家自负盈亏,互相投资,共享资源。试图用这种集团军模式进行科技创新,振兴国产电子。

但随着发达国家产业链的转移,大量废弃电子配件和机械设备低价进入深圳。组装大量外国收音机、电视机、打字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利润丰厚。赛格集团原有的商业模式也随之而来。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1988年,赛格实业发展大厦一楼改建为电子配套市场,聚集了内地和香港100多家电子企业。

于是,商业贸易取代了技术研发,成为华强北的主旋律。

1993年,摩托罗拉以20至30美分的价格出售了一批免提电话芯片。华强北一摊主花了6000元买了3万多颗芯片,放进仓库。

两年后,这款芯片停产,世界各地的固定电话工厂都缺货了。小老板开仓,每颗芯片以27元的价格出售,赚取了80万多元的巨额利润。当时深圳普通工人的月工资只有380元。

全球工业浪潮带来的财富效应,让华强北彻底变成了全球电子元器件集散地。商人也从以制造为主,转变为不同宗教、九流混杂。

有人把这里视为财富的天堂,也有人认为这里是创业的圣地。但有趣的是,后来从华强北走出的大企业,往往并不是典型的在华强北租商铺的商家。

在创立腾讯之前,马化腾曾考虑去华强北做电脑安装业务。然而他很快就发现这个行业的从业者太复杂,自己根本不是自己的对手,所以他不得不改变主意,寻找新的出路。

另一家起家于华强北的大族激光并不是从柜台起家的。相反,它依靠从港商那里获得的存款,在赛格大厦旁边设立了一家小工厂,生产激光打标机。它自己开发和生产它们。一步步成为中国激光器的领跑者。

2003年,联发科推出手机芯片量产,集摄像头/视频/MP3于一体,降低了手机制造难度,华强北山寨机时代正式开始。

超长的待机时间、强劲的扬声器、搞怪的造型,这些除了“芯片”之外什么都可以复制的功能手机已经冲出了亚洲,走向了世界。它们已经超越了当时的步步高、OPPO、金立,成为最引人注目的中国制造产品。然而,也是最尴尬的标签……

