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资讯 > 广东这座小城藏着诸多美食,盐焗鸡、酿豆腐你吃过吗?
更新时间:2025-08-20 16:01:58 信息编号:71820

广东这座小城藏着诸多美食,盐焗鸡、酿豆腐你吃过吗?

浏览人气:8

广东这座小城藏着诸多美食,盐焗鸡、酿豆腐你吃过吗?

原创 饱妹 福桃九分饱

提起梅州,许多人脑海里立刻浮现的是:眉州啊,眉州东坡,东坡扣肉!眉州确实是个不错的地方!

这里要说明一下,梅州是广东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眉州现在叫做眉山,是四川省管辖的地级市。

梅州是一个相对存在感不高的地方。

北方人梅州眉州分不清楚。

广东省内,所有人的视线和食欲都集中到了广府的菜肴、顺德的厨师以及潮汕的牛肉丸、蚝烙、卤鹅、生腌、肠粉和粿条上。

外地人说起梅州,总觉得好像没什么可吃可玩可讲究的。

但,那是你浅薄了!

梅州是客家人的核心聚居区与重要分布地,全球数千万客籍侨民多数源自此地,民间流传有类似说法,称八百万海外游子的祖籍地位于广东这座拥有五百万居民的城市。

在吃的上,梅州有大名鼎鼎的盐焗鸡酿豆腐腌粉腌面梅菜扣肉。

此外,整体饮食习惯对整个广东饮食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例如广府菜每餐必有的老火汤品,就带有梅州汤中各种野生草本及树根的元素,又如深受喜爱的潮汕牛肉丸,便从梅州猪肉丸处获得了启发......

这里也有休闲娱乐的地方,这里的客家土楼风格独特,围龙屋内部有楼,外部也有楼,青砖黑瓦的灯笼非常明亮,此外还有茶园和古村落雁鸣湖,千年历史的松口古镇曾是商业中心,是明末客家人前往南洋的最初站点,南洋风格的文化和建筑非常值得欣赏。

最近,饱妹前往梅州旅游,参观了茶园和古楼,早晨享用了三及第,中午品尝了酿豆腐,晚上吃了盐焗鸡,期间还尝试了多种粄食,包括萝卜粄、甜粄、老鼠粄、笋粄、仙人粄、味酵粄、发粄以及红薯粄。

嗝。

端午如果你还没想好去哪里玩,来梅州啊!

说梅州,先要懂客家,懂客家人。

客家这个名称的形成,与东晋到南北朝的给客制度以及唐宋的客户制度密切相关。那些移民入籍的人,会被编入专门的客籍,而客籍里的人,就被称为客家人。

客家人根本不是少数民族,他们原本是汉族人,从中原地区出发,历经多次迁徙,最终定居在湖南、江西、福建、广西和广东等地。

客家人的迁移过程十分艰难,例如他们向南进入广东地区时,原本适合居住的区域已被当地居民占据,于是客家人只能向内地山区拓展,寻找可以立足的境地。因此流传着“山区都有客家人,没有客家人居住的山岭不存在”的说法。他们之所以被迫栖身山林,还与饮食结构有关,为了获得更多体力维持生计,只能选择高脂肪重香料的食物,但也因此形成了梅州客家人独特的饮食文化。

比如盐焗鸡,是古人迁徙途中无意发现的保存食物方法,将鸡肉置于盐堆里保存,经过腌制,然后取出用纸包裹,放进盛满热盐的瓦罐里慢慢烤熟。

© 大众点评

迁徙途中消耗了大量体力,同时需要储存盐分和食物,因此盐焗鸡刚吃时咸度最为突出,但多品尝几口,鸡肉的鲜美味道会逐渐显现出来。

© 大众点评

鸡的体态不宜过瘦,也不宜过于肥胖,先涂抹上粗粒海盐,然后用三层白纸包裹,置入已加热的盐锅中慢慢烤制数小时,水分逐渐蒸发,盐味慢慢渗入,鸡皮在油脂与盐分的共同作用下,呈现剔透光泽,鸡肉口感紧实而鲜美,撕成细条送入口中,只感受到纯粹的鲜咸滋味。

