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9-13 18:02:18 | 信息编号:73611 |
14个省份经典早餐大集合,旅行必备!有你家乡的吗?
向您提供最新的饮食信息,分享家庭最有效的做菜方法,请关注「辣爸食堂」,享受美满生活。
谈到早餐,中国南北方地区之间的不同非常明显,各有各的饮食习惯。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造就了各地独特的饮食文化。这也充分展现了中华烹饪文化的丰富多彩。
因为工作与生活的需要,我游历了中国的众多省份,机缘巧合下欣赏了各地的特色食物和自然风光,足迹遍布山东、东北、青海、陕西、北京、河南、重庆、江苏、上海、浙江、湖北、福建、广东、海南这十四个省级行政区。
各省饮食风俗各异,即便是同一省份的不同城市,口味也大相径庭。我这就说说去过的那些地方,品尝过哪些令人难忘的早间食品。务必记下,您若有机会前往,定要体验一番。
1、山东
我来自山东,济南、青岛、威海等地的早餐,相对比较古老,主要以豆腐脑、甜沫、油条、肉烧饼等为主食。
鲁西南地区比较有特点:
临沂的“牛肉糁”,是用多种中药材配合牛大骨、牛肉和麦仁精心烹煮而成的。当地许多居民习惯在凌晨三点多起床,只为能够品尝到“头一锅”糁,这已成为他们的日常习惯。
济宁有特色小吃叫“鸡肉糁”,当地制作的糁汤中鸡肉糁很常见。这种糁汤色泽淡雅,味道鲜美。济宁人吃糁的习惯由来已久,一直延续至今,是当地人最偏爱的早餐选择。
菏泽单县的羊肉汤,是中国国内唯一入选“中华名菜谱”并被称作“中华第一汤”的羊肉汤,是当地居民的最爱;曹县则有一种“鱼汤”,其做法与河南胡辣汤相似,汤面上撒着炸得酥脆的小鱼,吃起来风味十分独特。
个人偏爱,自幼便钟情的“豆腐脑”堪称心头好,单县羊汤、临沂的牛肉糁、曹县的鱼汤同样令人称道。
2、东北
我在东三省之中,只到过辽宁的大连,对于其他地方因为未曾踏足,难以妄加评判,不过东北的朋友却相当多,从最北边的黑龙江漠河,一直到南边的大连,都有许多相识多年的挚友。
东北地区的一日之始饮食较为守旧,与山东东部地区的习惯类似,同样包含豆汁儿、脑花、炸糕、米汤、水饺、烙饼等食品。
大连的早餐与青岛差别不大,两者情况相似。首选是豆腐脑,大连似乎比青岛更偏爱这种食物。或许是因为青岛有甜沫,它吸引了部分原本属于青岛的食客,所以产生了这样的印象。
个人喜好:喜欢大连的豆腐脑,反正对于豆腐脑我是无法抗拒。
3、青海
二零一九年领着家人进行了青海自驾之旅,并非全程自己开车,是在抵达西宁后租借车辆再进行环湖游览。从西宁开始,沿大圈路线行驶,西部抵达茶卡盐湖,北部到达祁连县的卓尔山,总里程超过一千四百公里。品尝了众多青海地方风味小吃。
青海的别样风味暂且搁置,单论青海的晨间食事。当地特有的早餐,透着十足的大西北韵味。用油量多,配料足。常吃素淡食物的人或许不适应,可对偏爱荤腥之辈而言,正合心意。
以西宁为例,当地早餐以多种面食为主,其中“牛肉面”最为常见,此外还有“牛羊杂碎汤”和“抓面”也很受欢迎。
“牛肉面”,也就是大家熟悉的“牛肉拉面”,是西宁人每天早上必吃的早餐。
“牛羊杂碎汤”,指的是牛羊的内部器官、牛羊头部的肉质等食材,将这些食材在滚烫的汤汁中多次汆烫,最终盛入一个大碗中,加入葱花后即可享用。
制作面条的方式很特别,先把煮熟的面条用热汤再加热,可以根据个人口味添加羊杂、羊头肉等不同肉类,最后放入辣椒、蒜蓉等调味料即可完成。
个人偏爱羊杂汤和牛面,青海的牛面虽非兰州风味,却同样美味。
4、陕西
西安于2019年造访,此城乃保存最为完好的十三朝故都,亦是历史文化荟萃之地,定需携家人一游。此举对拓展子女眼界大有裨益。游览西安期间,品尝当地风味小吃实属必要。
在西安逗留数日,每日都变换着口味品尝,尤其在早餐时段,尝试了各式各样的食物,诸如“肉丸胡辣汤”、“菜肉夹馍”、“豆腐脑”以及“油茶麻花”。
这种胡辣汤彻底改变了我对胡辣汤的认知,与河南地区的胡辣汤迥然不同,里面包含着弹牙的肉丸,以及胡萝卜、芹菜等各式蔬菜,再淋上鲜红的辣椒油,味道非常诱人,河南胡辣汤偏重刺激感,而西安胡辣汤则更注重香味,并且用料更加丰盛。
“豆腐脑”,它的汤汁非常浓稠,里面还加了香菇、木耳碎这些食材,对于爱吃豆腐脑的我来说,确实能够很好地满足我的食欲。
“油茶麻花”,说实话,我并不怎么喜欢,不过它确实很有个性,油茶里面泡着香脆的麻花,麻花在油茶里会变得软和,再吃的时候,油香、芝麻花生碎的香味,还有干果的香味,确实很香浓。
“菜、肉夹馍”,到了西安才明白,原来肉夹馍可以自由搭配,原来肉夹馍不仅可以夹肉,还能夹各种蔬菜。简而言之,给西安人一个馍,他能夹来各式各样的馅料。
个人偏爱肉丸胡辣汤,还有菜肉夹馍,特别中意那种可以自己挑选馅料的菜肉夹馍,味道非常棒!
