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9-06 16:01:23 | 信息编号:73149 |
大开眼界!广东过年必吃的东西都有啥,可别漏吃了
还有不到十天就过年啦!是不是很兴奋?
每逢新春佳节,广东人最为看重的就是饮食,家里聚会必须准备丰盛菜肴,走访亲友要携带美味食品,款待宾客更要提供可口佳肴……
美食君带您一起来回味一下,看看广东“年味”究竟有哪些?
广 府 地 区
炸糕圆圆,财富滚滚,酥角卷卷,资产丰厚。这是岭南地区广为流传的一句俗语,也是当地民众关于新春佳节温馨的回忆。粤地与客家地区的节庆点心存在诸多共通之处,诸如炸糕、糖环、酥角等。
广州等地
油角
油角属于广州等地的日常食品,每逢新春佳节,便是广东民众走亲访友、款待宾客不可或缺的节令食品。各地制作风味有所差异,选用的食材也各不相同,有甜味的,也有咸味的,但制作工艺大体一致。
油角的外形酷似“荷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钱包。里面填充着芝麻砂糖或豆沙、薯蓉等馅料,寄托着钱包丰盈的美好寓意。
蛋散
除了油角外,广州人过年也炸蛋散,以香脆著称。
据说在某年春节,各家各户都备好花生、芝麻、糖等馅料准备包油角下锅,可有一户人家因为穷没钱买馅料,最后就把本该做油角的面团压平后下油锅了。新年来临,贫困人家取出自制面点款待友人,众人品尝后觉得其口感酥脆,化在口中十分美味,于是询问其名称,该户主经过思索后回答:"由于原料中含有鸡蛋,并且口感易化,仿佛散开一般,故得名蛋散。" 在广州地区,技艺精湛且颇具经验的店家当属莲香楼、陶陶居、东海酒家这几家饭店。
鸡仔饼
广州著名糕点鸡仔饼,早先称作“小凤饼”,由清咸丰时期广州西关伍家一个叫小凤的婢女所发明。
鸡仔饼位列广东四大名点之中,其最突出的优势在于令人回味无穷:它蕴含丰富内涵,咀嚼时越品越有味道,吃完后残留在齿间、舌底、唇侧的甘香持续散发,久久不散;它还具备包容性,谷物与菜肴、动物与植物,主要成分、次要成分、搭配食材、调味品混融一体,同炉烘烤,《水浒传》中“五味瓶”的比喻用来形容鸡仔饼,显得过于简单,鸡仔饼堪称小型宴席的缩影!
广式腊肠
广式香肠的样式丰富多样,包括生抽肠、老抽肠、鲜鸭干肠、腊金银肠、猪心肠、瘦猪肉肠、蚝豉肠、鲜虾肠、蛋黄肠、玫瑰猪肉肠、牛肉肠、鸡肉肠、鸭肉肠、冬菇肠、鱿鱼肠、尧柱冻,还有东莞特有的腊肠等,总计数十种类型。这些香肠是过年时适合作为礼品馈赠亲友的佳品。
萝卜糕
萝卜糕是广府人钟爱的食品,也是新春期间的传统佳肴。节前数日,家庭主事者便前往市集采购大量白萝卜,并备有虾米、木薯粉等辅料。
制作萝卜糕并非易事。一般而言,即便是手艺精湛的家庭主妇,也需要耗费大约三十分钟才能做好。这种食物通常在平底锅中用油煎炸一小段时间,味道香浓可口,是过年期间众多小孩子非常偏爱的食品。
佛山等地
伦教糕
伦教糕源自广东顺德伦教镇,属于岭南地区汉族传统糕点,具有与众不同的品质和风味。
伦教糕以大米浆为原料,通过发酵和蒸制方法制作而成。它的糕体呈现透亮的白色,表面光滑且有光泽;内部布满了横向纵向交织的小孔洞,排列整齐且规律;口感既松软又顺滑,味道既甘甜又带有清新的香气。这种点心起源于顺德县伦教镇,因此得名,并且拥有几百年的悠久历史。
糖 环
应节食品中,糖环格外引人注目,它造型独特,外似圆环,内若星芒,蕴含着层层相衔,循环往复的寓意。
