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1-26 02:03 | 信息编号:11972 |
联系人: | 电话: |
青岛双星运动鞋专卖店 吴晓波专访丁世忠:五级领导人的中国野心
01
很多年前,我第一次注意到丁世忠是在他问一个问题的时候:“请问,美国男孩打篮球和中国男孩打篮球有什么区别?”
我有时会在课堂上对我的创业学生进行测验。
答案各不相同。
丁世忠的回答是:“美国男孩基本上在木地板和塑料地板上打球,而中国男孩由于空间有限,大多在水泥地板上打球。因此,前者所穿篮球鞋的弹性是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而后者的弹性对于鞋子来说,你应该更关心如何避免伤害你的脚。
我喜欢用这个案例来证明,一个品牌的本土化创新必须建立在对消费者习惯的敏锐洞察之上。
丁世忠现任安踏集团董事局主席。为中国男孩制作运动鞋最多的人。
02
春节后的第一场企业调研之旅是前往安踏泉州总部基地。
我们本来约好去丁世忠家吃饭的。我的飞机延误了两个多小时。他花时间去跑步,结果脚受伤了。当我抵达泉州时,他正赶往医院做核磁共振扫描。医生警告他最好卧床一周,否则可能会留下旧伤。
第二天早上,他缠着绷带在工厂等我。调研结束后,我们同车赶往位于厦门的安踏总部。下午,他飞往武汉,然后是广州、福州……
郑洁会长告诉我,每年年会的最后一个节目一定是丁世忠带领大家唱《爱努力才会赢》这首歌。
丁世忠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 17岁就到北京卖鞋,1991年创办安踏,1999年几乎花光了全部身家1000万元,营销悉尼奥运会,在央视做广告。
中国运动服饰企业的“签约明星+投资央视+专卖店”模式是从丁世忠开始的。
2008年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安踏头上顶着三座大山:美国的耐克、德国的阿迪达斯和中国的李宁。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运动服饰行业经历了猛烈井喷,企业拼命扩大生产、开店。然而,接下来的三年出现了更为严重的产能过剩和关店浪潮。在过山车般的行业波动中,安踏这家“千年老四”却成为转型升级最成功的企业。
丁世忠做对了三件事
1、全面转型零售,门店标准升级和供应链管理,大幅提升市场响应速度和产品迭代能力。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前年的专项调查显示,安踏的库存周转天数为75天,而耐克为93.5天,阿迪达斯为129.4天,李宁为80天。体现在营业利润率上,当时安踏为23.9%,耐克为13.7%,阿迪达斯为9.8%,李宁为5%。
2. 全面投注专业体育赛事。近十年来,安踏以50亿元资金赞助中国奥运体育,为36支国家运动队签订独家服装赞助,并取代李宁成为中国奥运体育最重要的商业合作伙伴。
这一策略的结果是惊人的。 2008年,李宁的收入为67亿元,安踏的收入为46亿元。到2017年,两人的数字分别达到88亿元和166亿元。 2018年,安踏营收达到241亿元。从某种意义上说,李宁近年来从专业运动品牌向时尚品牌的转型或许是安踏“逼”出来的。
3、2009年,丁世忠买断了意大利著名品牌FILA在大中华地区的所有权和经营权。 FILA成为安踏首个“多品牌”,开始全面试水高端时尚运动品牌。到2018年,中国市场FILA门店数量从不足50家大幅增加至1500多家,成为安踏新的增长点,大幅提升其技术、设计和品牌运营能力。 2015年至2017年,安踏新增日本高端运动品牌、韩国户外运动品牌Colon、英国城市行走和香港 Cow。安踏博物馆的品牌墙上又添了几位国际大牌,一个有些眼花缭乱的“多品牌”群正式成型。
本月26日,安踏集团发布2018年年报。公司营收241亿元,同比增长44.4%,营业利润57亿元,同比增长42.9%。多个国际品牌表现良好,年报中明确提出“多品牌驱动业务增长”。在实体经济遭受重创的宏观环境下,安踏的转型升级、战略升级和业绩成果令人惊叹。
