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资讯 > 沈阳这座老剧场焕新升级改造,快来看看有啥新变化?
更新时间:2025-08-26 22:01:36 信息编号:72300

沈阳这座老剧场焕新升级改造,快来看看有啥新变化?

浏览人气:7

沈阳这座老剧场焕新升级改造,快来看看有啥新变化?

剧场,是承载文化延续与艺术演绎的空间,它不但能够增添民众的精神世界,还能促使观众对世间百态、人生哲理、历史变迁产生思索,是人们品味艺术、体悟日常的关键地点。

和平区北市场街道盘锦路23号,坐落着一座拥有近百年历史的剧场,名为老北市剧场。这座剧场蕴含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底蕴,它不仅见证了沈阳的变迁历程,也承载了沈阳文化的延续与创新。如今,经过全面翻新的老北市剧场即将盛大亮相,它将继续讲述与沈阳这座城市的动人篇章。

回首:拥有独特的多民俗、多民族文化,是全国闻名的杂巴地

北市场享有“东北首要市场”的盛名,其深远的历史文化积淀可追溯至明代,那里曾是沈阳卫西部边防要道旁的守卫营寨。1636年皇太极下旨修建的莲花净土实胜寺,是清朝建立后首座佛教寺院,由此催生了皇寺庙会。1921年,张作霖为促进民族工商业发展,与外国商业区展开激烈竞争,在皇寺周边区域拓展了北市场。没过多久,北市、民生、中原三个大型百货公司相继开设,中央大戏院、大观茶园、共益大舞台三个演出场所也相继建成,奉天座、保安电影院、云阁电影院三家电影放映点陆续出现。金店、饭店、浴池、药店、茶社等各类店铺应有尽有,那个时期沈阳最热闹、最繁华的区域,就是集中了休闲娱乐、金融服务、工商业活动的这一带地方。

沈阳解放之时,北市场已然声名远扬,彼处店铺众多、茶馆氤氲、喧嚣非常,是个声名狼藉的混杂之地,以汇聚各行各业、吸引商旅游客闻名,因其融合满、锡伯、藏、汉等多元民俗、丰富文化,且商贾百货、文艺活动、风味小吃琳琅满目,堪称与北京天桥、天津劝业场、南京夫子庙、上海城隍庙并肩而立的繁华老街区,无论商业活力还是民俗特色,都堪称那个时代的翘楚。

沈阳获得解放之后,北市场依旧作为沈阳城市区域商业中心存在,在改革开放之前,北市场在沈阳的商业地位始终没有发生改变。

变迁:从云阁电影院到人民电影院,再到老北市剧场

和平区政协文史顾问华峰提及,所谓“老北市剧场”,原先名为“人民电影院”,始建于1936年。该电影院的创建过程颇具波折,放映师韩庆发曾把当时最为前沿的放映器材引入北市场的保安电影院。此时奉天城内鸿增祥丝房的东家李云阁注意到了北市场电影市场的盈利机会,他决定在北市场街26纬路东的彬翠里6号,出钱建造了当时北市场中规模最大的戏院,将其命名为云阁电影院。新落成的云阁电影院,与保安电影院以及奉天电影院一起,在北市场形成了三强并立的局面。1947年,李云阁让儿子李益纯负责家族生意。1948年沈阳获得解放,云阁电影院由政府机构负责管理。1949年1月,李益纯从外地返回沈阳,重新接手影院的运营工作。

1956年1月实施公私合作化,该影院正式更名为人民电影院。1959年至1979年期间,曾有两度被划归至和平区文化局监管。1979年8月以后,则全面由沈阳市电影公司负责运营。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于影院设备老化,暂时停止放映业务。2011年9月,政府在原人民电影院所在位置,投入三千万元资金进行改建和扩建工程。整体设计模仿了古建筑样式,装饰风格借鉴了三十年代老北市戏园的模样。人民电影院最初是三层楼,改造扩建后变成六层建筑,第一层到第三层是剧场,第四层是曲艺茶楼,第五层是文化餐饮场所。二零一三年六月十八日,改造扩建后的人民电影院开始对外开放,名称也更名为老北市剧场。

