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资讯 > 月饼为何能成为新疆和田人的日常点心?背后原因引人深思
更新时间:2025-09-15 23:01:21 信息编号:73717

月饼为何能成为新疆和田人的日常点心?背后原因引人深思

浏览人气:4

月饼为何能成为新疆和田人的日常点心?背后原因引人深思

中秋时节观赏明月,品尝月饼,属于华夏民族的一项古老风俗,不过,在新疆和田地区,月饼的食用范围已不局限于中秋,它更像是融入了当地居民日常饮食生活的常年伴侣,不论寒来暑往,餐餐可见。

何时成为日常点心?

新疆南部的和田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通道,是众多民族聚集、多种文明交汇的场所。不同的文化成分在此相互影响,融合,形成了和田文化包容万象的特点。发源于昆仑山脉的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两者汇合成为和田河,灌溉着散落的绿洲,创造了当地平静祥和的生活氛围。

和田博物馆馆藏的清代月饼模具(左一)。崔杰 摄

和田博物馆藏有一件重要文物,这件文物是1984年在洛浦县普拉1号墓地出土的黍饼。该黍饼的历史可追溯至两千多年前的遥远年代。考古发现表明,原产于华北地区的黍,在青铜时期已经传播到了和田地区。此后,黍逐渐成为当地居民日常饮食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博物馆内部,还存放着一件清代月饼模具,模具中心镌刻着“广式旦黄”四个字。这件在和田地区出土的模具,据讲解员介绍,体现了中原地区的传统风俗传播到了新疆,是民族交融与文化归属的重要证明。

新国家成立,月饼还是当地民众中秋节时不可或缺的甜品。和田的老人都清楚记得,六十至七十年代计划经济阶段,月饼有数量限制,每家每户需凭票领取月饼。改革开放以来,和田的月饼制作企业慢慢增多,种类也越来越多。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民众生活条件变好,具有和田风味的“土月饼”,变成了当地餐桌上经常吃到的美味。

为何成为常备美食?

和田民众偏爱糖食,糕点铺里各式糕点品种丰富,常被端上桌;和田民众也钟爱果干,包括核桃、葡萄干、扁桃以及玫瑰酱,常作为每日膳食的配料。

月饼,既满足了当地居民对饮食的喜好,也符合他们对营养均衡的要求。为此,他们改进了月饼的制作方法,最终创造出一种博采众长的和田特色“土月饼”。

和田市那家古丽卡提卡提月饼铺子,馕和月饼都特别受欢迎,是当地的热门小吃。王小军拍的

所谓“土”,就是做法讲究,注重天然纯净。和田土月饼的成分只有面粉和植物油,再添核桃仁、玫瑰花酱和鸡蛋,力求“不甜、不油、不腻”。

2007年成立的“古丽卡提卡提月饼店”,是当地颇具名气的甜品经营场所。负责人加米拉·阿布杜艾力向我们说明,由于销售业绩逐年攀升,2020年她将原本的家庭式小作坊改建为现代化的生产场地,显著提升了制作效率。现在,公司拥有大约100位工作人员,每日平均售出将近一千块月饼,每逢中秋佳节常常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消费者必须提前一个月进行订购。

和田土月饼不仅味道好,而且对身体有益,因此很受来自中国内地的游客欢迎。借助像淘宝、抖音这样的线上渠道,加米拉·阿布杜艾力每天都要把超过五百块月饼寄往北京、上海、天津、黑龙江这些地方。

听说,和田每个县都有这类制作月饼的食品加工企业。

用核桃仁做馅是和田月饼的特色。王小军 摄

在和田遇见“美美与共”

四月份已经过去一半,距离端午节还剩一个半月的时间。我们经过调查发现,和田市的各个角落,许多小摊贩都在售卖粽子。然而当地居民表示,在和田,人们并不仅仅在端午期间食用粽子,一年当中任何时节都能购买到。不过和田人把传统的粽子同本地特色融合在一起,使得酸奶、玫瑰花和粽子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掀开竹叶,取出米包,置于浅碟之中,再搭配上酸奶、玫瑰酱、蜜糖等当地物产,便制成了另一种和田风味小吃。和田民众十分喜爱,远方访客也争相采购,已然是独具一格的“热门美味”。

从中原走向西域,从节日必备到日常享用,怎样融合各种风味,使中华饮食传统不断延续并焕发新生,我们在和田看到了“和谐共存”的饮食篇章。

同城信息网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提醒: 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娱乐之家人才站上看到的!
发布者所在地区(仅供参考),IP:10.3.143.65
三个小贴士:求职如何简单的识别信息的真假[?]
本信息来源于娱乐之家人才站 www.ylzjrcz.com
1、打电话/QQ咨询时,应第一时间询问清楚具体的情况。例如:询问具体的场所名字/具体地址/等等常规的信息问题。
2、询问得到的信息,可发给各大QQ群/朋友进行询问,以及多方面/多网站/多渠道进行参考求证,综合各方面考察清楚。
3、内容只供参考,一切三思而后行。如发现此信息涉及虚假,违规等内容问题,请第一时间向本站进行举报! 本文来自:娱乐之家人才站(夜场首选平台)
友情提醒:友情提醒 :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娱乐之家资讯网www.ylzjrcz.com
特别提示:求职请提高警惕,谨防网络诈骗
娱乐之家资讯网

