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资讯 > 「封面故事」探寻阆中古城年味儿,觅得春节源头
更新时间:2025-07-28 21:02:04 信息编号:70643

「封面故事」探寻阆中古城年味儿,觅得春节源头

浏览人气:8

「封面故事」探寻阆中古城年味儿,觅得春节源头

阆中,作为春节的诞生地,通过其独有的庆祝方式,向全球彰显了春节文化的无穷吸引力,这使得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变成了众多游客纷纷慕名而来的热门旅游打卡地。

每年,阆中这座小城在全国各地中率先步入“过年模式”,直至二月初二的“龙抬头”才宣告结束。在这超过50天的春节假期里,阆中城内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家家户户都挂上了红灯笼,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图片/

全国知名的古城众多,诸如丽江和平遥,然而在四川东部,亦藏有一座历史悠久、至今仍保留唐宋风貌和明清格局的古街古巷——阆中古城。这座古城,更是我国春节的起源地。

这座城为何得名阆中?《说文解字》中提到“阆,门高也”,阆中四周的山峦宛如高大的门户,因而得名阆山;嘉陵江蜿蜒流过阆山,故而称之为阆水;而城市正位于阆山与阆水之间,因此被称为“阆中”。

阆中这座城市被誉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国春节文化之乡等众多荣誉,是一座内涵丰富的历史文化名城。灵山遗址的发现证明,阆中拥有近5000年的人类活动历史,自秦朝设县以来,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在战国时期,它曾是古巴子国的国都,历代以来,它一直是郡、州、府、道的治所,而在明末清初,阆中还曾作为四川的临时省会长达20年之久。这座古城保留了唐宋时期的布局和明清时代的风貌,占地面积约2平方公里,其中拥有100多个保存状况良好的明清时期古民居院落。

春节文化处处彰显

古时,阆中作为巴国的首都,亦即四川的行政中心,享有“川北要地”“巴蜀枢纽”的美誉,历来是川北地区的文化、经济核心以及军事要塞。

杜甫被誉为诗圣,他在阆中创作了60多首诗篇,其中“阆中胜事令人断肠,阆州城南景致世间少有”的绝妙诗句,至今仍广为传颂。陆游也曾以“城中飞阁连危亭,处处轩窗对锦屏”之句,生动描绘了这座千年古城永恒的风貌。那么,为何说阆中是春节的发源地呢?这一切都要追溯到伏羲时代。伏羲的母亲诞生于阆中之地,伏羲被誉为春节和年节的创造者,因此,在阆中的民间传说中,至今仍流传着将伏羲尊为年神的信仰。

谈及历法,西汉年间,巴郡阆地人士落下闳编制了太初历,确立春节,自此,中华民族得以庆祝春节,春节也成为了我们国家最悠久的文化象征、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因此,落下闳被尊称为“春节老人”,而阆中则被誉为中国春节的摇篮、“中国春节文化之乡”。

落下闳,作为阆中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人文瑰宝,近年来其在科学领域的成就已逐渐受到全球的广泛认可。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在其著作《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对落下闳在天文学领域的杰出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将他誉为世界天文学界一颗璀璨的明星。

横跨嘉陵江畔,遥望那座四四方方、紧密相连的小城,你恐怕难以置信,这片土地曾是天文学家落下闳的故里,是勇猛的张飞镇守的要塞,更是袁天罡、李淳风隐居的胜地。

在2004年的9月16日,中国科学院的国家天文台正式为编号为16757的一颗小行星赋予了一个名字,即“落下闳星”。

2017年7月中旬,落下闳荣登四川历史名人榜单。为了促进落下闳及其春节文化跨越国界、走向全球,南充市近年来启动了以落下闳命名的“十大文化传承创新项目”,这些项目涵盖了落下闳纪念馆的建立、春节文化主题公园的打造以及落下闳春节文化博览会的举办等活动。截至目前,阆中已成功举办落下闳春节文化博览会连续三年,使得阆中因落下闳而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尽管春博会因疫情波及而不得不暂停举办,然而阆中古城以及春节文化等元素早已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阆中,这座融合了山水之美的城市,独享天地之恩宠。张飞庙、贡院、川北道署等古城中的核心景点,古色古香,韵味犹存;春节文化、科举文化、三国文化以及红色文化,在此和谐交融;阆中皮影戏、丝毯织造技艺、巴象鼓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生生不息;杜甫、苏轼、丰子恺等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华美诗篇和宝贵墨迹,构成了阆中古城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