升级历史与现代的碰撞,东北特色文化的新体验

改造后的老北市剧场内部装饰充满传统韵味,设有8根模仿古代风格并贴有金箔的柱子,以及4盏宫廷式的灯笼,顶部天花板同样绘制了仿古图案,中心位置安装着一块高5米、宽8.8米的显示屏。剧场内的400个座位均为可移动式,借助轨道系统调整位置,使整个场地能够转变为一个开阔的空地。

岁月飞逝如电,十年光阴转瞬即逝,如今已经88岁的老北市剧场即将迎来崭新的发展阶段,并将成为沈阳备受瞩目的人流聚集点。舞帝传媒的于利先生透露,改造后的老北市剧场在外观造型中巧妙地融入了众多姓氏图案和十二生肖图案,既延续了民族文化的精髓,又借助当代设计理念和技巧对其进行艺术化重塑,让整体作品散发出更强的时代气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另外,剧场前厅的一层、二层和三层分别布置了三个专门区域,分别是“沈阳故宫满族文化”“老北市文化”以及“东北文化、二人转文化”,目的是引导观众深入体会和领悟浓郁的东北文化气息。

根据消息,2025年1月12日,改造后的老北市剧场将正式开放。那个剧场能容纳将近六百个人,除了曲艺、舞台剧等传统剧目,还会加入二人转、杂技等新节目。

同城信息网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提醒: 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娱乐之家人才站上看到的!
发布者所在地区(仅供参考),IP:10.1.72.97
三个小贴士:求职如何简单的识别信息的真假[?]
本信息来源于娱乐之家人才站 www.ylzjrcz.com
1、打电话/QQ咨询时,应第一时间询问清楚具体的情况。例如:询问具体的场所名字/具体地址/等等常规的信息问题。
2、询问得到的信息,可发给各大QQ群/朋友进行询问,以及多方面/多网站/多渠道进行参考求证,综合各方面考察清楚。
3、内容只供参考,一切三思而后行。如发现此信息涉及虚假,违规等内容问题,请第一时间向本站进行举报! 本文来自:娱乐之家人才站(夜场首选平台)
友情提醒:友情提醒 :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娱乐之家资讯网www.ylzjrcz.com
特别提示:求职请提高警惕,谨防网络诈骗
娱乐之家资讯网

沈阳这座老剧场焕新升级改造,快来看看有啥新变化?

发布时间:2025-08-26 22:01:36

沈阳这座老剧场焕新升级改造,快来看看有啥新变化?

剧场,是承载文化延续与艺术演绎的空间,它不但能够增添民众的精神世界,还能促使观众对世间百态、人生哲理、历史变迁产生思索,是人们品味艺术、体悟日常的关键地点。

和平区北市场街道盘锦路23号,坐落着一座拥有近百年历史的剧场,名为老北市剧场。这座剧场蕴含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底蕴,它不仅见证了沈阳的变迁历程,也承载了沈阳文化的延续与创新。如今,经过全面翻新的老北市剧场即将盛大亮相,它将继续讲述与沈阳这座城市的动人篇章。

回首:拥有独特的多民俗、多民族文化,是全国闻名的杂巴地

北市场享有“东北首要市场”的盛名,其深远的历史文化积淀可追溯至明代,那里曾是沈阳卫西部边防要道旁的守卫营寨。1636年皇太极下旨修建的莲花净土实胜寺,是清朝建立后首座佛教寺院,由此催生了皇寺庙会。1921年,张作霖为促进民族工商业发展,与外国商业区展开激烈竞争,在皇寺周边区域拓展了北市场。没过多久,北市、民生、中原三个大型百货公司相继开设,中央大戏院、大观茶园、共益大舞台三个演出场所也相继建成,奉天座、保安电影院、云阁电影院三家电影放映点陆续出现。金店、饭店、浴池、药店、茶社等各类店铺应有尽有,那个时期沈阳最热闹、最繁华的区域,就是集中了休闲娱乐、金融服务、工商业活动的这一带地方。

