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27 01:06 | 信息编号:281226 |
联系人: | 电话: |
奥运冠军受伤背后,李宁上半年营收101亿元,研发占比仅1.8%
文章| 《财经世界》周刊陈畅
编辑|杨杰
来源:视频截图
李宁球鞋在全运会羽毛球比赛中“掉线”。
9月9日,第十四届全运会羽毛球比赛女团小组赛中,奥运冠军陈雨菲右脚趾受伤,申请医疗停赛。赛后,陈雨菲在微博公开了伤势,称在比赛过程中,她的右球鞋鞋头张开,大脚趾被割伤,所以必须换鞋才能继续比赛。
据官方资料显示,今年全运会浙江羽毛球队所穿的“球衣”是由李宁品牌赞助的。从陈雨菲在微博上晒出的受伤照片来看,她的脚趾被划破,皮肉翻起,袜子上沾满了血迹。伤势确实很严重。
球迷们在担心运动员受伤的同时,也质疑他们所穿的李宁球鞋的质量。 9月10日晚,李宁羽毛球队官方微博发布声明称,已第一时间联系浙江羽毛球队和陈雨菲,了解更多伤情及情况。截至目前,李宁官方尚未对此事作出进一步解释。
李宁球鞋在球场上被“拒绝”
有媒体报道称,网友判断涉事运动鞋外观为李宁公司今年发布的新款“ IV女子羽毛球专业比赛鞋-2”。在电商平台上,这款球鞋的产品介绍称,采用了一种名为“TUFF TIP”的脚趾耐磨材料,将其涂抹在鞋面脚趾处,防止鞋面过早磨损,从而延长寿命鞋子的。鞋的寿命。这款鞋的官网售价为 1099 元。
不过,《财经世界》周刊发现,在李宁官网和电商旗舰店上已经找不到这款运动鞋了。 《财经世界》周刊询问客服,被告知该产品“已全面下架,缺货”。不过,对于下架的具体原因,客服表示“具体情况还不清楚”。
图:电商平台及李宁官网截图
这次,陈雨菲因鞋子受伤,被迫换鞋继续比赛。这让人想起2016年颇受争议的“易建联脱鞋丑闻”。当年,2016-2017赛季CBA联赛第二轮,易建联在场上突然脱下联赛赞助商提供的球鞋,穿上其他品牌的运动鞋。随后,易建联在微博上道歉,表示换鞋的原因是当时脚部非常不舒服、疼痛。
当时易建联换下的球鞋是李宁球鞋。据央视报道,李宁于2011年以5年20亿元的天价成为“CBA联赛官方战略合作伙伴”。本赛季是李宁赞助合同的最后一年。 2016年7月,CBA各队接到中国篮协的通知,要求所有球员穿李宁球鞋。随后,中国篮协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易建联给予通报批评、停赛一场、减少广东宏远俱乐部联赛经费5万元的处罚。
对于CBA风波,创始人李宁当时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他很清楚运动员的伤病和困难,但他也必须维护自己的利益,“我们尊重运动员,但我们也希望运动员能够尊重规则,我很高兴在随后的所有比赛中,没有运动员因为穿着李宁球鞋而受伤。”
此外,2016-2017赛季CBA联赛首轮,福建浔兴俱乐部31号球员王哲林覆盖了李宁鞋的标志;赞助的运动鞋只有参加比赛的资格。赛后,周琦和王哲林都发微博表示,他们认为篮协和李宁品牌不应该限制他们穿什么球鞋,并问道:“如果我受伤了,谁来承担责任?” “我需要一双合适的运动鞋来保护我。”坐等评论。
对此,篮协相关负责人曾回应称,联盟中绝大多数穿李宁鞋的球员都有良好的健康记录,个别球员也定制了个人的球鞋款式,所以不存在这样的情况。就像穿李宁鞋一样。受伤风险增加。
如今,陈雨菲受伤后,有微博网友表示,之前的事件只是运动鞋可能会给运动员带来不适或受伤风险,但这一次却是“鞋子直接造成了伤病,甚至影响了重要比赛”。直接影响,虽然陈雨菲最终赢得了比赛,但如果李宁不彻底调查和解释这一事件,我相信其专业羽毛球产品线,更重要的是其篮球赞助产品线将受到极大影响。”