门窗上的“年”元素

现在许多人都会感慨:年味越来越淡了。

然而,一旦你踏入阆中,便会发现,这里的春节或许才是最具传统气息的,众多传统活动得以完整保留。漫步在古城之中,随意步入任何一户人家,踏入那古香古色的庭院,便能欣赏到各式各样、寓意深远的窗花、屏风、神龛等木雕图案。

近年来,众多国内专家和学者络绎不绝地来到阆中,对那里的古建筑和古街院落进行了深入的考察研究。他们发现,这些古建筑中的门窗设计蕴含着丰富的“年”文化内涵。古城中的木雕窗花样式繁多,超过百种,其中不乏鹿鹤同春、腊梅报春、年年有余等寓意吉祥的图案,这些图案不仅彰显了春天的浓郁气息,也传达了人们在年节期间对喜庆、祥和的美好祝愿。这些事实无疑彰显了阆中古城以及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和文物,它们是中国春节文化起源的重要证据。

灯戏作为阆中春节文化的亮点之一,承载着当地的传统戏曲特色。这一剧种源自广大劳动人民的创造,经过漫长岁月的磨砺,不断得以完善和丰富,成为深受民众喜爱的艺术珍品,同时也是无数民间艺人倾注心血和智慧的结晶。

阆中的春节,其时长之长,民俗之繁复,令人称奇。从腊月初八直至二月二,这段期间都是阆中人民欢度春节的时光。他们宰杀年猪,品尝腊八食品,欢跳竹马,舞动狮龙,享受春节老人的赐福,以及游走于各种民间活动之中,欢庆的民俗活动丰富多彩,共同织就了阆中春节文化的悠久传统。

阆中人民崇尚天地,追求与自然和谐共处,逐渐孕育出了温和质朴的乡风。陈建康,这位在阆中度过童年的男子,这样回忆道:“在我幼年的时光里,我与父母居住在小镇之中。那座小镇里最高的建筑仅有四层楼。每当腊月来临,餐桌上,邻里间你来我往,互相串门,品尝彼此家的萝卜干,或是分享老腊肉。闲暇之余,我们聊天谈心,或是对弈几局。”在纯朴的小镇上,春节的气氛尤为浓厚且富有乐趣——挂上春联、贴上窗花、熬夜守岁、穿上新衣、燃放鞭炮、拜年等习俗,欢声笑语将延续至正月十五。

除夕之夜,家家户户挂起了灯笼,布置了丰盛的酒菜,邀请了亲朋好友,一边享用美食一边闲聊。而我们这些小孩子,却一改往常吃饭时的拖延作风,迅速地狼吞虎咽地吃完饭,因为精彩的节目即将拉开序幕!饭后,大人们铺开几张桌子打起了牌,谈论着家常。我们则纷纷走到门前的街面上燃放烟花,通常是上街和下街的孩子分成两大阵营,而我则担任了上街阵营的指挥官。一束信号弹直冲云霄,飞升至十几米的高空,随即绽放出璀璨夺目的光芒。在这五彩斑斓的光芒照耀下,我们这些渺小的身影,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熠熠生辉。

世界古城旅游目的地

在这片蔚蓝的地球上,春节的庆祝活动无处不在,然而,唯有来到阆中,方能目睹那丰富多彩、充满原生态魅力的春节习俗。春节文化,无疑是阆中悠久而深厚的历史文化中最为璀璨夺目的一张名片。

2010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将“中国春节文化之乡”的荣誉授予了阆中,同时认定其为春节文化的起源地。这座历史悠久的阆中古城,凭借其丰富的春节民俗活动和文化遗产,吸引了众多游客纷纷前来参观,成为了热门的网红旅游胜地。