5、北京
去北京出差是常事,一年里往返多次,每次停留时间都不短,曾经最久连续待了两个月,当地有名的美味几乎都品尝过了。说起北京人吃早点,真是有独特的讲究,他们会详细道来其中的门道,这便是北京人的特点。我特别爱听北京人聊天,他们的话语特别风趣幽默。
北京地区的早餐种类相当丰富,作为国家的中心,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地方特色食品,下面列举几种具有北京地方特色的早餐,包括炒肝、豆汁和卤煮。
这道菜很有特色,它并非通过炒制完成,而是采用煮法制作,为何名称中包含“炒”字至今成谜。北京人称此菜为“无心无肺”,确实其原料并非猪心或猪肺,而是由猪大肠和猪肝构成。汤汁是用绿豆淀粉调制的,浓稠而香气扑鼻,颇具风味,确实令人感到有趣。
“豆汁儿”,要说起它,我觉得还是得听从他人的建议,大家普遍认为外地人肯定接受不了,就连北京本地年轻人也大多喝不惯。我没把大家的意见当回事,结果尝了一口就再也喝不下去了,里面有种酸味儿还带着馊味儿,确实难以适应,我最终认输了。
“卤煮”确实很美味,以前我早上根本吃不了,多年四处奔波后消化系统变得很适应,早上喝一碗卤煮吃完感觉非常舒畅。里面有猪肠、猪肺这些猪的内脏,还有炸豆腐,偶尔也有五花肉,汤头特别浓郁,肥肠的味道十足,香气扑鼻。
个人偏爱烹调过的猪肝和酱汁水煮物,认为这种食物若非作为早间点心,亦可作为佐酒的佳肴。
6、河南
郑州去过三次左右,其中两次待了半个多月,河南朋友非常热情,在郑州整天变换着吃喝花样,常常喝醉,因此早餐吃得很少,每天上午多数时间用来睡觉解酒,有时会勉强支撑着起来品尝当地特色早餐。
郑州人早上吃得最多的是“胡辣汤”,这种汤在郑州随处可见。街头巷尾到处都是卖这种汤的店铺,大排档尤其多。这些店很多是用地名或者人名来命名的,其中不乏一些有名的老字号和老店。除了胡辣汤,还有一种是叫“豆沫”,这也是河南地区传统的早餐食品之一。
胡辣汤,河南风味的那种让我尝到了真谛,先前在山东喝的其实并非正宗胡辣汤。郑州这家胡辣汤是用大骨头熬成的锅底,里面混杂着肉块、木耳、黄花菜、粉条以及面筋等食材。初尝时被辛辣呛到,又麻又辣,颇为惊讶。品尝之下,汤体浓稠且香气扑鼻,搭配葱油饼风味绝佳,饮后胃部感到温暖,浑身微微出汗,我觉得它堪称“解酒佳品”。
豆沫这个名字的由来不清楚,可能是因为里面添加了较多黄豆,和山东的甜沫类似,它们都是用小米面熬制而成,里面包含花生、菠菜、粉丝以及豆腐皮。
个人喜好:胡辣汤。真的是很好喝,非常暖胃,就是有点辣。
7、江苏
我在江苏游历过很多地方,包括徐州、连云港、扬州、泰州、南京、无锡、苏州。南京、无锡、苏州这几个地方,我经常前往,并且停留的时间较长。江苏确实是个好地方,那里的江南水乡风光旖旎,美味佳肴琳琅满目,同时也是著名的中国八大菜系之一苏菜的发源地。
江苏的知名美食不胜枚举,难以全部罗列出来,下面列举几道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菜肴。南京的鸭血粉丝汤独具风味,泰州靖江的蟹黄包和苏式面条同样令人难忘。无锡的小笼包享有盛誉,不过其甜度较高,很多人难以适应,无锡居民反而是全国范围内喜爱甜食程度最深的人群。
鸭血粉丝汤是南京的代表性美食,早晨来一碗滚烫的鸭血粉丝汤,感觉特别舒畅。南京虽然有一些连锁的知名店铺,但我更偏爱朋友推荐的那家,每天本地人都挤在那里。那里的鸭血、鸭肠和鸭肝都格外鲜嫩,汤头也格外鲜美。在南京,我对这个味道有些着迷。
“蟹黄包”,靖江是个风景秀丽的小城,环境幽静、生活闲适、格调清淡。其实江苏各地都有蟹黄包,我个人更偏爱靖江的款式。这种汤包个头相当可观,面皮十分纤薄,内里盛满了鲜美的汤汁,其中包裹的蟹黄更是鲜香诱人,绝对称得上是难得的佳肴。
我特别喜欢吃面条,尝过中国各地的各种面食,虽然苏式面条名气不是最大,却有着十分独特的风味,面条的质地保持不变,而浇头的选择却极为丰富,种类多达几十种,包括焖肉、肉丝、爆鱼、块鱼、爆鳝、鳝糊、虾仁、卤鸭、壮鸡、三鲜、什锦、肚裆、白汤蹄膀面、小羊面、凤爪面等等。
个人偏爱南京鸭血粉丝汤,也喜欢靖江蟹黄包,苏式面同样值得品尝,可以尝试不同做法。
8、上海
每年都要前往上海,并且常常停留长达两个月之久。这座国际性大都市,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口。在上海,可以品尝到各式各样的地方风味菜肴和特色早餐。上海深受西方文化影响,本地传统早点逐渐减少,比较常见的有“馄饨”、“生煎馒头”以及“粢饭团”。