03
大家都知道安踏,但很少有人知道丁世忠。
《基业长青》一书的作者吉姆·柯林斯曾将领导者分为五个级别。最高级别,即第五级领导者,是那些能够“通过个人谦逊和专业意志的复杂结合,建立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人们”。
人们通常认为,所谓的五级领导必须具有人格魅力和非凡的英雄品质,霸气十足,知名度高。不过,柯林斯认为,真正的第五级领导很可能是那些不善言辞、不喜欢出现在公共场合的人。他们呈现出复杂甚至矛盾的性格特征,“谦虚又执着,害羞又无所畏惧”,平时平静如水,但关键时刻却凶猛如虎,勇于决策、勇于承担责任。
这种“反英雄”的人格特质使他们决心做任何事情,无论决定多么重要或困难。 “当一切顺利时,他们会向窗外看,将功劳归因于自身之外的因素;如果事情进展不顺利,他们会照镜子并承担责任,而不是归咎于运气不好。”
在我看来,中国的工业界既有马云、柳传志这样的公众明星,也有柯林斯笔下的安静的领导者,包括现实世界中的任正非、马化腾、丁世忠等。
04
做鞋30多年的丁世忠,他最大的梦想就是打造世界一流品牌。
今天的中国企业家实际上面临两条路:一是打造具有中国元素的国际品牌,二是成为国际品牌的运营者。
2018年底,安踏宣布了一个颇为震惊的消息。其牵头组建的财团以371亿元人民币全面收购芬兰体育公司Amer。
Amer成立于1950年,旗下拥有多个世界顶级运动品牌,包括被誉为“运动服饰界的爱马仕”的Arc'teryx、网球装备品牌、以及排名第一的户外越野山地品牌。
在与我的交流中,丁世忠透露了他对这次“大收购”的内心计划:以当今中国企业的品牌运作能力,30年内做出Arc'teryx或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而通过收购,把中国市场作为潜在的增长空间,才有可能完成重生。
此外,收购Amer涉及安踏和耐克未来的竞争战略。 “在正面战场上,耐克的优势中短期内难以撼动。通过收购Amer,我们可以快速占领细分市场的制高点,形成差异化竞争的新对抗格局。”
就在年报发布的前一天,2月25日,安踏宣布此次收购已获得所有官方批准。
这是自2016年美的以292亿元收购德国机器人公司库卡以来,中国企业最激动人心的跨境收购。这体现了中国企业全球化战略的雄心和能力。
那天,在泉州的办公室里,腿受伤的丁世忠坐在我对面,慢慢地泡着一碗功夫茶。他的心应该像那个接近沸点的茶壶,沸腾着热气,充满着渴望。
吴晓波:我记得1999年安踏请孔令辉做代言人,2000年奥运会在央视做广告。这种“体育明星+央视”的模式在当时是非常具有开创性的,而这正是你的专长。
丁世忠:我们家从1987年开始做鞋。1991年,他和父亲、兄弟一起创立了安踏。当时中国各大城市都有服装批发市场,鞋子卖得好就生产。安踏商标注册于1994年,当时还是一个小品牌。大品牌有青岛双星、上海蓝牌、怀力、台湾合资干特等。其实大部分也是晋江产的。我在北京卖鞋。如果我把两双鞋放在一起,他们的一双鞋比我的贵20多元。
当时我就觉得一定要打造品牌,要有钱打造品牌。直到1999年我们才开始真正打造品牌。我们在央视广告上投入了1000万元,这是一笔很大的投资。这几乎是我们全部的财产。那时候可能连品牌都称不上,主要是品牌知名度。成名后,我们于2001年开了第一家店,运动裤等其他品类也逐渐兴起。后来2007年上市,一切都很顺利。
吴晓波:2012年到2014年,我们遇到了困难,行业经历了很多调整。当时有点痛吧?
丁世忠:是的,整个行业是比较困难的。但事后看来,这一反应更为成功。经过总结,我们明确了一件事。安踏是一家品牌导向的公司,所以我们提出品牌零售加品牌升级。我们主要赞助运动队和赛事,硬广告的投入其实很小。
吴晓波:2015年以后,中产阶级、消费升级等因素的出现,意味着中国已经走出了困难时期。去年,您收购了芬兰高端运动服装公司 Amer。你的想法是什么?