阆中,每年都是全国众多小城中率先步入“过年模式”的城市,直至二月初二的“龙抬头”才宣告春节的结束。在这长达50余日的春节假期中,阆中城内洋溢着欢乐的气氛,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欢声笑语不断。春节期间,各种庆祝活动精彩纷呈,吸引了众多游客,阆中因此成为了中国春节文化的盛大展示窗口。

江南镇古镇与锦屏山共同构筑的春节文化主题公园,成为体验春节文化的理想场所。公园外围设有年街,内部则以春节文化为核心,依次分布着汉阙大门、春节文化广场、落下闳纪念广场、十二生肖大道以及春节文化馆,游客在此可深切体会到春节文化的丰富内涵与悠久历史。

阆中,作为春节的诞生地,正以它独有的方式向全球展现着春节文化的无穷魅力。

近年来,阆中致力于追求“世界古城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目标,奋勇前行,致力于构建“街巷休闲、院落度假、水上游乐、城周康养、乡村体验”的多元化旅游业态,力求让阆中成为一座让人流连忘返、心驰神往的全球知名休闲度假胜地。

众多名流及影视团队对阆中的体验深有感触。央视中文国际频道的导演董金明曾这样评价:“在阆中的拍摄经历让我们深刻体会到,这座古城的保存完好,其春节文化的独特性无可比拟,文化内涵远超其他地区。在现代人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阆中亦能成为连接现代精神生活与传统文化的纽带。”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2年1月下旬刊

同城信息网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提醒: 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娱乐之家人才站上看到的!
发布者所在地区(仅供参考),IP:10.2.88.157
三个小贴士:求职如何简单的识别信息的真假[?]
本信息来源于娱乐之家人才站 www.ylzjrcz.com
1、打电话/QQ咨询时,应第一时间询问清楚具体的情况。例如:询问具体的场所名字/具体地址/等等常规的信息问题。
2、询问得到的信息,可发给各大QQ群/朋友进行询问,以及多方面/多网站/多渠道进行参考求证,综合各方面考察清楚。
3、内容只供参考,一切三思而后行。如发现此信息涉及虚假,违规等内容问题,请第一时间向本站进行举报! 本文来自:娱乐之家人才站(夜场首选平台)
友情提醒:友情提醒 :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娱乐之家资讯网www.ylzjrcz.com
特别提示:求职请提高警惕,谨防网络诈骗
娱乐之家资讯网

「封面故事」探寻阆中古城年味儿,觅得春节源头

发布时间:2025-07-28 21:02:04

「封面故事」探寻阆中古城年味儿,觅得春节源头

阆中,作为春节的诞生地,通过其独有的庆祝方式,向全球彰显了春节文化的无穷吸引力,这使得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变成了众多游客纷纷慕名而来的热门旅游打卡地。

每年,阆中这座小城在全国各地中率先步入“过年模式”,直至二月初二的“龙抬头”才宣告结束。在这超过50天的春节假期里,阆中城内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家家户户都挂上了红灯笼,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图片/

全国知名的古城众多,诸如丽江和平遥,然而在四川东部,亦藏有一座历史悠久、至今仍保留唐宋风貌和明清格局的古街古巷——阆中古城。这座古城,更是我国春节的起源地。

这座城为何得名阆中?《说文解字》中提到“阆,门高也”,阆中四周的山峦宛如高大的门户,因而得名阆山;嘉陵江蜿蜒流过阆山,故而称之为阆水;而城市正位于阆山与阆水之间,因此被称为“阆中”。

阆中这座城市被誉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国春节文化之乡等众多荣誉,是一座内涵丰富的历史文化名城。灵山遗址的发现证明,阆中拥有近5000年的人类活动历史,自秦朝设县以来,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在战国时期,它曾是古巴子国的国都,历代以来,它一直是郡、州、府、道的治所,而在明末清初,阆中还曾作为四川的临时省会长达20年之久。这座古城保留了唐宋时期的布局和明清时代的风貌,占地面积约2平方公里,其中拥有100多个保存状况良好的明清时期古民居院落。