月饼为何能成为新疆和田人的日常点心?背后原因引人深思

发布时间:2025-09-15 23:01:21

月饼为何能成为新疆和田人的日常点心?背后原因引人深思

中秋时节观赏明月,品尝月饼,属于华夏民族的一项古老风俗,不过,在新疆和田地区,月饼的食用范围已不局限于中秋,它更像是融入了当地居民日常饮食生活的常年伴侣,不论寒来暑往,餐餐可见。

何时成为日常点心?

新疆南部的和田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通道,是众多民族聚集、多种文明交汇的场所。不同的文化成分在此相互影响,融合,形成了和田文化包容万象的特点。发源于昆仑山脉的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两者汇合成为和田河,灌溉着散落的绿洲,创造了当地平静祥和的生活氛围。

和田博物馆馆藏的清代月饼模具(左一)。崔杰 摄

和田博物馆藏有一件重要文物,这件文物是1984年在洛浦县普拉1号墓地出土的黍饼。该黍饼的历史可追溯至两千多年前的遥远年代。考古发现表明,原产于华北地区的黍,在青铜时期已经传播到了和田地区。此后,黍逐渐成为当地居民日常饮食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博物馆内部,还存放着一件清代月饼模具,模具中心镌刻着“广式旦黄”四个字。这件在和田地区出土的模具,据讲解员介绍,体现了中原地区的传统风俗传播到了新疆,是民族交融与文化归属的重要证明。

新国家成立,月饼还是当地民众中秋节时不可或缺的甜品。和田的老人都清楚记得,六十至七十年代计划经济阶段,月饼有数量限制,每家每户需凭票领取月饼。改革开放以来,和田的月饼制作企业慢慢增多,种类也越来越多。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民众生活条件变好,具有和田风味的“土月饼”,变成了当地餐桌上经常吃到的美味。

为何成为常备美食?

和田民众偏爱糖食,糕点铺里各式糕点品种丰富,常被端上桌;和田民众也钟爱果干,包括核桃、葡萄干、扁桃以及玫瑰酱,常作为每日膳食的配料。

月饼,既满足了当地居民对饮食的喜好,也符合他们对营养均衡的要求。为此,他们改进了月饼的制作方法,最终创造出一种博采众长的和田特色“土月饼”。

和田市那家古丽卡提卡提月饼铺子,馕和月饼都特别受欢迎,是当地的热门小吃。王小军拍的

所谓“土”,就是做法讲究,注重天然纯净。和田土月饼的成分只有面粉和植物油,再添核桃仁、玫瑰花酱和鸡蛋,力求“不甜、不油、不腻”。

2007年成立的“古丽卡提卡提月饼店”,是当地颇具名气的甜品经营场所。负责人加米拉·阿布杜艾力向我们说明,由于销售业绩逐年攀升,2020年她将原本的家庭式小作坊改建为现代化的生产场地,显著提升了制作效率。现在,公司拥有大约100位工作人员,每日平均售出将近一千块月饼,每逢中秋佳节常常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消费者必须提前一个月进行订购。

和田土月饼不仅味道好,而且对身体有益,因此很受来自中国内地的游客欢迎。借助像淘宝、抖音这样的线上渠道,加米拉·阿布杜艾力每天都要把超过五百块月饼寄往北京、上海、天津、黑龙江这些地方。

听说,和田每个县都有这类制作月饼的食品加工企业。

用核桃仁做馅是和田月饼的特色。王小军 摄

在和田遇见“美美与共”

四月份已经过去一半,距离端午节还剩一个半月的时间。我们经过调查发现,和田市的各个角落,许多小摊贩都在售卖粽子。然而当地居民表示,在和田,人们并不仅仅在端午期间食用粽子,一年当中任何时节都能购买到。不过和田人把传统的粽子同本地特色融合在一起,使得酸奶、玫瑰花和粽子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掀开竹叶,取出米包,置于浅碟之中,再搭配上酸奶、玫瑰酱、蜜糖等当地物产,便制成了另一种和田风味小吃。和田民众十分喜爱,远方访客也争相采购,已然是独具一格的“热门美味”。

从中原走向西域,从节日必备到日常享用,怎样融合各种风味,使中华饮食传统不断延续并焕发新生,我们在和田看到了“和谐共存”的饮食篇章。

同城信息网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推荐阅读

更多

发现更多资讯 >>

友情链接:

娱乐之家资讯网

COPYRIGHT © 2021 娱乐之家资讯网 版权所有

有什么问题加客服微信咨询:zx81024163

浙ICP备2021028673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2020019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