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资讯 > 高中议论文范文
更新时间:2023-07-18 22:01 信息编号:266907

高中议论文范文

浏览人气:31
职位MC喊麦    地区
联系人: 电话:


高中议论文范文

高中议论文范文第 1 部分

关键词 观察生活 领悟生活 提炼思想

1、积极观察生活

高中阶段是小学以来思维最活跃、表达能力最好、感受能力最强、鉴赏能力最高的三年。 目标的规定是相辅相成的。 《新课程标准》规定:“学会多角度观察生活,丰富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学生要想写得得心应手,就必须有一颗善于观察生活的心,有一双“主动观察生活”的眼睛,主动多观察、多思考身边的人、事、事。 ,你会逐渐形成自己的观点,自己的风格,所谓厚积薄发,就是这样。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真正的指南针其实就是现实生活。现实生活给我们提供了无穷无尽的问题,需要不断地解决。如果我们沿着人生的大方向走,一般就不会迷失方向。” 积累材料必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鲁迅先生也说过“欲创造,必先观察”。 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1.引导学生关心国内外政治事件

时事和政治是某一时期发生的国际新闻。 从国际形势出发,纵观全局,事件具有很强的概括性。 比如美国宣布新的军事战略、伊拉克首都发生爆炸、神九飞天、十次集会等等。 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这些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谈自己的感受,写自己的经历,并适当提炼和构思从中学到的一些道理,形成自己的观点,运用议论文的写作方法将他们组织成一个小组。 一篇有血有肉的议论文。

2.引导学生思考丰富多彩的小生活

高中生的学习生活比较紧张,很难有足够的时间走出学校去体验生活。 这就要求学生具备“看清每一针”的学习能力。 还可以在假期或周末看电视、上网或看报纸,了解更多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小话题。 思维习惯还可以起到拓宽学生视野、增加丰富情感体验的作用。

3.教学生观察校园小事件

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吃住,所以他们对学校组织的一些活动非常清楚,如“班际篮球比赛”、“学校春季运动会”、“新生军训”、“文艺汇演”等。校园里发生的一些熟悉的小事件,面对身边的同学、老师、校长,学生一定有话要说,有想法要表达,思想和情感的火花就会在无形中被触动。 感触,这个时候,老师要及时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让他们对于校园里的热闹活动,随时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自己想说的话,积累起来,作为写作素材,以备不时之需。真正体会到写作材料。 当这些学生真正开始写议论文时,他们的日常生活一定会像不竭的泉水一样涌现。

2.从生活中汲取灵感

《新课标》指出:写作要真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生活的独特而真实的体验,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条不紊地表达,因此培养学生改造生活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其实归根结底,作文是用文字表达学生思想、观点的载体。 它反映了学生对世界的理解和认知能力。 在议论文的写作中,仅仅观察是不够的。 更深层次的内涵是通过对眼睛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归纳、转化,形成更加独特的见解。

1、将生活材料变“一触即达”

引导学生将生活中观察到的感人肺腑的记录引入作文写作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充分调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日记、摘录中的素材。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为了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我曾创设一个情境,鼓励学生仔细观察下列现象,并用文字写下自己的感受:有一天,我突然发现父亲的腰不再直了,你看到后感觉如何?

当你因为沉迷上网而与父母吵架,看到他们悲伤的表情时,你有何感受?

离开父母,踏上火车,透过车窗看着他们的背影,你的感受如何?

...

接下来,我马上布置一篇作文《说亲情》。 长期以来,学生们认真观察、记录、积累了相关材料,所以当他们看到“亲情”二字时,就有一种“触发”的感觉。 与父母的温馨时刻自然而然地浮现在学生们的脑海中,他们开始写下充满感情的作文。 所谓“辞藻立其诚”,只有认真观察生活、转化生活、写作,才能把作文写得深刻、透彻。

2、将生活材料转化为“思维能力”

强调作文的日常生活化,还应引导学生思考生活,学会全面、辩证地看待问题,注重议论文陈述事实、讲道理、层层递进的特点。 在细心观察生活的同时,也要有意识地从生活中提取。 有些辩证的案例,经过思考和实践,形成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因为生活中充满了理论,经过自觉强化,以后遇到相关事件就不会被吓倒,当然可以交流学习和同学一起收集精彩片段,或者从大量阅读中获取相关感性材料。 在分析问题时,他们会触类旁通。 还可以引导学生模仿成功的代表性推理片段,或者围绕同一主题,用不同的分析方法模仿几个片段,也会成为一篇非常好的文章。 还可以要求学生从以前写过的议论文中找出精彩的分析推理片段,找到辩证分析方法的要点。 作文课上,展示学生的作品,并从推理严谨、内容深入等方面进行讲解、修改和补充,让学生现场感受到辩证分析的魅力。

三、总结

总之,活生生的现实生活是一切创作的源泉,议论文就是对这些生活中的素材进行梳理,从中提取论点,并用论证的方法进行论证,使论点更加突出、鲜明。 。 因此,作文是对生活的高度概括。 学生要想写出优秀的作文,就必须学会联系生活,让生活成为高中生作文的最终价值取向。 虽然这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但只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坚持下去,作文水平自然就会上升。

参考:

[1] 陶行知; 教育选集; 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高中议论文范文第 2 部分

【关键词】:高中议论文写作指导

高考评分标准中议论文的要求是:具有较高的立意(论据); 选择新颖、生动、有个性的材料作为事实论据(); 论证必须具有层次感和立体感(论证); 议论文语言 逻辑、文化背景(语言)。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讨论,我发现学生在写作中存在以下明显问题:一是懒惰写。 大多数学生害怕写论文,尤其是议论文。 他们觉得无趣,不喜欢写作,然后又觉得自己没什么可写的,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二是缺乏基础知识储备和物质积累。 在网络的影响下,学生一方面视野非常广阔,但另一方面阅读面却相对狭窄。 对一些优秀作品特别是名著阅读不够,导致理解肤浅,知识储备较差,直接影响文章的深刻性和丰富性。 最后讨论了基本功的缺乏。 表现在学生的语言不够清晰、表现力不够、思维不强、选词造句能力较差。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为了有效引导学生写议论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激发兴趣

兴趣在每一门学科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作文教学也不例外。 俗话说:“知者不如善者,善者不如乐者”。 因此,营造浓厚、活跃的学习氛围对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具有良好、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

2.写好字的基本准则

1、一篇内在质量不错,但字迹恶心的文章,其评分往往不理想。 为什么? 一、试卷字迹、面面质量较差,按评分要求扣分。 其次,试卷的“面子”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考官的情绪。 优美工整的字迹是一篇文章最好的“外衣”,它直接有效形成考官的阅卷印象:首先,笔画要清晰。 字迹、笔画清晰,字体正确,能给考官留下良好的印象。 相反,浮夸,一路野草,却难以辨认,即使文章写得再好,也很难让人欣赏。 其次,字体要适中。 如果字体太大,卷轴表面就会感觉拥挤、凌乱,不雅观。 字体太小,阅读时感觉就像蚂蚁在走来走去,极其麻烦。 再次强调,尽量少做。 如果你想改,你也必须按照规范的方式改。 切忌乱涂乱画,在卷轴表面留下醒目的墨点,造成杂乱感。

2、准备好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传达重要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它在文章结构中排在第一位,因此文章标题的优劣将直接影响考官对文章的第一印象。 议论文立题的基本要求是:在准确的基础上力求引人注目、舒服。 具体来说可以是生动、传神、简洁、别致、工整等等。 总之,最好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或者让他们感到耳目一新。

议论文的标题必须符合文体特点,明确,让人一看标题就知道其目的。 观点明确的文章最受审查人员的欢迎,因为它们有一种清晰、透明的感觉,能够传达文章的大致内容,使审查人员能够准确、快速地掌握整篇文章的基本内容。

3、材料选择讨论

选材讨论的写作指导要细化到单篇文章的具体指导,使学生的作文得到整体的提高。 单篇文章的指南包括以下内容:

(1)准备问题

标题是文章信息的重要提示,也是文章的窗口,所以准备好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议论文题目的基本要求是在准确的基础上力求引人注目、流畅。 总之,更好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让人耳目一新。

(二)良好开端

议论文的开头应该“短、快、美”。 短,即不冗长,不乏味,突出中心; 快,即快速进入主题,开门见山,直达中心,最好三言两语指出观点或讨论的主题,一开始就指出中心,这有利于审稿人等评分,也有利于作者讨论; 亮的意思是精彩,即传统文论中的“凤头”。 可以运用比喻、排比、类比等修辞手法来介绍思想,也可以引用名言、讲寓言。 介绍。

(三)注意中节论证的组织

其中,第一句和最后一句尤为重要。 他们可以勾勒出文章的脉络,展现全文的思路。 结构是否严谨、组织是否清晰、论证是否严密、论据是否典型,都在于中间的讨论。

(四)论点新颖、令人信服

新颖且令人信服的论点可以充实文章。 典型论点能够充分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代表性,包括名言、事例。 首先要求真实性、针对性,其次要求弃旧用新、重古轻今。 要选取一些别人没有、别人有新的典型案例,与时俱进,文章才会更有说服力。 4.写出中间段落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

议论文的结构是否严谨、是否清晰、论证是否严密、论点是否典型,关键在于中间部分的写作。 结构、组织、论证和证据是议论文评分的重要规则。 因此,写一篇议论文应该尽可能符合这些标准。 常见的讨论模式是:第一句是小论点或过渡句; 中间围绕小论证,运用适当的事实、理论论证,或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进行分析和推理; 最后根据讨论的内容写一两句句子总结论述。 其中,首句和末句的写法最为重要。 它可以直接勾勒出文章的脉络,展现全文的思想。 另外,文章的整体论证结构常常采用正反对比。 很多道理只要从双方的角度去讨论,基本上就可以严谨地讨论了。 在考场熟练运用这种作文模式,可以快速上手写作,减少错误,节省时间。 同时,使考官能够方便地根据评分标准对中档以上的项目进行评分,避免了不利于考生的个人评分因素的出现。

5、典型、生动的论点

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分论点是支撑这个灵魂的骨架,论点是议论文的血肉。 一个人,丰富多彩,只有灵魂和骨骼,没有血肉,这是难以想象的。 同样,一篇议论文如果只有中心论点和次要论点,就不能称为文章。 还必须有典型、生动的论点。

典型论点是指能够充分反映事物本质的代表性事例和名言。 首先要求真实,符合题目目的。

另外,要注意复习。 学生可以通过学生自己的修改、相互修改以及教师的一一批改来培养作文欣赏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总之,只有把所有的技能投入到不断的训练中,才能不断提高。 因此,写作的指导和训练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以无比的毅力和恒心去坚持。

参考:

[1]叶圣陶语文教育文集。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 李鑫. 新的课堂模式。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高中议论文范文第 3 部分

摘要:结合高考议论文评分标准的要求,探讨了针对学生写作懒惰、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和材料积累、缺乏讨论基本功等问题的几种有效解决办法。工作,即从激发兴趣,鼓励多写,对基本写作方法(考试与立意、结构水平、选材与讨论、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指导和训练。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而且由于近年来的高考大多以材料作文和漫画作文为主,而这些材料的核心大多适合议论文的表达是以议论文为载体的,因此,议论文写作训练是高中作文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考评分标准中议论文的要求是:具有较高的立意(论据); 选择新颖、生动、有个性的材料作为事实论据(); 论证必须具有层次感和立体感(论证); 议论文语言 逻辑、文化背景(语言)。

用高考评分标准指导学生议论文写作,会让教学更有针对性,增强练习的针对性,及时发现问题,找出应对策略。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讨论,我发现学生在写作中存在以下明显问题:一是懒惰写。 大多数学生害怕写论文,尤其是议论文。 他们觉得无趣,不喜欢写作,然后又觉得自己没什么可写的,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二是缺乏基础知识储备和物质积累。 在网络的影响下,学生一方面视野非常广阔,但另一方面阅读面却相对狭窄。 对一些优秀作品特别是名著阅读不够,导致理解肤浅,知识储备较差,直接影响文章的深刻性和丰富性。 最后讨论了基本功的缺乏。 表现在学生的语言不够清晰、表现力不够、思维不强、选词造句能力较差。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为了有效引导学生写议论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激发兴趣

兴趣在每一门学科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作文教学也不例外。 俗话说:“知者不如善者,善者不如乐者”。 因此,营造浓厚、活跃的学习氛围对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具有良好、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

2、鼓励学生大胆写、多写

叶圣陶先生说:“写作的经验在于多做,要从阅读中得到知识,认真去做。与写作和阅读相比,它特别具有技术性,没有一种技术是不需要反复经验的。” 所以一定要认真写。 写作尤其重要,因为只有写出来了,才能谈写得好不好。

3. 基本写作说明

叶老先生说:“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一步步引导学生练习,督促学生有纪律地练习,显得尤为重要。” 进行结构层次、材料选择与讨论、语言表达。

1. 回顾想法

用心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文章的深度,也是分数的重要指标。 而复习题与立意息息相关,正确的复习题才会有正确的立意。 在专题复习方面,应鼓励学生将积极的思想与远大的理想结合起来,以客观的态度和对材料的合理认识,并从中发现生命的意义和作用,从而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作用。 将理想、信念、梦想、现实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远大志向。

2、结构层面

议论文的思想可以从论证和反驳两个方面来构思。 基本结构模型一般包括并行、对比、层次等。 文章的结构一般采用引言、主要理论、结论的写作方法。 论证方法有举例法、比喻法、引用法、类比法、对比法、引申法等。 几乎所有的议论文都可以采用总分的结构,即中心论点确定后,所有的论点都围绕中心论点进行组织。

