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30 07:00:47 | 信息编号:72552 |
福建驻京办,竟然如此擅长制作美味姜母鸭
原创 阿肚 吃货研究所
北京设有众多驻京机构,不过其中热闹非凡的却为数不多,部分场所总是顾客盈门,队伍绵长,用餐高峰时取号往往需要等待两小时以上。另有一些不为人知的驻京机构,在点评平台上鲜有人问津,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它们的门庭冷落,顾客寥寥,一旦抵达便可直接就座点餐用餐。
福建驻京办,就是我在去按脚路上误打误撞发现的。
位于福建大厦的八闽食府餐厅
开头占用一点公共资源说明一下:本人未曾踏足福建,也未曾品尝过当地地道的福建风味。因此这次对吃喝的评价,主要依据个人口味的感受,而非对正宗与否的考量。
不过之前有小伙伴去福州吃了一圈,很满意。
和驻京办这个称谓相似,八闽食府的内部装潢同样散发着八九十年代高级酒楼的韵味,让人立刻感受到浓浓的怀旧气息和熟悉感,下面开始介绍菜品部分~
姜母鸭
闽南特色菜肴中,这道菜尤其令我垂涎欲滴。其名称的划分方式是先说姜母,再说鸭,并非姜和母鸭连在一起,这里的姜母专指老姜。这道菜最显著的特色,就是需要投入相当多的姜片。
鸭子端到眼前时,那蜜糖棕色泽的油润鸭皮极是引人注目,单是这外观就足够让人的食欲被激发出来,馋意顿生。
鸭肉烹调得极为酥烂,细嫩得用筷子稍一触碰便骨肉分离,甚至难以夹取完整一块。吃起来既不干涩也不硬韧,牙齿毫不费力便将其咀嚼成泥,特别是鸭皮与瘦肉之间的那层脂肪,入口时瞬间在口腔中迸裂开来,带来强烈的罪恶感与满足感。
过去的许多肉类菜肴,通常仅添加少量生姜来去除腥味和异味,然而在此处,生姜却成为了绝对必要的核心配料。生姜的香气紧紧依附在鸭肉上,甚至让人感到心旷神怡,其中蕴含着植物特有的纯净气息和宜人芬芳,完全没有刺激性的辣味。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尽管添加了大量的姜,但鸭肉却很乖巧地只吸收了姜的益处,姜的芬芳主要带来的是鼻子的愉悦,并非像先前担忧的那样,吃进嘴里会是那种浓烈的姜水味和刺激感,福建人,确实很厉害!
剩余的鸭肉已打包完毕,锅中仅剩的姜片赫然映入眼帘,这相当可观的存量,倘若对姜过敏者目睹,恐怕会当场昏厥。
淡糟明虾球
此处所谓“糟”专指酒糟,系福建地区特有的一种食物加工技艺,“糟”的工艺方式多样,诸如红糟、淡糟、醉糟等不一而足,店家菜单上亦列有多种不同工艺与食材的组合,因钟情虾类,遂点了淡糟虾球这道菜式。
虾球外层覆盖着鲜亮的红衣,极为引人注目,光彩照人,这种红是酒糟里掺入了红曲造成的。
虾的头部和尾部去掉,只留下饱满的虾身部分,猛地吃下纯粹的虾肉确实非常过瘾。不过,虾球虽然个头相当可观,一盘138元的售价还是略微显得有些高。
过去未曾尝试过红糟的烹饪方式,颇为奇妙。些许酒糟发酵的气息与缕缕甜意相互交织,从弹牙的虾体内逸出,在口中跳跃回旋,使得虾肉更加鲜美甘甜,与白灼或红烧的口感截然不同。
这盘菜里的芹菜出人意料地好吃,原以为只是点缀,但入口后口感十分爽脆,水分充足,咀嚼时没有残渣,蘸上酱汁后更添独特滋味。不过,前提是你得喜欢芹菜才行。
闽式海蛎煎
