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资讯 > 四川绵竹实施项目制培训,如何提高培训就业率?
更新时间:2025-08-03 16:02:04 信息编号:70921

四川绵竹实施项目制培训,如何提高培训就业率?

浏览人气:14

四川绵竹实施项目制培训,如何提高培训就业率?

在四川省绵竹市汉旺镇的楠木沟社区,日前有超过50户精准扶贫对象正在专注地参加“特色风味菜”技能培训课程。他们紧随老师的指导,一丝不苟地将蔬菜切成了薄片。宋加福,这位来自建设村的镇民,尽管身有残疾,但在培训期间,他的学习积极性却十分高涨,未曾缺席过任何一堂课。他跟着导师一丝不苟地学习着煎、炒、烹、炸等烹饪技艺。“能有机会参加这个培训班,我感到无比珍惜,期盼学成之后,能凭借所学技艺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宋加福满怀感激地表示,当前的职业技能培训课程内容既丰富又实用,个人可根据自身情况挑选合适的课程,培训结束后的就业机会无疑也将比以往更为增多。

近年来,培训市场的需求不断演变,那些长期实施的职业技能培训模式,逐渐暴露出培训周期过长、培训内容过时、申请补贴条件苛刻等问题。为达到职业培训资源分配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有效增强培训的精准度和实际效果,绵竹市紧密围绕劳动者的培训愿望及市场需求,推行了项目制培训。政府根据转型发展的需求列出项目,百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提出培训需求,企业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制定培训计划;同时,市场对培训成果进行检验,满足市场用工需求,输送人才。这样,培训内容更加贴近实际,培训质量得到提升,公众对培训的知晓度扩大,就业转移渠道变得更加畅通。

“三改变”助推职业培训提档升级

近期来,位于富新镇清狮村的魏国荣和张大琼夫妇生活节奏紧凑。他们在去年经过“特色川菜”的培训后,凭借所学技艺开设了乡村餐馆,如今每月收入已突破万元。

居住在清平镇的李英,凭借在“四川特色小吃”培训班所学技艺,成功创业开设了一家小吃店,售卖米粉、面条、抄手、水饺、包子等多种小吃。在暑期旅游旺季,这家店一天的营业额可达到2000元以上。自去年起,绵竹市人社局采取了精准措施,通过实施“三改变”策略,有效促进了全市职业培训水平的提升。此举极大地激发了劳动者主动学习技能、企业积极组织员工提升技能以及培训机构热心开展培训的积极性。这不仅为全市职业培训市场带来了新的生机,也让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找到了新的工作机会,实现了他们的创业和就业梦想。

截至目前,绵竹市成功开设了包括“年画与竹编相结合的创业培训”、“欧式甜品制作”、“四川风味小吃”、“特色川菜烹饪”以及“婴幼儿护理员”等在内的39个技能培训班。这些培训班共吸引了1698名学员参与,其中已有636人成功实现了就业或创业目标。

绵竹市在新冠疫情期间,主动将线下培训转为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模式。该市积极动员培训机构,构建网络直播教学平台,开启了“互联网+”的全新教学模式。他们率先推出了“空中课堂”这一网络培训课程,为教师和学生搭建了线上教学与辅导的双向沟通桥梁。此举有助于企业在停工停产期间提升员工技能,为后续恢复生产打下坚实基础。截至目前,已开设了包括欧式甜品制作和电焊技术在内的三个网络培训班,共计培训了264名学员。随着疫情防控形势逐渐好转,绵竹市主动出击,采用“线上加线下”的并行模式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具体做法是,通过线上进行理论知识教学,而线下则进行实际操作技能培训,以此灵活调整学习的时间和方式,有效缓解了企业和劳动者在工学安排上的矛盾。近期,我们为三佳饲料有限公司的在职农民工开设了电焊工职业技能培训课程,共有40多名学员参加了此次培训。