沈阳解放之时,北市场已然声名远扬,彼处店铺众多、茶馆氤氲、喧嚣非常,是个声名狼藉的混杂之地,以汇聚各行各业、吸引商旅游客闻名,因其融合满、锡伯、藏、汉等多元民俗、丰富文化,且商贾百货、文艺活动、风味小吃琳琅满目,堪称与北京天桥、天津劝业场、南京夫子庙、上海城隍庙并肩而立的繁华老街区,无论商业活力还是民俗特色,都堪称那个时代的翘楚。

沈阳获得解放之后,北市场依旧作为沈阳城市区域商业中心存在,在改革开放之前,北市场在沈阳的商业地位始终没有发生改变。

变迁:从云阁电影院到人民电影院,再到老北市剧场

和平区政协文史顾问华峰提及,所谓“老北市剧场”,原先名为“人民电影院”,始建于1936年。该电影院的创建过程颇具波折,放映师韩庆发曾把当时最为前沿的放映器材引入北市场的保安电影院。此时奉天城内鸿增祥丝房的东家李云阁注意到了北市场电影市场的盈利机会,他决定在北市场街26纬路东的彬翠里6号,出钱建造了当时北市场中规模最大的戏院,将其命名为云阁电影院。新落成的云阁电影院,与保安电影院以及奉天电影院一起,在北市场形成了三强并立的局面。1947年,李云阁让儿子李益纯负责家族生意。1948年沈阳获得解放,云阁电影院由政府机构负责管理。1949年1月,李益纯从外地返回沈阳,重新接手影院的运营工作。

1956年1月实施公私合作化,该影院正式更名为人民电影院。1959年至1979年期间,曾有两度被划归至和平区文化局监管。1979年8月以后,则全面由沈阳市电影公司负责运营。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于影院设备老化,暂时停止放映业务。2011年9月,政府在原人民电影院所在位置,投入三千万元资金进行改建和扩建工程。整体设计模仿了古建筑样式,装饰风格借鉴了三十年代老北市戏园的模样。人民电影院最初是三层楼,改造扩建后变成六层建筑,第一层到第三层是剧场,第四层是曲艺茶楼,第五层是文化餐饮场所。二零一三年六月十八日,改造扩建后的人民电影院开始对外开放,名称也更名为老北市剧场。

升级历史与现代的碰撞,东北特色文化的新体验

改造后的老北市剧场内部装饰充满传统韵味,设有8根模仿古代风格并贴有金箔的柱子,以及4盏宫廷式的灯笼,顶部天花板同样绘制了仿古图案,中心位置安装着一块高5米、宽8.8米的显示屏。剧场内的400个座位均为可移动式,借助轨道系统调整位置,使整个场地能够转变为一个开阔的空地。

岁月飞逝如电,十年光阴转瞬即逝,如今已经88岁的老北市剧场即将迎来崭新的发展阶段,并将成为沈阳备受瞩目的人流聚集点。舞帝传媒的于利先生透露,改造后的老北市剧场在外观造型中巧妙地融入了众多姓氏图案和十二生肖图案,既延续了民族文化的精髓,又借助当代设计理念和技巧对其进行艺术化重塑,让整体作品散发出更强的时代气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另外,剧场前厅的一层、二层和三层分别布置了三个专门区域,分别是“沈阳故宫满族文化”“老北市文化”以及“东北文化、二人转文化”,目的是引导观众深入体会和领悟浓郁的东北文化气息。

根据消息,2025年1月12日,改造后的老北市剧场将正式开放。那个剧场能容纳将近六百个人,除了曲艺、舞台剧等传统剧目,还会加入二人转、杂技等新节目。

同城信息网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推荐阅读

更多

发现更多资讯 >>

友情链接:

娱乐之家资讯网

COPYRIGHT © 2021 娱乐之家资讯网 版权所有

有什么问题加客服微信咨询:zx81024163

浙ICP备2021028673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2020019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