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28 12:01:55 | 信息编号:72435 |
中国名小吃荟萃!带你领略32个区域的特色名小吃
引言:街头小吃已成为日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游客观光时必尝的美食,也是游子思念故土的寄托,无论身处何方,家乡的美食总让人回味无穷,牵动心弦,常常勾起归乡的念头,本文将向读者介绍中国各地的32种特色小吃,看看你的家乡风味是否在列。
黑龙江
黄米切糕和羊肉饸饹
黄米切糕也叫做年糕,是东北地区常见的一种传统食品。这种糕点是将黏黄米磨成粉,然后掺入酵母进行发酵,再混合红豆和大枣,最后在蒸屉里蒸熟。它吃起来口感软糯,味道甜香,外表呈现出黄色和红色的交织。可以当作主食来食用,而且在春节时吃年糕,象征着生活一年比一年好。
荞麦饸饹属于北方代表性主食,制作时需借助饸饹床这一带孔工具,将和好的面团置于其中,通过坐压杠杆将面坯压制成细长条,再下入锅中烹煮,食用时口感筋道,这种别具一格的加工手法,历史悠久传承至今,已成为中国西部与北部地区广受欢迎的特色美食。
吉林
李连贵熏肉大饼和延吉冷面
李连贵熏肉大饼是吉林四平当地很有名气的传统美食,1908年时由李广忠(乳名连贵)在梨树县开始制作。熏肉是用了十多种中药材来炖煮的,大饼则是用炖肉的汤汁和油,混合面粉以及各种调味料,揉成软和又松脆的面团,涂抹在饼的里面,这样层次分明,方便夹着肉吃。再搭配上切好的葱丝、面酱、大米绿豆粥和枣水一起享用,味道非常独特。
延吉冷面位列“中国十大面条”,堪称享誉海内外的传统中国朝鲜族风味小吃。制作时多采用荞麦粉、小麦面和淀粉,间或也会用到玉米面、高粱米面以及土豆淀粉。其中,以荞麦面冷面最为出名。通常选用牛肉汤,将煮熟的面条在冷水里过凉,接着盛入碗中,倒入先前煮牛肉时留下的汤汁,并且冷却,再搭配辣白菜、黄瓜丝、鸡蛋块、牛肉片、葱花、芝麻粒、辣椒丝、松子以及苹果或西瓜的薄片。
辽林
义县伊斯兰烧饼和王麻子锅贴
义县伊斯兰烧饼属于辽林地区的著名风味食品。据说,在解放战争之前,义县有位穆斯林名叫胡海潮,曾在锦州北街的杨家烧饼铺拜师学手艺,当时有几位来自伊斯兰国家的客人在那里用餐,品尝了烧饼之后,纷纷表示赞赏,从此杨家烧饼声名远播,逐渐演变成了伊斯兰烧饼。早期这种烧饼是用传统的吊炉土法烤制,现在则改用现代化的烤箱设备,能够生产出十多种不同品种,每一种都有独特的风味特色。
王麻子锅贴属于辽宁大连的地方特色食品,以猪肉、木耳、海米、红方等作为内馅原料制作而成。
内蒙古
哈达饼和玻璃羊肉饺
哈达饼产自内蒙古赤峰,属于当地特色美食。这种饼类似点心,采用水油面团和油酥制作外皮,内含干果甜馅,通过烙制方法完成。
玻璃羊肉饺属于内蒙古地方特色食品,也称作玻璃饺子,制作方法是将马铃薯蒸熟后去皮,捣成泥状,待其冷却后取适量和面,擀成薄皮,包入馅料后进行蒸制,这种食品用料与众不同,味道咸中带鲜,因为做好的饺子表面光亮且透明,透过皮就能看见里面的馅料,所以得此名称
北京
豆汁和小窝头
北京豆汁儿是京城特有的食品,由水磨绿豆在制成粉丝或团粉后,滤出淀粉剩余的浅绿色带点青色的汁液,经过发酵再熬制而成。饮用时需要趁热,再次品尝必须搭配切得非常细的芥菜疙瘩丝,并淋上辣油,同时还得配上两个“焦圈儿”,吃起来主要味道是酸,随后感到甜,芥菜带来咸味,辣油增添辣感,这四种味道中包含了四种,再加上焦圈儿的酥脆和香气。
小窝头属于北京地区的传统美食,制作时会将小米面、敉子面、玉米面和栗子面掺和在一起,捏成锥形,底部留有一个圆形的孔洞,样子精致可爱,蒸出来后呈现金黄色泽,口感很好。制作小窝头时,要选用优质的新鲜玉米面,通过细筛子过滤,再掺入优质的黄豆面,蒸制时加入桂花和白糖,这样味道最为美妙。
天津
煎饼果子和狗不理包子
煎饼果子是天津当地很有名气的风味食品,当地人常在早上享用。这种煎饼果子主要包含绿豆面做成的薄饼,再加上鸡蛋,还有山东人称作“果子”的油条,或者薄脆的馃篦儿。它通常会搭配面酱、葱末、腐乳以及辣椒酱这些调料。
狗不理包子是源自天津的一种广受赞誉的美食,享誉海内外,以面粉和猪肉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其选材十分考究,制作流程非常严谨,外形也十分好看,刚出炉的包子口感鲜美,不油腻,味道清新宜人。
河北
饶阳金丝杂面和郭八火烧
金丝杂面是河北饶阳当地有名的传统面点。这种面食以绿豆为主要原料。制作时将绿豆、小麦和芝麻分别研磨成细粉末,然后加入香油、白糖、蛋清以及适量的水混合成面团,并静置一段时间。待面团充分醒发后,用擀面杖将其压成厚度如同薄纸的大面片,放置一旁使其略微冷却至触感适中,既不干燥也不潮湿,此时面片应足够坚韧不易折断,卷起时也不易粘连。接着将冷却后的面片整齐叠放起来,用刀切成细如发丝的条状。做好的金丝杂面呈现出淡黄色且晶莹剔透,形状细长如同金丝般美丽。这种面食具有较长的保质期,在烹煮时不易烂掉,口感上散发着清雅的香气,吃起来令人感到爽口宜人。
郭八火烧是河北大名县的特色美食。选用适量白面、白油、香油、花椒、小茴香和食盐。先用开水烫面至三分之二熟,再改用温水将面团揉制均匀,形成面团。接着将面团压薄,加入调料卷起,然后塑造成圆形厚饼。放在炉火中反复翻动烘烤,期间不断涂抹油料,烤至五六分钟,两面呈现金黄色即可。这种食品做工讲究,口感与众不同,层次丰富而薄润,外观呈金黄色,散发出诱人香味。
山西
礼馍和刀削面
礼馍别称花馍,亦称面塑,是中国传统民俗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种食品,常出现在礼仪庆典和岁时节日场合。这种食品采用面粉经过特殊加工,并加以细致装饰,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礼馍主要在山西省广泛流传,并在世代相传的民俗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意义和表达形式,一直被民众所继承和沿用。
刀削面又名驸马面,属于山西省的地方传统面点,位列中国十大面条。这种面食在山西及邻近区域广受欢迎,相传由唐代驸马柴绍首创。它搭配多种风味的臊子和调料,其中山西大同刀削面最为出名。山西刀削面具有中厚边薄的独特形态,形如柳叶;口感外润内劲,柔软但不粘牙,越嚼越有味道。
山东
周村酥烧饼和蓬莱小面
周村酥烧饼,融合了轻薄与酥脆的特点,外号叫做“山东瓜拉叶子烧饼”。制作时,首先用水和面让它醒发,接着切成小指头那么大的面团块。在操作台上,对这些小面团块进行反复揉搓,目的是提升它们的柔韧度和可塑性。随后,把揉好的小面团球放在延展板上,手沾点水,把它抻拉成圆盘形而且非常薄的饼生坯。湿透的芝麻经过去壳,并炒至熟透之后,被倒入木制容器中,用双手平衡捧住,左右摇摆,促使芝麻在盘中分布均匀,然后用手轻轻夹住生饼,将其放入晃动的容器接触芝麻,紧接着将夹着的饼贴在烤炉的锡箔纸上,几分钟后就能够烤熟。