品尝盐焗鸡时,还会用鸡肉中剩余的内脏熬制汤品和菜肴,用鸡汤和鸡杂制作的腌粉汤味道极其鲜美,几片青菜足以化解油腻感,汤水清雅,正好与盐焗鸡的浓郁风味形成平衡。

鸡杂能够与时蔬同炒,原先打算点一份酸辣鸡杂,但被店家推荐尝试了黄瓜炒制,黄瓜鲜嫩鸡肝绵软鸡胗爽脆,甚至认为它比盐焗鸡更美味。

再多吃几顿梅州菜,你就会有另一个感觉:油。

从梅州早餐的三及第汤腌粉腌面里就能感觉出来。

三及第最初指科举中的状元、榜眼和探花,后来也被用来形容猪肝、瘦肉和猪粉肠这三种食材的组合,制作时需要选用清晨刚宰杀的生猪,切成块状后直接放入滚沸的水中烹煮,调味时只需加入少量红曲、青菜和食盐,吃起来热气腾腾,吃下去感觉十分舒坦。

常见的组合还有浸制过的面条和米粉,这里的浸制并非指将面条或米粉直接浸泡着食用,而是指将面条或米粉在滚水中烫熟后取出,然后加入猪油葱花以及蒜蓉等作料进行调味。当天制作的猪板油虽然比较油腻,不过能够让人维持一整天的活力,调好的面条和米粉口感既清爽又顺滑,一边喝汤一边吃面,只要能够忍受过今天,明天又可以享用面条和汤了。

但你以为只有早餐这么丰盛?

不,其实一天三顿都如此。

乡下自家养的猪头肉作为主要材料,制成的梅菜扣肉吃起来更加肥美腻人,尽管味道浓烈且色泽深沉,不过用来佐餐配饮才是关键所在。

© 图片来自网络

一盘蒸制好的芋头排骨,芋头质地软烂,饱含了排骨的肉香,它富含碳水化合物、脂肪以及蛋白质,是客家人补充体力的主要食物。

梅州不在海边,河里的海鲜品种不多,偶尔能见到的河虾经过重油炸变得非常酥脆,味道偏重一些,不过确实咸中带鲜,口感很好。

在沉重油盐之中,在客家人“对抗老天 对抗土地 对抗他人”的征途上,他们愈发地聚集族人筑寨,修造高墙深宅,坚守传统习惯,亦积极寻求融合。

梅州客家菜中的酿菜最为著名,普遍认为其创意源自饺子。由于缺少制作饺子的面粉,客家人便将馅料填入豆腐、苦瓜和辣椒之中。

开始是酿豆腐,先在豆腐上按个孔洞,接着把调好的肉馅填入其中,煎炸之后让汤汁均匀附着,豆腐变得柔软细腻,充分吸收了肉汁的精华,品尝一口能感受到肉香与豆香相互交织,让人停不下来。

© 图片来自网络

豆腐能够用来酿酒,辣椒、苦瓜、茄子、鸡蛋、田螺、柚子皮等食材也适合制作酿菜,填充物不局限于猪肉,还包括猪肉、牛肉、螺肉,以及菜头、冬笋、紫苏等,跟中原地区的饺子类似,可以根据喜好自由搭配。

© 图片来自网络

这种客家人融合中原古老技艺与迁徙独特成果形成的,不仅包含酿酒,也涉及肉丸,还有粄的制作。

客家方言中的“丸”字同“圆”字发音相近,当地居民崇尚家庭团聚,因此制作并享用肉丸时,也寄托着对美满生活的向往。

梅州地区制作各式各样的肉丸,有捶丸,还有开锅肉丸,并且包括牛筋丸,以及萝卜丸,同时也有米粉丸。

肉丸由猪肉掺入木薯粉、鱿鱼丝、虾米、葱白等佐料,揉合成适宜尺寸的圆球,置于竹屉中蒸制,掀盖时立刻飘出清新的竹子气息,紧接着便是浓郁的肉香扑鼻而来。

制作肉丸时,沸腾的锅具产生大量蒸汽,这个现象被称为“开锅”现象,关键在于高温蒸汽的作用,比如在餐厅拍摄肉丸时,店主站在旁边不断提醒我,“停止拍啦停止拍啦,如果肉丸冷却了就失去美味,照片怎能与肉丸相比呢!”