海蛎煎是颇具盛名的福建风味小吃,谁不钟情于焦香酥脆的海蛎呢?单是品尝,便有丰腴的海蛎肉,依托着鸡蛋和葱的载体,涌入口腔,海之鲜美在齿颊间纵情游走,一直流淌至腹中。
盘子里装着的海蛎子堆得十分扎实,分量很足,味道也很实在,一个个都鼓鼓囊囊的,而且里面没有沙子。不过,海蛎子的鲜美程度稍微有些欠缺,味道上感觉不够理想。建议趁它还热的时候吃,一旦凉下来一些,海腥味就会慢慢显现,要是比较在意这种味道的话,可能会觉得不太舒服。
海蛎煎配有酱料,初看以为是普通的番茄酱,实际却是辣椒酱!它既非蒜蓉辣酱,也非甜辣酱,而是带有酒糟风味的辣椒酱,那股淡淡的发酵酒糟气息,堪称点睛之笔。
海蛎煎的口感原本比较寡淡,搭配这款辣酱之后,立刻焕发了活力,海鲜的鲜味与辣、酸、甜、酒香交织融合,不仅没有掩盖其本真滋味,反而相得益彰,搭配起来十分巧妙。
面线糊
分量相当可观,然而更贴切的说法是,体积相当可观。一整盆的面线糊通常会搭配一份油炸面食,共同呈现在餐桌上,享用时将油炸面食浸入其中。
面线糊中放入的食材种类繁多,包括海蛎子、猪血、海肠等,这些材料都被处理得极为细腻,与浓稠的面线糊完全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体。尽管被称为“面线糊”,它实际上与我们通常享用的细米线不尽相同,其精髓在于“糊”,整体呈现出类似粥的口感,可以直接吸食。
入口感觉类似稀饭,对于我们而言,口感显得略微单薄了,连海味的鲜香几乎感受不到。尝了两口,便有些懊恼,当初真该选炒米粉的。
这种油条属于“点心油条”类,与我们从超市购买的速冻油条类似,甚至不如自家现炸的口感好。上桌时已经失去了香味和酥脆度,并且带有明显的甜味。
鱼丸汤
这个是逐位计算的,其实点一个位置就完全足够了,因为这个鱼丸真的非常巨大!端上来的时候,我心中暗想:这根本不是鱼丸,这分明是鱼球啊!
一个鱼丸就差不多有狮子头那么大,和我的拳头差不多。
这种鱼丸外层由鱼肉和生粉构成,内里包裹着猪肉,但生粉的用量偏多,掩盖了鱼本身的鲜味,使得口感虽具弹性却带有明显的“合成”气息。不过其内部的猪肉部分确实品质上乘,并非全瘦肉,还含有适量脂肪,能品尝到纯粹的肉香。
我未曾品尝过地道的福建鱼丸,然而,与先前同伴有幸在福州享用的鱼丸照片对照,仅从外观审视,就明显逊色不少。
之前小伙伴吃过的福州鱼丸| Jerez S 拍摄
两个人外出用餐存在一个缺陷——他们的胃容量有限,导致可选的菜品数量不多!尽管如此,他们点的大部分都是具有浓郁福建风味的菜肴,整体口味相当令人满意,能够品尝出食材本身的纯正品质。然而福建菜与川菜湘菜相比,其风味冲击力稍逊一筹,对视觉和味觉的刺激效果也不如后者强烈,或许这也是福建驻京办在人气上不及四川驻京办以及宜宾驻京办的一个因素。
楼道里售卖福建地区的特色产品,诸如茶品以及各式点心,可惜我们用完餐店家已经结束营业了。茶品的花色相当丰富,武夷山肉桂之类的品种都能找到,而且价格十分亲民,一盒88克的装束价格不足五十元,我甚至计划下次特意前往那里采购茶叶……
*本文未标注来源图片均由作者拍摄
想知道我们接下来准备访问哪个驻京机构吗?或者建议我们去哪个驻京机构呢?请尽快在评论区表达你的想法!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提醒: 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娱乐之家人才站上看到的! | |