糖环的历史非常久远。据《东莞县志》所述,糖环是东莞先民南迁时从北方带来的食物之一。古代中原地区,糖环以面粉为原料,后来到了岭南地区,便改用糯米粉制作。制作时将其放入油锅中炸至熟透,颜色变为金黄色,同时也有黄金满屋的美好寓意。
客 家 地 区
说到客家地区过年吃的特色食物,大家马上就会联想到油角、铁勺粄、糖环、蛋散等等。
连 山 汤 糍
这种食品声名未远播,隐匿在清远角落,因掺入各色灰水,制作出性格各异的糍,诸如福堂镇的黄糍、太保镇的绿灰水汤糍,以及洞大富的白汤糍等。汤糍的形态浑圆硕大,象征着完整无缺、美满无瑕。
发 粄
它别称“笑粄”,是客家人在节庆时常食用的点心。“发粄”亦称作“碗粄”,与「松糕」是同一种食物。这种食物需要经过发酵制作,面糊会在蒸制时从容器中鼓起,表面常会形成纹路,象征着好运将至
粤 西 地 区
广东出产各式各样的饼,当中最为人称道的是阳江炒米饼,人们也管它叫粉酥或者硬饼。这种饼和佛山盲公饼、中山杏仁饼、西樵大饼并列为广东的四大名饼。
阳 江 炒 米 饼
广东地区流传一首广受欢迎的儿童歌曲,歌词中提到菊花形状,还有炒米饼和糯米团,又说到妈妈喊去看龙舟,但选择看小鸡,小鸡个头大,准备拿去售卖,询问能卖多少钱,回答是三百六十五文钱,由此可知广东有在春节制作炒米饼的传统习俗,这种饼是圆形的,象征着圆满和全家团聚。
寿 头 籺
寿头籺是高州地区的代表性食品,专门为长者庆寿而制作,象征着祝愿他们健康长寿。每逢婚嫁喜事,人们习惯在籺上添一个红点,以此来祈求好运。
潮 汕 地 区
潮汕地区向来是美食汇聚之地,一年到头都有丰富多样的美味供应,例如牛肉丸、蚵仔煎、沙锅粥、乒乓粿、肠粉、春饼、粿条等等,琳琅满目。当地在新年期间同样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其中在农历正月初七这一天,居民们会遵循传统,享用包含七种食材的羹汤。
七 样 羹
所谓“七样羹,越吃越年轻。”就是把七种含有特殊含义的蔬菜合在一起烹制,比如洋葱和大蒜寓意思维敏捷,春笋象征万物复苏,韭菜代表天长地久,芹菜象征勤俭兴家,白菜意味着品行端正,菠菜则有“龙腾云际”的含义,确实令人惊叹!
红 粿
潮汕一带盛产各种粿品,诸如粿条,糕粿,粿汁等。每逢年节,潮汕民众常会制作红桃粿。潮州人视红色为吉祥的标志,寓意着美好。
鼠壳粿
鼠曲粿又叫做茨壳粿,是广东潮汕地区的传统点心,潮汕百姓在过年过节祭拜祖先时,通常会准备这种食物,它在潮安县、湘桥区、澄海市、饶平县这些地方十分常见。
一年中从农历十二月的二十四日开始,到下一年的元宵节结束,每家每户都会制作鼠曲粿,通常在过年前的三到四天开始准备,不过现在也有不少小摊每天都出售。
粤菜文化源远流长,即便是节日点心也千变万化!前面提到的只是少数典型范例,你们家乡在过年时都有哪些特色食物呢?期待各位分享自己的习俗~
【整理】邓红英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提醒: 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娱乐之家人才站上看到的! | |
发布者所在地区(仅供参考):,IP:10.2.130.71 |
大开眼界!广东过年必吃的东西都有啥,可别漏吃了
还有不到十天就过年啦!是不是很兴奋?
