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27 06:06 | 信息编号:281335 |
联系人: | 电话: |
“飞跃鞋”和中国李宁已成为最时尚的单品。中国本土时尚该如何把握潮流?
“小白鞋”的流行,让濒临灭绝的“飞跃鞋”再次成为国内外最时尚的单品。
刘晓刚团队连续十多年研究国内流行趋势。他们发现,影响时尚潮流的因素很多,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 “不过,每年预测流行趋势时,第一个参考因素仍然是GDP。”每当GDP上升时,亮片、刺绣等装饰就会出现在牛仔裤上。当GDP下降时,这些装饰品就会变成印染。如果经济继续下滑,越来越多的人将穿着裸牛仔裤。衣服上的纽扣也是如此。当经济不景气时,按钮的数量就会变成一颗甚至没有按钮。当经济上升时,按钮的数量也会增加。
在今天举行的第25届上海国际时尚文化节国际时尚论坛暨第18届东华时装周上,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教授刘晓刚直言,时尚理念缺失、盲目跟风已成为中国时尚品牌的成长瓶颈。
刘晓刚认为,我们在国际时尚领域缺乏话语权,现在还不到构建中国自己的时尚趋势研究理论体系的时候。
消费者购买服装时,不仅看重款式,更看重文化内核。
“除了经济因素外,文化对消费者的购物行为影响也很大。”刘晓刚表示,消费者花钱购买服装时,认可的不仅仅是质量或款式,还有品牌所承载的文化核心。归根结底,服装品牌之间的竞争最终是文化的竞争。
香奈儿()作为全球时尚偶像,在20世纪40年代成功将“五花”女装推向简约舒适的设计,成为优雅、简约、精致的代名词;迪奥的晚礼服设计一扫二战后女装保守、刻板的线条,引起法国乃至世界的轰动。
在我国,对时尚潮流的把握也让一些海派“老字号”再次转型为潮流品牌。比如,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白胶底鞋是当时的时尚单品,有回力、飞跃、双星、箭牌等,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回力鞋品牌球鞋虽然承载了几代人的共同记忆,但进入本世纪后就停产了。
2005年,飞跃品牌球鞋引进了法国队的改良设计。 “飞跃鞋”正式进入法国,并在国外注册“”商标。它们风靡欧美,成为众多时尚达人的新宠。如今,在怀旧复古情怀的推动下,“飞跃鞋”已成为国内外时尚人士争相购买的时尚单品。
刘晓刚介绍,在拓展国际市场方面,一批本土老品牌正在持续发力。例如“三枪”收购欧洲品牌、“佰草集”成功进军巴黎香榭丽舍大街、“恒源祥”成为全球最大的纱线生产商等。
服装市场增长迅速,但善于把握流行趋势的企业并不多。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服装消费市场逐年增长。 2008年,中国服装消费首次突破1万亿元,2015年突破2万亿元,2018年突破3万亿元。
与快速增长的市场相比,中国服装企业的整体生存状况并不好。服装企业每年生产投资60亿元,但其中30亿元将成为库存。大多数企业普遍不知道下一季要投资哪些产品,也不知道哪一款会成为“热门产品”。
“服装是一个高利润行业,只要卖出50%的产品,就一定能盈利。”刘晓刚表示,但在中国,很多企业都在等量生产每种产品,等待“热门产品”出现。事实上,一般每个品牌一个季度只有一两款畅销,其余的往往成为库存。
对于企业来说,把握流行趋势就意味着增加市场销量。刘晓刚表示,成功的本土品牌,如致和、江南布衣、例外等,都抓住了传统文化的根源,内化为设计理念,最终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李宁、波司登等本土品牌的成功,依靠的是原创设计和国际化视野,形成品牌特色,把握时尚潮流。
赢得国际话语权,当务之急是深耕海派服饰文化
“时尚总是有自己的地域特色,未来时尚趋势研究不仅是提振本土时尚品牌的手段,也是塑造主流时尚价值观进而影响城市精神文化的手段。”刘晓刚表示,现在我们常说的新海派时尚,其实已经脱离了地域限制。它不仅限于上海本土企业,还包括所有认同海派文化和价值观、开放、包容、多元化、创新、国际化的品牌。
最新发布的中国时尚指数白皮书显示,上海时尚消费群体人均年度时尚消费支出领跑中国20大城市消费力排行榜。其中,长三角地区的上海、江苏、浙江三省文化相近、经济融合、产业集聚,具备形成以上海为中心的新型海派时尚产业集群的基础。
因此,上海目前正在积极打造“时尚之都”。要赢得国际时尚圈的话语权,当务之急是深耕和弘扬海派服饰文化。重要的一点是建立我们自己的流行趋势研究理论体系。 “海派时尚经历了很多实践探索,但没有自己的理论基础,很难把握实践的方向,也就不可能有发言权。”
今天的论坛还发布了《海派流行趋势研究》,该书是“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也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海派流行趋势”的专着,通过创新填补了精准预测的空白。手段如多学科知识的系统应用。海派时尚潮流的空白。但刘晓刚坦言,这个理论体系还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娱乐之家人才站上看到的! | |
发布者所在地区(仅供参考):,IP:60.247.148.23 |
“飞跃鞋”和中国李宁已成为最时尚的单品。中国本土时尚该如何把握潮流?