并列式又称板块组合式,即子论点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多管齐下,共同证明中心论点,且几个子论点的位置通常可以互换。 例如,我在指导作文《小议追求》时,围绕“要活得精彩,就应该追求一些东西”这个中心论点,从“为什么”的角度来构思,并列子——论据可设计如下几点:对知识的追求可以给人成长所需的滋养; 追求梦想可以让人拥有放飞心灵的自由; 对情感的追求可以使人明白生命的真谛。 也可以从“什么”的角度来构思,得出不同的子论点。 通过这样的概念训练,学生将对这种文体框架有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

像这样针对不同结构模式的强化训练,可以使学生将文章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达到最佳的呈现状态。

3、材料选择讨论

选材讨论的写作指导要细化到单篇文章的具体指导,使学生的作文得到整体的提高。 单篇文章的指南包括以下内容:

(1)准备问题

标题是文章信息的重要提示,也是文章的窗口,所以准备好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议论文题目的基本要求是在准确的基础上力求引人注目、流畅。 总之,更好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让人耳目一新。

(二)良好开端

议论文的开头应该“短、快、美”。 短,即不冗长,不乏味,突出中心; 快,即快速进入主题,开门见山,直达中心,最好三言两语指出观点或讨论的主题,一开始就指出中心,这有利于审稿人等评分,也有利于作者讨论; 亮的意思是精彩,即传统文论中的“凤头”。 可以运用比喻、排比、类比等修辞手法来介绍思想,也可以引用名言、讲寓言。 介绍。

(三)注意中节论证的组织

其中,第一句和最后一句尤为重要。 他们可以勾勒出文章的脉络,展现全文的思路。 结构是否严谨、组织是否清晰、论证是否严密、论据是否典型,都在于中间的讨论。

(四)论点新颖、令人信服

新颖且令人信服的论点可以充实文章。 典型论点能够充分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代表性,包括名言、事例。 首先要求真实性、针对性,其次要求弃旧用新、重古轻今。 要选取一些别人没有、别人有新的典型案例,与时俱进,文章才会更有说服力。

(5) 结局好

现代著名作家师陀曾说过:“写文章时,无论长短,先考虑结局。有了结局,如何开始、如何安排中间,就迎刃而解了。” 好的结局就像豹子的尾巴,响亮有力,催人警惕。

4、语言表达

语言项目是评分的重要标准。 议论文的语言应当准确、清晰、生动。 要使学生的语言表达生动形象,必须从狠抓基本功开始。 基本技能包括单词、句子、想法和表达。

叶圣陶先生说:“很多基本功是要通过多读、多写来练习的。看别人的文章,要学习别人使用语言的好习惯。自己写文章,要多写。你写得越多,你的文章就越多。”写得越熟,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只有这样,才能写出自己的特色和个性。

另外,要注意复习。 学生可以通过学生自己的修改、相互修改以及教师的一一批改来培养作文欣赏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总之,只有把所有的技能投入到不断的训练中,才能不断提高。 因此,写作的指导和训练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以无比的毅力和恒心去坚持。

参考: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文集。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 李鑫. 新的课堂模式。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高中议论文范文第 4 部分

[关键词] 高中语文; 议论文; 写作教学

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和拓展的背景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发生了新的变化。 除了基本写作方法和技巧的教学外,更注重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思维水平的提高。 长期以来,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重点放在记叙文写作上,对议论文的重视相对不足,造成了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薄弱的问题。 笔者针对高中议论文写作的教学指导,通过相应的实例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和分析。

1.书写角度选择指导

写作角度的选择是议论文写作的基本环节。 所谓写作角度的选择通常指的是立意,从作文写作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形成自己的看法和主见,然后确定写作框架并准备支撑材料和论证写作。 常见的作文题目通常基于一个短篇故事或某个例子。 材料展示传达的信息比较清晰,供学生选择的切入角度也比较相似。 只要学生对题目的内容没有很大的理解,他们通常不会出现意向性的问题。 现阶段,高中作文题目的形式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题目的隐藏信息层次相对丰富,学生可以选择的角度较多,这就涉及到写作角度选择的准确性问题。 如何提高学生议论文写作角度的准确性,可以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向来考虑。 As far as the of are , the is the of topic , to read the of the topic, and be able to the by the from the to the . The ' to ideas and with and . ' ideas start from their own or , which are . This kind of is not in terms of . guide to make ideas, plan , and the of and . .

Take the 2015 new II "Who is the most " as an . The title reads: "One is a , one is a , and the other is a . They are all . , the one you think is the most !" The topic with three , and to the basic of an essay, begin to the charm of the after their . It can be a , that is, to the style and value of the by it with the other two ; it can also be a and in-depth , to prove the style and value of the at , or a and . The of at this level can be as the most idea, and the level of is also the most basic level. To the depth of ' ideas, the of the three be .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three given in the title "Who is the most " the three in the . help a of era such as " and are ", " ", " dream", and " core ", and the of to the level of the and the world Think about it, so as to the depth of angle and .

2. on the of logic

High the rigor of the of , that is, the close the and sub-, the each sub-, and the of the for each sub-. The of essay logic is the key link to the level of . the and of ' is a long-term , and the logic has been in the essay link, it can still be Guide the of essay . First of all, help learn to think from the point of view, and the angle into or , so as to the sub-. Then sort out the sub- by , them to the level, and the to think about there are new sub- for the time. , the sub- by ' have and can be used as . of the text. After the sub- is , the part also be out , and the is based on the basic of the , the , the , and and the .

Take the topic "After and " of the 2016 I as an . The topic gives a , which the by two with and after. Lip , and with high will get slap marks if they . So how the logic be in this ? First of all, a basic of the in the in this be made, and the can be out to the views on the of the comic . After the , we can start from the of the two , the the and they get and their , in the root cause of this , and list main as sub- .

3. on the use of

There are many types of for , and all kinds of that can come into with in life can be used as . logic and the of to , so can be into two types: and . The so- refer to some more or views, ones are or of , etc. These have been by time and have high . refer to some hot and hot news in . These are real and can be used in to . The use of high two links: and use. Among them, the of is a long-term . All kinds of that read and in their daily life can in the of . the of is , and , etc. It is the main to be in , and these the value of . As for the use of , it is to the fit the and the , it can truly the point of view, it is , and it can the to a new level for . In the of high essay , help good and , be to hot , pay to the of life , and the with , so that the can feel and the .

Take the 2014 II title " Loss of " as an , the and life of this topic, who have been to can to their , and those who have not been to Those who have can also make from the zoo.

4. on and

essay is an of the new for the of ' , and it is also an for to adapt to the in and in the . , the and of high essay can be from two : form and . As far as form is , can be made on the basis of the core of the of the basic and of the essay, and the one-way can be , and a can be . For , some to write in the form of drama and , and use the of to a large of views and . This kind of to be drama and on the , but its core is still a based on arts. The by the drama can fully the of the , feel on the scene, the is often with the fate of the , and there is more room for of the topic. The of ideas the of the level of essay , the mode into a more three-, cross- mode, and the of or post- can make Get and get .

In , high are in a life stage where their world , on life, and ​​are , and the in are of their own at this stage. When faced with ' views in , not judge and to , but think about the root of this view from the of , and adopt a to ' . In order to make a more and true of the in the essay, give more and , so that are to write , study essay , and their .

参考

[1] Liang Hao. and on Essay in New High [J]. China , 2016, (06): 268.

[2] Liu . on the of in High [J]. and ( and ), 2014, (04): 121.

High Essay Model Essay No. 5

Key words: high essay ideas

As an index of ' , often in the form of in the in years. it has a lot of in , the of has not been to the of . Many still write clear-cut in the . In to such a , we might as well carry out in ideas from the three , so as to the of .

1. Based on a lot of , life with ideas

are from such as and prose, and their is that they are . ideas, Lu Xun, a of , used pens of guns to the . His can be said to be the form of . In his , he with a pen and paper. He has to make a draft first, and the of a draft is .

What is the basis of the idea?是大量的阅读。阅读是一个发现文章中心思想的过程,这个中心思想不是读者的主观臆想,也不是作者的任意捏造,而是一个逐渐深入,将创作与阅读进行连接的过程。我们可以把发现中心思想的过程看做是发现作者构思意图的过程,因为构思的成立本身就是在对社会生活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

构思是一个消化的过程。文章的构思必然要锁定一部分内容,而这部分内容最可能是来源于生活。高中生的生活经验并不算丰富,要完整地经历这样的过程,就需要大量的阅读,阅读和生活在学生发现构思进而主动构思的过程中相辅相成。因此,构思是基于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没有活生生的材料,就无从构思。在构思过程中,随着对生活理解的深入,文章主题思想会逐步明确。然后根据主题的需要,对材料加以整理、选择,进而深化主题。所以,大量阅读是为自己提笔写议论储备,储备达到一定的量,学生的构思提纲就将成型。

构思确立后要明确观点。观点的形成建立在大量的阅读上,各种联想、对比、质疑、想象等方法无非是为更好地体现观点所采取的外部方法。阅读的深刻程度决定着阐释的深度,也决定着论述观点的辩证性。由此可见,阅读是议论文写作的基石。

二、以整体布局为出发点,搭建思维路径

议论文的构思和行笔都离不开整体布局。整体布局是一种原则,指引着思维的轨迹,最终又呈现出思维的质量。一般来说,议论文的写作有比较固定的布局模式:首先是提出(发现)问题,然后是分析问题,最后是解决问题。因此,常见的议论文的结构模式有并列式、总分式、对比式、递进式和综合式等。

并列式与总分式都是首先提出论点,然后运用横向思维,并排从几个方面对某一观点进行论证。提出论点的同时,齐头并进地阐释论点,最后进行总结与升华。这种模式的关键是用客观真实的眼光进行多角度的观察与分析,认识事物运用理性的头脑,找到事物的共同共融之处。

递进式则是运用纵向思维,逐层深入论证,达到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目的。以“诚信”为例,学生可以先从社会上的信用危机入手,逐步分析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然后就这一原因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阐述,引领读者的思维层层深入,那么文章的层次就会分明递进,一以贯之。这种模式的核心在于分论点地提出要逐步深入,每一步的深入都有理有据地论证,它们之间是逐层递进的逻辑关系,前一个分论点派生出后一个分论点,论据也是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其最终都是要为共同的中心服务。

对比式的结构是提出观点,然后运用反向思维,正反对比论证。如论证“微小”可以从“巨大”入手,论证“柔软”可以从“坚硬”开始,这种强烈的对比使得论点更清楚,启示的意味更浓厚,主张的阐明更具有戏剧冲突。

综合式的结构是将上述结构模式综合运用。其实,写无定法,只要是立意明确,观点清晰,阐释到位,运用哪种结构模式并没有硬性的规定,反而是创造性地运用对于议论文的写作更有利。

三、以行文为依托,处处皆是教学

在确定全文的中心论点,设计好全文的结构思路之后,就开始进入提笔写作的实质阶段。每一个自然段所要表达的意思要进行合理的安排,否则整篇文章很难整齐划一。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学生作文常常出现文章脱节、衔接不够的现象,就是在行文中不注意合理安排的结果。因此,把握行文的流向,使文从字顺,逻辑严密,是议论文写作思路训练的重要一环。

首先要做好段内的安排。每一句的顺序都不是盲目的,而是有秩序与规律的,先写什么,为什么先写,后写什么,都要有意为之,不能说整体架构完了,每一个段落开始都是“胡言乱语”。段内的层次,句子之间的关系一定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安排。运用好起承转合,在教学实践中结合优秀的文章进行讲读,并立刻让学生付诸实践,引导学生在别人的作品和自己的作品中分析、揣摩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和组合顺序,从而培养学生行文的秩序感,达到文从字顺的效果。

其次要注重语言感受能力的培养。语言感受能力决定思路的流畅程度。平时一定要注意读写不分家,运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进行语感的培养,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在此基础上复述、口头作文、书面作文等进行练习,以达到学生在表述过程中思路与语言的清晰与完整的目的。

本文分列的三个步骤将高中议论文写作进行清晰的思路训练整理,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不仅仅是为考试,更是为个人的语文素养服务。

参考:

[1]张钟玉.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模式初探[D].上海师范大学,2009.

[2]及葳.中学议论文作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D].首都师范大学,2008.

高中议论文范文第6篇

一、培养抽象思维是人性中理性的孕育

叶圣陶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这准确地反映出人的写作与内心思维的关系。任何写作,均离不开作者内心的思维运动,思维产生及运动的过程即是文章留下的痕迹。

从某种意义上说,文章就是思维发展的产物。而议论说理与事例论证,是议论文论证过程的两个有力手段。它们看起来简单,其实不然。只有让学生逐一走出误区,议论文的逻辑推理抽象思维才能具备培养的初步条件。

正确认识议论文中的事例论据是关键。

议论文章中,所举的事例本身是不具备观点性。事例只是发生过或正在发生的事实而已。对于议论文写作,事例论据是来证明论点的,它依然不具有观点性。事例对观点的支撑作用必须通过例子后面的“例后议”来体现的。打个比喻,议论文中的事例犹如做菜的原料,你买了一块牛肉,你是要把它做成川菜还是闽菜,那就是要看你加工后是放花椒辣椒还是姜丝白菜,这个加工的过程就犹如议论文事例之后的说理论证,它就是对材料的升华和明确。同样是牛肉,麻辣牛肉和牛肉纯白菜就是完全不同的菜系了。这个口味的差别,来自对牛肉这个原材料的加工来实现的。而“例后议”就是属于这些调料的作用。

而现实生活中,学生却总是把与论点有关的例子写出之后,就放任不管了。比如《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文章中,学生观点是“大丈夫要能屈能伸”,在事例论证中列举了韩信忍胯下之辱之例后,就在事例后面简单地写了“韩信忍得了胯下之辱,终于成就了以后的一番大业”。这种简单地评论根本就没有把道理说开,没有点出“能够忍得了胯下之辱为什么就能走向成功”这个道理,因此,本文中韩信的事例也因此显得乏力。这样的议论文给人感觉就是例子堆叠不讲理。而这样的案例并不是个案,而是通病。因此,培养学生说理能力显得重要而迫切!