蓬莱小面源自山东蓬莱,属于当地一项传统美食,它是在福山拉面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特色面点,不仅滋补健康,还带有鲜明的地方海鲜风味。
河南
枣锅盔和武陟油茶
枣锅盔属于河南信阳的当地特色点心,表皮香脆,里面软糯且带有甜味,十分好吃。这种食物制作起来并不复杂,同时富含营养,口感非常棒。在制作时,面团需要充分揉搓并放置一段时间,直到变得平滑;而烘烤时火候则不宜过高,否则容易烤糊。它依然保持着外酥香,内软甜,味美可口的特性。
武陟油茶得名于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出产。秦朝时期叫甘缪膏汤,汉朝时期称为膏汤积壳茶。这是我国历史非常悠久的一种传统特产,也是进贡的食品。虽然叫茶,实际上是一种粥。它的主要成分是精细的麦面,在煮粥前需要用油把面炒制成熟,因此人们称它为油茶。这种粥味道醇厚,含有丰富营养,同时还有助于消化和提振精神的作用。
陕西
羊肉泡馍和海味葫芦头
羊肉泡馍是陕西著名传统美食的典型代表,这种美食也叫做羊肉泡,在古代被称为羊羹,属于关中地区汉族的特色风味菜肴,起源于陕西省渭南市固市镇这个地方。它的制作非常讲究,用料丰富味道浓郁,羊肉炖得非常软烂汤汁也十分浓厚,吃起来肥而不腻,不仅营养充足而且香气扑鼻,特别能引起人的食欲,吃完之后让人感觉意犹未尽。
西安独有的一种传统名菜是海味葫芦头,它味道浓厚,名声远扬,在长安备受赞誉。制作这道菜需要经过清洗肠肚、熬制汤底和浸泡米饭三个步骤。“泡”饭时先由食客掰开馍,然后把切成特定形状的肠肚五六片,搭配猪肉、水海参、水鱿鱼、熟鸡肉各两片和适量粉丝,整齐地摆放在掰好的馍块上,用滚烫的汤反复浇“泡”三四次。继续放入猪油、鲜味剂、调味汁、绿菜,接着倒入适量沸水就完成了。享用时搭配蜜糖蒜、腌菜、香辣酱等佐料。
甘肃
兰州牛肉拉面和洋芋搅团
兰州牛肉拉面别称兰州清汤牛肉拉面,源自甘肃省兰州市,是一种特色小吃,归为西北菜系,同时它也是“中国十大面条”中的一种,兰州牛肉拉面凭借其“汤清肉香面精”的独有魅力,以及“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的色香味形,赢得了国内乃至全球食客的广泛赞誉,其中一清指的是汤色清澈,二白是指萝卜的洁白,三红是指辣椒油的鲜红,四绿代表香菜和蒜苗的翠绿,五黄则是指面条的金黄亮丽。
洋芋搅团是甘肃陇南的一种地方特色小吃。其中,用玉米面制作的搅团最为普遍,此外还有荞麦面、洋芋和杂面等不同种类的搅团可供选择。
宁夏
炒糊饽和烩羊杂
“糊饽”指用烙饼切成细条的食物,也称作“糊饽子”。炒糊饽是将这种烙饼切成条状,再搭配其他食材经过炒制而成的食品。这种小吃在宁夏银川、吴忠等区域广受欢迎。它的制作方法简单易行,可以搭配多种食材,味道香辣,吃起来很有嚼劲。
羊杂碎是当地有名的传统食物,宁夏各地方都有制作,其中吴忠市的做法最为特别,历史也最为悠久,因此也称作吴忠特色羊杂碎。1994年5月,它曾被评为“全国清真著名风味食品”。把羊头和羊蹄的毛烧掉,羊肠和羊肚要清除里面的杂质。清洗完毕后,和羊心、羊肝一起放入锅中煮熟,去掉骨头,然后切成条状或块状。羊肺去除面筋成分后,用稀面糊填充,随后放入锅中烹煮,并切成细长形状,接着将处理好的各种熟食放入羊肉汤中稍作加热,再撒上葱花和香草,淋上红油后装入碗中完成。
青海
焜锅馍和泡油糕
焜锅馍是撒拉族和回族的特色食品,也是青海地区广受欢迎的小吃。制作时,将发酵好的面团加入食用油、香豆等辅料,然后放入圆形焜锅中,接着把焜锅深埋在柴火堆里,慢慢烘烤而成。这种馍馍吃起来里面松软,外面香脆,味道香甜可口。它既可以作为日常餐桌上的主食,也可以当作赠送亲友的礼物。此外,还常常被当作长途旅行的干粮。烤制完成的焜锅馍馍,外部焦脆,内部柔软,形状像花朵一样绽放开来,颜色鲜艳,散发出诱人的香气。它优势在于节省时间,简化流程,制作起来不复杂,口感酥脆美味,便于外出携带,而且储存期限长。
泡油糕是青海、陕西等地区广受欢迎的点心。它采用水调面团,搭配大油、黄桂和白糖馅料等制作而成,工艺十分考究。这种糕点外观洁白,外皮轻盈蓬松,形似薄纱编织或蝉翼塑成,堪称匠心独运,因而备受食客喜爱。
新疆
帕尔木丁和烤羊肉串
帕尔木丁是维吾尔族特有的传统美食。这种食物外表呈金黄色,形状十分漂亮。它的外皮香脆可口,里面的肉料鲜嫩多汁。整体味道咸甜适中,因此广受大家喜爱。制作帕尔木丁需要用到多种原料,包括面粉、肥美的羊肉、少量的炼制羊油、洋葱(当地称为皮牙子)、鸡蛋、精盐、孜然粉和胡椒粉。所有这些材料在馕坑中经过烘烤才能完成制作。
烤羊肉串,是新疆最负盛名的地方特色美食。其主要构成食材包括羊肉、洋葱以及盐分。将羊肉和洋葱混合后,进行适当的浸泡处理,能够有效降低肉类的特殊气味。
上海
南翔小笼包和阳春面
上海南翔小笼包亦称南翔小笼馒头,为上海市的独特食品,源自上海嘉定区南翔镇而得名;此品以皮薄、馅足、汤汁浓郁、味道鲜美而著称,是广受国内外食客欢迎的传统美食之一。南翔小笼包——被誉为“薄皮多馅一口汤汁,形态精巧似宝珠”的中华传统佳肴。
阳春面是江南地区的经典面食,在高邮、上海、苏州、无锡、常州、扬州、淮安等地广受欢迎,属于苏式汤面的一种。它也被称为光面、清汤面或清汤光面,特点是汤色清澈,味道鲜美,口感清淡而爽口。阳春面还曾获得乾隆皇帝御笔亲题的名字,称为“清汤光面”。
江苏
黄桥烧饼和太湖船点
黄桥烧饼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食品,属于江苏菜系,在江淮地区广为流传。它的名字来源于1940年10月的“黄桥决战”,当时战斗爆发,黄桥镇上的居民冒着炮火将烧饼送到前线,展现了军民鱼水情深的感人场面。制作黄桥烧饼的主要食材包括面粉、猪油、花生油和芝麻。选用的粉类应为中筋,强筋和弱筋则不适合制作,添加的芝麻需去除种皮,脱壳后的芝麻不能破坏其原有色泽和形态,通常有咸甜两种风味,较为考究的方式是以优质肉松作为内馅,黄桥烧饼呈金黄色泽,样子好看,口感香脆,不油腻,能满足不同地区食客的喜好。
太湖船点源自江苏,乃当地闻名米制佳肴,约在明代开始制作,上面装饰有花草蔬果、鱼虾鸟兽等各式图案,形态微小精致、栩栩如生,既能作为艺术品欣赏,亦可作为美味品尝,是兼具观赏性与食用性的独特点心。太湖船点发端于明代,原本是太湖游船上的随行食品,后来经过历代名厨的持续探索和优化,开始将花卉瓜果、鱼虫鸟兽等各式形态融入其中,逐渐演变成一种精致可爱、形象逼真,既能供人欣赏又能满足口腹之欲的特色糕点。
浙江
吴山酥油饼和虾爆鳝面