2010年,乔布斯的苹果王朝到来,智能手机时代开始。

当华强北的小工厂、地摊主开始炒作、山寨苹果手机、倒卖翻新各种二手手机及配件时,雷军和他的新小米已经悄然在山寨手机和华强北之间挖开了一条鸿沟。大洞。

随后,华为、OV、一加等国产品牌的逐渐崛起,将国产手机与国外手机的殊死之战推上了台面,群雄逐胜。

被嘲笑9年后,雷军激动地说,我们淘汰了中国山寨手机。

事实上,假冒手机并没有被消灭,而是完成了自身的产业升级。

华强北中国电子一街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是时候退出了。

此后,由于租金高昂和互联网的影响,电子产品摊位的生意越来越难做,利润被摊薄。许多卖“山寨手机”的店主干脆转而卖化妆品,导致大量店铺空置。

以前卖假手机的商场虽然还挂着数码城的标志,但里面的热销产品不再是电子产品,而是来历不明、价格极低的国际品牌热销化妆品,成为了坚强后盾。适用于微商代购。 。

商场外随处可见的美容广告在告诉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

华强北对财富的追求没有改变。下一个“中国制造”时代已经到来。

结尾

“山寨”一词来源于香港贫民窟的破旧建筑,如《功夫》中的九龙寨城。

解放后,一些内地人涌入香港,聚集在木制贫民窟里。周边出现大量低端手工艺品工厂,开展加工和出口贸易。

习惯了洋品牌的香港人,把木栅栏围起来的小工厂、土作坊称为“山寨工厂”,以此嘲讽产品的土气,引申出草根、假冒伪劣的贬义。

后来,“山寨”一词从香港跨过深圳河,从华强北的电子街传到晋江莆田的鞋厂,从东南沿海一路向北传遍全国,几乎成了影子。中国制造。

网络恶搞、自嘲屌丝逐渐发酵了“山寨文化”,而资本市场的泡沫则将山寨之王“宝时泰”推向巅峰,最终彻底失败,落下帷幕。

追随“山寨”的脚步,财富梦想一一实现,产业链集群在各地聚集,国产品牌在质疑和裂痕中纷纷涌现,依靠自主研发突围而出。国内并超越国际大牌。

依然依赖海外品牌和技术的“山寨制造”已经逐渐与时代脱节,在喧嚣中逐渐被时代的车轮碾压,只剩下一地鸡毛。

中美贸易战打响后,“自主研发”一词立刻从长远眼光变成了生存的最低要求。

还没有意识到独立重要性的人,在退出后只能感叹,“当时代抛弃你时,我连再见都不会和你说。”顾影为自己感到难过。

持续了三十多年的“中国山寨故事”终于落下帷幕。

下一个时代的故事属于“中国创造”。

乌鸦船长编译及编辑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娱乐之家人才站上看到的!
发布者所在地区(仅供参考),IP:60.247.148.23
三个小贴士:求职如何简单的识别信息的真假[?]
本信息来源于娱乐之家人才站 www.ylzjrcz.com
1、打电话/QQ咨询时,应第一时间询问清楚具体的情况。例如:询问具体的场所名字/具体地址/等等常规的信息问题。
2、询问得到的信息,可发给各大QQ群/朋友进行询问,以及多方面/多网站/多渠道进行参考求证,综合各方面考察清楚。
3、内容只供参考,一切三思而后行。如发现此信息涉及虚假,违规等内容问题,请第一时间向本站进行举报! 本文来自:娱乐之家人才站(夜场首选平台)
友情提醒:友情提醒 :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娱乐之家资讯网www.ylzjrcz.com
特别提示:求职请提高警惕,谨防网络诈骗

帮助中心

用户名:   注册
密  码:
娱乐之家资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求学培训

再见,中国山寨者

发布时间:2025-01-15 06:02:22
  • 联系人:
  • 电话:

再见,中国山寨者

克劳中尉的作品

首发于微信ID“鸦小伟”

微信号:

以前,说起山寨机,很多人都会想到深圳华强北叱咤风云的廉价功能手机,以及乡镇食堂里半洋非本地的劣质产品。

“山寨”的故事贯穿了中国制造业从改革初期到现在,从艰难起步到破茧而出。

就像绿林英雄或土匪一样,那些曾经名声大噪的山寨厂商也被形势逼得上下山。如今,他们要适应新时代市场的要求,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结局。

7月7日晚,杭州市临安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一份公示文件,在汽车行业投下一颗重磅炸弹。公告披露:因铁牛集团总部已确认进入破产清算程序,众泰汽车总部已连续数月没有给员工发放工资。

此前,变相解雇的消息也在众泰企业各分支机构传开。

奇怪的是,该局立即澄清,铁牛破产消息系虚假信息,系员工擅自发布。然而,这起诡异的“母公司破产”事件,依然戏剧性地向世人揭示了众泰汽车近年来的颓势。

面对这一切,最幸福的人应该就是保时捷了。

2017年,上海车展上,出现了让人哭笑不得的一幕——绰号“博西塔”的众泰SR9汽车,受到了它仿制的车主的密切关注。

当时,包括保时捷首席执行官在内的一批高管专程从德国赶来参观该车。

因为这台众泰汽车,从内饰到外壳,几乎和真正的保时捷一模一样。也是众泰“借钱主义”山寨之路的巅峰之作。

而且,众泰并不是无心借鉴,而是有意识地抄袭。这10万元的车价太实惠了,而且它的外观也足以看起来像一辆真正的保时捷,哪怕是底盘上手指宽的焊缝。出现裂纹、发出怪声的发动机也未能阻止“博时”一夜爆红。

这款车一出现,就成功俘获了一大批小镇年轻人的心,或者说是虚荣心。

有人把众泰换成了保时捷在朋友面前炫耀,结果被交警发现,勒令改回原来的样子。有人把“保时捷”改成了保时捷标志,来欺骗不懂汽车的拜金女孩。最终被揭发,他们已成功诈骗17次。诸如此类的花絮,网上甚至还有专门针对这款车的“反欺诈指南”,介绍如何识别保时捷。

与此同时,众泰山寨的历史也被网友曝光。网友开玩笑说,众泰汽车的核心研发部门是“卷尺部门”,因为他们的车是仿照别人的车设计的。一对一毫米级仿制。

这种糟糕的品牌印象深深地印在了每个人的脑海里。

对于保时捷来说,众泰就像是背上贴着一块狗皮膏药。虽然不会影响有钱人继续购买保时捷,但不回应也不妥。但如果真的提起诉讼,也未必能很快解决这场争斗。反而会让这个山寨品牌雪上加霜。变得越来越有名。