二、“例后议”的培养步骤

例后议,就是对所采用事实论据的概括和升华,指出事例内涵对论点的支撑作用。在一般的议论文论证模式中,首句往往是分论点或者是承上启下句,接下来是学生列举恰当的事例,或是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分析说理。这种是常见的议论模式。在这个模式中,最薄弱的环节就是事例之后的这个分析说理。由于分析说理不充分,文章的脉络也受到了影响。

训练学生学会事例之后的说理,就是把他们的思维从感性认识提高到抽象的理性认识的重要阶段。没有理性认识的文章只能是材料的堆叠,不具说服力。而有说理、有严密的说理的议论文,文章才会闪烁理性的光芒。

成龙对房祖名的培养教育,是个有度的培养。他并不是让儿子生活在父亲的光环之下,反之,他能够让儿子从跑龙套开始,一点一滴的小事锻炼让孩子逐渐熟悉并适应影视作品制作的过程。

此段文字,是介绍成龙教育孩子的事例,它只是陈述了一个事实,本身没有说服力。在这个过程中,“成龙教子”是形象的,如果能够在例子后面加上具有高度概括和指向明确的抽象文字,那例子对论点的支撑力也才能体现出来!

如何让学生掌握从感性走向理性的步骤?

首先,就事论事。就是需要对例子本身朴素地点出它的性质——朴素地讲,就是先点出事件本身是“好”或者“不好”。即成龙教育孩子是讲究方法的,是有成效的!成龙对孩子的爱是有“度”的,这是好的,需要当前众多家长学习和借鉴的。很多学生都会反应到这一点,而这只是对事例本身最朴素的反应。应该说,它是属于思维的底层阶段,还需要把论点结合起来进行阐述挖掘。

其次,由此及中心。把“此事”与本文的中心联系,要把这个事例的作用与文章的论点结合起来概括总结。在一篇题目为《人生有“度”》的作文中,把这个例子放进来,就要考虑成龙在他的人生中,他教育孩子是如何把握“度”的,而这个“度”是产生了什么样的好处。有个学生写道:

成龙让房祖名从小事锻炼起,让他与普通员工同吃同住,这些经历让房祖名明白了生活的艰辛,让孩子知道了世间所有的一切成功都是不容易的。当然,成龙不是放任孩子不管。在表演动作方面,成龙还是会给儿子“开小灶”的,而在名与利的问题上,成龙还是有个很清醒的认识,他始终把握一个很好的度,不让孩子迷失在父辈的光环里。

有了事例后面的说理分析,成龙教子有度这个事例,对“人生有度”的观点起的支撑作用就很明显了!

再次,抽象思维需要升华。升华的步骤就是应该做到“由点而面”,应该由个案上升为同类。“类”的支撑力远远超过了个案的支撑力!这样处理的文章,其使用的事实论据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议论文字也才能充分发挥其论证性。这个“由点而面”的过程,就是需要引申到内涵同类的事例中。就此文,学生还要扩展到象和成龙那样的把握好“度”而取得成功的例子。于是,在这个例后议的部分中,议论文字就具有了充分的论证力,它对论点的支撑和指向也就强多了。类似成龙的教子有方的例子一引用,文章的说服力明显提高。

由于有了抽象思维的跟进,事例本身的内涵得到了充分的挖掘,在相对完整的文章中,事例对论点的支撑力就强了很多。议论文的议论说理成分充足了,事例与说理有机搭配,形成“有骨有肉”的局面,这也可以让学生摆脱“例子堆叠”的不良风气。

另外,还可以借助关联词语的使用来引发说理,引导学生围绕“为什么”来展开议论,逐步提高说理能力。比如:例后议的展开可以采用对比(反而……)、因果(为什么……是因为……,可见……)、假设(若……,那……也就不会……)等等的论证关系来展开,发挥关联词的作用让文气更有气势。

抽象思维需要发散。线性思维是学生写作中最常见的,从一个形象的事例中概括出其中蕴涵的道理,且联系到“事例核心”同类的事例,文章的说服力就会大大增强。而发散思维,就是围绕所给的材料展开多向思维,让学生围绕自己树立的论点把思维打开,或正反论证,或对比论证,或假设论证,论证的角度就充分得多了。

联系上例,学生在此启发下,很容易形成事例的正反联想。和成龙对孩子房祖名有“度”的爱相比,马上有学生联想到,近期发生的李天一事件。学生通过查资料听广播,把李天一涉嫌违法犯罪的根源归结为其受到的教育为溺爱型,正是无“度”的爱让李天一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在列举李天一的例子之后,学生再由点而面,联想到类似的“溺爱害人”的事例,正例与反例结合,文章说服力增强。

除了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辩证思维方法之外,教师还应该坚持在高中议论文写作中始终把抽象思维能力的训练作为重点来抓。长期坚持,科学推进,就容易让学生逐渐形成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提升。有了抽象思维的概括与提升,议论文的论证部分,正反两方面的论证一旦形成,论证过程趋于严密。

三、抽象思维应联系生活忠于内心

写作,在本质上是通过表达,向外界表达自我的心理和精神世界,而并不是对信息的纯粹加工与组合,也不是对外在世界的全息式反映。

高考作文在考察学生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同时,也还考察学生思想价值观。因此,从这一方面讲,它也是让学生通过平时的写作训练,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因此,针对事例写议论,并不单单是就事例的内容发表意见,它还要求学生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真实的思考,能够终于自己的内心,坚持“吾手写吾心”,写出自己内心世界的真实看法。

奇怪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学生能够高谈阔论,写一些话题纵横天下的高调文章,比如,让他写“诚信”“勇气”等等,他能夸夸其谈。但是如果就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来发表看法表达自己具体观点,那他们要么就是空话连篇不知所云,要么就是肤浅应付。这即是写作脱离了生活实际,脱离自己真实情感。例如:有学生写作观点是“患难见真情”是这么表达的:

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有一个人跟你来往是因为你有利可图,这种虚情假意在你患难时显得不堪一击。真正的朋友,在你们遇到危机时,在想到自己安危时会同时想到你,并伸出援助之手。真正的友谊是在你最困难的时候拉你一把,虚情假意就像豆腐渣工程的高楼,外表坚固但经不起地震的检验,而真情就是为你提供遮挡风雨的避风港。

本来是要学生论证为什么“患难见真情”,但是学生又写成了真朋友与虚情假意的朋友的差别。这样没有讲明理由的论述让人感觉不知所云,没有体现真情实感。学生在说理论述阶段的能力缺失,直接导致空话连篇的文章泛滥,直接导致学生无视内心真实情感,迎合所以的“潮流”,假话空话更加严重!

针对这种现象,在议论文说理训练中,更要放低重心,引导学生抓住内心世界的感受写看法,亮观点,联系生活实际说自己心里想说的话——这一步骤,也是议论文基本步骤“引、议、联、结”中的“联”,联系实际能够让学生的议论文章具有强大的社会感和时代感。

除了联系实际之外,抽象思维的培养,还需要引导学生真诚审视内心,让笔触关注内心,说出真心话,而不是人云亦云。这个步骤,就是引导学生“求真”的体现:它既是学生真实自我思考的体现,也应该是学生真实表达的过程。我们暂且不管学生写出的议论文字的功夫深浅,但至少这种做法能够引导学生真实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不是人云亦云。比如,《为我鼓掌》中,作者针对当今社会“公务员热”现象写道:

面对如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报考公务员的现象,我感触颇多。诚然,这是他们所乐意接受的一种方式,但其中所表现出的一种当今中国年轻人的生活态度我却不敢苟同。他们甘于为人鼓掌,在稳定的工作岗位上忙忙碌碌,却不知自己为了什么。有人称之为“羊性”,不是说“羊性”不好,只是若无点“狼性”,那我们的青春与一潭死水有何差别?(摘自2012浙江省高考作文)

面对“公务员热”,当大家都在为之挤破头的时候,作者却有一种冷眼旁观的犀利,写出了自己独特的考虑结果。并且进而发出感慨,感慨“狼性”的好,便是为自己鼓掌!

这种在独有现象中进而联想到一类现象的思维,明显已经具有了独立的思考精神,它的抽象思维对象,已经不是“公务员热”这种现象了,而是上升到对热闹现象的解剖与叛逆——这种叛逆是独立精神的体现。在这里,这种抽象思考,已经具有了理性的特征了。

高中议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中议论文;写作训练;存在问题;训练策略

议论文写作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对于学生而言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语文是高考中的必考学科,占据比较大的分数比例。在整体考试试题中,作文(多为议论文写作)又是必考题目,并且相对于其他题目而言,分配的分数也比较高。例如,在每年的高考语文试题中,在150分的题目中,仅作文一个题目就占据了60分。可见高中议论文写作的重要性,说得作文者得天下一点也不夸张。另外,从学生的长远发展角度而言,扎实的议论文写作水平也能为自己在将来的工作、科研中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高中议论文写作难度比较大。不同于初中议论文,高中阶段的议论文需要学生兼顾内容与结构,议论需要一定的深度,理论要合适,观点与论据要相适应。这对于高中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高中生的议论文写作训练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教师需要加强训练,并且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来有效地引导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帮助高中生提高议论文的写作能力。

一、高中议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议论文写作基础薄弱

高中生议论文写作中存在的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学生缺乏议论文写作的基本常识。首先,审题不合理,立意偏离材料。在高考作文中,这几年的趋向是材料作文,即让学生通过阅读一段材料然后立意,最后完成写作。然而,学生的立意往往偏离材料。例如,2013年广东高考题通过一个富人做慈善遇到不同情况(接受、接受并表示偿还、当成施舍而拒绝)的材料,考察学生对价值观的认识,很多同学因为没有领会到材料里潜在的主题,根据富人的例子泛泛而谈,或者有的学生直接围绕如何经商、做生意来立论。然后是论证方法的选择,议论文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等等,一篇议论文最好能兼顾使用几种论证方法。例如,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采用了议论文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结构,并且使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多种方式,这样不仅使文章的结构清晰,而且表述准确、严实,论证有力。但是由于学生对这些议论文写作的常识不够了解,在写议论文时,不知道该怎样开始,导致论文的结构松散、中心不突出、论证不充分。

(二)学生写作缺乏思考

考试时作文的写作有一定的时间限制。为了适应考试的要求,学生平时的训练也会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在平时学生一般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完成800字的作文。但是一到考试,学生会因为紧张一时找不到灵感,加上在短时间内,为了凑足字数要求,往往不能进行认真的思考,这导致了议论文中出现很多问题。首先材料与观点不适应。在考试氛围中,学生往往会眼高手低,想到一个相关的材料或者论据,未经过深入地考虑就直接写到文章中,导致论据不能很好地支撑论点。如为了证明论点“生活中我们可以讲一些善意的谎言”,有些同学居然用了《狼来了》的故事。虽然《狼来了》也是与谎言有关,但最终是说明谎言是有害的,这与论点相矛盾。其次议论文的结构松散,不够严谨。写作时,由于时间的紧迫,还没好好地构思,就不得不开始写作,最终也不清楚中心论点是什么,虽然写了很多字,但是没有主线,分论点也不清晰。一边采用议论,一边采用叙述,导致了文章中心不突出,文体不清晰,结构不严谨。

二、高中议论文写作训练策略

(一)、加强基础教学

针对学生基础不够扎实的问题,教师应该在平时注重学生的基础教学。可以相应的进行一些议论文写作方面的专题教学,进而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在立意方面,要重点讲解一些立意技巧和方法,尽量避免立意偏离材料主题。在文体方面,学习了解各文体的写作要求,注意它们的区别;掌握议论文写作的具体特点,比如论点、论据、论证等。在审题方面,要抓住关键句、由果溯因。在结构意识方面,学生要明确并且熟练掌握一般议论文的结构,主要有:总分式、对比式、并列式和层进式。然后根据这些基础知识,学生需要进行相应的典型题目的训练,这样可以快速的巩固知识。

(二)、注重训练方式

在平时的训练中一定要注意训练方式。首先要注意方式的可操作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80分钟进行训练,前30分钟进行写作指导,后50分钟进行实战演练,在前三十分钟中,教师一定要给出可操作性的模式,学生才可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作文,在实战演练中,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作文水平才能真正提高。然后,学生在训练时要注意分类型训练,要学会举一反三。作文训练题目变化多样,层出不穷。如果盲目的训练,会导致效率低下。学生遇到新题型时仍然会手足无措。另外,在平时的练习中,要给学生多一些时间练习,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审题、构思。这样经过长期的练习,学生就可以养成好的习惯。习惯成自然,在考试时,就不会因为时间紧张,而不知道写什么,从而导致作文字迹潦草,结构松散。

(三)、培养学生的兴趣

议论文写作具有很强的理论性,难度比较大。因此,老师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多和学生就议论文写作训练中的心得体会进行互动,了解学生的实际状况,通过反馈的问题,设计教学方案,这样更有针对性,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写作水平。在训练时,尽量选择具有时代性的话题,这样学生比较感兴趣,可以选择的材料也比较多,如“微博对社会的影响”、“微信给人们生活的带来的变化”等。另外,这样的话题容易在学生和老师之间产生共鸣,有助于老师引导学生,发现学生写作中的问题。一次作文练习后,老师要认真审批,给出学生的有效地修改意见。此外,老师要格外重视学生对于自己作文的修改。修改自己的作文是一种有效地提高作文写作水平的训练方法,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清晰地了解自身的优缺点,进而有针对性改进。

三、总结

议论文写作水平的高低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语文成绩。因此,学生和老师应该特别重视。功在平时,要想提高议论文的写作水平,学生需要在平时加强训练,而老师在需要在训练过程中给予学生一定的策略指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水平。

参考:

[1]邱刚.写议论文不妨从“观点”突破[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1(10).