这种肉丸有个显著之处,就是肉块尺寸比较可观,单个的体积达到筷子尖那么大,咀嚼时不会觉得细腻顺滑,反而能感受到丰富的层次,每一口都能尝到实实在在的肉块。

此外有击球游戏,由于过去牛是重要的生产资料不能宰杀,山野的珍贵食物难以获取,因此击球游戏通常是指猪肉丸子。后来逐渐才固定为猪、牛、鲢三种。

肉丸口感富有弹性,味道鲜美,只需用清水烹调,与青菜或豆腐同炖,出锅前再撒上葱花和猪油,风味清淡,口感宜人。

梅州人节俭朴素的生活态度体现在米粉丸上,米粉容易破裂,客家人便将碎米粉和薯粉掺和制作成丸子,这样更加结实。新鲜出炉的丸子口感十分特别,外软内韧,里面包裹着猪油、猪肉和鱿鱼,味道鲜美而且富有韧性。

© 客家菜师傅

最后还有一个可以单独出一篇文章的神奇食物系列:粄。

粄是一种点心,由糯米、粳米、禾米、杂粮、糖果、蔬菜、草药等原料制成,这个词没有明确的指向性。不同季节和节气会食用不同的粄,例如萝卜粄、甜粄、老鼠粄、笋粄、仙人粄、味酵粄、发粄、红薯粄等等,要详细列举,其内容足以编成一本厚厚的书。

例如笋粄用木薯粉做外皮,里面包有冬笋、五花肉、香菇和虾米,样子像饺子,蒸出来后非常透亮,吃起来既有嚼劲又很顺滑,也有观点认为笋粄是中原地区饺子的演变来的。

© 下厨房

街边售卖的这种红润食物名为“发粄”,也被称作“富粄”或“碗粄”,它需要经过发酵处理,面点会从容器中鼓起,形似一座出现缝隙的微型山丘,举行喜庆活动时必不可少,品尝起来口感甘甜,质地细腻而柔滑。

© 梅州时空

夏日炎阳炙烤时,不妨尝尝仙人粄,口感清爽宜人,稍加几滴蜂蜜,滋味甘甜可口,客家人在酷暑时节总会即时购买一杯,用以消暑解渴,有效缓解身体疲劳。

梅州人提及粄时会附加上一个“子”字,发音轻柔,蕴含着柔情与憧憬,制作粄子、享用粄子往往被视为家人团聚的象征。

梅州民众对粄的喜爱,其实与怀念故乡中原地区存在关联,为了加强家庭内部的团结,需要定期进行祭拜祖先的活动,而祭拜祖先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食品就是糕点,各式各样的粄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

客家人在融合的同时,也开始慢慢地适应这片土地。

本地糯米掺入红曲发酵成老酒,颜色十分明亮,味道甘甜柔顺,饮后不会轻易醉倒,醉后也不易恢复清醒,由于多由女性酿造,主要用来为产后妇女恢复元气,因此也被称作妇酒。

天气炎热时会添加冰块,天气寒冷时会温热酒液,这种酒还可以用来烹饪当作料酒,能够用酒来替代水来烹煮食物,在客家方言中称作“煞”酒。例如客家地区的产妇在产后恢复期间需要食用的娘酒鸡,需要先将老姜炒至呈现金黄色,接着放入鸡肉和酒,在砂锅中慢炖一个小时,酒的浓郁风味不仅让鸡肉增加了独特的香气,还为其带来了甘甜的味道。

© 好看视频

山区虽然全是山地,但地里长着的也全是好东西,树头草根都可以用来熬汤,客家人对五指毛桃、牛乳树根、鸡矢藤、五叶神、溪黄草、红丝线、鸡骨草、老艾根、铁甲草、淡竹叶、胖大海、金银花、葛根、鱼腥草运用得非常娴熟,搭配猪骨鸡鸭鹅,餐餐都有汤,这是客家人无师自通强身健体的秘诀。