丁世忠:收购Amer的原因是我们逐渐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事情:一个产品可以非常快地制造出来。不管产品有多好,即使一年不能生产出来,两年也总能生产出来。但品牌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建立起来。这需要20年甚至50年的时间。
我们收购Amer并不容易,一路上遇到了很多困难。我说,为了这次收购,我们已经准备了很多年。现在我们有天时、地利、人和。因为行情不好,我们溢价43%买入。如果市场好的话,我们根本就买不到。
吴晓波:这是一个难得的窗口期。中国企业现在正在走出去收购世界上最好的企业。时间、地点、人物都已就位。条件已经齐全了。 10 年前,它们还不可用。同时,如果你收购FILA和韩国品牌,对你来说会有很大的好处。有帮助。
丁世忠:这些可以算是军事训练,但10年前,即使我们有钱、有经验,我们也可能不敢买Amer。如果我们收购了,国内就没有市场了。近年来,安踏品牌在消费升级方面做得很好。 10年前,你敢想安踏鞋能卖到1000元吗?现在好的产品,比如KT全明星系列,基本上几个小时内就卖完了。近年来,消费者已经成熟了很多。除了品牌之外,他们还真正认识到您产品的价值并且物有所值。
这几年,消费升级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是企业升级。而且,在这一轮升级中,中国企业获得了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五年前的企业和今天的企业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这是中国企业升级的真正分水岭。
吴晓波:未来各个行业都会两极分化。 3-5家龙头企业就可以控制一个行业。未来生存下来的是新创业者,他们特别细分,有资本关系。中间部分基本上是不可能生存的。
丁世忠:全世界都是这样。未来的竞争将是规模竞争和利基竞争。
吴晓波:你们今年的研发比例是多少?
丁世忠:到今年上半年,是销售成本的5.2%。
吴晓波:在你们这个行业,价格是非常高的。为什么愿意投资5.2%?
丁世忠:我们主要投入在设计和研发上。我们在美国和日本设有设计中心。在厦门,我们聘请了多名国内外专业高科技人才,并与多家世界一流公司合作开发新材料。打造品牌时,所有产品都要面向消费者,一切都要以消费者为导向,以市场定位为目标。
我们要“从晋江走向中国,从中国走向世界,用工匠精神做好每一双鞋”。那么我们就必须创新。没有创新,企业就无法生存。这就是安踏的价值观,以消费者为本,工匠精神。我们需要让我们的公司受到他人的尊重。这非常重要。很多中国企业能够盈利,但不一定受到别人的尊重。
本文作者 |吴晓波|值班编辑|何梦飞
主编|魏丹仪|主编|郑媛梅|图片|视觉中国
《本文已获得吴晓波频道授权,建议关注第一财经自媒体——吴晓波频道》
点击下图▼长按保存
·结尾·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娱乐之家人才站上看到的! | |
发布者所在地区(仅供参考):,IP:60.247.148.23 |
青岛双星运动鞋专卖店 吴晓波专访丁世忠:五级领导人的中国野心
01
很多年前,我第一次注意到丁世忠是在他问一个问题的时候:“请问,美国男孩打篮球和中国男孩打篮球有什么区别?”
我有时会在课堂上对我的创业学生进行测验。
答案各不相同。
丁世忠的回答是:“美国男孩基本上在木地板和塑料地板上打球,而中国男孩由于空间有限,大多在水泥地板上打球。因此,前者所穿篮球鞋的弹性是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而后者的弹性对于鞋子来说,你应该更关心如何避免伤害你的脚。
我喜欢用这个案例来证明,一个品牌的本土化创新必须建立在对消费者习惯的敏锐洞察之上。
丁世忠现任安踏集团董事局主席。为中国男孩制作运动鞋最多的人。
02
春节后的第一场企业调研之旅是前往安踏泉州总部基地。
我们本来约好去丁世忠家吃饭的。我的飞机延误了两个多小时。他花时间去跑步,结果脚受伤了。当我抵达泉州时,他正赶往医院做核磁共振扫描。医生警告他最好卧床一周,否则可能会留下旧伤。
第二天早上,他缠着绷带在工厂等我。调研结束后,我们同车赶往位于厦门的安踏总部。下午,他飞往武汉,然后是广州、福州……
郑洁会长告诉我,每年年会的最后一个节目一定是丁世忠带领大家唱《爱努力才会赢》这首歌。
丁世忠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 17岁就到北京卖鞋,1991年创办安踏,1999年几乎花光了全部身家1000万元,营销悉尼奥运会,在央视做广告。
中国运动服饰企业的“签约明星+投资央视+专卖店”模式是从丁世忠开始的。
2008年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安踏头上顶着三座大山:美国的耐克、德国的阿迪达斯和中国的李宁。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运动服饰行业经历了猛烈井喷,企业拼命扩大生产、开店。然而,接下来的三年出现了更为严重的产能过剩和关店浪潮。在过山车般的行业波动中,安踏这家“千年老四”却成为转型升级最成功的企业。