[2]陈招娥.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探微[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30).

[3]杨继利.写作教学应该重在过程管理[J].中学语文教学,2008(06).

高中议论文范文第8篇

高中学生要求具备写议论文的水平,然而相比于记叙文,议论文有许多学生不注意的操作要领,从而导致文章大多数很平庸。文章有针对性的从论点的提出、事例的运用、文章的思路三个方面提出具体的变化,以求使学生写作议论文的时候,突破平庸,华丽转身。

【关键词】

高中议论文平庸突破策略优秀

高中学生要具备基本的议论水平,要能够根据自己的发展作出独特的说理,议论文是能够彰显一个人思维水平深度的文体。从高考写作情况看,议论文是学生最爱写作的文体之一,根据笔者多年的总结分析,发现优秀的议论文要具备一些明显的特征。

一、论点的提出要有点特点

议论文的论点是议论文三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是议论文的灵魂,常规的议论文只要在文章开头提出论点就可以了,但是要想成为优秀的议论文则不够,笔者以为还要有一些独特的思路。

1.以生活性的时新故事引出

经常拜读一些大作家的杂文或者时评,看到他们经常采用引论的形式,即开篇不是像大多数的高中生大话连篇或者运用排比句,而是很随意的援引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或者现象,然后顺势简单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既做到了与时代结合,又做到了吸引读者兴趣的目的,自然而不造作。高中生的作文很多学生喜欢开头就来些宏观的大议论,或者排比性的句子显出恢宏的的气势,其实这倒显得生硬,有些涂脂抹粉、欲盖弥彰的感觉,倒不如结合最新的发现顺势引出论点来的更接地气。比如江苏高考《拒绝平庸》的一篇满分作文,开篇并没有宏观议论,而是从早晨来考场的路上看到的一个叫“风沙渡”的小餐馆写起,进而简单与时下的小餐馆名称进行对比,然后自然进入文章的中心。

2.以机智性的故事引出

以机智性的小故事引入也会让文章开篇不俗。既能够彰显作者睿智又能够开盘吸引读者,可谓不落窠臼。但何谓机智性小故事?首先要机智,不能人云亦云,不能驴头不对马嘴,不能没有思维深度而低幼化,要新鲜一些,更要能够与文章的中心相匹配。其次要短小,因为小故事只是引论,不能占用太长的篇幅,要及时亮出观点的,所以要用尽可能少的文字交代出最核心的内容。比如一篇叫《跑赢人生》的文章,开篇以一条猎狗追逐一只兔子的故事引入,兔子逃脱了猎狗的追捕之后,以兔子的口吻总结:猎狗失败最多遭到主人的训斥,我如果失败则丢失性命,所以猎狗只是尽力而为,而我是竭尽全力啊。故事的引用恰到好处,与文章内容极为衔接。

二、事例的运用要具有文体特征

事实胜于雄辩,议论文的是要有理有据的,尤其对于高中生来说,说理能力偏弱,尤其需要精选典型的事例来弥补说理的不足。但在运用事例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两个最主要的特点:

1.事例选择要典型性和新鲜性

典型性就是所选择的事例很多,这个时候就要注意事例不能强行来证明观点,这样就具有贴标签的嫌疑。有的学生选择事例的时候与观点若即若离、似是而非,这就是不具备典型性。比如对于证明“退一步海阔天空”这个观点,韩信忍受胯下之辱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而司马迁忍受宫刑则就显得有失准确恰当,明显不如韩信的例子更具有代表性。此外还要注意新鲜性,尽量少用老掉牙的例子,注意挖掘积累一些稍微生冷一些的例子,比如对于“保持一颗纯洁的心”的观点,相信高中生立刻不约而同的都会写“屈原跳江”,难怪每一年高考后有人会戏称,端午节应该是公历的六月七日吧。这个例子虽然典型但没有新鲜感,如果换为“庄子钓于濮水”则新鲜感倍增了。

2.事例的运用要符合议论文语言特点

议论文对于事例的表达方式是要具备议论文语言运用特点的,这一点是要与记叙文采用叙述手法写事例有明显不同的。记叙文在写事例的时候主要是通过事例来表现人物特点,而议论文写事例是要通过事例证明自己的观点,出发点是不同的。而且记叙文在叙述的时候要运用描写的手法,尤其是细节的描写是记叙文的亮点;而议论文则不需要这么细致,也不需要细节描写,只要采用概括性的手法,议论性的语言交代清楚某人做了某事即可,在故事的叙述上不需要完整,只要截取能够证明自己论点的一些片段即可。高中生在事例的处理上经常犯以叙代议的毛病,不会概括性的选择事例则会让文体不明,记叙文式的议论文是议论文的大忌。

三、文章的思路上要有点特色

1.在论证的手法上要多样化

高中生已经学习了不少的议论文,经典的比如《拿来主义》《六国论》《劝学》等名篇,通过这些文章也学习了不少的论证手法,如何才能把这些论证手法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这才是学为所用,是学习的最高境界。一般学生在写议论文的时候都是平面展开的思路,在同一个层面上面举三个事例,最后总结,这在考试中是最为肤浅的论证思路。我们要教会学生更深入一些,比如采用对比论证,层进式思路,还可以运用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等手法。其实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我们平时教学生的议论文大多都是立论文,其实可以给学生示范一下如何写驳论文,或者驳论与立论相结合的议论文,这可以给学生以崭新的思路。比如一篇《学会认输》的议论文,可以不必从正面写,可以采用驳论的手法,从现今社会种种必须赢的氛围中写起,驳斥赢的心态会造成的种种心理问题,甚至对人性造成的扭曲问题,自然而然的论证了人生需要学会认输的正确性。

2.事例之后要有理论跟进

说理是议论文的关键,这也是最能体现议论文特征的地方,而且说理的质量直接决定着文章思维的深度。但是高中生往往不爱说理,这源自于他们不会说理,不知道怎么说理,因此只能用一个个的事例堆积起来,造成议论文“理论不够,事例来凑”的窘境。议论文的说理主要在概括性事例之后,要针对刚列举的例子进行说理,就是如何把事例与自己的论点联系起来,这就是就事论理的说理方式。此外在文章总结时候也可以综合说理,这次的说理不能够从微观入手,要有宏观的意识,要能够从生命、人生、社会伦理等角度提高认识,加深说理的深度,这会让议论文的高度再上一个台阶。

高中议论文范文第9篇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初中写作以记叙文为主,高中写作则需要掌握各种文体,特别是议论文。笔者体会到学生从写记叙文到议论文需要一个跨越。为了帮助学生尽快完成这个跨越,让学生迅速掌握议论文的基本写法,笔者经过思考,初步总结出一个议论文的“五四”写作模式。

所谓“五四”模式就是一篇议论文可根据其文体特征、其结构为五个段落。这五个段落分别是:(1)引论,提出中心论点。在这个段落中要求观点明确,语言简洁,尽可能早的提出论点。(2)本论,本论是论证中心论点的部分,是议论文的主体,需要用三个段落来完成。(3)结论,结论部分是归结论述的部分。在这一段里可安排一个段落,应该干净利落,不要拖泥带水,照应全篇,升华论点,提出希望等。

“五四”中的“四”是指文章的四个环节。根据议论特点,首先要提出论点,这是第一个环节。在提出一个明确的论点之后,要注意扣题,进行解说,这是第二个环节。第三个环节就是列举事例,使用事实论据来证明论点。第四个环节则是引申升华,归纳总结。

“五四”模式的提出是笔者根据学生的写作实际,在议论文的写作中学生特别是普通班的学生往往觉得或无从下手,或思维混乱,或满篇空谈,或主旨不明。所以,根据多年的总结,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各项训练的要点,如下所述:

1.在论点环节,要求紧扣题目,提出论点。提出的论点要有题目的关键词,需要注意的是概括性要强。

2.在引语环节,有四点具体要求:①能概括话题和题目;②能解说论点;③能选准切入点;④能过渡到举例。具体做法是利用关键词的同义词近义词扣题。要注意的事项是语言要精练。

3.在列举事例环节,有四点具体要求:①叙述事例语言要简练;②列举事例时紧扣话题;③指向性要强;④要有扣住论点的语句。具体做法有三种:①举例要鲜活;②注意避免孤立;③最好有正面例子和反面例子。需要注意的方面:①注意例子的先后;②注意例子是否有针对性。

4.在总结升华环节,有三点具体要求:①注意回应题目;②注意升化主旨;③注意语言简单有利。具体做法是要学会拓展引申。需要注意的是不要重复上面环节的语言。

二、课堂上教学案例解读

练习文体:议论文

题目:富,未必不过三代

论点:只要我们自强不息,富能否过三代关键在于是否不断奋斗。

引语:俗语说:富不过三代。在历史上和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然而,是不是就一定如此呢?答案应该是否定的。

举例:(1)刘邦创立汉朝,文景之治给汉朝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基础。汉武帝使汉朝达到了鼎盛阶段。大汉王朝延续了200多年。(2)日本丰田汽车公司从创立至今延续半个世纪,因为他们不断开拓、不断创新、不断奋斗。(3)中国不少企业经过了第一代的奋斗现在已面临二代接班问题。(例如:宗庆后创立的哇哈哈集团)

引申拓展:无论是一个企业还是一个国家不在于它延续几代,在于它是否不断进取、自强不息。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三代又何足道哉?

三、教学中的具体操作

在高中语文的作文教学中,由于教师只是注重升学的限制,往往在指导学生写作的过程中,仅仅强调的是写作手法、写作的知识以及片面的写作技巧,这些问题往往就造成学生对语文的基础知识不够全面,没有将生活与写作相结合,在写作的过程中,对一些生活现象缺乏了解、缺乏观察。这种教学影响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没有对高中语文进行全面的写作了解,不能够综合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写作。

笔者还以为本质上还应该提高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效率的策略,具体做法如下:

1.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师在高中语文作文的指导中,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从生活中去引导,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发现美,发现事物存在的可写性,在生活中去发现写作的素材,让写作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在写作中去体验生活,这种写作的思路能够让学生在有条理的思路中,将生活中的本质和现象表现得更加真实,培养了一种写作的技巧,在生活中去寻找写作的内容,这样长时间的积累就增加了学生在写作方面的知识面。

2.要提高学生语言的储备量

在平时的高中语文的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从课本上进行积累,能够加强阅读的数量,善于从文章中去发现具有不同意义的词汇,增强词量的积累,教师要教会学生阅读的习惯,培养丰富的阅读兴趣,这样在书中去感受阅读的兴趣,教会学生在写作上学会说话,加强学生的写作水平,以及在写作上对于内容的丰富程度,使文章具有更加突出的色彩。

3.教师要在学生的写作中起到主导的作用,对学生的写作进行具体的指导

在指导前要教会学生对于写作的实际操作能力,要不断地加强动笔的能力,这种作文指导的方式就是要在平时的锻炼中,让学生增强练笔以及加强对一些优美的段句或者是一些典型的事例的积累,这样在学生的写作中,才能具有更加突出的地方,使得语文的语言能力以及对事物的描述才能更加有特色。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在学生的写作完成之后要进行点评,对学生的文章进行分析,指出其亮点以及不足,这样有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形成一种更加完美的思考方式。

参考:

高中议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巧用素材关注评论制造亮点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笔者在一次执教区内高中议论文写作公开课的实践中,获得不少作文教学的启示,比如,如何巧用素材,如何说理深刻,如何张扬自我,如何穿插亮点……关于这堂课的几点思考如下:

一、巧用素材,精于构思

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应对学生指出运用素材的一个弊端,即不断地进行素材的堆砌。堆砌材料可以让文章看起来内容饱满,但这样做,只是在进行时间点上的材料摘抄,而学生也仅仅成为材料的收集者。

堆砌材料的作文在江苏高考阅卷中属于“42-48分”的4类档,即“满足于简单'解读'材料,或一味例证,用大同小异的几个实例证明某一含义”。如果例子有出入,“立意貌似从材料中来,但整体论证已越出材料或含义范围,且文章基本是观点加材料”,则属于“28-41分”的5类档。因此,反问自己:还能这样一味地不加技巧地让学生运用材料吗?答案自然是“不能”。由此,针对学生积累了无数的素材,并“胸有成竹”的这种现象,可以寻找一条可行的策略,既不浪费所积累的素材,又能使之成为文章的一个特色。其中,利用故事素材开头就不错。例如,2015届南通二模作文《话说龙门》,有学生是这样开头的:“一个美丽的传说告诉我们,成功的鲤鱼,于半里以外,便使出全力,一下子升到半云间;它被天火追上,烧掉了尾巴;然后重重地摔在龙门以南的湖里,终于成为巨龙。想想这些,人们便会明白,龙门对鲤鱼的理想、勇气、独立等,是有深度考量以至极限挑战的。所以,龙门的标准不是可以随意更改的,它是一个质的跨越。”如此点燃自己独特的智慧火花,可使文章独树一帜。

巧用素材不仅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让文章趣味横生,令读者倍感兴趣,更重要的是,很养眼,能加分。这样的方法,何乐而不为?