每逢新春佳节,广东人最为看重的就是饮食,家里聚会必须准备丰盛菜肴,走访亲友要携带美味食品,款待宾客更要提供可口佳肴……
美食君带您一起来回味一下,看看广东“年味”究竟有哪些?
广 府 地 区
炸糕圆圆,财富滚滚,酥角卷卷,资产丰厚。这是岭南地区广为流传的一句俗语,也是当地民众关于新春佳节温馨的回忆。粤地与客家地区的节庆点心存在诸多共通之处,诸如炸糕、糖环、酥角等。
广州等地
油角
油角属于广州等地的日常食品,每逢新春佳节,便是广东民众走亲访友、款待宾客不可或缺的节令食品。各地制作风味有所差异,选用的食材也各不相同,有甜味的,也有咸味的,但制作工艺大体一致。
油角的外形酷似“荷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钱包。里面填充着芝麻砂糖或豆沙、薯蓉等馅料,寄托着钱包丰盈的美好寓意。
蛋散
除了油角外,广州人过年也炸蛋散,以香脆著称。
据说在某年春节,各家各户都备好花生、芝麻、糖等馅料准备包油角下锅,可有一户人家因为穷没钱买馅料,最后就把本该做油角的面团压平后下油锅了。新年来临,贫困人家取出自制面点款待友人,众人品尝后觉得其口感酥脆,化在口中十分美味,于是询问其名称,该户主经过思索后回答:"由于原料中含有鸡蛋,并且口感易化,仿佛散开一般,故得名蛋散。" 在广州地区,技艺精湛且颇具经验的店家当属莲香楼、陶陶居、东海酒家这几家饭店。
鸡仔饼
广州著名糕点鸡仔饼,早先称作“小凤饼”,由清咸丰时期广州西关伍家一个叫小凤的婢女所发明。
鸡仔饼位列广东四大名点之中,其最突出的优势在于令人回味无穷:它蕴含丰富内涵,咀嚼时越品越有味道,吃完后残留在齿间、舌底、唇侧的甘香持续散发,久久不散;它还具备包容性,谷物与菜肴、动物与植物,主要成分、次要成分、搭配食材、调味品混融一体,同炉烘烤,《水浒传》中“五味瓶”的比喻用来形容鸡仔饼,显得过于简单,鸡仔饼堪称小型宴席的缩影!
广式腊肠
广式香肠的样式丰富多样,包括生抽肠、老抽肠、鲜鸭干肠、腊金银肠、猪心肠、瘦猪肉肠、蚝豉肠、鲜虾肠、蛋黄肠、玫瑰猪肉肠、牛肉肠、鸡肉肠、鸭肉肠、冬菇肠、鱿鱼肠、尧柱冻,还有东莞特有的腊肠等,总计数十种类型。这些香肠是过年时适合作为礼品馈赠亲友的佳品。
萝卜糕
萝卜糕是广府人钟爱的食品,也是新春期间的传统佳肴。节前数日,家庭主事者便前往市集采购大量白萝卜,并备有虾米、木薯粉等辅料。
制作萝卜糕并非易事。一般而言,即便是手艺精湛的家庭主妇,也需要耗费大约三十分钟才能做好。这种食物通常在平底锅中用油煎炸一小段时间,味道香浓可口,是过年期间众多小孩子非常偏爱的食品。
佛山等地
伦教糕
伦教糕源自广东顺德伦教镇,属于岭南地区汉族传统糕点,具有与众不同的品质和风味。
伦教糕以大米浆为原料,通过发酵和蒸制方法制作而成。它的糕体呈现透亮的白色,表面光滑且有光泽;内部布满了横向纵向交织的小孔洞,排列整齐且规律;口感既松软又顺滑,味道既甘甜又带有清新的香气。这种点心起源于顺德县伦教镇,因此得名,并且拥有几百年的悠久历史。
糖 环
应节食品中,糖环格外引人注目,它造型独特,外似圆环,内若星芒,蕴含着层层相衔,循环往复的寓意。