春节文化处处彰显

古时,阆中作为巴国的首都,亦即四川的行政中心,享有“川北要地”“巴蜀枢纽”的美誉,历来是川北地区的文化、经济核心以及军事要塞。

杜甫被誉为诗圣,他在阆中创作了60多首诗篇,其中“阆中胜事令人断肠,阆州城南景致世间少有”的绝妙诗句,至今仍广为传颂。陆游也曾以“城中飞阁连危亭,处处轩窗对锦屏”之句,生动描绘了这座千年古城永恒的风貌。那么,为何说阆中是春节的发源地呢?这一切都要追溯到伏羲时代。伏羲的母亲诞生于阆中之地,伏羲被誉为春节和年节的创造者,因此,在阆中的民间传说中,至今仍流传着将伏羲尊为年神的信仰。

谈及历法,西汉年间,巴郡阆地人士落下闳编制了太初历,确立春节,自此,中华民族得以庆祝春节,春节也成为了我们国家最悠久的文化象征、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因此,落下闳被尊称为“春节老人”,而阆中则被誉为中国春节的摇篮、“中国春节文化之乡”。

落下闳,作为阆中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人文瑰宝,近年来其在科学领域的成就已逐渐受到全球的广泛认可。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在其著作《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对落下闳在天文学领域的杰出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将他誉为世界天文学界一颗璀璨的明星。

横跨嘉陵江畔,遥望那座四四方方、紧密相连的小城,你恐怕难以置信,这片土地曾是天文学家落下闳的故里,是勇猛的张飞镇守的要塞,更是袁天罡、李淳风隐居的胜地。

在2004年的9月16日,中国科学院的国家天文台正式为编号为16757的一颗小行星赋予了一个名字,即“落下闳星”。

2017年7月中旬,落下闳荣登四川历史名人榜单。为了促进落下闳及其春节文化跨越国界、走向全球,南充市近年来启动了以落下闳命名的“十大文化传承创新项目”,这些项目涵盖了落下闳纪念馆的建立、春节文化主题公园的打造以及落下闳春节文化博览会的举办等活动。截至目前,阆中已成功举办落下闳春节文化博览会连续三年,使得阆中因落下闳而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尽管春博会因疫情波及而不得不暂停举办,然而阆中古城以及春节文化等元素早已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阆中,这座融合了山水之美的城市,独享天地之恩宠。张飞庙、贡院、川北道署等古城中的核心景点,古色古香,韵味犹存;春节文化、科举文化、三国文化以及红色文化,在此和谐交融;阆中皮影戏、丝毯织造技艺、巴象鼓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生生不息;杜甫、苏轼、丰子恺等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华美诗篇和宝贵墨迹,构成了阆中古城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

门窗上的“年”元素

现在许多人都会感慨:年味越来越淡了。

然而,一旦你踏入阆中,便会发现,这里的春节或许才是最具传统气息的,众多传统活动得以完整保留。漫步在古城之中,随意步入任何一户人家,踏入那古香古色的庭院,便能欣赏到各式各样、寓意深远的窗花、屏风、神龛等木雕图案。

近年来,众多国内专家和学者络绎不绝地来到阆中,对那里的古建筑和古街院落进行了深入的考察研究。他们发现,这些古建筑中的门窗设计蕴含着丰富的“年”文化内涵。古城中的木雕窗花样式繁多,超过百种,其中不乏鹿鹤同春、腊梅报春、年年有余等寓意吉祥的图案,这些图案不仅彰显了春天的浓郁气息,也传达了人们在年节期间对喜庆、祥和的美好祝愿。这些事实无疑彰显了阆中古城以及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和文物,它们是中国春节文化起源的重要证据。

灯戏作为阆中春节文化的亮点之一,承载着当地的传统戏曲特色。这一剧种源自广大劳动人民的创造,经过漫长岁月的磨砺,不断得以完善和丰富,成为深受民众喜爱的艺术珍品,同时也是无数民间艺人倾注心血和智慧的结晶。