“小白鞋”的流行,让濒临灭绝的“飞跃鞋”再次成为国内外最时尚的单品。
刘晓刚团队连续十多年研究国内流行趋势。他们发现,影响时尚潮流的因素很多,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 “不过,每年预测流行趋势时,第一个参考因素仍然是GDP。”每当GDP上升时,亮片、刺绣等装饰就会出现在牛仔裤上。当GDP下降时,这些装饰品就会变成印染。如果经济继续下滑,越来越多的人将穿着裸牛仔裤。衣服上的纽扣也是如此。当经济不景气时,按钮的数量就会变成一颗甚至没有按钮。当经济上升时,按钮的数量也会增加。
在今天举行的第25届上海国际时尚文化节国际时尚论坛暨第18届东华时装周上,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教授刘晓刚直言,时尚理念缺失、盲目跟风已成为中国时尚品牌的成长瓶颈。
刘晓刚认为,我们在国际时尚领域缺乏话语权,现在还不到构建中国自己的时尚趋势研究理论体系的时候。
消费者购买服装时,不仅看重款式,更看重文化内核。
“除了经济因素外,文化对消费者的购物行为影响也很大。”刘晓刚表示,消费者花钱购买服装时,认可的不仅仅是质量或款式,还有品牌所承载的文化核心。归根结底,服装品牌之间的竞争最终是文化的竞争。
香奈儿()作为全球时尚偶像,在20世纪40年代成功将“五花”女装推向简约舒适的设计,成为优雅、简约、精致的代名词;迪奥的晚礼服设计一扫二战后女装保守、刻板的线条,引起法国乃至世界的轰动。
在我国,对时尚潮流的把握也让一些海派“老字号”再次转型为潮流品牌。比如,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白胶底鞋是当时的时尚单品,有回力、飞跃、双星、箭牌等,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回力鞋品牌球鞋虽然承载了几代人的共同记忆,但进入本世纪后就停产了。
2005年,飞跃品牌球鞋引进了法国队的改良设计。 “飞跃鞋”正式进入法国,并在国外注册“”商标。它们风靡欧美,成为众多时尚达人的新宠。如今,在怀旧复古情怀的推动下,“飞跃鞋”已成为国内外时尚人士争相购买的时尚单品。
刘晓刚介绍,在拓展国际市场方面,一批本土老品牌正在持续发力。例如“三枪”收购欧洲品牌、“佰草集”成功进军巴黎香榭丽舍大街、“恒源祥”成为全球最大的纱线生产商等。
服装市场增长迅速,但善于把握流行趋势的企业并不多。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服装消费市场逐年增长。 2008年,中国服装消费首次突破1万亿元,2015年突破2万亿元,2018年突破3万亿元。
与快速增长的市场相比,中国服装企业的整体生存状况并不好。服装企业每年生产投资60亿元,但其中30亿元将成为库存。大多数企业普遍不知道下一季要投资哪些产品,也不知道哪一款会成为“热门产品”。
“服装是一个高利润行业,只要卖出50%的产品,就一定能盈利。”刘晓刚表示,但在中国,很多企业都在等量生产每种产品,等待“热门产品”出现。事实上,一般每个品牌一个季度只有一两款畅销,其余的往往成为库存。
对于企业来说,把握流行趋势就意味着增加市场销量。刘晓刚表示,成功的本土品牌,如致和、江南布衣、例外等,都抓住了传统文化的根源,内化为设计理念,最终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李宁、波司登等本土品牌的成功,依靠的是原创设计和国际化视野,形成品牌特色,把握时尚潮流。
赢得国际话语权,当务之急是深耕海派服饰文化
“时尚总是有自己的地域特色,未来时尚趋势研究不仅是提振本土时尚品牌的手段,也是塑造主流时尚价值观进而影响城市精神文化的手段。”刘晓刚表示,现在我们常说的新海派时尚,其实已经脱离了地域限制。它不仅限于上海本土企业,还包括所有认同海派文化和价值观、开放、包容、多元化、创新、国际化的品牌。
最新发布的中国时尚指数白皮书显示,上海时尚消费群体人均年度时尚消费支出领跑中国20大城市消费力排行榜。其中,长三角地区的上海、江苏、浙江三省文化相近、经济融合、产业集聚,具备形成以上海为中心的新型海派时尚产业集群的基础。
因此,上海目前正在积极打造“时尚之都”。要赢得国际时尚圈的话语权,当务之急是深耕和弘扬海派服饰文化。重要的一点是建立我们自己的流行趋势研究理论体系。 “海派时尚经历了很多实践探索,但没有自己的理论基础,很难把握实践的方向,也就不可能有发言权。”
今天的论坛还发布了《海派流行趋势研究》,该书是“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也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海派流行趋势”的专着,通过创新填补了精准预测的空白。手段如多学科知识的系统应用。海派时尚潮流的空白。但刘晓刚坦言,这个理论体系还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
发现更多资讯 >>
友情链接:
娱乐之家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