这是一种杭州特色点心,也叫吴山酥油饼。它源自杭州城区的吴山地方。这种饼是用优质白面粉和白糖混合,再用花生油炸制而成。它的表面蓬松,形状像蓑衣,因此当地人又称它为蓑衣饼。饼呈现金黄色,吃的时候先撒上细白糖粉,口感非常酥脆,味道很好,很有特色。
浙江有一种著名的地方小吃,叫做虾爆鳝面,制作时选用粗壮的黄鳝,先去掉头尾并且剔除骨头,然后切成片状,用素油爆炒,再用荤油继续翻炒,最后淋上麻油,直到鳝片变得黄澄澄而且酥脆;同时取鲜活的大河虾,清洗干净后裹上蛋清上浆,进行清炒,使虾肉呈现出白皙鲜嫩的色泽;面条经过精心制作,煮的时候不会粘连也不会变得糊状;将之前的汤汁用来煮面条,这样面条能够充分吸收鳝鱼的香味,汤汁浓郁,面条鲜美可口。
安徽
大救驾和徽州饼
安徽省寿县有一种传统名点叫大救驾,历史可追溯到上千年。制作这种点心需要用到猪板油、金橘饼、核桃仁、青梅、青红丝、冰糖、白糖和糖桂花等多种原料。经过特殊工艺加工,它的外形呈现扁圆形,中心部分形成急流漩涡状,由多层花酥堆叠而成,看起来像金丝缠绕,颜色金黄,口感酥脆,虽然含有较多油脂但不油腻,里面包含多种果料,因此广受赞誉,并且带有不少传奇色彩。
徽州饼,安徽徽州那儿的特产点心,最初的名字叫枣泥酥馃,呈金黄色,形状是扁圆形,外皮薄而透亮,味道香甜可口,口感酥脆而甜腻。
江西
信丰萝卜饺和清汤泡糕
信丰萝卜饺是江西省的一种传统食品,它用白萝卜、薯粉、猪肉、鲜鱼等作为主要原料,饺皮非常透亮且口感顺滑,馅料带有香辣的风味,味道十分鲜美,搭配事先调好的麻油、酱油和辣椒,食用时更加香浓可口。
江西地区一种传统糕点小吃是清汤泡糕。当地人称馄饨为清汤。这种小吃得名于将特制糯米糕浸入清汤的做法。清汤味道偏咸,糕点则偏甜,整体口感甜而不寡淡,韧性适中不粘牙,味道香甜宜人。这类食品最初流行于江西景德镇。它是馄饨与桂花糯米糖糕的搭配。清汤采用精白面粉手工揉制面皮,内馅由上等新鲜猪肉和多种香料精心调制,包制煮熟后即可食用。泡糕选用上等糯米粉,搭配白砂糖、芝麻和手工调制桂花汁,精心加工而成。选用鲜嫩瘦肉作为内馅,包裹在柔韧细腻的面团里,一同在清水中烹煮;另外,将糯米粉、白砂糖、核桃仁、桂花混合制成糕体,浸入清汤中。这种食品咸甜香三重风味并存,香气扑鼻,味道宜人,口感软糯不油腻。
湖北
东坡饼和热干面
这种面食被称作东坡饼,也叫做空心饼和千层饼,是为了纪念苏东坡这个名字而得名的,它是湖北地方上的一种传统风味小吃。制作时,需要先把面粉揉和好,然后捏成圆圈,在饼上抹上油,拉成细线再缠绕成圆形饼状,接着放到香油锅里炸到表面变得焦黄。食用的时候,在上面撒上白糖,吃起来香甜又美味。不过这种饼不能存放太久。后来改进出来的“千层饼”,口感酥脆,味道香甜,吃起来不油腻,而且保存的时间更长。
热干面位列中国十大面条,同时也是湖北省武汉市极富盛名的小吃,存在多种制作方式,选用碱水面作为主要原料,并辅以食油、芝麻酱、色拉油、香油、细香葱、大蒜子、萝卜丁、酸豆角、卤水汁、生抽等食材,制作完成后色泽呈现黄色且油光发亮,口感十分鲜美。
湖南
社饭和火宫殿臭豆腐
社饭是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一带的特色传统美食,贵州等地也有制作这种食物。社饭是汉、土家、苗、侗族等民族用来祭拜土地神的一种食品。制作社饭通常在社日这天进行,也就是立春之后的第五个戊日,人们通过吃社饭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农作物丰收,家庭和睦。从田野、溪畔、山坳里采回的鲜嫩野艾(香艾、青艾),带回家中清洗干净后切碎,用力挤出苦涩汁液,再晾干,然后和野葱(葱头)、地米菜、风干豆角、风干肉条等配料混合,加入糯米(可掺些黏米,但黏米需提前煮熟至半软再掺入糯米)一起蒸制或焖煮而成。这种食物味道鲜醇,香气浓郁,口感松软,适合所有年龄段的人食用。
火宫殿的臭豆腐是湖南长沙的著名传统小吃。这种小吃以黄豆制成的豆腐为原料,需要先在特制的卤水中浸泡半个多月,然后使用茶油用文火炸制至表面焦脆,再搭配麻油和辣酱一起食用。它的特点在于'颜色乌黑,气味醇厚,口感嫩滑,质地柔软',独特之处在于以'臭'命名,与其他用香味的卤汁制作的食物不同。虽然闻起来气味特殊,但吃起来却非常美味,外皮焦脆,内里软嫩,味道鲜美。
湖建
光饼和土笋冻
光饼是福建省的传统美食,属于特色小吃。这种饼是用面粉和少量盐烘烤制成的,直径大约六厘米,中间有一个孔洞,吃起来香脆美味。在福州市,光饼还有一种变种,把盐换成糖,个头比普通光饼大一倍,被称为“征东饼”。不过无论是光饼还是征东饼,它们的名字都与戚继光来到福建抗击倭寇的故事有关。这种饼色泽好看,味道香浓,口感咸脆,咀嚼过后还能感受到一丝甜意。
土笋冻源自福建泉州,是一种色香味俱全的传统美食。这种冻品由当地特有产品加工而成。据说,它的发明者是民族英雄郑成功。它富含胶质,主要原料为一种蠕虫。经过熬煮,虫体中的胶质融入水中,冷却后便凝固成块。它的肉质清爽,味道甘美鲜醇。享用时,常搭配优质酱油、永春陈醋和蒜蓉。
台岛
棺材板和担仔面
棺木盖,是海峡对岸一种广为人知的风味食品。它最初由西式糕点外壳搭配鸭肝等传统食材制成。这种食品原先不叫棺木盖,而是称作鸭肝饼。它最早在台南地区面世,随后,在海峡对岸各地都获得了极高的人气。把面包切成很薄的片状,放进油锅里煎炸,煎到变成金黄色就捞出来,把炸得酥脆的那一面翻过来,把中间的部分掏空,然后填入由鸡肝、鸡肾、鸡肉、豌豆、马铃薯、胡萝卜、地瓜粉、乌贼和海米等用心调制的馅料,用高汤焖煮,接着加些牛奶勾芡,再在面包块上抹上酱汁,就做成了著名的棺材板了。外皮带着焦香酥脆,内里肉质鲜嫩滑口,味道香浓,含有丰富营养。
担仔面是台湾台南地方的一种特色小吃,它的完整名称也可以叫做度小月担仔面。这种面食的主要成分包括面条、豆芽、香草、海米、少量汤汁和秘制肉酱,味道十分可口,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品尝。鲜美的甜虾汤底,搭配香浓不油腻、经过长时间慢炖的肉酱,在台湾地区广受喜爱。
广东
煎堆和沙河粉
这种点心也称作麻团或麻球,属于广东地区的传统美食,如今在许多地方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它是一种拳头大小、经过油炸的糯米面团,表面均匀地裹满了芝麻。制作时,将糯米粉与糖、油炸的花生碎料以及芝麻等混合物,放入锅中用油煎制而成。这种小吃的风味十分独特,制作工艺也相当讲究。它的颜色呈现金黄色,外形圆润而中空,口感上散发着香气,既酥脆又带有一定的柔软度,表皮薄而脆,略带清香,同时又能感受到一丝丝的粘连感,内馅则香甜诱人。它还象征着团圆和甜蜜的美好寓意。