丁世忠做对了三件事
1、全面转型零售,门店标准升级和供应链管理,大幅提升市场响应速度和产品迭代能力。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前年的专项调查显示,安踏的库存周转天数为75天,而耐克为93.5天,阿迪达斯为129.4天,李宁为80天。体现在营业利润率上,当时安踏为23.9%,耐克为13.7%,阿迪达斯为9.8%,李宁为5%。
2. 全面投注专业体育赛事。近十年来,安踏以50亿元资金赞助中国奥运体育,为36支国家运动队签订独家服装赞助,并取代李宁成为中国奥运体育最重要的商业合作伙伴。
这一策略的结果是惊人的。 2008年,李宁的收入为67亿元,安踏的收入为46亿元。到2017年,两人的数字分别达到88亿元和166亿元。 2018年,安踏营收达到241亿元。从某种意义上说,李宁近年来从专业运动品牌向时尚品牌的转型或许是安踏“逼”出来的。
3、2009年,丁世忠买断了意大利著名品牌FILA在大中华地区的所有权和经营权。 FILA成为安踏首个“多品牌”,开始全面试水高端时尚运动品牌。到2018年,中国市场FILA门店数量从不足50家大幅增加至1500多家,成为安踏新的增长点,大幅提升其技术、设计和品牌运营能力。 2015年至2017年,安踏新增日本高端运动品牌、韩国户外运动品牌Colon、英国城市行走和香港 Cow。安踏博物馆的品牌墙上又添了几位国际大牌,一个有些眼花缭乱的“多品牌”群正式成型。
本月26日,安踏集团发布2018年年报。公司营收241亿元,同比增长44.4%,营业利润57亿元,同比增长42.9%。多个国际品牌表现良好,年报中明确提出“多品牌驱动业务增长”。在实体经济遭受重创的宏观环境下,安踏的转型升级、战略升级和业绩成果令人惊叹。
03
大家都知道安踏,但很少有人知道丁世忠。
《基业长青》一书的作者吉姆·柯林斯曾将领导者分为五个级别。最高级别,即第五级领导者,是那些能够“通过个人谦逊和专业意志的复杂结合,建立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人们”。
人们通常认为,所谓的五级领导必须具有人格魅力和非凡的英雄品质,霸气十足,知名度高。不过,柯林斯认为,真正的第五级领导很可能是那些不善言辞、不喜欢出现在公共场合的人。他们呈现出复杂甚至矛盾的性格特征,“谦虚又执着,害羞又无所畏惧”,平时平静如水,但关键时刻却凶猛如虎,勇于决策、勇于承担责任。
这种“反英雄”的人格特质使他们决心做任何事情,无论决定多么重要或困难。 “当一切顺利时,他们会向窗外看,将功劳归因于自身之外的因素;如果事情进展不顺利,他们会照镜子并承担责任,而不是归咎于运气不好。”
在我看来,中国的工业界既有马云、柳传志这样的公众明星,也有柯林斯笔下的安静的领导者,包括现实世界中的任正非、马化腾、丁世忠等。
04
做鞋30多年的丁世忠,他最大的梦想就是打造世界一流品牌。
今天的中国企业家实际上面临两条路:一是打造具有中国元素的国际品牌,二是成为国际品牌的运营者。
2018年底,安踏宣布了一个颇为震惊的消息。其牵头组建的财团以371亿元人民币全面收购芬兰体育公司Amer。
Amer成立于1950年,旗下拥有多个世界顶级运动品牌,包括被誉为“运动服饰界的爱马仕”的Arc'teryx、网球装备品牌、以及排名第一的户外越野山地品牌。
在与我的交流中,丁世忠透露了他对这次“大收购”的内心计划:以当今中国企业的品牌运作能力,30年内做出Arc'teryx或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而通过收购,把中国市场作为潜在的增长空间,才有可能完成重生。
此外,收购Amer涉及安踏和耐克未来的竞争战略。 “在正面战场上,耐克的优势中短期内难以撼动。通过收购Amer,我们可以快速占领细分市场的制高点,形成差异化竞争的新对抗格局。”
就在年报发布的前一天,2月25日,安踏宣布此次收购已获得所有官方批准。
这是自2016年美的以292亿元收购德国机器人公司库卡以来,中国企业最激动人心的跨境收购。这体现了中国企业全球化战略的雄心和能力。
那天,在泉州的办公室里,腿受伤的丁世忠坐在我对面,慢慢地泡着一碗功夫茶。他的心应该像那个接近沸点的茶壶,沸腾着热气,充满着渴望。
吴晓波:我记得1999年安踏请孔令辉做代言人,2000年奥运会在央视做广告。这种“体育明星+央视”的模式在当时是非常具有开创性的,而这正是你的专长。
丁世忠:我们家从1987年开始做鞋。1991年,他和父亲、兄弟一起创立了安踏。当时中国各大城市都有服装批发市场,鞋子卖得好就生产。安踏商标注册于1994年,当时还是一个小品牌。大品牌有青岛双星、上海蓝牌、怀力、台湾合资干特等。其实大部分也是晋江产的。我在北京卖鞋。如果我把两双鞋放在一起,他们的一双鞋比我的贵20多元。
当时我就觉得一定要打造品牌,要有钱打造品牌。直到1999年我们才开始真正打造品牌。我们在央视广告上投入了1000万元,这是一笔很大的投资。这几乎是我们全部的财产。那时候可能连品牌都称不上,主要是品牌知名度。成名后,我们于2001年开了第一家店,运动裤等其他品类也逐渐兴起。后来2007年上市,一切都很顺利。
吴晓波:2012年到2014年,我们遇到了困难,行业经历了很多调整。当时有点痛吧?