因此,保时捷首席执行官著名的尴尬但礼貌的表情。

这尴尬笑容的背后,是众泰汽车选择的经营策略。

众泰汽车曾经是“五金之都”浙江永康的骄傲。

1992年,众泰创始人应建仁开了一家小五金厂。借助永康产业集群,逐步拓展为横跨汽车零部件、机电、模具、木门、房地产、旅游、贸易等领域的铁牛集团,并成立了众泰。并开始了他的造车梦想。

2006年,众泰汽车收购了一款已退出市场的滞销丰田车型。收购后,众泰大幅降低价格和配置,并推出了首款经济车型。

没想到这次操作很成功,月销量达到了5000台。进入自主汽车品牌前三强,成为国内汽车制造的后起之秀。

这让众泰一下子尝到了甜头。此后,众泰紧随其后,销量稳步上升。成立不到六年,销售额突破60亿大关。

众泰汽车前董事长在接受采访时,毫不掩饰自己的“山寨秘密”:

“众泰汽车采取‘借力原则’,通过引进国外车型和技术实现快速发展,这也是我们一体化经营的一大特色。”

从此,众泰在“山寨之路”上越走越远,忘记了当初“自主造车”的理想。

从小型车到主流车型,众泰几乎不吃亏地走着同样的道路,迅速进入SUV销量前十名,2015年总销量达到22.2万辆。

2015年,中国股市进入牛市。意气风发的众泰签署业绩对赌协议,借壳合并上市,成功从山寨公司转型为上市公司!

众泰高管认为,只要坚持山寨造车,销量突破50万辆不成问题。

在对短期业绩的狂热追求中,众泰“管道部”终于在2017年拿出了让国内外汽车圈哭笑不得的网红汽车——“博时”。

有好心人说,下次众泰推出兰博基尼,我一定买!

但事实证明,模仿者在创业初期都无法避免借鉴这条路径。

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大家的品牌意识逐渐增强。

随着“波士泰”成为网红,众泰模仿国外豪华车、提升品牌的计划失败了。反而被贴上了脱不掉的“抄袭”标签,成为连小镇年轻人都认为在驾驶的品牌。一个可耻又自卑的“山寨王”。

几年之内,众泰就被市场、产业链和投资者抛弃。

2018年,在宏观经济低迷和抄袭名声日益恶劣的双重打击下,众泰汽车由盈利转为净亏损-12.4亿元。 2019年巨亏-112亿元,股价从最高16元跌至1元。 4、面临退市,追债供应商在众泰家乡永康排起长队。

没有研发,没有技术,开局不错,众泰却把自己变成了山寨王,最终不得不黯然退役。

然而,如果我们仔细审视众泰的经历就会发现,虽然厂商的选择是一个重要方面,但“山寨”的根源不仅仅是技术本身。

“阿迪达斯、耐克开发的制鞋技术,晋江人也能开发!但由于我们没有国际知名大品牌,没人愿意买单,所以我们只能跟风。”

这是福建晋江鞋厂老板最关心的问题,莆田假鞋老板也深有同感。

从地图上看,晋江与莆田仅相距100公里。就制鞋业而言,双方是势均力敌的竞争对手。

20世纪80年代,依托侨民家乡的便利,他们双双开展了为国际著名运动鞋品牌代工的业务。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慢慢聚集了一条成熟的鞋类制造和流通产业链。

1997年开始,肆虐三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导致晋江、莆田铸造厂生意一落千丈。

两地不得不另寻发展之路,各自走上了一条光明、一条黑暗的发展轨迹。

1999年,晋江人的品牌意识觉醒,各鞋企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品牌建设运动。

短短一年时间,数十个运动鞋品牌涌现。

经过2008年奥运会前体育产业的爆发式增长,安踏、361度、特步、匹克等组成的晋江鞋业品牌撑起了中国运动鞋的半壁江山。

晋江人开始疯狂花钱打广告、招代言、招代理。除了继续做代工工作外,莆田的鞋厂老板们还利用了耐克、阿迪达斯等知名品牌的设计图纸,开始默默发财。人们给的昵称:阿芳、假假。

他们有一句响亮的口号:让全世界都买得起名牌!