深圳思齐盛公司CEO吴代奇向《财经天下周刊》表示,李宁公司卷入了这起事件,这也说明该公司在内部品控管理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此次事件对李宁品牌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也是公司反思内部管理的一次机会。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通过搜索李宁鞋的质量问题,可以找到很多相关投诉。 8月25日,一名用户在黑猫平台投诉称,他在京东李宁官方旗舰店花299元购买的鞋子,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穿了不到20天,右侧内鞋的鞋面就出现了问题。脚脱皮了。用户联系客服后,客服表示这是正常磨损。
另一位用户6月份投诉称,他在天猫李宁官方旗舰店购买了一双鞋,脚部淤青就医,要求店家按照法律规定退货、退款、赔偿医疗费。但店家只同意退回鞋子。退款并拒绝赔偿医疗费用。
上半年研发占比仅1.8%
今年8月,李宁公布2021年上半年财务报告。上半年,李宁实现营收101.97亿元,同比增长65%;净利润19.62亿元,同比增长187%。
自2018年“中国李宁”亮相纽约秋冬时装周以来,李宁开始向潮流时尚品牌转型,并乘着“国潮”收获了一批年轻用户。
李宁在宣传营销上也极力向“国潮”靠拢。 “中国李宁”品牌刻意采用中国传统字体和篆刻的中国风格设计;李宁放弃了英文广告语“make the”,重新启用了广告语“ is ”;其产品设计和店面装修也将山、水、墨、印等大量中国风元素融入其中。
2021年3月,李宁正式宣布流量明星肖战为运动潮流代言人,并赞助CBA联赛、青岛马拉松等,这一系列营销策略极大提振了公司业绩和股价。
李宁的主要业务包括鞋类、服装、器材及配饰。财报显示,公司2020年实现营收144.57亿元,其中鞋类营收63.38亿元,占比43.8%。 2021年上半年101.97亿元营收中,鞋类营收45.94亿元,占比45.1%。
业绩增长的背后,李宁在广告和营销上投入了大量资金。 2017年至2021年上半年,这些费用分别占整体收入的11.1%、10.4%、9.6%、8.9%和7.3%。吴代奇表示:“在信息泛滥、品牌众多的时代,如果没有优秀的营销能力,国产品牌很难在竞争中获胜,也无法获得高品牌溢价。”
但相比之下,李宁的研发和产品开发支出从未超过3%。 2017年至2020年研发支出分别占总收入的1.9%、2.2%、2.6%和2.2%。 。 2021年上半年,这一比例为1.8%,甚至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4个百分点。
在8月31日发布的最新业绩报告中,李宁表示,其产品采用独特技术,利用供应商的资源优势进行功能材料研发;李宁的篮球鞋和跑鞋得到了广大球迷的认可,帮助运动员夺得冠军。报道提到,李宁“Sonic IX”专业篮球鞋通过CBA全明星赛充分曝光,带动产品销售;韦德系列“City 9”在实际表现上得到了球迷的认可。同时,飞电系列跑鞋也帮助一大批选手成功打破个人最好成绩。
但报道发布没多久,陈雨菲受伤就发生了,这对于李宁来说无异于一记“耳光”。
上海亮奇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程伟雄表示,目前国内运动品牌在设计和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占比还没有超过5%。尽管近年来,包括安踏、李宁、特步、匹克在内的国内运动品牌也在研发方面做出了努力,但在产品研发、品牌传播创意、技术创新、新产品等方面仍与众多国际品牌竞争。材料应用、运动功能等方面都存在非常大的差距,因此不难理解,在国内运动消费市场中,中高端市场仍然以国际运动品牌为主,而本土运动则占据着主导地位。品牌只占据大众化的中低端市场。