同城信息网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娱乐之家人才站上看到的!
发布者所在地区(仅供参考),IP:60.247.148.23
三个小贴士:求职如何简单的识别信息的真假[?]
本信息来源于娱乐之家人才站 www.ylzjrcz.com
1、打电话/QQ咨询时,应第一时间询问清楚具体的情况。例如:询问具体的场所名字/具体地址/等等常规的信息问题。
2、询问得到的信息,可发给各大QQ群/朋友进行询问,以及多方面/多网站/多渠道进行参考求证,综合各方面考察清楚。
3、内容只供参考,一切三思而后行。如发现此信息涉及虚假,违规等内容问题,请第一时间向本站进行举报! 本文来自:娱乐之家人才站(夜场首选平台)
友情提醒:友情提醒 :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娱乐之家资讯网www.ylzjrcz.com
特别提示:求职请提高警惕,谨防网络诈骗

帮助中心

用户名:   注册
密  码:
娱乐之家资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资讯

高中议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2023-07-18 22:01:02
  • 联系人:
  • 电话:

高中议论文范文

高中议论文范文第 1 部分

关键词 观察生活 领悟生活 提炼思想

1、积极观察生活

高中阶段是小学以来思维最活跃、表达能力最好、感受能力最强、鉴赏能力最高的三年。 目标的规定是相辅相成的。 《新课程标准》规定:“学会多角度观察生活,丰富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学生要想写得得心应手,就必须有一颗善于观察生活的心,有一双“主动观察生活”的眼睛,主动多观察、多思考身边的人、事、事。 ,你会逐渐形成自己的观点,自己的风格,所谓厚积薄发,就是这样。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真正的指南针其实就是现实生活。现实生活给我们提供了无穷无尽的问题,需要不断地解决。如果我们沿着人生的大方向走,一般就不会迷失方向。” 积累材料必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鲁迅先生也说过“欲创造,必先观察”。 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1.引导学生关心国内外政治事件

时事和政治是某一时期发生的国际新闻。 从国际形势出发,纵观全局,事件具有很强的概括性。 比如美国宣布新的军事战略、伊拉克首都发生爆炸、神九飞天、十次集会等等。 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这些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谈自己的感受,写自己的经历,并适当提炼和构思从中学到的一些道理,形成自己的观点,运用议论文的写作方法将他们组织成一个小组。 一篇有血有肉的议论文。

2.引导学生思考丰富多彩的小生活

高中生的学习生活比较紧张,很难有足够的时间走出学校去体验生活。 这就要求学生具备“看清每一针”的学习能力。 还可以在假期或周末看电视、上网或看报纸,了解更多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小话题。 思维习惯还可以起到拓宽学生视野、增加丰富情感体验的作用。

3.教学生观察校园小事件

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吃住,所以他们对学校组织的一些活动非常清楚,如“班际篮球比赛”、“学校春季运动会”、“新生军训”、“文艺汇演”等。校园里发生的一些熟悉的小事件,面对身边的同学、老师、校长,学生一定有话要说,有想法要表达,思想和情感的火花就会在无形中被触动。 感触,这个时候,老师要及时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让他们对于校园里的热闹活动,随时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自己想说的话,积累起来,作为写作素材,以备不时之需。真正体会到写作材料。 当这些学生真正开始写议论文时,他们的日常生活一定会像不竭的泉水一样涌现。

2.从生活中汲取灵感

《新课标》指出:写作要真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生活的独特而真实的体验,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条不紊地表达,因此培养学生改造生活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其实归根结底,作文是用文字表达学生思想、观点的载体。 它反映了学生对世界的理解和认知能力。 在议论文的写作中,仅仅观察是不够的。 更深层次的内涵是通过对眼睛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归纳、转化,形成更加独特的见解。

1、将生活材料变“一触即达”

引导学生将生活中观察到的感人肺腑的记录引入作文写作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充分调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日记、摘录中的素材。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为了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我曾创设一个情境,鼓励学生仔细观察下列现象,并用文字写下自己的感受:有一天,我突然发现父亲的腰不再直了,你看到后感觉如何?

当你因为沉迷上网而与父母吵架,看到他们悲伤的表情时,你有何感受?

离开父母,踏上火车,透过车窗看着他们的背影,你的感受如何?

...

接下来,我马上布置一篇作文《说亲情》。 长期以来,学生们认真观察、记录、积累了相关材料,所以当他们看到“亲情”二字时,就有一种“触发”的感觉。 与父母的温馨时刻自然而然地浮现在学生们的脑海中,他们开始写下充满感情的作文。 所谓“辞藻立其诚”,只有认真观察生活、转化生活、写作,才能把作文写得深刻、透彻。

2、将生活材料转化为“思维能力”

强调作文的日常生活化,还应引导学生思考生活,学会全面、辩证地看待问题,注重议论文陈述事实、讲道理、层层递进的特点。 在细心观察生活的同时,也要有意识地从生活中提取。 有些辩证的案例,经过思考和实践,形成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因为生活中充满了理论,经过自觉强化,以后遇到相关事件就不会被吓倒,当然可以交流学习和同学一起收集精彩片段,或者从大量阅读中获取相关感性材料。 在分析问题时,他们会触类旁通。 还可以引导学生模仿成功的代表性推理片段,或者围绕同一主题,用不同的分析方法模仿几个片段,也会成为一篇非常好的文章。 还可以要求学生从以前写过的议论文中找出精彩的分析推理片段,找到辩证分析方法的要点。 作文课上,展示学生的作品,并从推理严谨、内容深入等方面进行讲解、修改和补充,让学生现场感受到辩证分析的魅力。

三、总结

总之,活生生的现实生活是一切创作的源泉,议论文就是对这些生活中的素材进行梳理,从中提取论点,并用论证的方法进行论证,使论点更加突出、鲜明。 。 因此,作文是对生活的高度概括。 学生要想写出优秀的作文,就必须学会联系生活,让生活成为高中生作文的最终价值取向。 虽然这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但只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坚持下去,作文水平自然就会上升。

参考:

[1] 陶行知; 教育选集; 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高中议论文范文第 2 部分

【关键词】:高中议论文写作指导

高考评分标准中议论文的要求是:具有较高的立意(论据); 选择新颖、生动、有个性的材料作为事实论据(); 论证必须具有层次感和立体感(论证); 议论文语言 逻辑、文化背景(语言)。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讨论,我发现学生在写作中存在以下明显问题:一是懒惰写。 大多数学生害怕写论文,尤其是议论文。 他们觉得无趣,不喜欢写作,然后又觉得自己没什么可写的,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二是缺乏基础知识储备和物质积累。 在网络的影响下,学生一方面视野非常广阔,但另一方面阅读面却相对狭窄。 对一些优秀作品特别是名著阅读不够,导致理解肤浅,知识储备较差,直接影响文章的深刻性和丰富性。 最后讨论了基本功的缺乏。 表现在学生的语言不够清晰、表现力不够、思维不强、选词造句能力较差。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为了有效引导学生写议论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激发兴趣

兴趣在每一门学科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作文教学也不例外。 俗话说:“知者不如善者,善者不如乐者”。 因此,营造浓厚、活跃的学习氛围对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具有良好、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

2.写好字的基本准则

1、一篇内在质量不错,但字迹恶心的文章,其评分往往不理想。 为什么? 一、试卷字迹、面面质量较差,按评分要求扣分。 其次,试卷的“面子”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考官的情绪。 优美工整的字迹是一篇文章最好的“外衣”,它直接有效形成考官的阅卷印象:首先,笔画要清晰。 字迹、笔画清晰,字体正确,能给考官留下良好的印象。 相反,浮夸,一路野草,却难以辨认,即使文章写得再好,也很难让人欣赏。 其次,字体要适中。 如果字体太大,卷轴表面就会感觉拥挤、凌乱,不雅观。 字体太小,阅读时感觉就像蚂蚁在走来走去,极其麻烦。 再次强调,尽量少做。 如果你想改,你也必须按照规范的方式改。 切忌乱涂乱画,在卷轴表面留下醒目的墨点,造成杂乱感。

2、准备好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传达重要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它在文章结构中排在第一位,因此文章标题的优劣将直接影响考官对文章的第一印象。 议论文立题的基本要求是:在准确的基础上力求引人注目、舒服。 具体来说可以是生动、传神、简洁、别致、工整等等。 总之,最好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或者让他们感到耳目一新。

议论文的标题必须符合文体特点,明确,让人一看标题就知道其目的。 观点明确的文章最受审查人员的欢迎,因为它们有一种清晰、透明的感觉,能够传达文章的大致内容,使审查人员能够准确、快速地掌握整篇文章的基本内容。

3、材料选择讨论

选材讨论的写作指导要细化到单篇文章的具体指导,使学生的作文得到整体的提高。 单篇文章的指南包括以下内容:

(1)准备问题

标题是文章信息的重要提示,也是文章的窗口,所以准备好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议论文题目的基本要求是在准确的基础上力求引人注目、流畅。 总之,更好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让人耳目一新。

(二)良好开端

议论文的开头应该“短、快、美”。 短,即不冗长,不乏味,突出中心; 快,即快速进入主题,开门见山,直达中心,最好三言两语指出观点或讨论的主题,一开始就指出中心,这有利于审稿人等评分,也有利于作者讨论; 亮的意思是精彩,即传统文论中的“凤头”。 可以运用比喻、排比、类比等修辞手法来介绍思想,也可以引用名言、讲寓言。 介绍。

(三)注意中节论证的组织

其中,第一句和最后一句尤为重要。 他们可以勾勒出文章的脉络,展现全文的思路。 结构是否严谨、组织是否清晰、论证是否严密、论据是否典型,都在于中间的讨论。

(四)论点新颖、令人信服

新颖且令人信服的论点可以充实文章。 典型论点能够充分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代表性,包括名言、事例。 首先要求真实性、针对性,其次要求弃旧用新、重古轻今。 要选取一些别人没有、别人有新的典型案例,与时俱进,文章才会更有说服力。 4.写出中间段落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

议论文的结构是否严谨、是否清晰、论证是否严密、论点是否典型,关键在于中间部分的写作。 结构、组织、论证和证据是议论文评分的重要规则。 因此,写一篇议论文应该尽可能符合这些标准。 常见的讨论模式是:第一句是小论点或过渡句; 中间围绕小论证,运用适当的事实、理论论证,或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进行分析和推理; 最后根据讨论的内容写一两句句子总结论述。 其中,首句和末句的写法最为重要。 它可以直接勾勒出文章的脉络,展现全文的思想。 另外,文章的整体论证结构常常采用正反对比。 很多道理只要从双方的角度去讨论,基本上就可以严谨地讨论了。 在考场熟练运用这种作文模式,可以快速上手写作,减少错误,节省时间。 同时,使考官能够方便地根据评分标准对中档以上的项目进行评分,避免了不利于考生的个人评分因素的出现。

5、典型、生动的论点

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分论点是支撑这个灵魂的骨架,论点是议论文的血肉。 一个人,丰富多彩,只有灵魂和骨骼,没有血肉,这是难以想象的。 同样,一篇议论文如果只有中心论点和次要论点,就不能称为文章。 还必须有典型、生动的论点。

典型论点是指能够充分反映事物本质的代表性事例和名言。 首先要求真实,符合题目目的。

另外,要注意复习。 学生可以通过学生自己的修改、相互修改以及教师的一一批改来培养作文欣赏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总之,只有把所有的技能投入到不断的训练中,才能不断提高。 因此,写作的指导和训练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以无比的毅力和恒心去坚持。

参考:

[1]叶圣陶语文教育文集。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 李鑫. 新的课堂模式。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高中议论文范文第 3 部分

摘要:结合高考议论文评分标准的要求,探讨了针对学生写作懒惰、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和材料积累、缺乏讨论基本功等问题的几种有效解决办法。工作,即从激发兴趣,鼓励多写,对基本写作方法(考试与立意、结构水平、选材与讨论、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指导和训练。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而且由于近年来的高考大多以材料作文和漫画作文为主,而这些材料的核心大多适合议论文的表达是以议论文为载体的,因此,议论文写作训练是高中作文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考评分标准中议论文的要求是:具有较高的立意(论据); 选择新颖、生动、有个性的材料作为事实论据(); 论证必须具有层次感和立体感(论证); 议论文语言 逻辑、文化背景(语言)。

用高考评分标准指导学生议论文写作,会让教学更有针对性,增强练习的针对性,及时发现问题,找出应对策略。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讨论,我发现学生在写作中存在以下明显问题:一是懒惰写。 大多数学生害怕写论文,尤其是议论文。 他们觉得无趣,不喜欢写作,然后又觉得自己没什么可写的,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二是缺乏基础知识储备和物质积累。 在网络的影响下,学生一方面视野非常广阔,但另一方面阅读面却相对狭窄。 对一些优秀作品特别是名著阅读不够,导致理解肤浅,知识储备较差,直接影响文章的深刻性和丰富性。 最后讨论了基本功的缺乏。 表现在学生的语言不够清晰、表现力不够、思维不强、选词造句能力较差。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为了有效引导学生写议论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激发兴趣

兴趣在每一门学科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作文教学也不例外。 俗话说:“知者不如善者,善者不如乐者”。 因此,营造浓厚、活跃的学习氛围对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具有良好、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

2、鼓励学生大胆写、多写

叶圣陶先生说:“写作的经验在于多做,要从阅读中得到知识,认真去做。与写作和阅读相比,它特别具有技术性,没有一种技术是不需要反复经验的。” 所以一定要认真写。 写作尤其重要,因为只有写出来了,才能谈写得好不好。

3. 基本写作说明

叶老先生说:“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一步步引导学生练习,督促学生有纪律地练习,显得尤为重要。” 进行结构层次、材料选择与讨论、语言表达。

1. 回顾想法

用心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文章的深度,也是分数的重要指标。 而复习题与立意息息相关,正确的复习题才会有正确的立意。 在专题复习方面,应鼓励学生将积极的思想与远大的理想结合起来,以客观的态度和对材料的合理认识,并从中发现生命的意义和作用,从而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作用。 将理想、信念、梦想、现实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远大志向。

2、结构层面

议论文的思想可以从论证和反驳两个方面来构思。 基本结构模型一般包括并行、对比、层次等。 文章的结构一般采用引言、主要理论、结论的写作方法。 论证方法有举例法、比喻法、引用法、类比法、对比法、引申法等。 几乎所有的议论文都可以采用总分的结构,即中心论点确定后,所有的论点都围绕中心论点进行组织。