馄饨在上海有两种主要类型,一种是体积较小的馄饨,另一种是体积较大的馄饨。小馄饨的皮很薄,汤很鲜美,特别讲究汤的味道;大馄饨个头大,里面的馅料多,特别注重馅料的口感。上海有很多卖馄饨的地方,一些知名的老字号馄饨店在早上总是挤满了人,需要排队等候。
这种面点其实就是生煎包,只是不知何故被称为馒头,煎制火候把握得非常适宜,外皮酥脆,内含汤汁浓郁,肉馅鲜美,略带甜味,相当美味。
“粢饭团”,是以蒸制好的糯米饭为皮,包裹炸制的油条,并添加了腌菜碎、肉松、肉酱等馅料。吃上一口,糯米口感十分软糯,油条与肉酱的香气十分突出。
个人偏爱馄饨,味道很合心意。上海有众多面食店,其风格与苏州的苏式面类似,暂不赘述。
9、湖北
武汉,这座城市曾让我既喜欢又厌恶。喜欢它有很多美味佳肴;厌恶它过去是酷热之地,每年七月我都要去那里待些日子,我这个在凉爽地方长大的人被热得难受。如今武汉不再是酷热之地了,真不错。
武汉的早餐极具地方风味,初到武汉时,目睹市民边行边食面条,候车时边吃边等,乘车途中依旧品尝,令我深感惊奇。此后才明白,这种奔波中的饮食方式被当地人称作“过早”。武汉的早餐种类繁多且独具特色,常见的包括“热干面”、“豆皮”、“牛肉粉面”以及“蛋酒搭配面窝”。
我对“热干面”最初是难以适应的,为何麻汁等佐料调制的碱面会如此风靡?经过逐步认识和体验武汉的风味,持续一段时间不吃热干面后,便开始怀念它的滋味了。在武汉的市井之中,享用一碗滚烫可口的热干面,立刻会感受到浓厚的本地气息。
“豆皮”,同武汉的四大名小吃有份,外壳非常细密却味道香脆,底下垫着有嚼劲的糯米饭,还夹杂着鲜美的蘑菇、鲜嫩的竹笋和细碎的猪肉。这种食物确实很美味,看样子南方北方的人们都乐于品尝。
武汉牛肉粉面馆遍布大街小巷,店家众多,牛肉粉和面是当地一大特色,不少招牌上会标注“湖南”二字,香辣可口的牛肉粉令人垂涎,无论是清晨还是深夜,来一碗都让人倍感畅快。
这种吃法包含两种食物,一种是蛋酒,另一种是面窝。蛋酒在四川重庆等地被称为醪糟,是用糯米发酵制成的米酒。制作时,将搅打好的鸡蛋液用开水冲调成蛋花,然后加入酒酿和白糖。面窝是一种油炸食品,外层松软而中心酥脆。将这两种食物搭配在一起食用,味道相当不错。
个人喜好:热干面、牛肉粉面。尤其是牛肉粉面,吃不够!
10、重庆
曾经于山城重庆逗留数月,初抵此地时倍感雀跃,毕竟得以品尝地道的川渝火锅。闲暇时漫步于解放碑,或流连于酒肆小酌,夜晚则围炉享用火锅,生活过得十分舒坦。
起初很少吃早餐,后来因为需要早起,于是也开始尝试吃重庆人的早餐了。重庆的早餐相当不错,有油茶、重庆小面、红油抄手、咸豆花等。
“油茶”,是重庆人普遍喜欢的一种食物,是将油炸馓子用米糊浸泡后食用的,这便是油茶。但最初我的口味偏重,这种吃法我吃得不多,主要是因为它对味觉的刺激不够强烈。
"重庆小面"是我的心头好,回想从前似乎没有"重庆小面"这个叫法,当时市面上多是各种带辣味的面食,比如麻辣面、肥肠面、牛肉面等等。清晨来一碗香辣诱人的面条,感觉特别畅快淋漓,甚至一度让我忘却了自己来自山东。
“红油抄手”,这其实就是馄饨,煮熟之后淋上红油便制作完成。单独品尝这个抄手,味道或许并不突出,然而浇上红油之后便大不相同,整个麻辣鲜香的风味便显现出来。
“咸豆花”,重庆的豆花也偏咸,这种口味正合我意,甜的则不太能接受。与山东的豆腐脑不同,豆腐脑是用熬好的汤浇在豆花上,重在饮用。重庆咸豆花则侧重于配料,红油、花椒粉、盐、蒜泥、麻油等调制的汁料,汤水较少,主要是吃豆花本身。
个人偏爱吃重庆小面,还有咸豆花和红油抄手,重庆小面特别好吃,永远吃不腻。
11、浙江
我在浙江只到过杭州,停留期间连续高烧了数日,连早餐都吃不下,等身体康复后,特意四处寻找,连续几天品尝了杭州的早餐饮食,这样总算领略了当地居民享用早餐的风味。
杭州的饮食风格偏向简约,我熟识的不少本地居民都不食用生姜、大葱、蒜瓣以及芫荽。我对此颇为疑惑,这些人没有这些调味料怎能烹饪菜肴?实际上他们照样食用,在清晨的餐桌上也能常见。当地人在吃早餐时,会点选“小笼包”、“片儿川”、“煎包”等食品。
“小笼包”,这个食物我印象特别深刻,它和我在很多地方品尝到的版本差异很大。杭州制作的小笼包,其面皮并非发酵而成,而是采用未发酵的面团。更令人意外的是,它们里面竟然有汤汁。与全国普遍的款式相比,杭州的小笼包味道更为出色,不过甜度略高一些。
“片儿川”,听起来根本不像是一碗面,实际上吃才知道,这碗是雪菜肉丝面。自从在《舌2》节目中出现,它的名气就大涨。雪菜和笋片特别爽口,片儿川的清爽,不是北方人常吃面食的那种口味,他们可能不太习惯。我个人认为,这种面挺好吃的!
“葱爆煎包”这种是带葱馅的,谁说杭州人排斥葱,这不就有葱馅煎包吗,而且相当受欢迎。山东那边有炉烤包子,还有铁板锅贴,跟南方的煎包算是亲戚,吃起来完全没问题,就是略带甜味,能不能不加糖呢?