“买不起”的李宁曾陷入炒鞋丑闻
随着业绩的提升,李宁产品的价格也开始“浮动”。
2021年4月,李宁经历天价“炒鞋”事件,一度登上微博热搜。得物平台数据显示,今年4月3日,一双李宁韦德之道4全明星银白色球鞋上市售价高达48889元,而该鞋款的参考售价为仅1499元,增长31倍。此外,在平台上,李宁韦德之道魔术贴镭射拖鞋最高售价已达到899元,比首发价299元高出了2倍多。
随后,得物平台回应称,平台不参与鞋子定价,个别鞋子已下架,3名卖家因涉嫌恶意影响产品价格波动而被封禁。
该事件也引起了官方媒体的关注。人民网评论说,鞋是用来穿的,不是用来炒的。新华社发表评论称,如果球鞋爱好者因“炒鞋”而买不到自己想要的球鞋,国产品牌失去了消费者的信任,无异于糟蹋整个湖面,终结国产品牌的道路。品牌升级。
不过,“炒鞋”现象的出现也引发了外界对李宁品牌的讨论。百联智库创始人庄帅对媒体表示:“在炒鞋产业链中,有品牌商、消费者、黄牛、平台四种角色。但球鞋的‘稀缺性’是品牌创造的。”
李宁当时回应称,线上线下门店销售均采用IP地址验证和身份证验证,防止人们使用外挂软件抢购限量版鞋,并否认“饥饿营销”。
不过,李宁在潮流鞋基地虎扑社区也遭到“冷落”,并被质疑“隐性涨价”。今年4月,有网友贴出截图称,李宁今年第二季度部分热销的实用鞋款和产品取消了会员权益和内购折扣,这意味着消费者无法使用折扣购买这些产品。李宁产品。产品;有球鞋迷在虎扑上提问,“官网价格没涨,优惠券也没有了,算不算涨价?”也有网友表示,李宁并不认可自有品牌的影响力。
李宁定位中高端运动品牌,背靠“国潮”潮流,但营销流量只是暂时的。只有优秀的产品,才能让品牌长久支撑。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娱乐之家人才站上看到的! | |
发布者所在地区(仅供参考):,IP:60.247.148.23 |
奥运冠军受伤背后,李宁上半年营收101亿元,研发占比仅1.8%
文章| 《财经世界》周刊陈畅
编辑|杨杰
来源:视频截图
李宁球鞋在全运会羽毛球比赛中“掉线”。
9月9日,第十四届全运会羽毛球比赛女团小组赛中,奥运冠军陈雨菲右脚趾受伤,申请医疗停赛。赛后,陈雨菲在微博公开了伤势,称在比赛过程中,她的右球鞋鞋头张开,大脚趾被割伤,所以必须换鞋才能继续比赛。
据官方资料显示,今年全运会浙江羽毛球队所穿的“球衣”是由李宁品牌赞助的。从陈雨菲在微博上晒出的受伤照片来看,她的脚趾被划破,皮肉翻起,袜子上沾满了血迹。伤势确实很严重。
球迷们在担心运动员受伤的同时,也质疑他们所穿的李宁球鞋的质量。 9月10日晚,李宁羽毛球队官方微博发布声明称,已第一时间联系浙江羽毛球队和陈雨菲,了解更多伤情及情况。截至目前,李宁官方尚未对此事作出进一步解释。
李宁球鞋在球场上被“拒绝”
有媒体报道称,网友判断涉事运动鞋外观为李宁公司今年发布的新款“ IV女子羽毛球专业比赛鞋-2”。在电商平台上,这款球鞋的产品介绍称,采用了一种名为“TUFF TIP”的脚趾耐磨材料,将其涂抹在鞋面脚趾处,防止鞋面过早磨损,从而延长寿命鞋子的。鞋的寿命。这款鞋的官网售价为 1099 元。
不过,《财经世界》周刊发现,在李宁官网和电商旗舰店上已经找不到这款运动鞋了。 《财经世界》周刊询问客服,被告知该产品“已全面下架,缺货”。不过,对于下架的具体原因,客服表示“具体情况还不清楚”。
图:电商平台及李宁官网截图
这次,陈雨菲因鞋子受伤,被迫换鞋继续比赛。这让人想起2016年颇受争议的“易建联脱鞋丑闻”。当年,2016-2017赛季CBA联赛第二轮,易建联在场上突然脱下联赛赞助商提供的球鞋,穿上其他品牌的运动鞋。随后,易建联在微博上道歉,表示换鞋的原因是当时脚部非常不舒服、疼痛。