将单一培训模式转变为多方位推进。为了拓展职业培训的项目和内容,绵竹市加大了对外宣传力度,经过深入调研和严格筛选,全市范围内挑选出17家培训质量上乘、培训工种新颖的职业培训学校,参与全市的职业培训任务分配。此举旨在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了帮助企业恢复生产,遵循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同步推进、不偏废任何一方的原则,市人社局设立了全天候的重点用工企业用工调度小组以及政策宣传团队,他们深入全市各镇街、园区及关键保障企业,进行政策解读和实地调研,精准掌握培训需求,并适时推出了特色菜肴烹饪、时尚服装设计制作、美容美发、美甲等27个培训项目。

将培训规模转向注重效果追踪。为激励培训机构切实提升培训质量,市人社局推出新举措,设立激励机制,实施效果追踪,有效激发了培训机构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确保学员毕业后就业无忧。在培训项目规划中,将培训的合格率与就业率作为衡量项目培训成效的关键指标。在培训活动开展之前,就业局与培训机构共同协作,搜集并整理了企业及市场对该培训工种的需求状况。培训结束后,培训机构负责组织一场选拔活动,以实现与就业市场的有效对接,并为学员推荐合适的工作机会。此外,各培训班就业率需达到10%以上方可获得全额培训补贴,若未达此标准,则只能获得80%的补贴;而对于就业率超过20%的培训班,将额外获得相当于新增就业补贴数20%的职业培训补贴,确保学员结业后能够顺利就业。

郑红,绵竹市人社局的工作人员,长期致力于职业培训领域的工作。她认为,相较于传统的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制培训在灵活性上有所提升,且更贴近实际需求。

郑红指出,随着培训市场需求的不断演变,我们以往推行的职业技能培训模式,正逐渐暴露出培训周期过长、培训内容过时等问题。在这种背景下,项目制培训应运而生,它不仅在国家职业标准的教学模块和培训学时限制上进行了突破,还为培训机构、学员和企业提供了调整的空间。特别是,这种培训模式更加重视学员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绵竹市的项目制培训工种数量已超过三十种,且在培训质量与监督管理方面日益重视,力求培训过程实现可查可追,确保培训成果经得起严格检验。

让技能培训成稳就业“加速器”

据调查,相较于往年的职业技能培训政策,绵竹市今年拓展了培训的适用范围,全面启动了职业技能提升项目。受惠对象从原先的五类人员扩展至如今的七类人员,同时对这些群体提供免费的就业技能、创业、劳动预备制、高技能人才、项目制、岗位技能提升以及岗前就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

在接下来的阶段,绵竹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依据企业和劳动者的实际需求,精心打造更多贴近实际的培训计划。这些计划将聚焦于民宿经营管理、家庭服务等关键领域,致力于推动乡村振兴职业培训的实施,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同时,通过各地特色传统小吃品牌的培训活动,积极推动成德眉资地区传统小吃文化的交流与传播;针对餐饮甜品、美容美发等热门职业,广泛开展城镇职业培训,以缓解城市就业压力;此外,以电子商务、物流等新兴职业为核心,大力推广转型职业培训,努力培养一批具备高素质和高技能的新型职业农民、乡村工匠和文化人才。

同步推进职业培训的深度与广度,增强培训的精准度和实效性,强化培训结束后的持续辅导,引导企业举办选拔活动,构建企业与受训者之间的就业桥梁,提升培训后的就业成功率,助力绵竹塑造“工业强市、文化旅游名城、宜居美丽家园”三张亮丽名片,助力“全省转型发展示范区、休闲度假理想地”的快速建设,注入新的动能与生机。(张娟)

同城信息网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提醒: 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娱乐之家人才站上看到的!
发布者所在地区(仅供参考),IP:10.2.228.89
三个小贴士:求职如何简单的识别信息的真假[?]
本信息来源于娱乐之家人才站 www.ylzjrcz.com
1、打电话/QQ咨询时,应第一时间询问清楚具体的情况。例如:询问具体的场所名字/具体地址/等等常规的信息问题。
2、询问得到的信息,可发给各大QQ群/朋友进行询问,以及多方面/多网站/多渠道进行参考求证,综合各方面考察清楚。
3、内容只供参考,一切三思而后行。如发现此信息涉及虚假,违规等内容问题,请第一时间向本站进行举报! 本文来自:娱乐之家人才站(夜场首选平台)
友情提醒:友情提醒 :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娱乐之家资讯网www.ylzjrcz.com
特别提示:求职请提高警惕,谨防网络诈骗
娱乐之家资讯网

四川绵竹实施项目制培训,如何提高培训就业率?