并列式又称板块组合式,即子论点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多管齐下,共同证明中心论点,且几个子论点的位置通常可以互换。 例如,我在指导作文《小议追求》时,围绕“要活得精彩,就应该追求一些东西”这个中心论点,从“为什么”的角度来构思,并列子——论据可设计如下几点:对知识的追求可以给人成长所需的滋养; 追求梦想可以让人拥有放飞心灵的自由; 对情感的追求可以使人明白生命的真谛。 也可以从“什么”的角度来构思,得出不同的子论点。 通过这样的概念训练,学生将对这种文体框架有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

像这样针对不同结构模式的强化训练,可以使学生将文章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达到最佳的呈现状态。

3、材料选择讨论

选材讨论的写作指导要细化到单篇文章的具体指导,使学生的作文得到整体的提高。 单篇文章的指南包括以下内容:

(1)准备问题

标题是文章信息的重要提示,也是文章的窗口,所以准备好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议论文题目的基本要求是在准确的基础上力求引人注目、流畅。 总之,更好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让人耳目一新。

(二)良好开端

议论文的开头应该“短、快、美”。 短,即不冗长,不乏味,突出中心; 快,即快速进入主题,开门见山,直达中心,最好三言两语指出观点或讨论的主题,一开始就指出中心,这有利于审稿人等评分,也有利于作者讨论; 亮的意思是精彩,即传统文论中的“凤头”。 可以运用比喻、排比、类比等修辞手法来介绍思想,也可以引用名言、讲寓言。 介绍。

(三)注意中节论证的组织

其中,第一句和最后一句尤为重要。 他们可以勾勒出文章的脉络,展现全文的思路。 结构是否严谨、组织是否清晰、论证是否严密、论据是否典型,都在于中间的讨论。

(四)论点新颖、令人信服

新颖且令人信服的论点可以充实文章。 典型论点能够充分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代表性,包括名言、事例。 首先要求真实性、针对性,其次要求弃旧用新、重古轻今。 要选取一些别人没有、别人有新的典型案例,与时俱进,文章才会更有说服力。

(5) 结局好

现代著名作家师陀曾说过:“写文章时,无论长短,先考虑结局。有了结局,如何开始、如何安排中间,就迎刃而解了。” 好的结局就像豹子的尾巴,响亮有力,催人警惕。

4、语言表达

语言项目是评分的重要标准。 议论文的语言应当准确、清晰、生动。 要使学生的语言表达生动形象,必须从狠抓基本功开始。 基本技能包括单词、句子、想法和表达。

叶圣陶先生说:“很多基本功是要通过多读、多写来练习的。看别人的文章,要学习别人使用语言的好习惯。自己写文章,要多写。你写得越多,你的文章就越多。”写得越熟,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只有这样,才能写出自己的特色和个性。

另外,要注意复习。 学生可以通过学生自己的修改、相互修改以及教师的一一批改来培养作文欣赏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总之,只有把所有的技能投入到不断的训练中,才能不断提高。 因此,写作的指导和训练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以无比的毅力和恒心去坚持。

参考: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文集。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 李鑫. 新的课堂模式。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高中议论文范文第 4 部分

[关键词] 高中语文; 议论文; 写作教学

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和拓展的背景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发生了新的变化。 除了基本写作方法和技巧的教学外,更注重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思维水平的提高。 长期以来,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重点放在记叙文写作上,对议论文的重视相对不足,造成了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薄弱的问题。 笔者针对高中议论文写作的教学指导,通过相应的实例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和分析。

1.书写角度选择指导

写作角度的选择是议论文写作的基本环节。 所谓写作角度的选择通常指的是立意,从作文写作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形成自己的看法和主见,然后确定写作框架并准备支撑材料和论证写作。 常见的作文题目通常基于一个短篇故事或某个例子。 材料展示传达的信息比较清晰,供学生选择的切入角度也比较相似。 只要学生对题目的内容没有很大的理解,他们通常不会出现意向性的问题。 现阶段,高中作文题目的形式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题目的隐藏信息层次相对丰富,学生可以选择的角度较多,这就涉及到写作角度选择的准确性问题。 如何提高学生议论文写作角度的准确性,可以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向来考虑。 As far as the of are , the is the of topic , to read the of the topic, and be able to the by the from the to the . The ' to ideas and with and . ' ideas start from their own or , which are . This kind of is not in terms of . guide to make ideas, plan , and the of and . .

Take the 2015 new II "Who is the most " as an . The title reads: "One is a , one is a , and the other is a . They are all . , the one you think is the most !" The topic with three , and to the basic of an essay, begin to the charm of the after their . It can be a , that is, to the style and value of the by it with the other two ; it can also be a and in-depth , to prove the style and value of the at , or a and . The of at this level can be as the most idea, and the level of is also the most basic level. To the depth of ' ideas, the of the three be .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three given in the title "Who is the most " the three in the . help a of era such as " and are ", " ", " dream", and " core ", and the of to the level of the and the world Think about it, so as to the depth of angle and .

2. on the of logic

High the rigor of the of , that is, the close the and sub-, the each sub-, and the of the for each sub-. The of essay logic is the key link to the level of . the and of ' is a long-term , and the logic has been in the essay link, it can still be Guide the of essay . First of all, help learn to think from the point of view, and the angle into or , so as to the sub-. Then sort out the sub- by , them to the level, and the to think about there are new sub- for the time. , the sub- by ' have and can be used as . of the text. After the sub- is , the part also be out , and the is based on the basic of the , the , the , and and the .

Take the topic "After and " of the 2016 I as an . The topic gives a , which the by two with and after. Lip , and with high will get slap marks if they . So how the logic be in this ? First of all, a basic of the in the in this be made, and the can be out to the views on the of the comic . After the , we can start from the of the two , the the and they get and their , in the root cause of this , and list main as sub- .

3. on the use of

There are many types of for , and all kinds of that can come into with in life can be used as . logic and the of to , so can be into two types: and . The so- refer to some more or views, ones are or of , etc. These have been by time and have high . refer to some hot and hot news in . These are real and can be used in to . The use of high two links: and use. Among them, the of is a long-term . All kinds of that read and in their daily life can in the of . the of is , and , etc. It is the main to be in , and these the value of . As for the use of , it is to the fit the and the , it can truly the point of view, it is , and it can the to a new level for . In the of high essay , help good and , be to hot , pay to the of life , and the with , so that the can feel and the .

Take the 2014 II title " Loss of " as an , the and life of this topic, who have been to can to their , and those who have not been to Those who have can also make from the zoo.

4. on and

essay is an of the new for the of ' , and it is also an for to adapt to the in and in the . , the and of high essay can be from two : form and . As far as form is , can be made on the basis of the core of the of the basic and of the essay, and the one-way can be , and a can be . For , some to write in the form of drama and , and use the of to a large of views and . This kind of to be drama and on the , but its core is still a based on arts. The by the drama can fully the of the , feel on the scene, the is often with the fate of the , and there is more room for of the topic. The of ideas the of the level of essay , the mode into a more three-, cross- mode, and the of or post- can make Get and get .

In , high are in a life stage where their world , on life, and ​​are , and the in are of their own at this stage. When faced with ' views in , not judge and to , but think about the root of this view from the of , and adopt a to ' . In order to make a more and true of the in the essay, give more and , so that are to write , study essay , and their .

参考

[1] Liang Hao. and on Essay in New High [J]. China , 2016, (06): 268.

[2] Liu . on the of in High [J]. and ( and ), 2014, (04): 121.

High Essay Model Essay No. 5

Key words: high essay ideas

As an index of ' , often in the form of in the in years. it has a lot of in , the of has not been to the of . Many still write clear-cut in the . In to such a , we might as well carry out in ideas from the three , so as to the of .

1. Based on a lot of , life with ideas

are from such as and prose, and their is that they are . ideas, Lu Xun, a of , used pens of guns to the . His can be said to be the form of . In his , he with a pen and paper. He has to make a draft first, and the of a draft is .

What is the basis of the idea?是大量的阅读。阅读是一个发现文章中心思想的过程,这个中心思想不是读者的主观臆想,也不是作者的任意捏造,而是一个逐渐深入,将创作与阅读进行连接的过程。我们可以把发现中心思想的过程看做是发现作者构思意图的过程,因为构思的成立本身就是在对社会生活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

构思是一个消化的过程。文章的构思必然要锁定一部分内容,而这部分内容最可能是来源于生活。高中生的生活经验并不算丰富,要完整地经历这样的过程,就需要大量的阅读,阅读和生活在学生发现构思进而主动构思的过程中相辅相成。因此,构思是基于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没有活生生的材料,就无从构思。在构思过程中,随着对生活理解的深入,文章主题思想会逐步明确。然后根据主题的需要,对材料加以整理、选择,进而深化主题。所以,大量阅读是为自己提笔写议论储备,储备达到一定的量,学生的构思提纲就将成型。

构思确立后要明确观点。观点的形成建立在大量的阅读上,各种联想、对比、质疑、想象等方法无非是为更好地体现观点所采取的外部方法。阅读的深刻程度决定着阐释的深度,也决定着论述观点的辩证性。由此可见,阅读是议论文写作的基石。

二、以整体布局为出发点,搭建思维路径

议论文的构思和行笔都离不开整体布局。整体布局是一种原则,指引着思维的轨迹,最终又呈现出思维的质量。一般来说,议论文的写作有比较固定的布局模式:首先是提出(发现)问题,然后是分析问题,最后是解决问题。因此,常见的议论文的结构模式有并列式、总分式、对比式、递进式和综合式等。

并列式与总分式都是首先提出论点,然后运用横向思维,并排从几个方面对某一观点进行论证。提出论点的同时,齐头并进地阐释论点,最后进行总结与升华。这种模式的关键是用客观真实的眼光进行多角度的观察与分析,认识事物运用理性的头脑,找到事物的共同共融之处。

递进式则是运用纵向思维,逐层深入论证,达到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目的。以“诚信”为例,学生可以先从社会上的信用危机入手,逐步分析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然后就这一原因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阐述,引领读者的思维层层深入,那么文章的层次就会分明递进,一以贯之。这种模式的核心在于分论点地提出要逐步深入,每一步的深入都有理有据地论证,它们之间是逐层递进的逻辑关系,前一个分论点派生出后一个分论点,论据也是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其最终都是要为共同的中心服务。

对比式的结构是提出观点,然后运用反向思维,正反对比论证。如论证“微小”可以从“巨大”入手,论证“柔软”可以从“坚硬”开始,这种强烈的对比使得论点更清楚,启示的意味更浓厚,主张的阐明更具有戏剧冲突。

综合式的结构是将上述结构模式综合运用。其实,写无定法,只要是立意明确,观点清晰,阐释到位,运用哪种结构模式并没有硬性的规定,反而是创造性地运用对于议论文的写作更有利。

三、以行文为依托,处处皆是教学

在确定全文的中心论点,设计好全文的结构思路之后,就开始进入提笔写作的实质阶段。每一个自然段所要表达的意思要进行合理的安排,否则整篇文章很难整齐划一。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学生作文常常出现文章脱节、衔接不够的现象,就是在行文中不注意合理安排的结果。因此,把握行文的流向,使文从字顺,逻辑严密,是议论文写作思路训练的重要一环。

首先要做好段内的安排。每一句的顺序都不是盲目的,而是有秩序与规律的,先写什么,为什么先写,后写什么,都要有意为之,不能说整体架构完了,每一个段落开始都是“胡言乱语”。段内的层次,句子之间的关系一定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安排。运用好起承转合,在教学实践中结合优秀的文章进行讲读,并立刻让学生付诸实践,引导学生在别人的作品和自己的作品中分析、揣摩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和组合顺序,从而培养学生行文的秩序感,达到文从字顺的效果。

其次要注重语言感受能力的培养。语言感受能力决定思路的流畅程度。平时一定要注意读写不分家,运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进行语感的培养,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在此基础上复述、口头作文、书面作文等进行练习,以达到学生在表述过程中思路与语言的清晰与完整的目的。

本文分列的三个步骤将高中议论文写作进行清晰的思路训练整理,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不仅仅是为考试,更是为个人的语文素养服务。

参考:

[1]张钟玉.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模式初探[D].上海师范大学,2009.

[2]及葳.中学议论文作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D].首都师范大学,2008.

高中议论文范文第6篇

一、培养抽象思维是人性中理性的孕育

叶圣陶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这准确地反映出人的写作与内心思维的关系。任何写作,均离不开作者内心的思维运动,思维产生及运动的过程即是文章留下的痕迹。

从某种意义上说,文章就是思维发展的产物。而议论说理与事例论证,是议论文论证过程的两个有力手段。它们看起来简单,其实不然。只有让学生逐一走出误区,议论文的逻辑推理抽象思维才能具备培养的初步条件。

正确认识议论文中的事例论据是关键。

议论文章中,所举的事例本身是不具备观点性。事例只是发生过或正在发生的事实而已。对于议论文写作,事例论据是来证明论点的,它依然不具有观点性。事例对观点的支撑作用必须通过例子后面的“例后议”来体现的。打个比喻,议论文中的事例犹如做菜的原料,你买了一块牛肉,你是要把它做成川菜还是闽菜,那就是要看你加工后是放花椒辣椒还是姜丝白菜,这个加工的过程就犹如议论文事例之后的说理论证,它就是对材料的升华和明确。同样是牛肉,麻辣牛肉和牛肉纯白菜就是完全不同的菜系了。这个口味的差别,来自对牛肉这个原材料的加工来实现的。而“例后议”就是属于这些调料的作用。

而现实生活中,学生却总是把与论点有关的例子写出之后,就放任不管了。比如《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文章中,学生观点是“大丈夫要能屈能伸”,在事例论证中列举了韩信忍胯下之辱之例后,就在事例后面简单地写了“韩信忍得了胯下之辱,终于成就了以后的一番大业”。这种简单地评论根本就没有把道理说开,没有点出“能够忍得了胯下之辱为什么就能走向成功”这个道理,因此,本文中韩信的事例也因此显得乏力。这样的议论文给人感觉就是例子堆叠不讲理。而这样的案例并不是个案,而是通病。因此,培养学生说理能力显得重要而迫切!