春天湿冷,可以喝五指毛桃和龙骨炖的汤,客家人讲喝完能增强体力、促进血液循环,对肝脏和眼睛都有好处,尝一口汤的味道很可口,闻起来也很香浓。

梅州客家菜继承了中原饮食文化的基本特点,同时更加注重结合梅州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当地的物产特色,并且还借鉴了当地居民良好的饮食传统,经过不断的发展,最终成为了广东省内极具代表性的三大地方菜系之一。

梅州大街小巷还有诸多特色小吃值得寻觅,诸如老宅底下的金山牛杂,上面撒着梅州特有的粉末,搭配着当地特有的辣酱,坐在店铺旁边的位置,伴着夜风饮用啤酒,这是梅州独有的惬意体验。

逛骑楼热到走不动路,就去吃一份冰沙,消暑解热。

宵夜就来一份牛奶煮蛋吧!饿了就再加一份油条,稳妥安心。

实际上客家人也经由海路前往更南方的地区——南洋,紧接着又有部分人从南洋迁移到了欧美。

可以说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

而梅州,则是客家里最特别的地方。

梅州是全球范围客家人最主要的聚居区,当地居民绝大多数为客家人,因此得名“世界客都”。民间流传一种说法,认为八百万身处海外的华人,其祖籍地正是广东省内这座拥有五百万居民的都市。

吃懂了梅州,你就懂了客家人。

作者 - 姜姜

同城信息网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提醒: 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娱乐之家人才站上看到的!
发布者所在地区(仅供参考),IP:10.3.18.197
三个小贴士:求职如何简单的识别信息的真假[?]
本信息来源于娱乐之家人才站 www.ylzjrcz.com
1、打电话/QQ咨询时,应第一时间询问清楚具体的情况。例如:询问具体的场所名字/具体地址/等等常规的信息问题。
2、询问得到的信息,可发给各大QQ群/朋友进行询问,以及多方面/多网站/多渠道进行参考求证,综合各方面考察清楚。
3、内容只供参考,一切三思而后行。如发现此信息涉及虚假,违规等内容问题,请第一时间向本站进行举报! 本文来自:娱乐之家人才站(夜场首选平台)
友情提醒:友情提醒 :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娱乐之家资讯网www.ylzjrcz.com
特别提示:求职请提高警惕,谨防网络诈骗
娱乐之家资讯网

广东这座小城藏着诸多美食,盐焗鸡、酿豆腐你吃过吗?

发布时间:2025-08-20 16:01:58

广东这座小城藏着诸多美食,盐焗鸡、酿豆腐你吃过吗?

原创 饱妹 福桃九分饱

提起梅州,许多人脑海里立刻浮现的是:眉州啊,眉州东坡,东坡扣肉!眉州确实是个不错的地方!

这里要说明一下,梅州是广东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眉州现在叫做眉山,是四川省管辖的地级市。

梅州是一个相对存在感不高的地方。

北方人梅州眉州分不清楚。

广东省内,所有人的视线和食欲都集中到了广府的菜肴、顺德的厨师以及潮汕的牛肉丸、蚝烙、卤鹅、生腌、肠粉和粿条上。

外地人说起梅州,总觉得好像没什么可吃可玩可讲究的。

但,那是你浅薄了!

梅州是客家人的核心聚居区与重要分布地,全球数千万客籍侨民多数源自此地,民间流传有类似说法,称八百万海外游子的祖籍地位于广东这座拥有五百万居民的城市。

在吃的上,梅州有大名鼎鼎的盐焗鸡酿豆腐腌粉腌面梅菜扣肉。

此外,整体饮食习惯对整个广东饮食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例如广府菜每餐必有的老火汤品,就带有梅州汤中各种野生草本及树根的元素,又如深受喜爱的潮汕牛肉丸,便从梅州猪肉丸处获得了启发......