当时易建联换下的球鞋是李宁球鞋。据央视报道,李宁于2011年以5年20亿元的天价成为“CBA联赛官方战略合作伙伴”。本赛季是李宁赞助合同的最后一年。 2016年7月,CBA各队接到中国篮协的通知,要求所有球员穿李宁球鞋。随后,中国篮协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易建联给予通报批评、停赛一场、减少广东宏远俱乐部联赛经费5万元的处罚。
对于CBA风波,创始人李宁当时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他很清楚运动员的伤病和困难,但他也必须维护自己的利益,“我们尊重运动员,但我们也希望运动员能够尊重规则,我很高兴在随后的所有比赛中,没有运动员因为穿着李宁球鞋而受伤。”
此外,2016-2017赛季CBA联赛首轮,福建浔兴俱乐部31号球员王哲林覆盖了李宁鞋的标志;赞助的运动鞋只有参加比赛的资格。赛后,周琦和王哲林都发微博表示,他们认为篮协和李宁品牌不应该限制他们穿什么球鞋,并问道:“如果我受伤了,谁来承担责任?” “我需要一双合适的运动鞋来保护我。”坐等评论。
对此,篮协相关负责人曾回应称,联盟中绝大多数穿李宁鞋的球员都有良好的健康记录,个别球员也定制了个人的球鞋款式,所以不存在这样的情况。就像穿李宁鞋一样。受伤风险增加。
如今,陈雨菲受伤后,有微博网友表示,之前的事件只是运动鞋可能会给运动员带来不适或受伤风险,但这一次却是“鞋子直接造成了伤病,甚至影响了重要比赛”。直接影响,虽然陈雨菲最终赢得了比赛,但如果李宁不彻底调查和解释这一事件,我相信其专业羽毛球产品线,更重要的是其篮球赞助产品线将受到极大影响。”
深圳思齐盛公司CEO吴代奇向《财经天下周刊》表示,李宁公司卷入了这起事件,这也说明该公司在内部品控管理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此次事件对李宁品牌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也是公司反思内部管理的一次机会。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通过搜索李宁鞋的质量问题,可以找到很多相关投诉。 8月25日,一名用户在黑猫平台投诉称,他在京东李宁官方旗舰店花299元购买的鞋子,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穿了不到20天,右侧内鞋的鞋面就出现了问题。脚脱皮了。用户联系客服后,客服表示这是正常磨损。
另一位用户6月份投诉称,他在天猫李宁官方旗舰店购买了一双鞋,脚部淤青就医,要求店家按照法律规定退货、退款、赔偿医疗费。但店家只同意退回鞋子。退款并拒绝赔偿医疗费用。
上半年研发占比仅1.8%
今年8月,李宁公布2021年上半年财务报告。上半年,李宁实现营收101.97亿元,同比增长65%;净利润19.62亿元,同比增长187%。
自2018年“中国李宁”亮相纽约秋冬时装周以来,李宁开始向潮流时尚品牌转型,并乘着“国潮”收获了一批年轻用户。
李宁在宣传营销上也极力向“国潮”靠拢。 “中国李宁”品牌刻意采用中国传统字体和篆刻的中国风格设计;李宁放弃了英文广告语“make the”,重新启用了广告语“ is ”;其产品设计和店面装修也将山、水、墨、印等大量中国风元素融入其中。
2021年3月,李宁正式宣布流量明星肖战为运动潮流代言人,并赞助CBA联赛、青岛马拉松等,这一系列营销策略极大提振了公司业绩和股价。
李宁的主要业务包括鞋类、服装、器材及配饰。财报显示,公司2020年实现营收144.57亿元,其中鞋类营收63.38亿元,占比43.8%。 2021年上半年101.97亿元营收中,鞋类营收45.94亿元,占比45.1%。