沙河粉也叫河粉,是中国南方及越南等地的流行食物,源自广州市沙河镇,因此得名。这种小吃以大米为主要原料。它吃起来口感顺滑,质地爽口,柔软而有弹性,十分有嚼劲;制作方法是将米浆蒸熟形成薄薄的粉皮,然后切成条状,整个烹饪过程大约需要十五到三十分钟。除了可以炒着吃,还可以用来下面条,广东人称这种做法为“汤河粉”或“汤河”。
广西
马肉米粉和炒粉虫
马肉米粉是广西桂林的地方美食。这种米粉里的马肉,传统做法有腌、腊、卤、酱等。现在主要用腌和腊两种方式制作。腌过的马肉口感偏甜,腊制的马肉则更香浓。马肉米粉所用的米粉,是专门制作的。桂林米粉向来以品质上乘味道可口闻名,制作马肉米粉所用的米粉,韧性必须特别好,颜色洁白光亮,每碗只能有一条,长度要超过一米,还要由人工卷成团状,煮米粉的汤是用马骨等食材长时间连续熬制四个钟头,味道极其香浓。
广西百色有道当地特有的食物叫炒粉虫。这道菜的制作过程是这样的,首先把大米磨成浆然后蒸熟,接着把蒸好的粉放在簸箕上捻成细条,因为形状像虫子所以得名粉虫。实际上粉虫并非昆虫,它是一种用米做成的食品。
海南
竹筒饭和海南粉
竹筒饭是海南地区独有的风味食品,主要采用山兰稻,也就是一种耐旱的稻种,与肉类搭配制作而成,这种米被称作“香米”。将食材装入新鲜粉竹或者山竹切割而成的竹筒里,倒入适量的水,然后用香蕉叶紧密地封住竹筒的开口,在炭火中让竹筒的外壳逐渐焦黄。烤制完成后,米饭散发出独特的香气,既有竹子带来的清新味道,也有米饭本身的浓郁芬芳。吃的时候需要将竹筒破开,米饭便呈现在眼前,这就是备受推崇的“竹筒香饭”。将瘦猪肉掺和香糯米,并加些盐,装入竹筒中烤制,就能制成香糯饭,这种饭香气四溢,是款待重要客人的难得佳肴。
海南粉是海南地方风味小吃中的代表。这种食品历史悠久,常被用于节庆场合,寓意着吉祥和长寿。海南粉味道浓郁,口感柔韧滑爽,能增进食欲,吃多了也不会觉得油腻。喜欢辣味的人可以加点辣椒酱,味道会更好。当吃完大部分粉后,剩下少量时,加入一碗滚烫的海蚌汤混合食用,口感更加香浓,令人回味不已。
港澳
马拉糕和上汤河粉
马拉糕,属于港澳地区代表性食品,同时也是传统广式茶点,在香港又称为古法马拉糕。其独特之处在于内部组织分为三层,表层呈垂直排列,下层则为水平分布,可归类为面点类。制作过程需将面粉、鸡蛋、猪油和牛油等原料充分混合,并经过三天时间进行发酵,最终通过蒸笼蒸熟。在茶楼里售卖的马拉糕,一般会做成圆形的整体,然后分割成小块出售。 马拉糕呈金黄色,新鲜吃时非常蓬松、柔软,带有轻微的香味。
上汤河粉是港澳地区非常独特的一种食品,主要成分是上汤,这种汤是用清甜的鸡汤和猪骨一起熬制而成的,味道鲜美,河粉的原料是大米,制作过程是将大米清洗干净后磨成粉末,然后加入水调制成糊状,接着放进蒸笼里蒸制成长片,冷却之后再将这些长片切成细条,整个制作过程非常讲究,每一步都十分严谨。
四川
赖汤圆和龙抄手
赖汤圆也就是汤圆,是四川成都地区非常有名的一种传统小吃,制作过程包括制作粉浆(用糯米和籼米)、准备馅料、包裹馅料并塑形,最后进行水煮。这种汤圆色泽洁白光滑,外皮口感软糯,甜味浓郁且带有油香,同时富含营养。赖汤圆在烹煮时不会使汤水浑浊,食用时具有三个不粘的特点(不会粘在筷子上、不会粘在碗里、不会粘在牙齿上),并且不会觉得油腻,味道滋润香甜,口感爽滑而软糯,因此成为了成都地区最为出名的小吃之一。
四川成都的龙抄手是一种传统食品,汤色清澈,内馅讲究细腻是它的特点,内馅紧实而柔软,不会破裂,汤头清亮没有杂质是真正的做法,在四川地区馄饨被称为抄手。
贵州
冲冲糕和丝娃娃
冲冲糕发源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独山县,是一种以糯米为原料制作而成的食品。这种食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以前,制作冲冲糕时使用的工具由棕树制成,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即隔板、蒸笼和木棒。冲冲糕之所以备受人们青睐,是因为它质地柔软,味道香甜,色泽呈现淡黄色并略带红色,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而且口感富有弹性。
丝娃娃,又名素春卷,是贵州贵阳地区的特色传统食品。这种小吃在贵阳市的各个角落都能轻易找到。它的主要食材包括爽脆的蔬菜丝,还有折耳根、海带丝、炸黄豆、脆哨和糊辣椒等。薄饼的质地非常轻薄,几乎像纸一样。食用时,人们喜欢加入酸甜辣味的调料汁。
云南
过桥米线和建水烧豆腐
云南滇南地区有一样独特的小吃叫过桥米线,它源自蒙自地方,主要食材包括汤底、配料,以及新鲜的猪里脊肉、鸡脯肉、乌鱼块,还有五分熟的猪腰、肚头和泡发的鱿鱼,这些食材都切成薄片。另外还配有焯过水的豌豆尖、韭菜,加上香菜、葱丝、草芽丝、姜丝、玉兰片和焯好的豆腐皮作为配料;主食部分则是稍微焯过的米线。表面覆盖着鹅油,汤底非常热,但看不到冒出的蒸汽。直径足有脸盆的碗盛着,色泽金黄且油润的汤,里面是口感滑润又软糯的米线,味道极其美妙,几乎让人忘却自我,这就是在云南声名远扬的过桥米线。
建水烧豆腐又称临安豆腐是云南省建水县的特色传统特色名小吃。挑选优质黄豆,经过细致处理,采用西门大板井的甘甜水源,制成的豆腐色泽纯净、口感细腻,加热时不会变焦,完成后用小布块包裹,垫上特制木块挤压,等水分排干,脱去布套放入竹筐,每块豆腐撒上少许盐,经太阳长时间晾晒,每天翻动一次,当含水量降至六七成,表面呈现微灰,便可以开始烘烤了。生火时将木炭放入火盆点燃,搭上用铁条铆接的烤架,铁条上不能刷油,放上豆腐烘烤,一边烤一边翻动,等豆腐鼓起,就蘸上调好的酸甜酱汁、辣椒碎、蒜蓉、鲜味素、香小米辣等调味料吃。
西藏
糌粑和卡什茨
卡什茨是藏族地区广受欢迎的一种面食。它采用面粉、牛奶、奶油以及油盐混合揉制面团,然后放在热土炕上烘烤而成。这种食物外表呈黄色,外壳坚硬,内部松软,外层又带有酥脆的特点。人们常常把它作为礼物送给亲朋好友和孩子们。还有一种体型较大的卡什茨,通常用于寺院举行宗教仪式或者供奉佛祖。制作这种大型卡什茨,每件需要用到5到50千克的面粉。除了卡什茨,当地还有"曲什茨"、"郭勒洛洛"等多种类似的食品。
糌粑是西藏自治区的代表性食品,也是当地牧民日常必需的食粮。“糌粑”这一名称源自藏语,意为“炒面”。藏族民众每日必食此物,若到藏族人家做客,主人定会奉上香浓的奶茶与糌粑,桌上会堆放金黄的酥油、乳白色的曲拉(干酪素)以及甜美的糖块。青稞先要清洗干净,再晾干,然后进行炒制,最后研磨成粉状物。吃的时候,少量酥油茶、奶渣和糖等,和着粉末充分混合,再用手揉成团状。这种食物既方便食用,又富含营养,热量充足,适合用来解决饥饿和抵御寒冷,同时也很容易携带和保存。
回味故土的点心,能够寄托对故土的眷恋;细尝本地的风味,能够领略本土的风俗习惯。无论何时何地,无论身在何处,点心都承载着一份情愫。是否存在某种故土的点心,格外牵动你的心弦,让你随时产生归乡的渴望?