这里也有休闲娱乐的地方,这里的客家土楼风格独特,围龙屋内部有楼,外部也有楼,青砖黑瓦的灯笼非常明亮,此外还有茶园和古村落雁鸣湖,千年历史的松口古镇曾是商业中心,是明末客家人前往南洋的最初站点,南洋风格的文化和建筑非常值得欣赏。

最近,饱妹前往梅州旅游,参观了茶园和古楼,早晨享用了三及第,中午品尝了酿豆腐,晚上吃了盐焗鸡,期间还尝试了多种粄食,包括萝卜粄、甜粄、老鼠粄、笋粄、仙人粄、味酵粄、发粄以及红薯粄。

嗝。

端午如果你还没想好去哪里玩,来梅州啊!

说梅州,先要懂客家,懂客家人。

客家这个名称的形成,与东晋到南北朝的给客制度以及唐宋的客户制度密切相关。那些移民入籍的人,会被编入专门的客籍,而客籍里的人,就被称为客家人。

客家人根本不是少数民族,他们原本是汉族人,从中原地区出发,历经多次迁徙,最终定居在湖南、江西、福建、广西和广东等地。

客家人的迁移过程十分艰难,例如他们向南进入广东地区时,原本适合居住的区域已被当地居民占据,于是客家人只能向内地山区拓展,寻找可以立足的境地。因此流传着“山区都有客家人,没有客家人居住的山岭不存在”的说法。他们之所以被迫栖身山林,还与饮食结构有关,为了获得更多体力维持生计,只能选择高脂肪重香料的食物,但也因此形成了梅州客家人独特的饮食文化。

比如盐焗鸡,是古人迁徙途中无意发现的保存食物方法,将鸡肉置于盐堆里保存,经过腌制,然后取出用纸包裹,放进盛满热盐的瓦罐里慢慢烤熟。

© 大众点评

迁徙途中消耗了大量体力,同时需要储存盐分和食物,因此盐焗鸡刚吃时咸度最为突出,但多品尝几口,鸡肉的鲜美味道会逐渐显现出来。

© 大众点评

鸡的体态不宜过瘦,也不宜过于肥胖,先涂抹上粗粒海盐,然后用三层白纸包裹,置入已加热的盐锅中慢慢烤制数小时,水分逐渐蒸发,盐味慢慢渗入,鸡皮在油脂与盐分的共同作用下,呈现剔透光泽,鸡肉口感紧实而鲜美,撕成细条送入口中,只感受到纯粹的鲜咸滋味。

品尝盐焗鸡时,还会用鸡肉中剩余的内脏熬制汤品和菜肴,用鸡汤和鸡杂制作的腌粉汤味道极其鲜美,几片青菜足以化解油腻感,汤水清雅,正好与盐焗鸡的浓郁风味形成平衡。

鸡杂能够与时蔬同炒,原先打算点一份酸辣鸡杂,但被店家推荐尝试了黄瓜炒制,黄瓜鲜嫩鸡肝绵软鸡胗爽脆,甚至认为它比盐焗鸡更美味。

再多吃几顿梅州菜,你就会有另一个感觉:油。

从梅州早餐的三及第汤腌粉腌面里就能感觉出来。

三及第最初指科举中的状元、榜眼和探花,后来也被用来形容猪肝、瘦肉和猪粉肠这三种食材的组合,制作时需要选用清晨刚宰杀的生猪,切成块状后直接放入滚沸的水中烹煮,调味时只需加入少量红曲、青菜和食盐,吃起来热气腾腾,吃下去感觉十分舒坦。

常见的组合还有浸制过的面条和米粉,这里的浸制并非指将面条或米粉直接浸泡着食用,而是指将面条或米粉在滚水中烫熟后取出,然后加入猪油葱花以及蒜蓉等作料进行调味。当天制作的猪板油虽然比较油腻,不过能够让人维持一整天的活力,调好的面条和米粉口感既清爽又顺滑,一边喝汤一边吃面,只要能够忍受过今天,明天又可以享用面条和汤了。

但你以为只有早餐这么丰盛?