个人偏爱小笼包和片儿川,对小笼包情有独钟,以前吃的都是仿冒品。对于面食爱好者来说,片儿川不在话下。
12、福建
我在福建游览过两个地点。其一为厦门,其二为安溪。在厦门逗留的时间较为长久,而安溪则是应朋友之邀,前往其家乡体验“中国茶乡”的风土人情。总而言之,福建的饮食文化与广东颇为相似,不过也存在一些差异。
我其实偏爱闽粤地区的早餐,它温和、不急躁,吃完让人感觉很舒服。厦门的早餐我就特别喜欢。在厦门待了两个月,当地的小吃品尝了不少。厦门早餐包括:面线糊、沙茶面、鸭肉粥、扁食。
“面线糊”,这是我在厦门最为偏爱的早餐,喜爱程度让我回到山东后,仍会从网上购买“面线”,在家中尝试复刻厦门面线糊的制作方法,那是一种非常细的面条,需要用手掰成小块,汤头浓郁,里面包含鸭血,还可以添加猪小肠、瘦肉等各式食材,味道十分美妙!
“沙茶面”,这是福建的一种代表性食物,我对沙茶酱的气味不太感冒,因此,尝过一次之后就没有再去品尝过。不过,沙茶面确实是厦门当地非常出名的一种风味小吃,很多人都非常喜欢,而我却属于少数不喜欢的人。
“烧鸭粥”在鼓浪屿享有盛誉,顾客可自由挑选配料,鸭肉以及鸭肠、鸭胗、鸭肝、鸭心等丰富鸭类食材,与事先熬煮好的米粥混合,味道十分可口,用料相当丰富!
“扁食”其实指的就是馄饨,它是沙县小吃中非常有名的一种“脆馄饨”。然而在厦门,并没有吃到与众不同的“脆馄饨”,其风味和全国多数地方类似,真期待将来有机会去沙县品尝地道的。
个人喜好:面线糊、扁食。这两样都是我的最爱,无法抗拒!
13、广东
我去广东的地点包括广州、珠海、佛山、东莞。我在珠海停留过一年,在广州待了两个月,并且经常去那里。广东让我感觉非常能吃,而且吃得很大胆!当地的老居民都清楚珠海过去那条以售卖野味闻名的街道,种类繁多……
广式早茶确实非常丰富,不过寻常百姓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也缺乏相应的财力去品尝,偶尔体验一下尚可接受。在多数情况下,人们选择的只是基础的广式早餐,例如:“肠粉”、“生滚粥”、“汤粉”以及“云吞面”。
肠粉是广东地区清晨饮食的标志性食品,无论身处何地,它始终是当地居民最偏爱的早餐选择,稳居最受欢迎的榜首位置。我个人对肠粉情有独钟,各种馅料的,比如猪肉馅的、牛肉馅的、肥肠馅的,全都毫无保留地接受,纯粹就是喜爱这种味道。
"生滚粥"是用一个小砂锅来烹制,把煮熟的米粥盛入其中,再根据个人口味放入选定的配料,例如皮蛋瘦肉粥、猪肝粥、鸡肉粥、鲜虾粥、鱼片粥等等。早晨来一碗热粥,能给人带来极大的满足感。广东的粥,我非常欣赏。
“汤粉”指的是河粉、细粉、粗粉这类米粉,是用大骨汤烹制而成的汤米粉。潮汕风味的汤粉尤为出色,里面还会加入手工打制的牛肉丸、鱼丸等食材,味道极其可口。
“云吞面”,这确实是广东的代表性食物,不过,它对我的诱惑力差了些,相比之下,还是北方的馄饨、面更能引起我的兴趣。
个人偏爱吃肠粉,还有粥和汤粉,肠粉尤其令人着迷,堪称心头好,究竟是谁最早创造了肠粉,实在令人好奇,应当对那位先贤大加赞赏。
14、海南
海南要放在最后说,由于我对那里怀有难以放下的眷恋,曾在那里工作居住了六个年头,这期间的情谊十分浓厚,值得好好回味。回想起在海口度过的六年时光,那些美味可口的早餐依然清晰浮现。当地人们经常享用的早餐包括:抱罗粉、炒粉、伊面以及海南粉。
刚到海南时,对抱罗粉不太适应,觉得它就是一碗略带汤汁的食物,并非那种汤粉混合的样式。后来逐渐喜欢上了,尤其享受酸笋、酸菜、豆芽、油炸花生米和葱花香菜的搭配,再配上滚烫的卤汁,就构成了一碗非常可口的抱罗粉。
“海南粉”,实质上就是海口粉,也被称作“腌粉”,它包含“湿腌”和“干腌”两种类型。制作方法与抱罗粉类似,但它的米粉比抱罗粉更为细密,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其种类繁多的配料。这些配料包括牛肉、猪肉丝、小酸菜、熟芝麻、蒜泥、花生米、葱花、花生油以及香菜等。
“炒粉”通常指炒河粉,海口的炒河粉以配料著称,包括瘦肉、猪肝、鸡肫、腊肠、虾、青菜等,种类繁多,十分丰盛。吃一盘炒粉,再配上一小碗清汤,能够让人感到十分满足。
“伊面”是我最喜欢的面食,现在我还经常网购海南的伊面,亲手做给家人享用,味道真的非常棒。伊面可以做成“汤面”,里面包含瘦肉、猪肝、鸡肫、虾、蛤蜊和青菜等多种食材。此外,它还可以做成“炒面”,用细面条搭配丰富的配料,口感十分美味。
个人喜好:伊面、炒粉、海南粉、抱罗粉都爱吃。最爱“伊面”!
我这辈子的足迹大致就是如此了,现在先来谈谈早餐,正餐和地方风味美食留待下次再讲,您有机会去这些地方时,别忘了品尝我推荐的这些佳肴,若是有意,请务必收藏,另外,还有哪些美味佳肴,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继续补充。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提醒: 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娱乐之家人才站上看到的! | |
发布者所在地区(仅供参考):,IP:10.3.143.65 |
14个省份经典早餐大集合,旅行必备!有你家乡的吗?