业绩增长的背后,李宁在广告和营销上投入了大量资金。 2017年至2021年上半年,这些费用分别占整体收入的11.1%、10.4%、9.6%、8.9%和7.3%。吴代奇表示:“在信息泛滥、品牌众多的时代,如果没有优秀的营销能力,国产品牌很难在竞争中获胜,也无法获得高品牌溢价。”
但相比之下,李宁的研发和产品开发支出从未超过3%。 2017年至2020年研发支出分别占总收入的1.9%、2.2%、2.6%和2.2%。 。 2021年上半年,这一比例为1.8%,甚至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4个百分点。
在8月31日发布的最新业绩报告中,李宁表示,其产品采用独特技术,利用供应商的资源优势进行功能材料研发;李宁的篮球鞋和跑鞋得到了广大球迷的认可,帮助运动员夺得冠军。报道提到,李宁“Sonic IX”专业篮球鞋通过CBA全明星赛充分曝光,带动产品销售;韦德系列“City 9”在实际表现上得到了球迷的认可。同时,飞电系列跑鞋也帮助一大批选手成功打破个人最好成绩。
但报道发布没多久,陈雨菲受伤就发生了,这对于李宁来说无异于一记“耳光”。
上海亮奇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程伟雄表示,目前国内运动品牌在设计和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占比还没有超过5%。尽管近年来,包括安踏、李宁、特步、匹克在内的国内运动品牌也在研发方面做出了努力,但在产品研发、品牌传播创意、技术创新、新产品等方面仍与众多国际品牌竞争。材料应用、运动功能等方面都存在非常大的差距,因此不难理解,在国内运动消费市场中,中高端市场仍然以国际运动品牌为主,而本土运动则占据着主导地位。品牌只占据大众化的中低端市场。
“买不起”的李宁曾陷入炒鞋丑闻
随着业绩的提升,李宁产品的价格也开始“浮动”。
2021年4月,李宁经历天价“炒鞋”事件,一度登上微博热搜。得物平台数据显示,今年4月3日,一双李宁韦德之道4全明星银白色球鞋上市售价高达48889元,而该鞋款的参考售价为仅1499元,增长31倍。此外,在平台上,李宁韦德之道魔术贴镭射拖鞋最高售价已达到899元,比首发价299元高出了2倍多。
随后,得物平台回应称,平台不参与鞋子定价,个别鞋子已下架,3名卖家因涉嫌恶意影响产品价格波动而被封禁。
该事件也引起了官方媒体的关注。人民网评论说,鞋是用来穿的,不是用来炒的。新华社发表评论称,如果球鞋爱好者因“炒鞋”而买不到自己想要的球鞋,国产品牌失去了消费者的信任,无异于糟蹋整个湖面,终结国产品牌的道路。品牌升级。
不过,“炒鞋”现象的出现也引发了外界对李宁品牌的讨论。百联智库创始人庄帅对媒体表示:“在炒鞋产业链中,有品牌商、消费者、黄牛、平台四种角色。但球鞋的‘稀缺性’是品牌创造的。”
李宁当时回应称,线上线下门店销售均采用IP地址验证和身份证验证,防止人们使用外挂软件抢购限量版鞋,并否认“饥饿营销”。
不过,李宁在潮流鞋基地虎扑社区也遭到“冷落”,并被质疑“隐性涨价”。今年4月,有网友贴出截图称,李宁今年第二季度部分热销的实用鞋款和产品取消了会员权益和内购折扣,这意味着消费者无法使用折扣购买这些产品。李宁产品。产品;有球鞋迷在虎扑上提问,“官网价格没涨,优惠券也没有了,算不算涨价?”也有网友表示,李宁并不认可自有品牌的影响力。
李宁定位中高端运动品牌,背靠“国潮”潮流,但营销流量只是暂时的。只有优秀的产品,才能让品牌长久支撑。
发现更多资讯 >>
友情链接:
娱乐之家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