不,其实一天三顿都如此。

乡下自家养的猪头肉作为主要材料,制成的梅菜扣肉吃起来更加肥美腻人,尽管味道浓烈且色泽深沉,不过用来佐餐配饮才是关键所在。

© 图片来自网络

一盘蒸制好的芋头排骨,芋头质地软烂,饱含了排骨的肉香,它富含碳水化合物、脂肪以及蛋白质,是客家人补充体力的主要食物。

梅州不在海边,河里的海鲜品种不多,偶尔能见到的河虾经过重油炸变得非常酥脆,味道偏重一些,不过确实咸中带鲜,口感很好。

在沉重油盐之中,在客家人“对抗老天 对抗土地 对抗他人”的征途上,他们愈发地聚集族人筑寨,修造高墙深宅,坚守传统习惯,亦积极寻求融合。

梅州客家菜中的酿菜最为著名,普遍认为其创意源自饺子。由于缺少制作饺子的面粉,客家人便将馅料填入豆腐、苦瓜和辣椒之中。

开始是酿豆腐,先在豆腐上按个孔洞,接着把调好的肉馅填入其中,煎炸之后让汤汁均匀附着,豆腐变得柔软细腻,充分吸收了肉汁的精华,品尝一口能感受到肉香与豆香相互交织,让人停不下来。

© 图片来自网络

豆腐能够用来酿酒,辣椒、苦瓜、茄子、鸡蛋、田螺、柚子皮等食材也适合制作酿菜,填充物不局限于猪肉,还包括猪肉、牛肉、螺肉,以及菜头、冬笋、紫苏等,跟中原地区的饺子类似,可以根据喜好自由搭配。

© 图片来自网络

这种客家人融合中原古老技艺与迁徙独特成果形成的,不仅包含酿酒,也涉及肉丸,还有粄的制作。

客家方言中的“丸”字同“圆”字发音相近,当地居民崇尚家庭团聚,因此制作并享用肉丸时,也寄托着对美满生活的向往。

梅州地区制作各式各样的肉丸,有捶丸,还有开锅肉丸,并且包括牛筋丸,以及萝卜丸,同时也有米粉丸。

肉丸由猪肉掺入木薯粉、鱿鱼丝、虾米、葱白等佐料,揉合成适宜尺寸的圆球,置于竹屉中蒸制,掀盖时立刻飘出清新的竹子气息,紧接着便是浓郁的肉香扑鼻而来。

制作肉丸时,沸腾的锅具产生大量蒸汽,这个现象被称为“开锅”现象,关键在于高温蒸汽的作用,比如在餐厅拍摄肉丸时,店主站在旁边不断提醒我,“停止拍啦停止拍啦,如果肉丸冷却了就失去美味,照片怎能与肉丸相比呢!”

这种肉丸有个显著之处,就是肉块尺寸比较可观,单个的体积达到筷子尖那么大,咀嚼时不会觉得细腻顺滑,反而能感受到丰富的层次,每一口都能尝到实实在在的肉块。

此外有击球游戏,由于过去牛是重要的生产资料不能宰杀,山野的珍贵食物难以获取,因此击球游戏通常是指猪肉丸子。后来逐渐才固定为猪、牛、鲢三种。

肉丸口感富有弹性,味道鲜美,只需用清水烹调,与青菜或豆腐同炖,出锅前再撒上葱花和猪油,风味清淡,口感宜人。

梅州人节俭朴素的生活态度体现在米粉丸上,米粉容易破裂,客家人便将碎米粉和薯粉掺和制作成丸子,这样更加结实。新鲜出炉的丸子口感十分特别,外软内韧,里面包裹着猪油、猪肉和鱿鱼,味道鲜美而且富有韧性。

© 客家菜师傅

最后还有一个可以单独出一篇文章的神奇食物系列:粄。

粄是一种点心,由糯米、粳米、禾米、杂粮、糖果、蔬菜、草药等原料制成,这个词没有明确的指向性。不同季节和节气会食用不同的粄,例如萝卜粄、甜粄、老鼠粄、笋粄、仙人粄、味酵粄、发粄、红薯粄等等,要详细列举,其内容足以编成一本厚厚的书。