但这两条路都有各自的烦恼,比如喝水、不知道冷热,这两条路都不好走。

长期以来,中国人民对国家、对国产产品信心不足。在看国产品牌鞋时,自然带着“质量不够好”、“鞋子穿起来不够端庄”的有色眼镜。

在具有强大市场号召力的外资品牌冲击下,国产品牌往往不得不花更多的钱才能从外资品牌的聚光灯下抢走一些注意力。晋江鞋厂深陷广告战、价格战。无论是技术还是潮流,都只能顺应潮流。不能增加利润,不能赢得市场,不能苦不堪言,不能回头。沉没成本就在那里。

莆田鞋也不难过。在打假浪潮中,莆田的造假者始终像小偷一样,从出口转向内销,从线下转向线上,从淘宝转向微商。虽然从技术上来说,莆田鞋已经有几款几乎和正品一样甚至比正品还要好的A级产品了。最终只能想各种办法偷偷制造、销售。

锦江老板和莆田阿毛对视一眼,都有些羡慕。因此,在妥协之后,山寨品牌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2008年,又一轮经济危机袭来,福建不少鞋厂萎缩、关店。然而,一个神一般的山寨品牌却在此时登场了——阿迪王。

当年的网络上,到处流传着“集齐七对阿迪王,可召唤一条龙,实现愿望”的笑话:

据马勒戈壁神庙的记载,为了保护地球,不让地球被毁灭,神王艾库米将七对阿迪王安置在地球七个不同的角落。石碑上记载了阿迪王放置六对的位置找到了,但是第七对却没有记录……

当时的国内市场,“山寨文化”从线下渗透到互联网,巅峰产品就是阿迪达斯。

从猫扑到天涯再到贴吧,在全体网友集体热情和喜丑的推波助澜下,阿迪王与各种网络文化杂交,画风越来越搞笑,成为当年最受欢迎的网红品牌。

一开始,很多人都认为阿迪达斯和雷比、康帅福、周猪牌一样,只是某厂家针对阿迪达斯的恶作剧,会淹没在山寨市场的汪洋大海中。

然而几年后,阿迪王不但没有消失,反而开设了数千家门店,甚至频频出现在国内外重大赛事中,多次赞助西甲转播,并与多支NBA球队结成战略合作伙伴。

阿迪王的成功既是偶然,也是必然。

2006年,阿迪王刚刚成立。同为安踏、特步、匹克、鸿星尔克等已经几乎占领了国内品牌市场。阿迪旺在默默无闻中挣扎了两年。幸运的是,它利用了恶搞文化的优势,依靠其对国外大牌的终极山寨,取得了血腥的突破。

但阿迪达斯有成功也有失败。 2013年,经过五年的激烈诉讼,阿迪达斯与阿迪达斯达成和解,将商标和标志所有权无偿转让给阿迪达斯,从而避免了索赔并逐渐消失。

晋江、莆田两路的战斗终于落下帷幕。

以前,外来的和尚都喜欢念经,本地的和尚念经再好,也养不活。一些厂家无奈沦为土匪,被迫陷入困境。

中国制造举步维艰,外资品牌的财富效应长期主导中国市场。

但现在,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国人的自信心逐渐增强,大家能够以越来越客观的态度对待国内外品牌,国人的消费观念也逐渐转向“实用”和“品质”。

坚持与国外品牌较量的国产品牌终于可以与国外品牌进行相对平等的竞争了。甚至因为信息渠道逐渐畅通,他们的亮点也在不断被网友发现。

一旦一两个亮点打动网友,大家就会热捧。回力鞋、飞跃鞋这两年的走红,在网友眼中有着“怀旧情结”和“文艺复兴”的意味。

深圳华强北是中国电子产品山寨圣地,但很少有人知道,其背后的深圳赛格集团也有一个研发创新的梦想。

1985年之前,深圳华强北聚集了200多家电子企业。企业分散、无组织,研发技术分散,没有独立的新产品开发能力。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一个独特而庞大的企业应运而生——深圳赛格集团。

它由数百家电子公司参股组成。大家自负盈亏,互相投资,共享资源。试图用这种集团军模式进行科技创新,振兴国产电子。

但随着发达国家产业链的转移,大量废弃电子配件和机械设备低价进入深圳。组装大量外国收音机、电视机、打字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利润丰厚。赛格集团原有的商业模式也随之而来。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1988年,赛格实业发展大厦一楼改建为电子配套市场,聚集了内地和香港100多家电子企业。