本站仅负责提供存储功能,所有信息皆由使用者自行上传,一旦察觉存在有害信息或侵权材料,敬请举报。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提醒: 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娱乐之家人才站上看到的! | |
发布者所在地区(仅供参考):,IP:10.3.37.151 |
中国名小吃荟萃!带你领略32个区域的特色名小吃
引言:街头小吃已成为日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游客观光时必尝的美食,也是游子思念故土的寄托,无论身处何方,家乡的美食总让人回味无穷,牵动心弦,常常勾起归乡的念头,本文将向读者介绍中国各地的32种特色小吃,看看你的家乡风味是否在列。
黑龙江
黄米切糕和羊肉饸饹
黄米切糕也叫做年糕,是东北地区常见的一种传统食品。这种糕点是将黏黄米磨成粉,然后掺入酵母进行发酵,再混合红豆和大枣,最后在蒸屉里蒸熟。它吃起来口感软糯,味道甜香,外表呈现出黄色和红色的交织。可以当作主食来食用,而且在春节时吃年糕,象征着生活一年比一年好。
荞麦饸饹属于北方代表性主食,制作时需借助饸饹床这一带孔工具,将和好的面团置于其中,通过坐压杠杆将面坯压制成细长条,再下入锅中烹煮,食用时口感筋道,这种别具一格的加工手法,历史悠久传承至今,已成为中国西部与北部地区广受欢迎的特色美食。
吉林
李连贵熏肉大饼和延吉冷面
李连贵熏肉大饼是吉林四平当地很有名气的传统美食,1908年时由李广忠(乳名连贵)在梨树县开始制作。熏肉是用了十多种中药材来炖煮的,大饼则是用炖肉的汤汁和油,混合面粉以及各种调味料,揉成软和又松脆的面团,涂抹在饼的里面,这样层次分明,方便夹着肉吃。再搭配上切好的葱丝、面酱、大米绿豆粥和枣水一起享用,味道非常独特。
延吉冷面位列“中国十大面条”,堪称享誉海内外的传统中国朝鲜族风味小吃。制作时多采用荞麦粉、小麦面和淀粉,间或也会用到玉米面、高粱米面以及土豆淀粉。其中,以荞麦面冷面最为出名。通常选用牛肉汤,将煮熟的面条在冷水里过凉,接着盛入碗中,倒入先前煮牛肉时留下的汤汁,并且冷却,再搭配辣白菜、黄瓜丝、鸡蛋块、牛肉片、葱花、芝麻粒、辣椒丝、松子以及苹果或西瓜的薄片。
辽林
义县伊斯兰烧饼和王麻子锅贴
义县伊斯兰烧饼属于辽林地区的著名风味食品。据说,在解放战争之前,义县有位穆斯林名叫胡海潮,曾在锦州北街的杨家烧饼铺拜师学手艺,当时有几位来自伊斯兰国家的客人在那里用餐,品尝了烧饼之后,纷纷表示赞赏,从此杨家烧饼声名远播,逐渐演变成了伊斯兰烧饼。早期这种烧饼是用传统的吊炉土法烤制,现在则改用现代化的烤箱设备,能够生产出十多种不同品种,每一种都有独特的风味特色。
王麻子锅贴属于辽宁大连的地方特色食品,以猪肉、木耳、海米、红方等作为内馅原料制作而成。
内蒙古
哈达饼和玻璃羊肉饺
哈达饼产自内蒙古赤峰,属于当地特色美食。这种饼类似点心,采用水油面团和油酥制作外皮,内含干果甜馅,通过烙制方法完成。
玻璃羊肉饺属于内蒙古地方特色食品,也称作玻璃饺子,制作方法是将马铃薯蒸熟后去皮,捣成泥状,待其冷却后取适量和面,擀成薄皮,包入馅料后进行蒸制,这种食品用料与众不同,味道咸中带鲜,因为做好的饺子表面光亮且透明,透过皮就能看见里面的馅料,所以得此名称
北京
豆汁和小窝头
北京豆汁儿是京城特有的食品,由水磨绿豆在制成粉丝或团粉后,滤出淀粉剩余的浅绿色带点青色的汁液,经过发酵再熬制而成。饮用时需要趁热,再次品尝必须搭配切得非常细的芥菜疙瘩丝,并淋上辣油,同时还得配上两个“焦圈儿”,吃起来主要味道是酸,随后感到甜,芥菜带来咸味,辣油增添辣感,这四种味道中包含了四种,再加上焦圈儿的酥脆和香气。
小窝头属于北京地区的传统美食,制作时会将小米面、敉子面、玉米面和栗子面掺和在一起,捏成锥形,底部留有一个圆形的孔洞,样子精致可爱,蒸出来后呈现金黄色泽,口感很好。制作小窝头时,要选用优质的新鲜玉米面,通过细筛子过滤,再掺入优质的黄豆面,蒸制时加入桂花和白糖,这样味道最为美妙。
天津
煎饼果子和狗不理包子
煎饼果子是天津当地很有名气的风味食品,当地人常在早上享用。这种煎饼果子主要包含绿豆面做成的薄饼,再加上鸡蛋,还有山东人称作“果子”的油条,或者薄脆的馃篦儿。它通常会搭配面酱、葱末、腐乳以及辣椒酱这些调料。
狗不理包子是源自天津的一种广受赞誉的美食,享誉海内外,以面粉和猪肉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其选材十分考究,制作流程非常严谨,外形也十分好看,刚出炉的包子口感鲜美,不油腻,味道清新宜人。
河北
饶阳金丝杂面和郭八火烧
金丝杂面是河北饶阳当地有名的传统面点。这种面食以绿豆为主要原料。制作时将绿豆、小麦和芝麻分别研磨成细粉末,然后加入香油、白糖、蛋清以及适量的水混合成面团,并静置一段时间。待面团充分醒发后,用擀面杖将其压成厚度如同薄纸的大面片,放置一旁使其略微冷却至触感适中,既不干燥也不潮湿,此时面片应足够坚韧不易折断,卷起时也不易粘连。接着将冷却后的面片整齐叠放起来,用刀切成细如发丝的条状。做好的金丝杂面呈现出淡黄色且晶莹剔透,形状细长如同金丝般美丽。这种面食具有较长的保质期,在烹煮时不易烂掉,口感上散发着清雅的香气,吃起来令人感到爽口宜人。
郭八火烧是河北大名县的特色美食。选用适量白面、白油、香油、花椒、小茴香和食盐。先用开水烫面至三分之二熟,再改用温水将面团揉制均匀,形成面团。接着将面团压薄,加入调料卷起,然后塑造成圆形厚饼。放在炉火中反复翻动烘烤,期间不断涂抹油料,烤至五六分钟,两面呈现金黄色即可。这种食品做工讲究,口感与众不同,层次丰富而薄润,外观呈金黄色,散发出诱人香味。
山西
礼馍和刀削面
礼馍别称花馍,亦称面塑,是中国传统民俗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种食品,常出现在礼仪庆典和岁时节日场合。这种食品采用面粉经过特殊加工,并加以细致装饰,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礼馍主要在山西省广泛流传,并在世代相传的民俗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意义和表达形式,一直被民众所继承和沿用。
刀削面又名驸马面,属于山西省的地方传统面点,位列中国十大面条。这种面食在山西及邻近区域广受欢迎,相传由唐代驸马柴绍首创。它搭配多种风味的臊子和调料,其中山西大同刀削面最为出名。山西刀削面具有中厚边薄的独特形态,形如柳叶;口感外润内劲,柔软但不粘牙,越嚼越有味道。
山东
周村酥烧饼和蓬莱小面
