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信息 > 0.8元怎么买到5双名牌球鞋?记者揭秘“羊毛陷阱”
更新时间:2024-10-28 10:14 信息编号:281900

0.8元怎么买到5双名牌球鞋?记者揭秘“羊毛陷阱”

浏览人气:31
职位MC喊麦    地区
联系人: 电话:


0.8元怎么买到5双名牌球鞋?记者揭秘“羊毛陷阱”

近日,因操作失误,某网上水果店将售价“26元4500克”的橙子标注为“26元4500公斤”。拥有数十万粉丝的UP网站主“乘客A-”散布消息,引发大量网友蜂拥而至“薅羊毛”,涉案金额高达700万。这也迫使店主发出了“求饶”的告示。

现代快报记者发现,社交软件上存在各种“羊毛”群。有些人利用商家的定价和结算漏洞,甚至开发代理拍卖软件来获取低价商品。事实上,一些恶意利用平台规则或技术手段进行“抢夺”的行为可能涉嫌违法犯罪。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陈彦霖 于鲁马壮壮

现象

水果店标错价格,被敲诈

店主恳求买家“放手”

近日,一名农民通过电商销售水果时,误将“26元4500公斤”写成了“26元4500克”。网站UP主“乘客A-”散布消息,号召粉丝群里的人一起“薅羊毛”。随后,买家以商家无法发货或延迟发货为由向商家投诉。在索取大量订单后,店主发表道歉信称,这家店只有两个人经营,而且都是农民,是他和叔叔凑钱开的店。这次是因为标题详细信息设置错误。该店一晚上就接到了数万份订单,涉及金额总计700万元。店主希望下单的人能够申请退款,给自己“留一条活路”。针对这一事件,平台发布消息称,将在法律、规则允许的情况下,尽力减少各方损失,同时坚决抵制“羊毛党”的恶意行为。下订单。涉事UP老板也已致歉,并表示可以承担重新开店的费用。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抢羊毛”的现象并不少见。

去年11月,东航官网和APP存在漏洞,多条国内航线价格低至正常价10%以内。当有微博红人报道机票定价为“白菜价”时,不少网友纷纷抢票,不少没有“捡到”的网友更是捶胸顿足。最后,东航在微博发文称,系统维护期间售出的所有客票均有效,可供旅客正常使用。

今年1月,拼多多被曝出重大bug。用户可获得100元无门槛优惠券,通用,有效期一年。不少网友争相抢优惠券,拼多多随后也在微博上做出了回应。原来,有一个黑灰产品团伙,通过过期优惠券漏洞盗取数千万平台优惠券,非法获利。

调查

随意加入网络上的各种“羊毛”群

现代快报记者在某二手平台上以“羊毛党”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多个链接。其中一款产品介绍是“羊毛党、各种福利、各种0元性……”在产品内页的广告中,有一张显示0元的订单截图。店主说花钱就可以进群,群里会发方案。

“我们跟团队一起去捡白菜吧。”另一位店主告诉记者。 “羊毛”随时可用。随后,记者添加了该店的微信账号,收到了一个小程序。注册后,商店发来操作流程,讲解如何寻找内购优惠券、分享赚钱、邀请好友注册。

记者还尝试在社交软件上输入“羊毛”等关键词,发现了数百个“羊毛收割”群体。群介绍大多是“分享超低价、商店bug报告”等内容。群组成员人数达到近2000人,但这些群组大多都设有禁令。

记者随机添加了几组。过群后,管理员不断发出各种产品的“羊毛”提示,还附上链接。与此同时,不断有新成员加入团体。

在有关电动牙刷的提示中,管理员将其描述为“漏洞”。 “第一波漏洞,2支电动牙刷+10个刷头+2块电池,6.8元左右就能拿到。”随后,管理员介绍了如何以6.8元获得这款电动牙刷:选择两支牙刷加入购物车,添加优惠券一起结算,然后退回其中一支,就可以利用结算漏洞实现羊毛了价格。记者随机尝试了群内发出的低价单。提交后,显示的价格确实很低。