于是,商业贸易取代了技术研发,成为华强北的主旋律。

1993年,摩托罗拉以20至30美分的价格出售了一批免提电话芯片。华强北一摊主花了6000元买了3万多颗芯片,放进仓库。

两年后,这款芯片停产,世界各地的固定电话工厂都缺货了。小老板开仓,每颗芯片以27元的价格出售,赚取了80万多元的巨额利润。当时深圳普通工人的月工资只有380元。

全球工业浪潮带来的财富效应,让华强北彻底变成了全球电子元器件集散地。商人也从以制造为主,转变为不同宗教、九流混杂。

有人把这里视为财富的天堂,也有人认为这里是创业的圣地。但有趣的是,后来从华强北走出的大企业,往往并不是典型的在华强北租商铺的商家。

在创立腾讯之前,马化腾曾考虑去华强北做电脑安装业务。然而他很快就发现这个行业的从业者太复杂,自己根本不是自己的对手,所以他不得不改变主意,寻找新的出路。

另一家起家于华强北的大族激光并不是从柜台起家的。相反,它依靠从港商那里获得的存款,在赛格大厦旁边设立了一家小工厂,生产激光打标机。它自己开发和生产它们。一步步成为中国激光器的领跑者。

2003年,联发科推出手机芯片量产,集摄像头/视频/MP3于一体,降低了手机制造难度,华强北山寨机时代正式开始。

超长的待机时间、强劲的扬声器、搞怪的造型,这些除了“芯片”之外什么都可以复制的功能手机已经冲出了亚洲,走向了世界。它们已经超越了当时的步步高、OPPO、金立,成为最引人注目的中国制造产品。然而,也是最尴尬的标签……

2010年,乔布斯的苹果王朝到来,智能手机时代开始。

当华强北的小工厂、地摊主开始炒作、山寨苹果手机、倒卖翻新各种二手手机及配件时,雷军和他的新小米已经悄然在山寨手机和华强北之间挖开了一条鸿沟。大洞。

随后,华为、OV、一加等国产品牌的逐渐崛起,将国产手机与国外手机的殊死之战推上了台面,群雄逐胜。

被嘲笑9年后,雷军激动地说,我们淘汰了中国山寨手机。

事实上,假冒手机并没有被消灭,而是完成了自身的产业升级。

华强北中国电子一街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是时候退出了。

此后,由于租金高昂和互联网的影响,电子产品摊位的生意越来越难做,利润被摊薄。许多卖“山寨手机”的店主干脆转而卖化妆品,导致大量店铺空置。

以前卖假手机的商场虽然还挂着数码城的标志,但里面的热销产品不再是电子产品,而是来历不明、价格极低的国际品牌热销化妆品,成为了坚强后盾。适用于微商代购。 。

商场外随处可见的美容广告在告诉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

华强北对财富的追求没有改变。下一个“中国制造”时代已经到来。

结尾

“山寨”一词来源于香港贫民窟的破旧建筑,如《功夫》中的九龙寨城。

解放后,一些内地人涌入香港,聚集在木制贫民窟里。周边出现大量低端手工艺品工厂,开展加工和出口贸易。

习惯了洋品牌的香港人,把木栅栏围起来的小工厂、土作坊称为“山寨工厂”,以此嘲讽产品的土气,引申出草根、假冒伪劣的贬义。

后来,“山寨”一词从香港跨过深圳河,从华强北的电子街传到晋江莆田的鞋厂,从东南沿海一路向北传遍全国,几乎成了影子。中国制造。

网络恶搞、自嘲屌丝逐渐发酵了“山寨文化”,而资本市场的泡沫则将山寨之王“宝时泰”推向巅峰,最终彻底失败,落下帷幕。

追随“山寨”的脚步,财富梦想一一实现,产业链集群在各地聚集,国产品牌在质疑和裂痕中纷纷涌现,依靠自主研发突围而出。国内并超越国际大牌。

依然依赖海外品牌和技术的“山寨制造”已经逐渐与时代脱节,在喧嚣中逐渐被时代的车轮碾压,只剩下一地鸡毛。

中美贸易战打响后,“自主研发”一词立刻从长远眼光变成了生存的最低要求。

还没有意识到独立重要性的人,在退出后只能感叹,“当时代抛弃你时,我连再见都不会和你说。”顾影为自己感到难过。

持续了三十多年的“中国山寨故事”终于落下帷幕。

下一个时代的故事属于“中国创造”。

乌鸦船长编译及编辑

推荐阅读

更多

发现更多资讯 >>

友情链接:

娱乐之家资讯网

COPYRIGHT © 2021 娱乐之家资讯网 版权所有

有什么问题加客服微信咨询:zx81024163

浙ICP备2021028673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2020019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