向您提供最新的饮食信息,分享家庭最有效的做菜方法,请关注「辣爸食堂」,享受美满生活。
谈到早餐,中国南北方地区之间的不同非常明显,各有各的饮食习惯。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造就了各地独特的饮食文化。这也充分展现了中华烹饪文化的丰富多彩。
因为工作与生活的需要,我游历了中国的众多省份,机缘巧合下欣赏了各地的特色食物和自然风光,足迹遍布山东、东北、青海、陕西、北京、河南、重庆、江苏、上海、浙江、湖北、福建、广东、海南这十四个省级行政区。
各省饮食风俗各异,即便是同一省份的不同城市,口味也大相径庭。我这就说说去过的那些地方,品尝过哪些令人难忘的早间食品。务必记下,您若有机会前往,定要体验一番。
1、山东
我来自山东,济南、青岛、威海等地的早餐,相对比较古老,主要以豆腐脑、甜沫、油条、肉烧饼等为主食。
鲁西南地区比较有特点:
临沂的“牛肉糁”,是用多种中药材配合牛大骨、牛肉和麦仁精心烹煮而成的。当地许多居民习惯在凌晨三点多起床,只为能够品尝到“头一锅”糁,这已成为他们的日常习惯。
济宁有特色小吃叫“鸡肉糁”,当地制作的糁汤中鸡肉糁很常见。这种糁汤色泽淡雅,味道鲜美。济宁人吃糁的习惯由来已久,一直延续至今,是当地人最偏爱的早餐选择。
菏泽单县的羊肉汤,是中国国内唯一入选“中华名菜谱”并被称作“中华第一汤”的羊肉汤,是当地居民的最爱;曹县则有一种“鱼汤”,其做法与河南胡辣汤相似,汤面上撒着炸得酥脆的小鱼,吃起来风味十分独特。
个人偏爱,自幼便钟情的“豆腐脑”堪称心头好,单县羊汤、临沂的牛肉糁、曹县的鱼汤同样令人称道。
2、东北
我在东三省之中,只到过辽宁的大连,对于其他地方因为未曾踏足,难以妄加评判,不过东北的朋友却相当多,从最北边的黑龙江漠河,一直到南边的大连,都有许多相识多年的挚友。
东北地区的一日之始饮食较为守旧,与山东东部地区的习惯类似,同样包含豆汁儿、脑花、炸糕、米汤、水饺、烙饼等食品。
大连的早餐与青岛差别不大,两者情况相似。首选是豆腐脑,大连似乎比青岛更偏爱这种食物。或许是因为青岛有甜沫,它吸引了部分原本属于青岛的食客,所以产生了这样的印象。
个人喜好:喜欢大连的豆腐脑,反正对于豆腐脑我是无法抗拒。
3、青海
二零一九年领着家人进行了青海自驾之旅,并非全程自己开车,是在抵达西宁后租借车辆再进行环湖游览。从西宁开始,沿大圈路线行驶,西部抵达茶卡盐湖,北部到达祁连县的卓尔山,总里程超过一千四百公里。品尝了众多青海地方风味小吃。
青海的别样风味暂且搁置,单论青海的晨间食事。当地特有的早餐,透着十足的大西北韵味。用油量多,配料足。常吃素淡食物的人或许不适应,可对偏爱荤腥之辈而言,正合心意。
以西宁为例,当地早餐以多种面食为主,其中“牛肉面”最为常见,此外还有“牛羊杂碎汤”和“抓面”也很受欢迎。
“牛肉面”,也就是大家熟悉的“牛肉拉面”,是西宁人每天早上必吃的早餐。
“牛羊杂碎汤”,指的是牛羊的内部器官、牛羊头部的肉质等食材,将这些食材在滚烫的汤汁中多次汆烫,最终盛入一个大碗中,加入葱花后即可享用。
制作面条的方式很特别,先把煮熟的面条用热汤再加热,可以根据个人口味添加羊杂、羊头肉等不同肉类,最后放入辣椒、蒜蓉等调味料即可完成。
个人偏爱羊杂汤和牛面,青海的牛面虽非兰州风味,却同样美味。
4、陕西
西安于2019年造访,此城乃保存最为完好的十三朝故都,亦是历史文化荟萃之地,定需携家人一游。此举对拓展子女眼界大有裨益。游览西安期间,品尝当地风味小吃实属必要。
在西安逗留数日,每日都变换着口味品尝,尤其在早餐时段,尝试了各式各样的食物,诸如“肉丸胡辣汤”、“菜肉夹馍”、“豆腐脑”以及“油茶麻花”。
这种胡辣汤彻底改变了我对胡辣汤的认知,与河南地区的胡辣汤迥然不同,里面包含着弹牙的肉丸,以及胡萝卜、芹菜等各式蔬菜,再淋上鲜红的辣椒油,味道非常诱人,河南胡辣汤偏重刺激感,而西安胡辣汤则更注重香味,并且用料更加丰盛。
“豆腐脑”,它的汤汁非常浓稠,里面还加了香菇、木耳碎这些食材,对于爱吃豆腐脑的我来说,确实能够很好地满足我的食欲。
“油茶麻花”,说实话,我并不怎么喜欢,不过它确实很有个性,油茶里面泡着香脆的麻花,麻花在油茶里会变得软和,再吃的时候,油香、芝麻花生碎的香味,还有干果的香味,确实很香浓。
“菜、肉夹馍”,到了西安才明白,原来肉夹馍可以自由搭配,原来肉夹馍不仅可以夹肉,还能夹各种蔬菜。简而言之,给西安人一个馍,他能夹来各式各样的馅料。
个人偏爱肉丸胡辣汤,还有菜肉夹馍,特别中意那种可以自己挑选馅料的菜肉夹馍,味道非常棒!