周村酥烧饼,融合了轻薄与酥脆的特点,外号叫做“山东瓜拉叶子烧饼”。制作时,首先用水和面让它醒发,接着切成小指头那么大的面团块。在操作台上,对这些小面团块进行反复揉搓,目的是提升它们的柔韧度和可塑性。随后,把揉好的小面团球放在延展板上,手沾点水,把它抻拉成圆盘形而且非常薄的饼生坯。湿透的芝麻经过去壳,并炒至熟透之后,被倒入木制容器中,用双手平衡捧住,左右摇摆,促使芝麻在盘中分布均匀,然后用手轻轻夹住生饼,将其放入晃动的容器接触芝麻,紧接着将夹着的饼贴在烤炉的锡箔纸上,几分钟后就能够烤熟。
蓬莱小面源自山东蓬莱,属于当地一项传统美食,它是在福山拉面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特色面点,不仅滋补健康,还带有鲜明的地方海鲜风味。
河南
枣锅盔和武陟油茶
枣锅盔属于河南信阳的当地特色点心,表皮香脆,里面软糯且带有甜味,十分好吃。这种食物制作起来并不复杂,同时富含营养,口感非常棒。在制作时,面团需要充分揉搓并放置一段时间,直到变得平滑;而烘烤时火候则不宜过高,否则容易烤糊。它依然保持着外酥香,内软甜,味美可口的特性。
武陟油茶得名于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出产。秦朝时期叫甘缪膏汤,汉朝时期称为膏汤积壳茶。这是我国历史非常悠久的一种传统特产,也是进贡的食品。虽然叫茶,实际上是一种粥。它的主要成分是精细的麦面,在煮粥前需要用油把面炒制成熟,因此人们称它为油茶。这种粥味道醇厚,含有丰富营养,同时还有助于消化和提振精神的作用。
陕西
羊肉泡馍和海味葫芦头
羊肉泡馍是陕西著名传统美食的典型代表,这种美食也叫做羊肉泡,在古代被称为羊羹,属于关中地区汉族的特色风味菜肴,起源于陕西省渭南市固市镇这个地方。它的制作非常讲究,用料丰富味道浓郁,羊肉炖得非常软烂汤汁也十分浓厚,吃起来肥而不腻,不仅营养充足而且香气扑鼻,特别能引起人的食欲,吃完之后让人感觉意犹未尽。
西安独有的一种传统名菜是海味葫芦头,它味道浓厚,名声远扬,在长安备受赞誉。制作这道菜需要经过清洗肠肚、熬制汤底和浸泡米饭三个步骤。“泡”饭时先由食客掰开馍,然后把切成特定形状的肠肚五六片,搭配猪肉、水海参、水鱿鱼、熟鸡肉各两片和适量粉丝,整齐地摆放在掰好的馍块上,用滚烫的汤反复浇“泡”三四次。继续放入猪油、鲜味剂、调味汁、绿菜,接着倒入适量沸水就完成了。享用时搭配蜜糖蒜、腌菜、香辣酱等佐料。
甘肃
兰州牛肉拉面和洋芋搅团
兰州牛肉拉面别称兰州清汤牛肉拉面,源自甘肃省兰州市,是一种特色小吃,归为西北菜系,同时它也是“中国十大面条”中的一种,兰州牛肉拉面凭借其“汤清肉香面精”的独有魅力,以及“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的色香味形,赢得了国内乃至全球食客的广泛赞誉,其中一清指的是汤色清澈,二白是指萝卜的洁白,三红是指辣椒油的鲜红,四绿代表香菜和蒜苗的翠绿,五黄则是指面条的金黄亮丽。
洋芋搅团是甘肃陇南的一种地方特色小吃。其中,用玉米面制作的搅团最为普遍,此外还有荞麦面、洋芋和杂面等不同种类的搅团可供选择。
宁夏
炒糊饽和烩羊杂
“糊饽”指用烙饼切成细条的食物,也称作“糊饽子”。炒糊饽是将这种烙饼切成条状,再搭配其他食材经过炒制而成的食品。这种小吃在宁夏银川、吴忠等区域广受欢迎。它的制作方法简单易行,可以搭配多种食材,味道香辣,吃起来很有嚼劲。
羊杂碎是当地有名的传统食物,宁夏各地方都有制作,其中吴忠市的做法最为特别,历史也最为悠久,因此也称作吴忠特色羊杂碎。1994年5月,它曾被评为“全国清真著名风味食品”。把羊头和羊蹄的毛烧掉,羊肠和羊肚要清除里面的杂质。清洗完毕后,和羊心、羊肝一起放入锅中煮熟,去掉骨头,然后切成条状或块状。羊肺去除面筋成分后,用稀面糊填充,随后放入锅中烹煮,并切成细长形状,接着将处理好的各种熟食放入羊肉汤中稍作加热,再撒上葱花和香草,淋上红油后装入碗中完成。
青海
焜锅馍和泡油糕
焜锅馍是撒拉族和回族的特色食品,也是青海地区广受欢迎的小吃。制作时,将发酵好的面团加入食用油、香豆等辅料,然后放入圆形焜锅中,接着把焜锅深埋在柴火堆里,慢慢烘烤而成。这种馍馍吃起来里面松软,外面香脆,味道香甜可口。它既可以作为日常餐桌上的主食,也可以当作赠送亲友的礼物。此外,还常常被当作长途旅行的干粮。烤制完成的焜锅馍馍,外部焦脆,内部柔软,形状像花朵一样绽放开来,颜色鲜艳,散发出诱人的香气。它优势在于节省时间,简化流程,制作起来不复杂,口感酥脆美味,便于外出携带,而且储存期限长。
泡油糕是青海、陕西等地区广受欢迎的点心。它采用水调面团,搭配大油、黄桂和白糖馅料等制作而成,工艺十分考究。这种糕点外观洁白,外皮轻盈蓬松,形似薄纱编织或蝉翼塑成,堪称匠心独运,因而备受食客喜爱。
新疆
帕尔木丁和烤羊肉串
帕尔木丁是维吾尔族特有的传统美食。这种食物外表呈金黄色,形状十分漂亮。它的外皮香脆可口,里面的肉料鲜嫩多汁。整体味道咸甜适中,因此广受大家喜爱。制作帕尔木丁需要用到多种原料,包括面粉、肥美的羊肉、少量的炼制羊油、洋葱(当地称为皮牙子)、鸡蛋、精盐、孜然粉和胡椒粉。所有这些材料在馕坑中经过烘烤才能完成制作。
烤羊肉串,是新疆最负盛名的地方特色美食。其主要构成食材包括羊肉、洋葱以及盐分。将羊肉和洋葱混合后,进行适当的浸泡处理,能够有效降低肉类的特殊气味。
上海
南翔小笼包和阳春面
上海南翔小笼包亦称南翔小笼馒头,为上海市的独特食品,源自上海嘉定区南翔镇而得名;此品以皮薄、馅足、汤汁浓郁、味道鲜美而著称,是广受国内外食客欢迎的传统美食之一。南翔小笼包——被誉为“薄皮多馅一口汤汁,形态精巧似宝珠”的中华传统佳肴。
阳春面是江南地区的经典面食,在高邮、上海、苏州、无锡、常州、扬州、淮安等地广受欢迎,属于苏式汤面的一种。它也被称为光面、清汤面或清汤光面,特点是汤色清澈,味道鲜美,口感清淡而爽口。阳春面还曾获得乾隆皇帝御笔亲题的名字,称为“清汤光面”。
江苏
黄桥烧饼和太湖船点
黄桥烧饼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食品,属于江苏菜系,在江淮地区广为流传。它的名字来源于1940年10月的“黄桥决战”,当时战斗爆发,黄桥镇上的居民冒着炮火将烧饼送到前线,展现了军民鱼水情深的感人场面。制作黄桥烧饼的主要食材包括面粉、猪油、花生油和芝麻。选用的粉类应为中筋,强筋和弱筋则不适合制作,添加的芝麻需去除种皮,脱壳后的芝麻不能破坏其原有色泽和形态,通常有咸甜两种风味,较为考究的方式是以优质肉松作为内馅,黄桥烧饼呈金黄色泽,样子好看,口感香脆,不油腻,能满足不同地区食客的喜好。
太湖船点源自江苏,乃当地闻名米制佳肴,约在明代开始制作,上面装饰有花草蔬果、鱼虾鸟兽等各式图案,形态微小精致、栩栩如生,既能作为艺术品欣赏,亦可作为美味品尝,是兼具观赏性与食用性的独特点心。太湖船点发端于明代,原本是太湖游船上的随行食品,后来经过历代名厨的持续探索和优化,开始将花卉瓜果、鱼虫鸟兽等各式形态融入其中,逐渐演变成一种精致可爱、形象逼真,既能供人欣赏又能满足口腹之欲的特色糕点。
浙江
吴山酥油饼和虾爆鳝面