发布时间:2025-08-03 16:02:04

四川绵竹实施项目制培训,如何提高培训就业率?

在四川省绵竹市汉旺镇的楠木沟社区,日前有超过50户精准扶贫对象正在专注地参加“特色风味菜”技能培训课程。他们紧随老师的指导,一丝不苟地将蔬菜切成了薄片。宋加福,这位来自建设村的镇民,尽管身有残疾,但在培训期间,他的学习积极性却十分高涨,未曾缺席过任何一堂课。他跟着导师一丝不苟地学习着煎、炒、烹、炸等烹饪技艺。“能有机会参加这个培训班,我感到无比珍惜,期盼学成之后,能凭借所学技艺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宋加福满怀感激地表示,当前的职业技能培训课程内容既丰富又实用,个人可根据自身情况挑选合适的课程,培训结束后的就业机会无疑也将比以往更为增多。

近年来,培训市场的需求不断演变,那些长期实施的职业技能培训模式,逐渐暴露出培训周期过长、培训内容过时、申请补贴条件苛刻等问题。为达到职业培训资源分配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有效增强培训的精准度和实际效果,绵竹市紧密围绕劳动者的培训愿望及市场需求,推行了项目制培训。政府根据转型发展的需求列出项目,百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提出培训需求,企业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制定培训计划;同时,市场对培训成果进行检验,满足市场用工需求,输送人才。这样,培训内容更加贴近实际,培训质量得到提升,公众对培训的知晓度扩大,就业转移渠道变得更加畅通。

“三改变”助推职业培训提档升级

近期来,位于富新镇清狮村的魏国荣和张大琼夫妇生活节奏紧凑。他们在去年经过“特色川菜”的培训后,凭借所学技艺开设了乡村餐馆,如今每月收入已突破万元。

居住在清平镇的李英,凭借在“四川特色小吃”培训班所学技艺,成功创业开设了一家小吃店,售卖米粉、面条、抄手、水饺、包子等多种小吃。在暑期旅游旺季,这家店一天的营业额可达到2000元以上。自去年起,绵竹市人社局采取了精准措施,通过实施“三改变”策略,有效促进了全市职业培训水平的提升。此举极大地激发了劳动者主动学习技能、企业积极组织员工提升技能以及培训机构热心开展培训的积极性。这不仅为全市职业培训市场带来了新的生机,也让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找到了新的工作机会,实现了他们的创业和就业梦想。

截至目前,绵竹市成功开设了包括“年画与竹编相结合的创业培训”、“欧式甜品制作”、“四川风味小吃”、“特色川菜烹饪”以及“婴幼儿护理员”等在内的39个技能培训班。这些培训班共吸引了1698名学员参与,其中已有636人成功实现了就业或创业目标。

绵竹市在新冠疫情期间,主动将线下培训转为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模式。该市积极动员培训机构,构建网络直播教学平台,开启了“互联网+”的全新教学模式。他们率先推出了“空中课堂”这一网络培训课程,为教师和学生搭建了线上教学与辅导的双向沟通桥梁。此举有助于企业在停工停产期间提升员工技能,为后续恢复生产打下坚实基础。截至目前,已开设了包括欧式甜品制作和电焊技术在内的三个网络培训班,共计培训了264名学员。随着疫情防控形势逐渐好转,绵竹市主动出击,采用“线上加线下”的并行模式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具体做法是,通过线上进行理论知识教学,而线下则进行实际操作技能培训,以此灵活调整学习的时间和方式,有效缓解了企业和劳动者在工学安排上的矛盾。近期,我们为三佳饲料有限公司的在职农民工开设了电焊工职业技能培训课程,共有40多名学员参加了此次培训。