丁世忠:是的,整个行业是比较困难的。但事后看来,这一反应更为成功。经过总结,我们明确了一件事。安踏是一家品牌导向的公司,所以我们提出品牌零售加品牌升级。我们主要赞助运动队和赛事,硬广告的投入其实很小。
吴晓波:2015年以后,中产阶级、消费升级等因素的出现,意味着中国已经走出了困难时期。去年,您收购了芬兰高端运动服装公司 Amer。你的想法是什么?
丁世忠:收购Amer的原因是我们逐渐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事情:一个产品可以非常快地制造出来。不管产品有多好,即使一年不能生产出来,两年也总能生产出来。但品牌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建立起来。这需要20年甚至50年的时间。
我们收购Amer并不容易,一路上遇到了很多困难。我说,为了这次收购,我们已经准备了很多年。现在我们有天时、地利、人和。因为行情不好,我们溢价43%买入。如果市场好的话,我们根本就买不到。
吴晓波:这是一个难得的窗口期。中国企业现在正在走出去收购世界上最好的企业。时间、地点、人物都已就位。条件已经齐全了。 10 年前,它们还不可用。同时,如果你收购FILA和韩国品牌,对你来说会有很大的好处。有帮助。
丁世忠:这些可以算是军事训练,但10年前,即使我们有钱、有经验,我们也可能不敢买Amer。如果我们收购了,国内就没有市场了。近年来,安踏品牌在消费升级方面做得很好。 10年前,你敢想安踏鞋能卖到1000元吗?现在好的产品,比如KT全明星系列,基本上几个小时内就卖完了。近年来,消费者已经成熟了很多。除了品牌之外,他们还真正认识到您产品的价值并且物有所值。
这几年,消费升级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是企业升级。而且,在这一轮升级中,中国企业获得了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五年前的企业和今天的企业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这是中国企业升级的真正分水岭。
吴晓波:未来各个行业都会两极分化。 3-5家龙头企业就可以控制一个行业。未来生存下来的是新创业者,他们特别细分,有资本关系。中间部分基本上是不可能生存的。
丁世忠:全世界都是这样。未来的竞争将是规模竞争和利基竞争。
吴晓波:你们今年的研发比例是多少?
丁世忠:到今年上半年,是销售成本的5.2%。
吴晓波:在你们这个行业,价格是非常高的。为什么愿意投资5.2%?
丁世忠:我们主要投入在设计和研发上。我们在美国和日本设有设计中心。在厦门,我们聘请了多名国内外专业高科技人才,并与多家世界一流公司合作开发新材料。打造品牌时,所有产品都要面向消费者,一切都要以消费者为导向,以市场定位为目标。
我们要“从晋江走向中国,从中国走向世界,用工匠精神做好每一双鞋”。那么我们就必须创新。没有创新,企业就无法生存。这就是安踏的价值观,以消费者为本,工匠精神。我们需要让我们的公司受到他人的尊重。这非常重要。很多中国企业能够盈利,但不一定受到别人的尊重。
本文作者 |吴晓波|值班编辑|何梦飞
主编|魏丹仪|主编|郑媛梅|图片|视觉中国
《本文已获得吴晓波频道授权,建议关注第一财经自媒体——吴晓波频道》
点击下图▼长按保存
·结尾·
发现更多资讯 >>
友情链接:
娱乐之家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