“羊毛”信息来源复杂

“一是从微博‘羊头’或者羊毛福利分享群获取一些优惠信息,比较耗时。”全职妈妈小苏告诉记者,她加入了一些专门举报各种“羊毛”的分享群,有人花8毛钱买了5双名牌运动鞋、30块肥皂和4瓶。洗碗液3美分。双十一促销期间,她几乎不离开手机,生怕错过了群里发布的任何优惠。 “不经意间就会出现优惠券或者羊毛价格,你要时刻关注群里推送的消息。给你抢优惠券的时间可能只有两三秒,如果错过了,它会消失的。”

微博上的一位“羊毛博主”告诉记者,她也是一位全职妈妈。她原本贴出一些折扣“作业”(注:折扣订单信息)来分享给大家。后来粉丝知道有折扣后第一时间告诉她。之后,她开始成为带领大家捡羊毛的“羊头”。 “折扣信息的来源有很多,最基本的就是有了粉丝基础之后的提交。另外,还应该拓展一些折扣信息的渠道,比如各种返利平台的信息、专家级折扣分享群等”。

“早期,‘羊毛’通常会利用商家设置的一些漏洞,进行错误定价。后来,规划规则发生变化,‘羊毛’实际上是商家的一种促销手段。”该博主举例说,双十一期间,如果想做到低价,就得花1元钱抢优惠券,然后加上补贴、折扣等。“但事实上,这些‘羊毛’的数量”在商家规划的成本可控范围内,一方面宣传自己,另一方面增加销量。”

还有人利用代理拍卖软件“薅羊毛”

此外,还有一些组织或个人利用刷单软件或代码专门寻找商户设置中的系统漏洞,利用软件大量购买“羊毛”订单或强行使用优惠券。

在某二手平台上,记者看到,有各类商家提供网上代购订单,声称可以实现“0秒稳定下单”、“竞价未完成全额退款”。 “现在,各网购平台对代购、拍卖代理人的审查都很严格,代拍、拍卖代理人的账户可能会被封,或者受到处罚。”一位买家告诉记者。

除了上述“抢夺”方式外,还有一些人通过返利软件获取优惠信息。 “虽然这种折扣无法达到‘魔价’,但那些发出返利App链接的人,实际上是通过下一个购买的人拿到了‘羊毛返利’。通过链接购买的人越多,获得的返利就越多。”更高。”返利软件用户李女士告诉记者,这种“拔人头”的方式现在也很常见。

观点看法

部分“抢羊毛”行为已涉嫌违法犯罪

江苏中山明镜律师事务所律师张军表示,从水果店收羊毛是不道德的。 “如果进销价格非常离谱,消费者很容易判断出巨大的差价是人为失误造成的,那么商家在履行合同时就可以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他表示,根据合同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因订立时存在重大误解或者不公平而订立合同的,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解除合同。 。 “商家可以要求消费者撤回,如果消费者不同意,商家也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事实上,一些人恶意利用平台规则从事“收割”行为,涉嫌违法犯罪。现代快报记者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看到,今年6月,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诈骗案。 2017年12月至2018年2月,被告人冯某某、舒某某通过微信联系策划。冯某某通过自己的微信群发布了“抢羊毛”的信息,并约定与群内其他成员分享利润。随后,他获取了口碑网12折优惠促销活动的支付宝支付码,并在舒某经营的超市进行虚假欺诈交易。共进行虚假交易5306笔,骗取口碑(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补贴53033.98元。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认为,被告人冯某、舒某捏造事实,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他人财物,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最终,法院认定两人有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

什么是“黑灰色”?

是指通信诈骗、钓鱼网站、木马病毒、黑客勒索等利用互联网实施非法犯罪活动的行为。略有不同的是,“黑货”是指直接违反国家法律的网络犯罪行为,而“灰货”则是徘徊在法律边缘的争议行为,往往为“黑货”提供帮助。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娱乐之家人才站上看到的!
发布者所在地区(仅供参考),IP:60.247.148.23
三个小贴士:求职如何简单的识别信息的真假[?]
本信息来源于娱乐之家人才站 www.ylzjrcz.com
1、打电话/QQ咨询时,应第一时间询问清楚具体的情况。例如:询问具体的场所名字/具体地址/等等常规的信息问题。
2、询问得到的信息,可发给各大QQ群/朋友进行询问,以及多方面/多网站/多渠道进行参考求证,综合各方面考察清楚。
3、内容只供参考,一切三思而后行。如发现此信息涉及虚假,违规等内容问题,请第一时间向本站进行举报! 本文来自:娱乐之家人才站(夜场首选平台)
友情提醒:友情提醒 :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娱乐之家资讯网www.ylzjrcz.com
特别提示:求职请提高警惕,谨防网络诈骗