发布者所在地区(仅供参考):,IP:10.1.192.3 |
福建驻京办,竟然如此擅长制作美味姜母鸭
原创 阿肚 吃货研究所
北京设有众多驻京机构,不过其中热闹非凡的却为数不多,部分场所总是顾客盈门,队伍绵长,用餐高峰时取号往往需要等待两小时以上。另有一些不为人知的驻京机构,在点评平台上鲜有人问津,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它们的门庭冷落,顾客寥寥,一旦抵达便可直接就座点餐用餐。
福建驻京办,就是我在去按脚路上误打误撞发现的。
位于福建大厦的八闽食府餐厅
开头占用一点公共资源说明一下:本人未曾踏足福建,也未曾品尝过当地地道的福建风味。因此这次对吃喝的评价,主要依据个人口味的感受,而非对正宗与否的考量。
不过之前有小伙伴去福州吃了一圈,很满意。
和驻京办这个称谓相似,八闽食府的内部装潢同样散发着八九十年代高级酒楼的韵味,让人立刻感受到浓浓的怀旧气息和熟悉感,下面开始介绍菜品部分~
姜母鸭
闽南特色菜肴中,这道菜尤其令我垂涎欲滴。其名称的划分方式是先说姜母,再说鸭,并非姜和母鸭连在一起,这里的姜母专指老姜。这道菜最显著的特色,就是需要投入相当多的姜片。
鸭子端到眼前时,那蜜糖棕色泽的油润鸭皮极是引人注目,单是这外观就足够让人的食欲被激发出来,馋意顿生。
鸭肉烹调得极为酥烂,细嫩得用筷子稍一触碰便骨肉分离,甚至难以夹取完整一块。吃起来既不干涩也不硬韧,牙齿毫不费力便将其咀嚼成泥,特别是鸭皮与瘦肉之间的那层脂肪,入口时瞬间在口腔中迸裂开来,带来强烈的罪恶感与满足感。
过去的许多肉类菜肴,通常仅添加少量生姜来去除腥味和异味,然而在此处,生姜却成为了绝对必要的核心配料。生姜的香气紧紧依附在鸭肉上,甚至让人感到心旷神怡,其中蕴含着植物特有的纯净气息和宜人芬芳,完全没有刺激性的辣味。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尽管添加了大量的姜,但鸭肉却很乖巧地只吸收了姜的益处,姜的芬芳主要带来的是鼻子的愉悦,并非像先前担忧的那样,吃进嘴里会是那种浓烈的姜水味和刺激感,福建人,确实很厉害!
剩余的鸭肉已打包完毕,锅中仅剩的姜片赫然映入眼帘,这相当可观的存量,倘若对姜过敏者目睹,恐怕会当场昏厥。
淡糟明虾球
此处所谓“糟”专指酒糟,系福建地区特有的一种食物加工技艺,“糟”的工艺方式多样,诸如红糟、淡糟、醉糟等不一而足,店家菜单上亦列有多种不同工艺与食材的组合,因钟情虾类,遂点了淡糟虾球这道菜式。
虾球外层覆盖着鲜亮的红衣,极为引人注目,光彩照人,这种红是酒糟里掺入了红曲造成的。
虾的头部和尾部去掉,只留下饱满的虾身部分,猛地吃下纯粹的虾肉确实非常过瘾。不过,虾球虽然个头相当可观,一盘138元的售价还是略微显得有些高。
过去未曾尝试过红糟的烹饪方式,颇为奇妙。些许酒糟发酵的气息与缕缕甜意相互交织,从弹牙的虾体内逸出,在口中跳跃回旋,使得虾肉更加鲜美甘甜,与白灼或红烧的口感截然不同。
这盘菜里的芹菜出人意料地好吃,原以为只是点缀,但入口后口感十分爽脆,水分充足,咀嚼时没有残渣,蘸上酱汁后更添独特滋味。不过,前提是你得喜欢芹菜才行。
闽式海蛎煎
海蛎煎是颇具盛名的福建风味小吃,谁不钟情于焦香酥脆的海蛎呢?单是品尝,便有丰腴的海蛎肉,依托着鸡蛋和葱的载体,涌入口腔,海之鲜美在齿颊间纵情游走,一直流淌至腹中。