例如笋粄用木薯粉做外皮,里面包有冬笋、五花肉、香菇和虾米,样子像饺子,蒸出来后非常透亮,吃起来既有嚼劲又很顺滑,也有观点认为笋粄是中原地区饺子的演变来的。

© 下厨房

街边售卖的这种红润食物名为“发粄”,也被称作“富粄”或“碗粄”,它需要经过发酵处理,面点会从容器中鼓起,形似一座出现缝隙的微型山丘,举行喜庆活动时必不可少,品尝起来口感甘甜,质地细腻而柔滑。

© 梅州时空

夏日炎阳炙烤时,不妨尝尝仙人粄,口感清爽宜人,稍加几滴蜂蜜,滋味甘甜可口,客家人在酷暑时节总会即时购买一杯,用以消暑解渴,有效缓解身体疲劳。

梅州人提及粄时会附加上一个“子”字,发音轻柔,蕴含着柔情与憧憬,制作粄子、享用粄子往往被视为家人团聚的象征。

梅州民众对粄的喜爱,其实与怀念故乡中原地区存在关联,为了加强家庭内部的团结,需要定期进行祭拜祖先的活动,而祭拜祖先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食品就是糕点,各式各样的粄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

客家人在融合的同时,也开始慢慢地适应这片土地。

本地糯米掺入红曲发酵成老酒,颜色十分明亮,味道甘甜柔顺,饮后不会轻易醉倒,醉后也不易恢复清醒,由于多由女性酿造,主要用来为产后妇女恢复元气,因此也被称作妇酒。

天气炎热时会添加冰块,天气寒冷时会温热酒液,这种酒还可以用来烹饪当作料酒,能够用酒来替代水来烹煮食物,在客家方言中称作“煞”酒。例如客家地区的产妇在产后恢复期间需要食用的娘酒鸡,需要先将老姜炒至呈现金黄色,接着放入鸡肉和酒,在砂锅中慢炖一个小时,酒的浓郁风味不仅让鸡肉增加了独特的香气,还为其带来了甘甜的味道。

© 好看视频

山区虽然全是山地,但地里长着的也全是好东西,树头草根都可以用来熬汤,客家人对五指毛桃、牛乳树根、鸡矢藤、五叶神、溪黄草、红丝线、鸡骨草、老艾根、铁甲草、淡竹叶、胖大海、金银花、葛根、鱼腥草运用得非常娴熟,搭配猪骨鸡鸭鹅,餐餐都有汤,这是客家人无师自通强身健体的秘诀。

春天湿冷,可以喝五指毛桃和龙骨炖的汤,客家人讲喝完能增强体力、促进血液循环,对肝脏和眼睛都有好处,尝一口汤的味道很可口,闻起来也很香浓。

梅州客家菜继承了中原饮食文化的基本特点,同时更加注重结合梅州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当地的物产特色,并且还借鉴了当地居民良好的饮食传统,经过不断的发展,最终成为了广东省内极具代表性的三大地方菜系之一。

梅州大街小巷还有诸多特色小吃值得寻觅,诸如老宅底下的金山牛杂,上面撒着梅州特有的粉末,搭配着当地特有的辣酱,坐在店铺旁边的位置,伴着夜风饮用啤酒,这是梅州独有的惬意体验。

逛骑楼热到走不动路,就去吃一份冰沙,消暑解热。

宵夜就来一份牛奶煮蛋吧!饿了就再加一份油条,稳妥安心。

实际上客家人也经由海路前往更南方的地区——南洋,紧接着又有部分人从南洋迁移到了欧美。

可以说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

而梅州,则是客家里最特别的地方。

梅州是全球范围客家人最主要的聚居区,当地居民绝大多数为客家人,因此得名“世界客都”。民间流传一种说法,认为八百万身处海外的华人,其祖籍地正是广东省内这座拥有五百万居民的都市。

吃懂了梅州,你就懂了客家人。

作者 - 姜姜

同城信息网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推荐阅读

更多

发现更多资讯 >>

友情链接:

娱乐之家资讯网

COPYRIGHT © 2021 娱乐之家资讯网 版权所有

有什么问题加客服微信咨询:zx81024163

浙ICP备2021028673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2020019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