帮助中心

用户名:   注册
密  码:
娱乐之家资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信息

0.8元怎么买到5双名牌球鞋?记者揭秘“羊毛陷阱”

发布时间:2024-10-28 10:14:09
  • 联系人:
  • 电话:

0.8元怎么买到5双名牌球鞋?记者揭秘“羊毛陷阱”

近日,因操作失误,某网上水果店将售价“26元4500克”的橙子标注为“26元4500公斤”。拥有数十万粉丝的UP网站主“乘客A-”散布消息,引发大量网友蜂拥而至“薅羊毛”,涉案金额高达700万。这也迫使店主发出了“求饶”的告示。

现代快报记者发现,社交软件上存在各种“羊毛”群。有些人利用商家的定价和结算漏洞,甚至开发代理拍卖软件来获取低价商品。事实上,一些恶意利用平台规则或技术手段进行“抢夺”的行为可能涉嫌违法犯罪。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陈彦霖 于鲁马壮壮

现象

水果店标错价格,被敲诈

店主恳求买家“放手”

近日,一名农民通过电商销售水果时,误将“26元4500公斤”写成了“26元4500克”。网站UP主“乘客A-”散布消息,号召粉丝群里的人一起“薅羊毛”。随后,买家以商家无法发货或延迟发货为由向商家投诉。在索取大量订单后,店主发表道歉信称,这家店只有两个人经营,而且都是农民,是他和叔叔凑钱开的店。这次是因为标题详细信息设置错误。该店一晚上就接到了数万份订单,涉及金额总计700万元。店主希望下单的人能够申请退款,给自己“留一条活路”。针对这一事件,平台发布消息称,将在法律、规则允许的情况下,尽力减少各方损失,同时坚决抵制“羊毛党”的恶意行为。下订单。涉事UP老板也已致歉,并表示可以承担重新开店的费用。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抢羊毛”的现象并不少见。

去年11月,东航官网和APP存在漏洞,多条国内航线价格低至正常价10%以内。当有微博红人报道机票定价为“白菜价”时,不少网友纷纷抢票,不少没有“捡到”的网友更是捶胸顿足。最后,东航在微博发文称,系统维护期间售出的所有客票均有效,可供旅客正常使用。

今年1月,拼多多被曝出重大bug。用户可获得100元无门槛优惠券,通用,有效期一年。不少网友争相抢优惠券,拼多多随后也在微博上做出了回应。原来,有一个黑灰产品团伙,通过过期优惠券漏洞盗取数千万平台优惠券,非法获利。

调查

随意加入网络上的各种“羊毛”群

现代快报记者在某二手平台上以“羊毛党”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多个链接。其中一款产品介绍是“羊毛党、各种福利、各种0元性……”在产品内页的广告中,有一张显示0元的订单截图。店主说花钱就可以进群,群里会发方案。

“我们跟团队一起去捡白菜吧。”另一位店主告诉记者。 “羊毛”随时可用。随后,记者添加了该店的微信账号,收到了一个小程序。注册后,商店发来操作流程,讲解如何寻找内购优惠券、分享赚钱、邀请好友注册。

记者还尝试在社交软件上输入“羊毛”等关键词,发现了数百个“羊毛收割”群体。群介绍大多是“分享超低价、商店bug报告”等内容。群组成员人数达到近2000人,但这些群组大多都设有禁令。

记者随机添加了几组。过群后,管理员不断发出各种产品的“羊毛”提示,还附上链接。与此同时,不断有新成员加入团体。

在有关电动牙刷的提示中,管理员将其描述为“漏洞”。 “第一波漏洞,2支电动牙刷+10个刷头+2块电池,6.8元左右就能拿到。”随后,管理员介绍了如何以6.8元获得这款电动牙刷:选择两支牙刷加入购物车,添加优惠券一起结算,然后退回其中一支,就可以利用结算漏洞实现羊毛了价格。记者随机尝试了群内发出的低价单。提交后,显示的价格确实很低。