这是一种杭州特色点心,也叫吴山酥油饼。它源自杭州城区的吴山地方。这种饼是用优质白面粉和白糖混合,再用花生油炸制而成。它的表面蓬松,形状像蓑衣,因此当地人又称它为蓑衣饼。饼呈现金黄色,吃的时候先撒上细白糖粉,口感非常酥脆,味道很好,很有特色。
浙江有一种著名的地方小吃,叫做虾爆鳝面,制作时选用粗壮的黄鳝,先去掉头尾并且剔除骨头,然后切成片状,用素油爆炒,再用荤油继续翻炒,最后淋上麻油,直到鳝片变得黄澄澄而且酥脆;同时取鲜活的大河虾,清洗干净后裹上蛋清上浆,进行清炒,使虾肉呈现出白皙鲜嫩的色泽;面条经过精心制作,煮的时候不会粘连也不会变得糊状;将之前的汤汁用来煮面条,这样面条能够充分吸收鳝鱼的香味,汤汁浓郁,面条鲜美可口。
安徽
大救驾和徽州饼
安徽省寿县有一种传统名点叫大救驾,历史可追溯到上千年。制作这种点心需要用到猪板油、金橘饼、核桃仁、青梅、青红丝、冰糖、白糖和糖桂花等多种原料。经过特殊工艺加工,它的外形呈现扁圆形,中心部分形成急流漩涡状,由多层花酥堆叠而成,看起来像金丝缠绕,颜色金黄,口感酥脆,虽然含有较多油脂但不油腻,里面包含多种果料,因此广受赞誉,并且带有不少传奇色彩。
徽州饼,安徽徽州那儿的特产点心,最初的名字叫枣泥酥馃,呈金黄色,形状是扁圆形,外皮薄而透亮,味道香甜可口,口感酥脆而甜腻。
江西
信丰萝卜饺和清汤泡糕
信丰萝卜饺是江西省的一种传统食品,它用白萝卜、薯粉、猪肉、鲜鱼等作为主要原料,饺皮非常透亮且口感顺滑,馅料带有香辣的风味,味道十分鲜美,搭配事先调好的麻油、酱油和辣椒,食用时更加香浓可口。
江西地区一种传统糕点小吃是清汤泡糕。当地人称馄饨为清汤。这种小吃得名于将特制糯米糕浸入清汤的做法。清汤味道偏咸,糕点则偏甜,整体口感甜而不寡淡,韧性适中不粘牙,味道香甜宜人。这类食品最初流行于江西景德镇。它是馄饨与桂花糯米糖糕的搭配。清汤采用精白面粉手工揉制面皮,内馅由上等新鲜猪肉和多种香料精心调制,包制煮熟后即可食用。泡糕选用上等糯米粉,搭配白砂糖、芝麻和手工调制桂花汁,精心加工而成。选用鲜嫩瘦肉作为内馅,包裹在柔韧细腻的面团里,一同在清水中烹煮;另外,将糯米粉、白砂糖、核桃仁、桂花混合制成糕体,浸入清汤中。这种食品咸甜香三重风味并存,香气扑鼻,味道宜人,口感软糯不油腻。
湖北
东坡饼和热干面
这种面食被称作东坡饼,也叫做空心饼和千层饼,是为了纪念苏东坡这个名字而得名的,它是湖北地方上的一种传统风味小吃。制作时,需要先把面粉揉和好,然后捏成圆圈,在饼上抹上油,拉成细线再缠绕成圆形饼状,接着放到香油锅里炸到表面变得焦黄。食用的时候,在上面撒上白糖,吃起来香甜又美味。不过这种饼不能存放太久。后来改进出来的“千层饼”,口感酥脆,味道香甜,吃起来不油腻,而且保存的时间更长。
热干面位列中国十大面条,同时也是湖北省武汉市极富盛名的小吃,存在多种制作方式,选用碱水面作为主要原料,并辅以食油、芝麻酱、色拉油、香油、细香葱、大蒜子、萝卜丁、酸豆角、卤水汁、生抽等食材,制作完成后色泽呈现黄色且油光发亮,口感十分鲜美。
湖南
社饭和火宫殿臭豆腐
社饭是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一带的特色传统美食,贵州等地也有制作这种食物。社饭是汉、土家、苗、侗族等民族用来祭拜土地神的一种食品。制作社饭通常在社日这天进行,也就是立春之后的第五个戊日,人们通过吃社饭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农作物丰收,家庭和睦。从田野、溪畔、山坳里采回的鲜嫩野艾(香艾、青艾),带回家中清洗干净后切碎,用力挤出苦涩汁液,再晾干,然后和野葱(葱头)、地米菜、风干豆角、风干肉条等配料混合,加入糯米(可掺些黏米,但黏米需提前煮熟至半软再掺入糯米)一起蒸制或焖煮而成。这种食物味道鲜醇,香气浓郁,口感松软,适合所有年龄段的人食用。
火宫殿的臭豆腐是湖南长沙的著名传统小吃。这种小吃以黄豆制成的豆腐为原料,需要先在特制的卤水中浸泡半个多月,然后使用茶油用文火炸制至表面焦脆,再搭配麻油和辣酱一起食用。它的特点在于'颜色乌黑,气味醇厚,口感嫩滑,质地柔软',独特之处在于以'臭'命名,与其他用香味的卤汁制作的食物不同。虽然闻起来气味特殊,但吃起来却非常美味,外皮焦脆,内里软嫩,味道鲜美。
湖建
光饼和土笋冻
光饼是福建省的传统美食,属于特色小吃。这种饼是用面粉和少量盐烘烤制成的,直径大约六厘米,中间有一个孔洞,吃起来香脆美味。在福州市,光饼还有一种变种,把盐换成糖,个头比普通光饼大一倍,被称为“征东饼”。不过无论是光饼还是征东饼,它们的名字都与戚继光来到福建抗击倭寇的故事有关。这种饼色泽好看,味道香浓,口感咸脆,咀嚼过后还能感受到一丝甜意。
土笋冻源自福建泉州,是一种色香味俱全的传统美食。这种冻品由当地特有产品加工而成。据说,它的发明者是民族英雄郑成功。它富含胶质,主要原料为一种蠕虫。经过熬煮,虫体中的胶质融入水中,冷却后便凝固成块。它的肉质清爽,味道甘美鲜醇。享用时,常搭配优质酱油、永春陈醋和蒜蓉。
台岛
棺材板和担仔面
棺木盖,是海峡对岸一种广为人知的风味食品。它最初由西式糕点外壳搭配鸭肝等传统食材制成。这种食品原先不叫棺木盖,而是称作鸭肝饼。它最早在台南地区面世,随后,在海峡对岸各地都获得了极高的人气。把面包切成很薄的片状,放进油锅里煎炸,煎到变成金黄色就捞出来,把炸得酥脆的那一面翻过来,把中间的部分掏空,然后填入由鸡肝、鸡肾、鸡肉、豌豆、马铃薯、胡萝卜、地瓜粉、乌贼和海米等用心调制的馅料,用高汤焖煮,接着加些牛奶勾芡,再在面包块上抹上酱汁,就做成了著名的棺材板了。外皮带着焦香酥脆,内里肉质鲜嫩滑口,味道香浓,含有丰富营养。
担仔面是台湾台南地方的一种特色小吃,它的完整名称也可以叫做度小月担仔面。这种面食的主要成分包括面条、豆芽、香草、海米、少量汤汁和秘制肉酱,味道十分可口,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品尝。鲜美的甜虾汤底,搭配香浓不油腻、经过长时间慢炖的肉酱,在台湾地区广受喜爱。
广东
煎堆和沙河粉
这种点心也称作麻团或麻球,属于广东地区的传统美食,如今在许多地方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它是一种拳头大小、经过油炸的糯米面团,表面均匀地裹满了芝麻。制作时,将糯米粉与糖、油炸的花生碎料以及芝麻等混合物,放入锅中用油煎制而成。这种小吃的风味十分独特,制作工艺也相当讲究。它的颜色呈现金黄色,外形圆润而中空,口感上散发着香气,既酥脆又带有一定的柔软度,表皮薄而脆,略带清香,同时又能感受到一丝丝的粘连感,内馅则香甜诱人。它还象征着团圆和甜蜜的美好寓意。
沙河粉也叫河粉,是中国南方及越南等地的流行食物,源自广州市沙河镇,因此得名。这种小吃以大米为主要原料。它吃起来口感顺滑,质地爽口,柔软而有弹性,十分有嚼劲;制作方法是将米浆蒸熟形成薄薄的粉皮,然后切成条状,整个烹饪过程大约需要十五到三十分钟。除了可以炒着吃,还可以用来下面条,广东人称这种做法为“汤河粉”或“汤河”。
广西