5、北京
去北京出差是常事,一年里往返多次,每次停留时间都不短,曾经最久连续待了两个月,当地有名的美味几乎都品尝过了。说起北京人吃早点,真是有独特的讲究,他们会详细道来其中的门道,这便是北京人的特点。我特别爱听北京人聊天,他们的话语特别风趣幽默。
北京地区的早餐种类相当丰富,作为国家的中心,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地方特色食品,下面列举几种具有北京地方特色的早餐,包括炒肝、豆汁和卤煮。
这道菜很有特色,它并非通过炒制完成,而是采用煮法制作,为何名称中包含“炒”字至今成谜。北京人称此菜为“无心无肺”,确实其原料并非猪心或猪肺,而是由猪大肠和猪肝构成。汤汁是用绿豆淀粉调制的,浓稠而香气扑鼻,颇具风味,确实令人感到有趣。
“豆汁儿”,要说起它,我觉得还是得听从他人的建议,大家普遍认为外地人肯定接受不了,就连北京本地年轻人也大多喝不惯。我没把大家的意见当回事,结果尝了一口就再也喝不下去了,里面有种酸味儿还带着馊味儿,确实难以适应,我最终认输了。
“卤煮”确实很美味,以前我早上根本吃不了,多年四处奔波后消化系统变得很适应,早上喝一碗卤煮吃完感觉非常舒畅。里面有猪肠、猪肺这些猪的内脏,还有炸豆腐,偶尔也有五花肉,汤头特别浓郁,肥肠的味道十足,香气扑鼻。
个人偏爱烹调过的猪肝和酱汁水煮物,认为这种食物若非作为早间点心,亦可作为佐酒的佳肴。
6、河南
郑州去过三次左右,其中两次待了半个多月,河南朋友非常热情,在郑州整天变换着吃喝花样,常常喝醉,因此早餐吃得很少,每天上午多数时间用来睡觉解酒,有时会勉强支撑着起来品尝当地特色早餐。
郑州人早上吃得最多的是“胡辣汤”,这种汤在郑州随处可见。街头巷尾到处都是卖这种汤的店铺,大排档尤其多。这些店很多是用地名或者人名来命名的,其中不乏一些有名的老字号和老店。除了胡辣汤,还有一种是叫“豆沫”,这也是河南地区传统的早餐食品之一。
胡辣汤,河南风味的那种让我尝到了真谛,先前在山东喝的其实并非正宗胡辣汤。郑州这家胡辣汤是用大骨头熬成的锅底,里面混杂着肉块、木耳、黄花菜、粉条以及面筋等食材。初尝时被辛辣呛到,又麻又辣,颇为惊讶。品尝之下,汤体浓稠且香气扑鼻,搭配葱油饼风味绝佳,饮后胃部感到温暖,浑身微微出汗,我觉得它堪称“解酒佳品”。
豆沫这个名字的由来不清楚,可能是因为里面添加了较多黄豆,和山东的甜沫类似,它们都是用小米面熬制而成,里面包含花生、菠菜、粉丝以及豆腐皮。
个人喜好:胡辣汤。真的是很好喝,非常暖胃,就是有点辣。
7、江苏
我在江苏游历过很多地方,包括徐州、连云港、扬州、泰州、南京、无锡、苏州。南京、无锡、苏州这几个地方,我经常前往,并且停留的时间较长。江苏确实是个好地方,那里的江南水乡风光旖旎,美味佳肴琳琅满目,同时也是著名的中国八大菜系之一苏菜的发源地。
江苏的知名美食不胜枚举,难以全部罗列出来,下面列举几道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菜肴。南京的鸭血粉丝汤独具风味,泰州靖江的蟹黄包和苏式面条同样令人难忘。无锡的小笼包享有盛誉,不过其甜度较高,很多人难以适应,无锡居民反而是全国范围内喜爱甜食程度最深的人群。
鸭血粉丝汤是南京的代表性美食,早晨来一碗滚烫的鸭血粉丝汤,感觉特别舒畅。南京虽然有一些连锁的知名店铺,但我更偏爱朋友推荐的那家,每天本地人都挤在那里。那里的鸭血、鸭肠和鸭肝都格外鲜嫩,汤头也格外鲜美。在南京,我对这个味道有些着迷。
“蟹黄包”,靖江是个风景秀丽的小城,环境幽静、生活闲适、格调清淡。其实江苏各地都有蟹黄包,我个人更偏爱靖江的款式。这种汤包个头相当可观,面皮十分纤薄,内里盛满了鲜美的汤汁,其中包裹的蟹黄更是鲜香诱人,绝对称得上是难得的佳肴。
我特别喜欢吃面条,尝过中国各地的各种面食,虽然苏式面条名气不是最大,却有着十分独特的风味,面条的质地保持不变,而浇头的选择却极为丰富,种类多达几十种,包括焖肉、肉丝、爆鱼、块鱼、爆鳝、鳝糊、虾仁、卤鸭、壮鸡、三鲜、什锦、肚裆、白汤蹄膀面、小羊面、凤爪面等等。
个人偏爱南京鸭血粉丝汤,也喜欢靖江蟹黄包,苏式面同样值得品尝,可以尝试不同做法。
8、上海
每年都要前往上海,并且常常停留长达两个月之久。这座国际性大都市,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口。在上海,可以品尝到各式各样的地方风味菜肴和特色早餐。上海深受西方文化影响,本地传统早点逐渐减少,比较常见的有“馄饨”、“生煎馒头”以及“粢饭团”。