“羊毛”信息来源复杂

“一是从微博‘羊头’或者羊毛福利分享群获取一些优惠信息,比较耗时。”全职妈妈小苏告诉记者,她加入了一些专门举报各种“羊毛”的分享群,有人花8毛钱买了5双名牌运动鞋、30块肥皂和4瓶。洗碗液3美分。双十一促销期间,她几乎不离开手机,生怕错过了群里发布的任何优惠。 “不经意间就会出现优惠券或者羊毛价格,你要时刻关注群里推送的消息。给你抢优惠券的时间可能只有两三秒,如果错过了,它会消失的。”

微博上的一位“羊毛博主”告诉记者,她也是一位全职妈妈。她原本贴出一些折扣“作业”(注:折扣订单信息)来分享给大家。后来粉丝知道有折扣后第一时间告诉她。之后,她开始成为带领大家捡羊毛的“羊头”。 “折扣信息的来源有很多,最基本的就是有了粉丝基础之后的提交。另外,还应该拓展一些折扣信息的渠道,比如各种返利平台的信息、专家级折扣分享群等”。

“早期,‘羊毛’通常会利用商家设置的一些漏洞,进行错误定价。后来,规划规则发生变化,‘羊毛’实际上是商家的一种促销手段。”该博主举例说,双十一期间,如果想做到低价,就得花1元钱抢优惠券,然后加上补贴、折扣等。“但事实上,这些‘羊毛’的数量”在商家规划的成本可控范围内,一方面宣传自己,另一方面增加销量。”

还有人利用代理拍卖软件“薅羊毛”

此外,还有一些组织或个人利用刷单软件或代码专门寻找商户设置中的系统漏洞,利用软件大量购买“羊毛”订单或强行使用优惠券。

在某二手平台上,记者看到,有各类商家提供网上代购订单,声称可以实现“0秒稳定下单”、“竞价未完成全额退款”。 “现在,各网购平台对代购、拍卖代理人的审查都很严格,代拍、拍卖代理人的账户可能会被封,或者受到处罚。”一位买家告诉记者。

除了上述“抢夺”方式外,还有一些人通过返利软件获取优惠信息。 “虽然这种折扣无法达到‘魔价’,但那些发出返利App链接的人,实际上是通过下一个购买的人拿到了‘羊毛返利’。通过链接购买的人越多,获得的返利就越多。”更高。”返利软件用户李女士告诉记者,这种“拔人头”的方式现在也很常见。

观点看法

部分“抢羊毛”行为已涉嫌违法犯罪

江苏中山明镜律师事务所律师张军表示,从水果店收羊毛是不道德的。 “如果进销价格非常离谱,消费者很容易判断出巨大的差价是人为失误造成的,那么商家在履行合同时就可以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他表示,根据合同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因订立时存在重大误解或者不公平而订立合同的,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解除合同。 。 “商家可以要求消费者撤回,如果消费者不同意,商家也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事实上,一些人恶意利用平台规则从事“收割”行为,涉嫌违法犯罪。现代快报记者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看到,今年6月,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诈骗案。 2017年12月至2018年2月,被告人冯某某、舒某某通过微信联系策划。冯某某通过自己的微信群发布了“抢羊毛”的信息,并约定与群内其他成员分享利润。随后,他获取了口碑网12折优惠促销活动的支付宝支付码,并在舒某经营的超市进行虚假欺诈交易。共进行虚假交易5306笔,骗取口碑(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补贴53033.98元。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认为,被告人冯某、舒某捏造事实,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他人财物,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最终,法院认定两人有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

什么是“黑灰色”?

是指通信诈骗、钓鱼网站、木马病毒、黑客勒索等利用互联网实施非法犯罪活动的行为。略有不同的是,“黑货”是指直接违反国家法律的网络犯罪行为,而“灰货”则是徘徊在法律边缘的争议行为,往往为“黑货”提供帮助。

推荐阅读

更多

发现更多资讯 >>

友情链接:

娱乐之家资讯网

COPYRIGHT © 2021 娱乐之家资讯网 版权所有

有什么问题加客服微信咨询:zx81024163

浙ICP备2021028673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2020019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