二、“例后议”的培养步骤

例后议,就是对所采用事实论据的概括和升华,指出事例内涵对论点的支撑作用。在一般的议论文论证模式中,首句往往是分论点或者是承上启下句,接下来是学生列举恰当的事例,或是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分析说理。这种是常见的议论模式。在这个模式中,最薄弱的环节就是事例之后的这个分析说理。由于分析说理不充分,文章的脉络也受到了影响。

训练学生学会事例之后的说理,就是把他们的思维从感性认识提高到抽象的理性认识的重要阶段。没有理性认识的文章只能是材料的堆叠,不具说服力。而有说理、有严密的说理的议论文,文章才会闪烁理性的光芒。

成龙对房祖名的培养教育,是个有度的培养。他并不是让儿子生活在父亲的光环之下,反之,他能够让儿子从跑龙套开始,一点一滴的小事锻炼让孩子逐渐熟悉并适应影视作品制作的过程。

此段文字,是介绍成龙教育孩子的事例,它只是陈述了一个事实,本身没有说服力。在这个过程中,“成龙教子”是形象的,如果能够在例子后面加上具有高度概括和指向明确的抽象文字,那例子对论点的支撑力也才能体现出来!

如何让学生掌握从感性走向理性的步骤?

首先,就事论事。就是需要对例子本身朴素地点出它的性质——朴素地讲,就是先点出事件本身是“好”或者“不好”。即成龙教育孩子是讲究方法的,是有成效的!成龙对孩子的爱是有“度”的,这是好的,需要当前众多家长学习和借鉴的。很多学生都会反应到这一点,而这只是对事例本身最朴素的反应。应该说,它是属于思维的底层阶段,还需要把论点结合起来进行阐述挖掘。

其次,由此及中心。把“此事”与本文的中心联系,要把这个事例的作用与文章的论点结合起来概括总结。在一篇题目为《人生有“度”》的作文中,把这个例子放进来,就要考虑成龙在他的人生中,他教育孩子是如何把握“度”的,而这个“度”是产生了什么样的好处。有个学生写道:

成龙让房祖名从小事锻炼起,让他与普通员工同吃同住,这些经历让房祖名明白了生活的艰辛,让孩子知道了世间所有的一切成功都是不容易的。当然,成龙不是放任孩子不管。在表演动作方面,成龙还是会给儿子“开小灶”的,而在名与利的问题上,成龙还是有个很清醒的认识,他始终把握一个很好的度,不让孩子迷失在父辈的光环里。

有了事例后面的说理分析,成龙教子有度这个事例,对“人生有度”的观点起的支撑作用就很明显了!

再次,抽象思维需要升华。升华的步骤就是应该做到“由点而面”,应该由个案上升为同类。“类”的支撑力远远超过了个案的支撑力!这样处理的文章,其使用的事实论据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议论文字也才能充分发挥其论证性。这个“由点而面”的过程,就是需要引申到内涵同类的事例中。就此文,学生还要扩展到象和成龙那样的把握好“度”而取得成功的例子。于是,在这个例后议的部分中,议论文字就具有了充分的论证力,它对论点的支撑和指向也就强多了。类似成龙的教子有方的例子一引用,文章的说服力明显提高。

由于有了抽象思维的跟进,事例本身的内涵得到了充分的挖掘,在相对完整的文章中,事例对论点的支撑力就强了很多。议论文的议论说理成分充足了,事例与说理有机搭配,形成“有骨有肉”的局面,这也可以让学生摆脱“例子堆叠”的不良风气。

另外,还可以借助关联词语的使用来引发说理,引导学生围绕“为什么”来展开议论,逐步提高说理能力。比如:例后议的展开可以采用对比(反而……)、因果(为什么……是因为……,可见……)、假设(若……,那……也就不会……)等等的论证关系来展开,发挥关联词的作用让文气更有气势。

抽象思维需要发散。线性思维是学生写作中最常见的,从一个形象的事例中概括出其中蕴涵的道理,且联系到“事例核心”同类的事例,文章的说服力就会大大增强。而发散思维,就是围绕所给的材料展开多向思维,让学生围绕自己树立的论点把思维打开,或正反论证,或对比论证,或假设论证,论证的角度就充分得多了。

联系上例,学生在此启发下,很容易形成事例的正反联想。和成龙对孩子房祖名有“度”的爱相比,马上有学生联想到,近期发生的李天一事件。学生通过查资料听广播,把李天一涉嫌违法犯罪的根源归结为其受到的教育为溺爱型,正是无“度”的爱让李天一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在列举李天一的例子之后,学生再由点而面,联想到类似的“溺爱害人”的事例,正例与反例结合,文章说服力增强。

除了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辩证思维方法之外,教师还应该坚持在高中议论文写作中始终把抽象思维能力的训练作为重点来抓。长期坚持,科学推进,就容易让学生逐渐形成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提升。有了抽象思维的概括与提升,议论文的论证部分,正反两方面的论证一旦形成,论证过程趋于严密。

三、抽象思维应联系生活忠于内心

写作,在本质上是通过表达,向外界表达自我的心理和精神世界,而并不是对信息的纯粹加工与组合,也不是对外在世界的全息式反映。

高考作文在考察学生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同时,也还考察学生思想价值观。因此,从这一方面讲,它也是让学生通过平时的写作训练,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因此,针对事例写议论,并不单单是就事例的内容发表意见,它还要求学生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真实的思考,能够终于自己的内心,坚持“吾手写吾心”,写出自己内心世界的真实看法。

奇怪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学生能够高谈阔论,写一些话题纵横天下的高调文章,比如,让他写“诚信”“勇气”等等,他能夸夸其谈。但是如果就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来发表看法表达自己具体观点,那他们要么就是空话连篇不知所云,要么就是肤浅应付。这即是写作脱离了生活实际,脱离自己真实情感。例如:有学生写作观点是“患难见真情”是这么表达的:

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有一个人跟你来往是因为你有利可图,这种虚情假意在你患难时显得不堪一击。真正的朋友,在你们遇到危机时,在想到自己安危时会同时想到你,并伸出援助之手。真正的友谊是在你最困难的时候拉你一把,虚情假意就像豆腐渣工程的高楼,外表坚固但经不起地震的检验,而真情就是为你提供遮挡风雨的避风港。

本来是要学生论证为什么“患难见真情”,但是学生又写成了真朋友与虚情假意的朋友的差别。这样没有讲明理由的论述让人感觉不知所云,没有体现真情实感。学生在说理论述阶段的能力缺失,直接导致空话连篇的文章泛滥,直接导致学生无视内心真实情感,迎合所以的“潮流”,假话空话更加严重!

针对这种现象,在议论文说理训练中,更要放低重心,引导学生抓住内心世界的感受写看法,亮观点,联系生活实际说自己心里想说的话——这一步骤,也是议论文基本步骤“引、议、联、结”中的“联”,联系实际能够让学生的议论文章具有强大的社会感和时代感。

除了联系实际之外,抽象思维的培养,还需要引导学生真诚审视内心,让笔触关注内心,说出真心话,而不是人云亦云。这个步骤,就是引导学生“求真”的体现:它既是学生真实自我思考的体现,也应该是学生真实表达的过程。我们暂且不管学生写出的议论文字的功夫深浅,但至少这种做法能够引导学生真实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不是人云亦云。比如,《为我鼓掌》中,作者针对当今社会“公务员热”现象写道:

面对如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报考公务员的现象,我感触颇多。诚然,这是他们所乐意接受的一种方式,但其中所表现出的一种当今中国年轻人的生活态度我却不敢苟同。他们甘于为人鼓掌,在稳定的工作岗位上忙忙碌碌,却不知自己为了什么。有人称之为“羊性”,不是说“羊性”不好,只是若无点“狼性”,那我们的青春与一潭死水有何差别?(摘自2012浙江省高考作文)

面对“公务员热”,当大家都在为之挤破头的时候,作者却有一种冷眼旁观的犀利,写出了自己独特的考虑结果。并且进而发出感慨,感慨“狼性”的好,便是为自己鼓掌!

这种在独有现象中进而联想到一类现象的思维,明显已经具有了独立的思考精神,它的抽象思维对象,已经不是“公务员热”这种现象了,而是上升到对热闹现象的解剖与叛逆——这种叛逆是独立精神的体现。在这里,这种抽象思考,已经具有了理性的特征了。

高中议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中议论文;写作训练;存在问题;训练策略

议论文写作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对于学生而言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语文是高考中的必考学科,占据比较大的分数比例。在整体考试试题中,作文(多为议论文写作)又是必考题目,并且相对于其他题目而言,分配的分数也比较高。例如,在每年的高考语文试题中,在150分的题目中,仅作文一个题目就占据了60分。可见高中议论文写作的重要性,说得作文者得天下一点也不夸张。另外,从学生的长远发展角度而言,扎实的议论文写作水平也能为自己在将来的工作、科研中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高中议论文写作难度比较大。不同于初中议论文,高中阶段的议论文需要学生兼顾内容与结构,议论需要一定的深度,理论要合适,观点与论据要相适应。这对于高中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高中生的议论文写作训练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教师需要加强训练,并且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来有效地引导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帮助高中生提高议论文的写作能力。

一、高中议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议论文写作基础薄弱

高中生议论文写作中存在的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学生缺乏议论文写作的基本常识。首先,审题不合理,立意偏离材料。在高考作文中,这几年的趋向是材料作文,即让学生通过阅读一段材料然后立意,最后完成写作。然而,学生的立意往往偏离材料。例如,2013年广东高考题通过一个富人做慈善遇到不同情况(接受、接受并表示偿还、当成施舍而拒绝)的材料,考察学生对价值观的认识,很多同学因为没有领会到材料里潜在的主题,根据富人的例子泛泛而谈,或者有的学生直接围绕如何经商、做生意来立论。然后是论证方法的选择,议论文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等等,一篇议论文最好能兼顾使用几种论证方法。例如,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采用了议论文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结构,并且使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多种方式,这样不仅使文章的结构清晰,而且表述准确、严实,论证有力。但是由于学生对这些议论文写作的常识不够了解,在写议论文时,不知道该怎样开始,导致论文的结构松散、中心不突出、论证不充分。

(二)学生写作缺乏思考

考试时作文的写作有一定的时间限制。为了适应考试的要求,学生平时的训练也会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在平时学生一般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完成800字的作文。但是一到考试,学生会因为紧张一时找不到灵感,加上在短时间内,为了凑足字数要求,往往不能进行认真的思考,这导致了议论文中出现很多问题。首先材料与观点不适应。在考试氛围中,学生往往会眼高手低,想到一个相关的材料或者论据,未经过深入地考虑就直接写到文章中,导致论据不能很好地支撑论点。如为了证明论点“生活中我们可以讲一些善意的谎言”,有些同学居然用了《狼来了》的故事。虽然《狼来了》也是与谎言有关,但最终是说明谎言是有害的,这与论点相矛盾。其次议论文的结构松散,不够严谨。写作时,由于时间的紧迫,还没好好地构思,就不得不开始写作,最终也不清楚中心论点是什么,虽然写了很多字,但是没有主线,分论点也不清晰。一边采用议论,一边采用叙述,导致了文章中心不突出,文体不清晰,结构不严谨。

二、高中议论文写作训练策略

(一)、加强基础教学

针对学生基础不够扎实的问题,教师应该在平时注重学生的基础教学。可以相应的进行一些议论文写作方面的专题教学,进而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在立意方面,要重点讲解一些立意技巧和方法,尽量避免立意偏离材料主题。在文体方面,学习了解各文体的写作要求,注意它们的区别;掌握议论文写作的具体特点,比如论点、论据、论证等。在审题方面,要抓住关键句、由果溯因。在结构意识方面,学生要明确并且熟练掌握一般议论文的结构,主要有:总分式、对比式、并列式和层进式。然后根据这些基础知识,学生需要进行相应的典型题目的训练,这样可以快速的巩固知识。

(二)、注重训练方式

在平时的训练中一定要注意训练方式。首先要注意方式的可操作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80分钟进行训练,前30分钟进行写作指导,后50分钟进行实战演练,在前三十分钟中,教师一定要给出可操作性的模式,学生才可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作文,在实战演练中,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作文水平才能真正提高。然后,学生在训练时要注意分类型训练,要学会举一反三。作文训练题目变化多样,层出不穷。如果盲目的训练,会导致效率低下。学生遇到新题型时仍然会手足无措。另外,在平时的练习中,要给学生多一些时间练习,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审题、构思。这样经过长期的练习,学生就可以养成好的习惯。习惯成自然,在考试时,就不会因为时间紧张,而不知道写什么,从而导致作文字迹潦草,结构松散。

(三)、培养学生的兴趣

议论文写作具有很强的理论性,难度比较大。因此,老师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多和学生就议论文写作训练中的心得体会进行互动,了解学生的实际状况,通过反馈的问题,设计教学方案,这样更有针对性,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写作水平。在训练时,尽量选择具有时代性的话题,这样学生比较感兴趣,可以选择的材料也比较多,如“微博对社会的影响”、“微信给人们生活的带来的变化”等。另外,这样的话题容易在学生和老师之间产生共鸣,有助于老师引导学生,发现学生写作中的问题。一次作文练习后,老师要认真审批,给出学生的有效地修改意见。此外,老师要格外重视学生对于自己作文的修改。修改自己的作文是一种有效地提高作文写作水平的训练方法,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清晰地了解自身的优缺点,进而有针对性改进。

三、总结

议论文写作水平的高低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语文成绩。因此,学生和老师应该特别重视。功在平时,要想提高议论文的写作水平,学生需要在平时加强训练,而老师在需要在训练过程中给予学生一定的策略指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水平。

参考:

[1]邱刚.写议论文不妨从“观点”突破[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1(10).