馄饨在上海有两种主要类型,一种是体积较小的馄饨,另一种是体积较大的馄饨。小馄饨的皮很薄,汤很鲜美,特别讲究汤的味道;大馄饨个头大,里面的馅料多,特别注重馅料的口感。上海有很多卖馄饨的地方,一些知名的老字号馄饨店在早上总是挤满了人,需要排队等候。
这种面点其实就是生煎包,只是不知何故被称为馒头,煎制火候把握得非常适宜,外皮酥脆,内含汤汁浓郁,肉馅鲜美,略带甜味,相当美味。
“粢饭团”,是以蒸制好的糯米饭为皮,包裹炸制的油条,并添加了腌菜碎、肉松、肉酱等馅料。吃上一口,糯米口感十分软糯,油条与肉酱的香气十分突出。
个人偏爱馄饨,味道很合心意。上海有众多面食店,其风格与苏州的苏式面类似,暂不赘述。
9、湖北
武汉,这座城市曾让我既喜欢又厌恶。喜欢它有很多美味佳肴;厌恶它过去是酷热之地,每年七月我都要去那里待些日子,我这个在凉爽地方长大的人被热得难受。如今武汉不再是酷热之地了,真不错。
武汉的早餐极具地方风味,初到武汉时,目睹市民边行边食面条,候车时边吃边等,乘车途中依旧品尝,令我深感惊奇。此后才明白,这种奔波中的饮食方式被当地人称作“过早”。武汉的早餐种类繁多且独具特色,常见的包括“热干面”、“豆皮”、“牛肉粉面”以及“蛋酒搭配面窝”。
我对“热干面”最初是难以适应的,为何麻汁等佐料调制的碱面会如此风靡?经过逐步认识和体验武汉的风味,持续一段时间不吃热干面后,便开始怀念它的滋味了。在武汉的市井之中,享用一碗滚烫可口的热干面,立刻会感受到浓厚的本地气息。
“豆皮”,同武汉的四大名小吃有份,外壳非常细密却味道香脆,底下垫着有嚼劲的糯米饭,还夹杂着鲜美的蘑菇、鲜嫩的竹笋和细碎的猪肉。这种食物确实很美味,看样子南方北方的人们都乐于品尝。
武汉牛肉粉面馆遍布大街小巷,店家众多,牛肉粉和面是当地一大特色,不少招牌上会标注“湖南”二字,香辣可口的牛肉粉令人垂涎,无论是清晨还是深夜,来一碗都让人倍感畅快。
这种吃法包含两种食物,一种是蛋酒,另一种是面窝。蛋酒在四川重庆等地被称为醪糟,是用糯米发酵制成的米酒。制作时,将搅打好的鸡蛋液用开水冲调成蛋花,然后加入酒酿和白糖。面窝是一种油炸食品,外层松软而中心酥脆。将这两种食物搭配在一起食用,味道相当不错。
个人喜好:热干面、牛肉粉面。尤其是牛肉粉面,吃不够!
10、重庆
曾经于山城重庆逗留数月,初抵此地时倍感雀跃,毕竟得以品尝地道的川渝火锅。闲暇时漫步于解放碑,或流连于酒肆小酌,夜晚则围炉享用火锅,生活过得十分舒坦。
起初很少吃早餐,后来因为需要早起,于是也开始尝试吃重庆人的早餐了。重庆的早餐相当不错,有油茶、重庆小面、红油抄手、咸豆花等。
“油茶”,是重庆人普遍喜欢的一种食物,是将油炸馓子用米糊浸泡后食用的,这便是油茶。但最初我的口味偏重,这种吃法我吃得不多,主要是因为它对味觉的刺激不够强烈。
"重庆小面"是我的心头好,回想从前似乎没有"重庆小面"这个叫法,当时市面上多是各种带辣味的面食,比如麻辣面、肥肠面、牛肉面等等。清晨来一碗香辣诱人的面条,感觉特别畅快淋漓,甚至一度让我忘却了自己来自山东。
“红油抄手”,这其实就是馄饨,煮熟之后淋上红油便制作完成。单独品尝这个抄手,味道或许并不突出,然而浇上红油之后便大不相同,整个麻辣鲜香的风味便显现出来。
“咸豆花”,重庆的豆花也偏咸,这种口味正合我意,甜的则不太能接受。与山东的豆腐脑不同,豆腐脑是用熬好的汤浇在豆花上,重在饮用。重庆咸豆花则侧重于配料,红油、花椒粉、盐、蒜泥、麻油等调制的汁料,汤水较少,主要是吃豆花本身。
个人偏爱吃重庆小面,还有咸豆花和红油抄手,重庆小面特别好吃,永远吃不腻。
11、浙江
我在浙江只到过杭州,停留期间连续高烧了数日,连早餐都吃不下,等身体康复后,特意四处寻找,连续几天品尝了杭州的早餐饮食,这样总算领略了当地居民享用早餐的风味。
杭州的饮食风格偏向简约,我熟识的不少本地居民都不食用生姜、大葱、蒜瓣以及芫荽。我对此颇为疑惑,这些人没有这些调味料怎能烹饪菜肴?实际上他们照样食用,在清晨的餐桌上也能常见。当地人在吃早餐时,会点选“小笼包”、“片儿川”、“煎包”等食品。
“小笼包”,这个食物我印象特别深刻,它和我在很多地方品尝到的版本差异很大。杭州制作的小笼包,其面皮并非发酵而成,而是采用未发酵的面团。更令人意外的是,它们里面竟然有汤汁。与全国普遍的款式相比,杭州的小笼包味道更为出色,不过甜度略高一些。
“片儿川”,听起来根本不像是一碗面,实际上吃才知道,这碗是雪菜肉丝面。自从在《舌2》节目中出现,它的名气就大涨。雪菜和笋片特别爽口,片儿川的清爽,不是北方人常吃面食的那种口味,他们可能不太习惯。我个人认为,这种面挺好吃的!
“葱爆煎包”这种是带葱馅的,谁说杭州人排斥葱,这不就有葱馅煎包吗,而且相当受欢迎。山东那边有炉烤包子,还有铁板锅贴,跟南方的煎包算是亲戚,吃起来完全没问题,就是略带甜味,能不能不加糖呢?