糖环的历史非常久远。据《东莞县志》所述,糖环是东莞先民南迁时从北方带来的食物之一。古代中原地区,糖环以面粉为原料,后来到了岭南地区,便改用糯米粉制作。制作时将其放入油锅中炸至熟透,颜色变为金黄色,同时也有黄金满屋的美好寓意。
客 家 地 区
说到客家地区过年吃的特色食物,大家马上就会联想到油角、铁勺粄、糖环、蛋散等等。
连 山 汤 糍
这种食品声名未远播,隐匿在清远角落,因掺入各色灰水,制作出性格各异的糍,诸如福堂镇的黄糍、太保镇的绿灰水汤糍,以及洞大富的白汤糍等。汤糍的形态浑圆硕大,象征着完整无缺、美满无瑕。
发 粄
它别称“笑粄”,是客家人在节庆时常食用的点心。“发粄”亦称作“碗粄”,与「松糕」是同一种食物。这种食物需要经过发酵制作,面糊会在蒸制时从容器中鼓起,表面常会形成纹路,象征着好运将至
粤 西 地 区
广东出产各式各样的饼,当中最为人称道的是阳江炒米饼,人们也管它叫粉酥或者硬饼。这种饼和佛山盲公饼、中山杏仁饼、西樵大饼并列为广东的四大名饼。
阳 江 炒 米 饼
广东地区流传一首广受欢迎的儿童歌曲,歌词中提到菊花形状,还有炒米饼和糯米团,又说到妈妈喊去看龙舟,但选择看小鸡,小鸡个头大,准备拿去售卖,询问能卖多少钱,回答是三百六十五文钱,由此可知广东有在春节制作炒米饼的传统习俗,这种饼是圆形的,象征着圆满和全家团聚。
寿 头 籺
寿头籺是高州地区的代表性食品,专门为长者庆寿而制作,象征着祝愿他们健康长寿。每逢婚嫁喜事,人们习惯在籺上添一个红点,以此来祈求好运。
潮 汕 地 区
潮汕地区向来是美食汇聚之地,一年到头都有丰富多样的美味供应,例如牛肉丸、蚵仔煎、沙锅粥、乒乓粿、肠粉、春饼、粿条等等,琳琅满目。当地在新年期间同样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其中在农历正月初七这一天,居民们会遵循传统,享用包含七种食材的羹汤。
七 样 羹
所谓“七样羹,越吃越年轻。”就是把七种含有特殊含义的蔬菜合在一起烹制,比如洋葱和大蒜寓意思维敏捷,春笋象征万物复苏,韭菜代表天长地久,芹菜象征勤俭兴家,白菜意味着品行端正,菠菜则有“龙腾云际”的含义,确实令人惊叹!
红 粿
潮汕一带盛产各种粿品,诸如粿条,糕粿,粿汁等。每逢年节,潮汕民众常会制作红桃粿。潮州人视红色为吉祥的标志,寓意着美好。
鼠壳粿
鼠曲粿又叫做茨壳粿,是广东潮汕地区的传统点心,潮汕百姓在过年过节祭拜祖先时,通常会准备这种食物,它在潮安县、湘桥区、澄海市、饶平县这些地方十分常见。
一年中从农历十二月的二十四日开始,到下一年的元宵节结束,每家每户都会制作鼠曲粿,通常在过年前的三到四天开始准备,不过现在也有不少小摊每天都出售。
粤菜文化源远流长,即便是节日点心也千变万化!前面提到的只是少数典型范例,你们家乡在过年时都有哪些特色食物呢?期待各位分享自己的习俗~
【整理】邓红英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发现更多资讯 >>
友情链接:
娱乐之家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