[2]陈招娥.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探微[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30).

[3]杨继利.写作教学应该重在过程管理[J].中学语文教学,2008(06).

高中议论文范文第8篇

高中学生要求具备写议论文的水平,然而相比于记叙文,议论文有许多学生不注意的操作要领,从而导致文章大多数很平庸。文章有针对性的从论点的提出、事例的运用、文章的思路三个方面提出具体的变化,以求使学生写作议论文的时候,突破平庸,华丽转身。

【关键词】

高中议论文平庸突破策略优秀

高中学生要具备基本的议论水平,要能够根据自己的发展作出独特的说理,议论文是能够彰显一个人思维水平深度的文体。从高考写作情况看,议论文是学生最爱写作的文体之一,根据笔者多年的总结分析,发现优秀的议论文要具备一些明显的特征。

一、论点的提出要有点特点

议论文的论点是议论文三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是议论文的灵魂,常规的议论文只要在文章开头提出论点就可以了,但是要想成为优秀的议论文则不够,笔者以为还要有一些独特的思路。

1.以生活性的时新故事引出

经常拜读一些大作家的杂文或者时评,看到他们经常采用引论的形式,即开篇不是像大多数的高中生大话连篇或者运用排比句,而是很随意的援引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或者现象,然后顺势简单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既做到了与时代结合,又做到了吸引读者兴趣的目的,自然而不造作。高中生的作文很多学生喜欢开头就来些宏观的大议论,或者排比性的句子显出恢宏的的气势,其实这倒显得生硬,有些涂脂抹粉、欲盖弥彰的感觉,倒不如结合最新的发现顺势引出论点来的更接地气。比如江苏高考《拒绝平庸》的一篇满分作文,开篇并没有宏观议论,而是从早晨来考场的路上看到的一个叫“风沙渡”的小餐馆写起,进而简单与时下的小餐馆名称进行对比,然后自然进入文章的中心。

2.以机智性的故事引出

以机智性的小故事引入也会让文章开篇不俗。既能够彰显作者睿智又能够开盘吸引读者,可谓不落窠臼。但何谓机智性小故事?首先要机智,不能人云亦云,不能驴头不对马嘴,不能没有思维深度而低幼化,要新鲜一些,更要能够与文章的中心相匹配。其次要短小,因为小故事只是引论,不能占用太长的篇幅,要及时亮出观点的,所以要用尽可能少的文字交代出最核心的内容。比如一篇叫《跑赢人生》的文章,开篇以一条猎狗追逐一只兔子的故事引入,兔子逃脱了猎狗的追捕之后,以兔子的口吻总结:猎狗失败最多遭到主人的训斥,我如果失败则丢失性命,所以猎狗只是尽力而为,而我是竭尽全力啊。故事的引用恰到好处,与文章内容极为衔接。

二、事例的运用要具有文体特征

事实胜于雄辩,议论文的是要有理有据的,尤其对于高中生来说,说理能力偏弱,尤其需要精选典型的事例来弥补说理的不足。但在运用事例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两个最主要的特点:

1.事例选择要典型性和新鲜性

典型性就是所选择的事例很多,这个时候就要注意事例不能强行来证明观点,这样就具有贴标签的嫌疑。有的学生选择事例的时候与观点若即若离、似是而非,这就是不具备典型性。比如对于证明“退一步海阔天空”这个观点,韩信忍受胯下之辱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而司马迁忍受宫刑则就显得有失准确恰当,明显不如韩信的例子更具有代表性。此外还要注意新鲜性,尽量少用老掉牙的例子,注意挖掘积累一些稍微生冷一些的例子,比如对于“保持一颗纯洁的心”的观点,相信高中生立刻不约而同的都会写“屈原跳江”,难怪每一年高考后有人会戏称,端午节应该是公历的六月七日吧。这个例子虽然典型但没有新鲜感,如果换为“庄子钓于濮水”则新鲜感倍增了。

2.事例的运用要符合议论文语言特点

议论文对于事例的表达方式是要具备议论文语言运用特点的,这一点是要与记叙文采用叙述手法写事例有明显不同的。记叙文在写事例的时候主要是通过事例来表现人物特点,而议论文写事例是要通过事例证明自己的观点,出发点是不同的。而且记叙文在叙述的时候要运用描写的手法,尤其是细节的描写是记叙文的亮点;而议论文则不需要这么细致,也不需要细节描写,只要采用概括性的手法,议论性的语言交代清楚某人做了某事即可,在故事的叙述上不需要完整,只要截取能够证明自己论点的一些片段即可。高中生在事例的处理上经常犯以叙代议的毛病,不会概括性的选择事例则会让文体不明,记叙文式的议论文是议论文的大忌。

三、文章的思路上要有点特色

1.在论证的手法上要多样化

高中生已经学习了不少的议论文,经典的比如《拿来主义》《六国论》《劝学》等名篇,通过这些文章也学习了不少的论证手法,如何才能把这些论证手法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这才是学为所用,是学习的最高境界。一般学生在写议论文的时候都是平面展开的思路,在同一个层面上面举三个事例,最后总结,这在考试中是最为肤浅的论证思路。我们要教会学生更深入一些,比如采用对比论证,层进式思路,还可以运用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等手法。其实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我们平时教学生的议论文大多都是立论文,其实可以给学生示范一下如何写驳论文,或者驳论与立论相结合的议论文,这可以给学生以崭新的思路。比如一篇《学会认输》的议论文,可以不必从正面写,可以采用驳论的手法,从现今社会种种必须赢的氛围中写起,驳斥赢的心态会造成的种种心理问题,甚至对人性造成的扭曲问题,自然而然的论证了人生需要学会认输的正确性。

2.事例之后要有理论跟进

说理是议论文的关键,这也是最能体现议论文特征的地方,而且说理的质量直接决定着文章思维的深度。但是高中生往往不爱说理,这源自于他们不会说理,不知道怎么说理,因此只能用一个个的事例堆积起来,造成议论文“理论不够,事例来凑”的窘境。议论文的说理主要在概括性事例之后,要针对刚列举的例子进行说理,就是如何把事例与自己的论点联系起来,这就是就事论理的说理方式。此外在文章总结时候也可以综合说理,这次的说理不能够从微观入手,要有宏观的意识,要能够从生命、人生、社会伦理等角度提高认识,加深说理的深度,这会让议论文的高度再上一个台阶。

高中议论文范文第9篇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初中写作以记叙文为主,高中写作则需要掌握各种文体,特别是议论文。笔者体会到学生从写记叙文到议论文需要一个跨越。为了帮助学生尽快完成这个跨越,让学生迅速掌握议论文的基本写法,笔者经过思考,初步总结出一个议论文的“五四”写作模式。

所谓“五四”模式就是一篇议论文可根据其文体特征、其结构为五个段落。这五个段落分别是:(1)引论,提出中心论点。在这个段落中要求观点明确,语言简洁,尽可能早的提出论点。(2)本论,本论是论证中心论点的部分,是议论文的主体,需要用三个段落来完成。(3)结论,结论部分是归结论述的部分。在这一段里可安排一个段落,应该干净利落,不要拖泥带水,照应全篇,升华论点,提出希望等。

“五四”中的“四”是指文章的四个环节。根据议论特点,首先要提出论点,这是第一个环节。在提出一个明确的论点之后,要注意扣题,进行解说,这是第二个环节。第三个环节就是列举事例,使用事实论据来证明论点。第四个环节则是引申升华,归纳总结。

“五四”模式的提出是笔者根据学生的写作实际,在议论文的写作中学生特别是普通班的学生往往觉得或无从下手,或思维混乱,或满篇空谈,或主旨不明。所以,根据多年的总结,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各项训练的要点,如下所述:

1.在论点环节,要求紧扣题目,提出论点。提出的论点要有题目的关键词,需要注意的是概括性要强。

2.在引语环节,有四点具体要求:①能概括话题和题目;②能解说论点;③能选准切入点;④能过渡到举例。具体做法是利用关键词的同义词近义词扣题。要注意的事项是语言要精练。

3.在列举事例环节,有四点具体要求:①叙述事例语言要简练;②列举事例时紧扣话题;③指向性要强;④要有扣住论点的语句。具体做法有三种:①举例要鲜活;②注意避免孤立;③最好有正面例子和反面例子。需要注意的方面:①注意例子的先后;②注意例子是否有针对性。

4.在总结升华环节,有三点具体要求:①注意回应题目;②注意升化主旨;③注意语言简单有利。具体做法是要学会拓展引申。需要注意的是不要重复上面环节的语言。

二、课堂上教学案例解读

练习文体:议论文

题目:富,未必不过三代

论点:只要我们自强不息,富能否过三代关键在于是否不断奋斗。

引语:俗语说:富不过三代。在历史上和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然而,是不是就一定如此呢?答案应该是否定的。

举例:(1)刘邦创立汉朝,文景之治给汉朝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基础。汉武帝使汉朝达到了鼎盛阶段。大汉王朝延续了200多年。(2)日本丰田汽车公司从创立至今延续半个世纪,因为他们不断开拓、不断创新、不断奋斗。(3)中国不少企业经过了第一代的奋斗现在已面临二代接班问题。(例如:宗庆后创立的哇哈哈集团)

引申拓展:无论是一个企业还是一个国家不在于它延续几代,在于它是否不断进取、自强不息。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三代又何足道哉?

三、教学中的具体操作

在高中语文的作文教学中,由于教师只是注重升学的限制,往往在指导学生写作的过程中,仅仅强调的是写作手法、写作的知识以及片面的写作技巧,这些问题往往就造成学生对语文的基础知识不够全面,没有将生活与写作相结合,在写作的过程中,对一些生活现象缺乏了解、缺乏观察。这种教学影响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没有对高中语文进行全面的写作了解,不能够综合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写作。

笔者还以为本质上还应该提高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效率的策略,具体做法如下:

1.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师在高中语文作文的指导中,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从生活中去引导,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发现美,发现事物存在的可写性,在生活中去发现写作的素材,让写作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在写作中去体验生活,这种写作的思路能够让学生在有条理的思路中,将生活中的本质和现象表现得更加真实,培养了一种写作的技巧,在生活中去寻找写作的内容,这样长时间的积累就增加了学生在写作方面的知识面。

2.要提高学生语言的储备量

在平时的高中语文的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从课本上进行积累,能够加强阅读的数量,善于从文章中去发现具有不同意义的词汇,增强词量的积累,教师要教会学生阅读的习惯,培养丰富的阅读兴趣,这样在书中去感受阅读的兴趣,教会学生在写作上学会说话,加强学生的写作水平,以及在写作上对于内容的丰富程度,使文章具有更加突出的色彩。

3.教师要在学生的写作中起到主导的作用,对学生的写作进行具体的指导

在指导前要教会学生对于写作的实际操作能力,要不断地加强动笔的能力,这种作文指导的方式就是要在平时的锻炼中,让学生增强练笔以及加强对一些优美的段句或者是一些典型的事例的积累,这样在学生的写作中,才能具有更加突出的地方,使得语文的语言能力以及对事物的描述才能更加有特色。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在学生的写作完成之后要进行点评,对学生的文章进行分析,指出其亮点以及不足,这样有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形成一种更加完美的思考方式。

参考:

高中议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巧用素材关注评论制造亮点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笔者在一次执教区内高中议论文写作公开课的实践中,获得不少作文教学的启示,比如,如何巧用素材,如何说理深刻,如何张扬自我,如何穿插亮点……关于这堂课的几点思考如下:

一、巧用素材,精于构思

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应对学生指出运用素材的一个弊端,即不断地进行素材的堆砌。堆砌材料可以让文章看起来内容饱满,但这样做,只是在进行时间点上的材料摘抄,而学生也仅仅成为材料的收集者。

堆砌材料的作文在江苏高考阅卷中属于“42-48分”的4类档,即“满足于简单'解读'材料,或一味例证,用大同小异的几个实例证明某一含义”。如果例子有出入,“立意貌似从材料中来,但整体论证已越出材料或含义范围,且文章基本是观点加材料”,则属于“28-41分”的5类档。因此,反问自己:还能这样一味地不加技巧地让学生运用材料吗?答案自然是“不能”。由此,针对学生积累了无数的素材,并“胸有成竹”的这种现象,可以寻找一条可行的策略,既不浪费所积累的素材,又能使之成为文章的一个特色。其中,利用故事素材开头就不错。例如,2015届南通二模作文《话说龙门》,有学生是这样开头的:“一个美丽的传说告诉我们,成功的鲤鱼,于半里以外,便使出全力,一下子升到半云间;它被天火追上,烧掉了尾巴;然后重重地摔在龙门以南的湖里,终于成为巨龙。想想这些,人们便会明白,龙门对鲤鱼的理想、勇气、独立等,是有深度考量以至极限挑战的。所以,龙门的标准不是可以随意更改的,它是一个质的跨越。”如此点燃自己独特的智慧火花,可使文章独树一帜。

巧用素材不仅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让文章趣味横生,令读者倍感兴趣,更重要的是,很养眼,能加分。这样的方法,何乐而不为?

同城信息网

推荐阅读

更多

发现更多资讯 >>

友情链接:

娱乐之家资讯网

COPYRIGHT © 2021 娱乐之家资讯网 版权所有

有什么问题加客服微信咨询:zx81024163

浙ICP备2021028673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2020019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