盘子里装着的海蛎子堆得十分扎实,分量很足,味道也很实在,一个个都鼓鼓囊囊的,而且里面没有沙子。不过,海蛎子的鲜美程度稍微有些欠缺,味道上感觉不够理想。建议趁它还热的时候吃,一旦凉下来一些,海腥味就会慢慢显现,要是比较在意这种味道的话,可能会觉得不太舒服。
海蛎煎配有酱料,初看以为是普通的番茄酱,实际却是辣椒酱!它既非蒜蓉辣酱,也非甜辣酱,而是带有酒糟风味的辣椒酱,那股淡淡的发酵酒糟气息,堪称点睛之笔。
海蛎煎的口感原本比较寡淡,搭配这款辣酱之后,立刻焕发了活力,海鲜的鲜味与辣、酸、甜、酒香交织融合,不仅没有掩盖其本真滋味,反而相得益彰,搭配起来十分巧妙。
面线糊
分量相当可观,然而更贴切的说法是,体积相当可观。一整盆的面线糊通常会搭配一份油炸面食,共同呈现在餐桌上,享用时将油炸面食浸入其中。
面线糊中放入的食材种类繁多,包括海蛎子、猪血、海肠等,这些材料都被处理得极为细腻,与浓稠的面线糊完全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体。尽管被称为“面线糊”,它实际上与我们通常享用的细米线不尽相同,其精髓在于“糊”,整体呈现出类似粥的口感,可以直接吸食。
入口感觉类似稀饭,对于我们而言,口感显得略微单薄了,连海味的鲜香几乎感受不到。尝了两口,便有些懊恼,当初真该选炒米粉的。
这种油条属于“点心油条”类,与我们从超市购买的速冻油条类似,甚至不如自家现炸的口感好。上桌时已经失去了香味和酥脆度,并且带有明显的甜味。
鱼丸汤
这个是逐位计算的,其实点一个位置就完全足够了,因为这个鱼丸真的非常巨大!端上来的时候,我心中暗想:这根本不是鱼丸,这分明是鱼球啊!
一个鱼丸就差不多有狮子头那么大,和我的拳头差不多。
这种鱼丸外层由鱼肉和生粉构成,内里包裹着猪肉,但生粉的用量偏多,掩盖了鱼本身的鲜味,使得口感虽具弹性却带有明显的“合成”气息。不过其内部的猪肉部分确实品质上乘,并非全瘦肉,还含有适量脂肪,能品尝到纯粹的肉香。
我未曾品尝过地道的福建鱼丸,然而,与先前同伴有幸在福州享用的鱼丸照片对照,仅从外观审视,就明显逊色不少。
之前小伙伴吃过的福州鱼丸| Jerez S 拍摄
两个人外出用餐存在一个缺陷——他们的胃容量有限,导致可选的菜品数量不多!尽管如此,他们点的大部分都是具有浓郁福建风味的菜肴,整体口味相当令人满意,能够品尝出食材本身的纯正品质。然而福建菜与川菜湘菜相比,其风味冲击力稍逊一筹,对视觉和味觉的刺激效果也不如后者强烈,或许这也是福建驻京办在人气上不及四川驻京办以及宜宾驻京办的一个因素。
楼道里售卖福建地区的特色产品,诸如茶品以及各式点心,可惜我们用完餐店家已经结束营业了。茶品的花色相当丰富,武夷山肉桂之类的品种都能找到,而且价格十分亲民,一盒88克的装束价格不足五十元,我甚至计划下次特意前往那里采购茶叶……
*本文未标注来源图片均由作者拍摄
想知道我们接下来准备访问哪个驻京机构吗?或者建议我们去哪个驻京机构呢?请尽快在评论区表达你的想法!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发现更多资讯 >>
友情链接:
娱乐之家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