马肉米粉和炒粉虫
马肉米粉是广西桂林的地方美食。这种米粉里的马肉,传统做法有腌、腊、卤、酱等。现在主要用腌和腊两种方式制作。腌过的马肉口感偏甜,腊制的马肉则更香浓。马肉米粉所用的米粉,是专门制作的。桂林米粉向来以品质上乘味道可口闻名,制作马肉米粉所用的米粉,韧性必须特别好,颜色洁白光亮,每碗只能有一条,长度要超过一米,还要由人工卷成团状,煮米粉的汤是用马骨等食材长时间连续熬制四个钟头,味道极其香浓。
广西百色有道当地特有的食物叫炒粉虫。这道菜的制作过程是这样的,首先把大米磨成浆然后蒸熟,接着把蒸好的粉放在簸箕上捻成细条,因为形状像虫子所以得名粉虫。实际上粉虫并非昆虫,它是一种用米做成的食品。
海南
竹筒饭和海南粉
竹筒饭是海南地区独有的风味食品,主要采用山兰稻,也就是一种耐旱的稻种,与肉类搭配制作而成,这种米被称作“香米”。将食材装入新鲜粉竹或者山竹切割而成的竹筒里,倒入适量的水,然后用香蕉叶紧密地封住竹筒的开口,在炭火中让竹筒的外壳逐渐焦黄。烤制完成后,米饭散发出独特的香气,既有竹子带来的清新味道,也有米饭本身的浓郁芬芳。吃的时候需要将竹筒破开,米饭便呈现在眼前,这就是备受推崇的“竹筒香饭”。将瘦猪肉掺和香糯米,并加些盐,装入竹筒中烤制,就能制成香糯饭,这种饭香气四溢,是款待重要客人的难得佳肴。
海南粉是海南地方风味小吃中的代表。这种食品历史悠久,常被用于节庆场合,寓意着吉祥和长寿。海南粉味道浓郁,口感柔韧滑爽,能增进食欲,吃多了也不会觉得油腻。喜欢辣味的人可以加点辣椒酱,味道会更好。当吃完大部分粉后,剩下少量时,加入一碗滚烫的海蚌汤混合食用,口感更加香浓,令人回味不已。
港澳
马拉糕和上汤河粉
马拉糕,属于港澳地区代表性食品,同时也是传统广式茶点,在香港又称为古法马拉糕。其独特之处在于内部组织分为三层,表层呈垂直排列,下层则为水平分布,可归类为面点类。制作过程需将面粉、鸡蛋、猪油和牛油等原料充分混合,并经过三天时间进行发酵,最终通过蒸笼蒸熟。在茶楼里售卖的马拉糕,一般会做成圆形的整体,然后分割成小块出售。 马拉糕呈金黄色,新鲜吃时非常蓬松、柔软,带有轻微的香味。
上汤河粉是港澳地区非常独特的一种食品,主要成分是上汤,这种汤是用清甜的鸡汤和猪骨一起熬制而成的,味道鲜美,河粉的原料是大米,制作过程是将大米清洗干净后磨成粉末,然后加入水调制成糊状,接着放进蒸笼里蒸制成长片,冷却之后再将这些长片切成细条,整个制作过程非常讲究,每一步都十分严谨。
四川
赖汤圆和龙抄手
赖汤圆也就是汤圆,是四川成都地区非常有名的一种传统小吃,制作过程包括制作粉浆(用糯米和籼米)、准备馅料、包裹馅料并塑形,最后进行水煮。这种汤圆色泽洁白光滑,外皮口感软糯,甜味浓郁且带有油香,同时富含营养。赖汤圆在烹煮时不会使汤水浑浊,食用时具有三个不粘的特点(不会粘在筷子上、不会粘在碗里、不会粘在牙齿上),并且不会觉得油腻,味道滋润香甜,口感爽滑而软糯,因此成为了成都地区最为出名的小吃之一。
四川成都的龙抄手是一种传统食品,汤色清澈,内馅讲究细腻是它的特点,内馅紧实而柔软,不会破裂,汤头清亮没有杂质是真正的做法,在四川地区馄饨被称为抄手。
贵州
冲冲糕和丝娃娃
冲冲糕发源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独山县,是一种以糯米为原料制作而成的食品。这种食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以前,制作冲冲糕时使用的工具由棕树制成,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即隔板、蒸笼和木棒。冲冲糕之所以备受人们青睐,是因为它质地柔软,味道香甜,色泽呈现淡黄色并略带红色,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而且口感富有弹性。
丝娃娃,又名素春卷,是贵州贵阳地区的特色传统食品。这种小吃在贵阳市的各个角落都能轻易找到。它的主要食材包括爽脆的蔬菜丝,还有折耳根、海带丝、炸黄豆、脆哨和糊辣椒等。薄饼的质地非常轻薄,几乎像纸一样。食用时,人们喜欢加入酸甜辣味的调料汁。
云南
过桥米线和建水烧豆腐
云南滇南地区有一样独特的小吃叫过桥米线,它源自蒙自地方,主要食材包括汤底、配料,以及新鲜的猪里脊肉、鸡脯肉、乌鱼块,还有五分熟的猪腰、肚头和泡发的鱿鱼,这些食材都切成薄片。另外还配有焯过水的豌豆尖、韭菜,加上香菜、葱丝、草芽丝、姜丝、玉兰片和焯好的豆腐皮作为配料;主食部分则是稍微焯过的米线。表面覆盖着鹅油,汤底非常热,但看不到冒出的蒸汽。直径足有脸盆的碗盛着,色泽金黄且油润的汤,里面是口感滑润又软糯的米线,味道极其美妙,几乎让人忘却自我,这就是在云南声名远扬的过桥米线。
建水烧豆腐又称临安豆腐是云南省建水县的特色传统特色名小吃。挑选优质黄豆,经过细致处理,采用西门大板井的甘甜水源,制成的豆腐色泽纯净、口感细腻,加热时不会变焦,完成后用小布块包裹,垫上特制木块挤压,等水分排干,脱去布套放入竹筐,每块豆腐撒上少许盐,经太阳长时间晾晒,每天翻动一次,当含水量降至六七成,表面呈现微灰,便可以开始烘烤了。生火时将木炭放入火盆点燃,搭上用铁条铆接的烤架,铁条上不能刷油,放上豆腐烘烤,一边烤一边翻动,等豆腐鼓起,就蘸上调好的酸甜酱汁、辣椒碎、蒜蓉、鲜味素、香小米辣等调味料吃。
西藏
糌粑和卡什茨
卡什茨是藏族地区广受欢迎的一种面食。它采用面粉、牛奶、奶油以及油盐混合揉制面团,然后放在热土炕上烘烤而成。这种食物外表呈黄色,外壳坚硬,内部松软,外层又带有酥脆的特点。人们常常把它作为礼物送给亲朋好友和孩子们。还有一种体型较大的卡什茨,通常用于寺院举行宗教仪式或者供奉佛祖。制作这种大型卡什茨,每件需要用到5到50千克的面粉。除了卡什茨,当地还有"曲什茨"、"郭勒洛洛"等多种类似的食品。
糌粑是西藏自治区的代表性食品,也是当地牧民日常必需的食粮。“糌粑”这一名称源自藏语,意为“炒面”。藏族民众每日必食此物,若到藏族人家做客,主人定会奉上香浓的奶茶与糌粑,桌上会堆放金黄的酥油、乳白色的曲拉(干酪素)以及甜美的糖块。青稞先要清洗干净,再晾干,然后进行炒制,最后研磨成粉状物。吃的时候,少量酥油茶、奶渣和糖等,和着粉末充分混合,再用手揉成团状。这种食物既方便食用,又富含营养,热量充足,适合用来解决饥饿和抵御寒冷,同时也很容易携带和保存。
回味故土的点心,能够寄托对故土的眷恋;细尝本地的风味,能够领略本土的风俗习惯。无论何时何地,无论身在何处,点心都承载着一份情愫。是否存在某种故土的点心,格外牵动你的心弦,让你随时产生归乡的渴望?
本站仅负责提供存储功能,所有信息皆由使用者自行上传,一旦察觉存在有害信息或侵权材料,敬请举报。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发现更多资讯 >>
友情链接:
娱乐之家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