阆中的春节,其时长之长,民俗之繁复,令人称奇。从腊月初八直至二月二,这段期间都是阆中人民欢度春节的时光。他们宰杀年猪,品尝腊八食品,欢跳竹马,舞动狮龙,享受春节老人的赐福,以及游走于各种民间活动之中,欢庆的民俗活动丰富多彩,共同织就了阆中春节文化的悠久传统。

阆中人民崇尚天地,追求与自然和谐共处,逐渐孕育出了温和质朴的乡风。陈建康,这位在阆中度过童年的男子,这样回忆道:“在我幼年的时光里,我与父母居住在小镇之中。那座小镇里最高的建筑仅有四层楼。每当腊月来临,餐桌上,邻里间你来我往,互相串门,品尝彼此家的萝卜干,或是分享老腊肉。闲暇之余,我们聊天谈心,或是对弈几局。”在纯朴的小镇上,春节的气氛尤为浓厚且富有乐趣——挂上春联、贴上窗花、熬夜守岁、穿上新衣、燃放鞭炮、拜年等习俗,欢声笑语将延续至正月十五。

除夕之夜,家家户户挂起了灯笼,布置了丰盛的酒菜,邀请了亲朋好友,一边享用美食一边闲聊。而我们这些小孩子,却一改往常吃饭时的拖延作风,迅速地狼吞虎咽地吃完饭,因为精彩的节目即将拉开序幕!饭后,大人们铺开几张桌子打起了牌,谈论着家常。我们则纷纷走到门前的街面上燃放烟花,通常是上街和下街的孩子分成两大阵营,而我则担任了上街阵营的指挥官。一束信号弹直冲云霄,飞升至十几米的高空,随即绽放出璀璨夺目的光芒。在这五彩斑斓的光芒照耀下,我们这些渺小的身影,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熠熠生辉。

世界古城旅游目的地

在这片蔚蓝的地球上,春节的庆祝活动无处不在,然而,唯有来到阆中,方能目睹那丰富多彩、充满原生态魅力的春节习俗。春节文化,无疑是阆中悠久而深厚的历史文化中最为璀璨夺目的一张名片。

2010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将“中国春节文化之乡”的荣誉授予了阆中,同时认定其为春节文化的起源地。这座历史悠久的阆中古城,凭借其丰富的春节民俗活动和文化遗产,吸引了众多游客纷纷前来参观,成为了热门的网红旅游胜地。

阆中,每年都是全国众多小城中率先步入“过年模式”的城市,直至二月初二的“龙抬头”才宣告春节的结束。在这长达50余日的春节假期中,阆中城内洋溢着欢乐的气氛,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欢声笑语不断。春节期间,各种庆祝活动精彩纷呈,吸引了众多游客,阆中因此成为了中国春节文化的盛大展示窗口。

江南镇古镇与锦屏山共同构筑的春节文化主题公园,成为体验春节文化的理想场所。公园外围设有年街,内部则以春节文化为核心,依次分布着汉阙大门、春节文化广场、落下闳纪念广场、十二生肖大道以及春节文化馆,游客在此可深切体会到春节文化的丰富内涵与悠久历史。

阆中,作为春节的诞生地,正以它独有的方式向全球展现着春节文化的无穷魅力。

近年来,阆中致力于追求“世界古城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目标,奋勇前行,致力于构建“街巷休闲、院落度假、水上游乐、城周康养、乡村体验”的多元化旅游业态,力求让阆中成为一座让人流连忘返、心驰神往的全球知名休闲度假胜地。

众多名流及影视团队对阆中的体验深有感触。央视中文国际频道的导演董金明曾这样评价:“在阆中的拍摄经历让我们深刻体会到,这座古城的保存完好,其春节文化的独特性无可比拟,文化内涵远超其他地区。在现代人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阆中亦能成为连接现代精神生活与传统文化的纽带。”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2年1月下旬刊

同城信息网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推荐阅读

更多

发现更多资讯 >>

友情链接:

娱乐之家资讯网

COPYRIGHT © 2021 娱乐之家资讯网 版权所有

有什么问题加客服微信咨询:zx81024163

浙ICP备2021028673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2020019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