将单一培训模式转变为多方位推进。为了拓展职业培训的项目和内容,绵竹市加大了对外宣传力度,经过深入调研和严格筛选,全市范围内挑选出17家培训质量上乘、培训工种新颖的职业培训学校,参与全市的职业培训任务分配。此举旨在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了帮助企业恢复生产,遵循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同步推进、不偏废任何一方的原则,市人社局设立了全天候的重点用工企业用工调度小组以及政策宣传团队,他们深入全市各镇街、园区及关键保障企业,进行政策解读和实地调研,精准掌握培训需求,并适时推出了特色菜肴烹饪、时尚服装设计制作、美容美发、美甲等27个培训项目。

将培训规模转向注重效果追踪。为激励培训机构切实提升培训质量,市人社局推出新举措,设立激励机制,实施效果追踪,有效激发了培训机构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确保学员毕业后就业无忧。在培训项目规划中,将培训的合格率与就业率作为衡量项目培训成效的关键指标。在培训活动开展之前,就业局与培训机构共同协作,搜集并整理了企业及市场对该培训工种的需求状况。培训结束后,培训机构负责组织一场选拔活动,以实现与就业市场的有效对接,并为学员推荐合适的工作机会。此外,各培训班就业率需达到10%以上方可获得全额培训补贴,若未达此标准,则只能获得80%的补贴;而对于就业率超过20%的培训班,将额外获得相当于新增就业补贴数20%的职业培训补贴,确保学员结业后能够顺利就业。

郑红,绵竹市人社局的工作人员,长期致力于职业培训领域的工作。她认为,相较于传统的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制培训在灵活性上有所提升,且更贴近实际需求。

郑红指出,随着培训市场需求的不断演变,我们以往推行的职业技能培训模式,正逐渐暴露出培训周期过长、培训内容过时等问题。在这种背景下,项目制培训应运而生,它不仅在国家职业标准的教学模块和培训学时限制上进行了突破,还为培训机构、学员和企业提供了调整的空间。特别是,这种培训模式更加重视学员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绵竹市的项目制培训工种数量已超过三十种,且在培训质量与监督管理方面日益重视,力求培训过程实现可查可追,确保培训成果经得起严格检验。

让技能培训成稳就业“加速器”

据调查,相较于往年的职业技能培训政策,绵竹市今年拓展了培训的适用范围,全面启动了职业技能提升项目。受惠对象从原先的五类人员扩展至如今的七类人员,同时对这些群体提供免费的就业技能、创业、劳动预备制、高技能人才、项目制、岗位技能提升以及岗前就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

在接下来的阶段,绵竹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依据企业和劳动者的实际需求,精心打造更多贴近实际的培训计划。这些计划将聚焦于民宿经营管理、家庭服务等关键领域,致力于推动乡村振兴职业培训的实施,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同时,通过各地特色传统小吃品牌的培训活动,积极推动成德眉资地区传统小吃文化的交流与传播;针对餐饮甜品、美容美发等热门职业,广泛开展城镇职业培训,以缓解城市就业压力;此外,以电子商务、物流等新兴职业为核心,大力推广转型职业培训,努力培养一批具备高素质和高技能的新型职业农民、乡村工匠和文化人才。

同步推进职业培训的深度与广度,增强培训的精准度和实效性,强化培训结束后的持续辅导,引导企业举办选拔活动,构建企业与受训者之间的就业桥梁,提升培训后的就业成功率,助力绵竹塑造“工业强市、文化旅游名城、宜居美丽家园”三张亮丽名片,助力“全省转型发展示范区、休闲度假理想地”的快速建设,注入新的动能与生机。(张娟)

同城信息网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推荐阅读

更多

发现更多资讯 >>

友情链接:

娱乐之家资讯网

COPYRIGHT © 2021 娱乐之家资讯网 版权所有

有什么问题加客服微信咨询:zx81024163

浙ICP备2021028673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2020019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