个人偏爱小笼包和片儿川,对小笼包情有独钟,以前吃的都是仿冒品。对于面食爱好者来说,片儿川不在话下。
12、福建
我在福建游览过两个地点。其一为厦门,其二为安溪。在厦门逗留的时间较为长久,而安溪则是应朋友之邀,前往其家乡体验“中国茶乡”的风土人情。总而言之,福建的饮食文化与广东颇为相似,不过也存在一些差异。
我其实偏爱闽粤地区的早餐,它温和、不急躁,吃完让人感觉很舒服。厦门的早餐我就特别喜欢。在厦门待了两个月,当地的小吃品尝了不少。厦门早餐包括:面线糊、沙茶面、鸭肉粥、扁食。
“面线糊”,这是我在厦门最为偏爱的早餐,喜爱程度让我回到山东后,仍会从网上购买“面线”,在家中尝试复刻厦门面线糊的制作方法,那是一种非常细的面条,需要用手掰成小块,汤头浓郁,里面包含鸭血,还可以添加猪小肠、瘦肉等各式食材,味道十分美妙!
“沙茶面”,这是福建的一种代表性食物,我对沙茶酱的气味不太感冒,因此,尝过一次之后就没有再去品尝过。不过,沙茶面确实是厦门当地非常出名的一种风味小吃,很多人都非常喜欢,而我却属于少数不喜欢的人。
“烧鸭粥”在鼓浪屿享有盛誉,顾客可自由挑选配料,鸭肉以及鸭肠、鸭胗、鸭肝、鸭心等丰富鸭类食材,与事先熬煮好的米粥混合,味道十分可口,用料相当丰富!
“扁食”其实指的就是馄饨,它是沙县小吃中非常有名的一种“脆馄饨”。然而在厦门,并没有吃到与众不同的“脆馄饨”,其风味和全国多数地方类似,真期待将来有机会去沙县品尝地道的。
个人喜好:面线糊、扁食。这两样都是我的最爱,无法抗拒!
13、广东
我去广东的地点包括广州、珠海、佛山、东莞。我在珠海停留过一年,在广州待了两个月,并且经常去那里。广东让我感觉非常能吃,而且吃得很大胆!当地的老居民都清楚珠海过去那条以售卖野味闻名的街道,种类繁多……
广式早茶确实非常丰富,不过寻常百姓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也缺乏相应的财力去品尝,偶尔体验一下尚可接受。在多数情况下,人们选择的只是基础的广式早餐,例如:“肠粉”、“生滚粥”、“汤粉”以及“云吞面”。
肠粉是广东地区清晨饮食的标志性食品,无论身处何地,它始终是当地居民最偏爱的早餐选择,稳居最受欢迎的榜首位置。我个人对肠粉情有独钟,各种馅料的,比如猪肉馅的、牛肉馅的、肥肠馅的,全都毫无保留地接受,纯粹就是喜爱这种味道。
"生滚粥"是用一个小砂锅来烹制,把煮熟的米粥盛入其中,再根据个人口味放入选定的配料,例如皮蛋瘦肉粥、猪肝粥、鸡肉粥、鲜虾粥、鱼片粥等等。早晨来一碗热粥,能给人带来极大的满足感。广东的粥,我非常欣赏。
“汤粉”指的是河粉、细粉、粗粉这类米粉,是用大骨汤烹制而成的汤米粉。潮汕风味的汤粉尤为出色,里面还会加入手工打制的牛肉丸、鱼丸等食材,味道极其可口。
“云吞面”,这确实是广东的代表性食物,不过,它对我的诱惑力差了些,相比之下,还是北方的馄饨、面更能引起我的兴趣。
个人偏爱吃肠粉,还有粥和汤粉,肠粉尤其令人着迷,堪称心头好,究竟是谁最早创造了肠粉,实在令人好奇,应当对那位先贤大加赞赏。
14、海南
海南要放在最后说,由于我对那里怀有难以放下的眷恋,曾在那里工作居住了六个年头,这期间的情谊十分浓厚,值得好好回味。回想起在海口度过的六年时光,那些美味可口的早餐依然清晰浮现。当地人们经常享用的早餐包括:抱罗粉、炒粉、伊面以及海南粉。
刚到海南时,对抱罗粉不太适应,觉得它就是一碗略带汤汁的食物,并非那种汤粉混合的样式。后来逐渐喜欢上了,尤其享受酸笋、酸菜、豆芽、油炸花生米和葱花香菜的搭配,再配上滚烫的卤汁,就构成了一碗非常可口的抱罗粉。
“海南粉”,实质上就是海口粉,也被称作“腌粉”,它包含“湿腌”和“干腌”两种类型。制作方法与抱罗粉类似,但它的米粉比抱罗粉更为细密,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其种类繁多的配料。这些配料包括牛肉、猪肉丝、小酸菜、熟芝麻、蒜泥、花生米、葱花、花生油以及香菜等。
“炒粉”通常指炒河粉,海口的炒河粉以配料著称,包括瘦肉、猪肝、鸡肫、腊肠、虾、青菜等,种类繁多,十分丰盛。吃一盘炒粉,再配上一小碗清汤,能够让人感到十分满足。
“伊面”是我最喜欢的面食,现在我还经常网购海南的伊面,亲手做给家人享用,味道真的非常棒。伊面可以做成“汤面”,里面包含瘦肉、猪肝、鸡肫、虾、蛤蜊和青菜等多种食材。此外,它还可以做成“炒面”,用细面条搭配丰富的配料,口感十分美味。
个人喜好:伊面、炒粉、海南粉、抱罗粉都爱吃。最爱“伊面”!
我这辈子的足迹大致就是如此了,现在先来谈谈早餐,正餐和地方风味美食留待下次再讲,您有机会去这些地方时,别忘了品尝我推荐的这些佳肴,若是有意,请务必收藏,另外,还有哪些美味佳肴,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继续补充。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发现更多资讯 >>
友情链接:
娱乐之家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