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9-18 18:02:14 | 信息编号:73882 |
去趟绵阳惊觉当地人超会吃,这10样小吃竟秒杀成都重庆
说真的,每次跟朋友聊起四川美食,话题总是绕不开成都和重庆。
火锅、串串、小面,这些称谓似乎已经牢牢刻在了四川佳肴的版图上。
上月偶然在绵阳逗留数日,我才恍然察觉,原来我们全都理解错了!
要论吃得刁,吃得精,绵阳人那才是深藏不露的绝顶高手。
这个城市,从外表看是现代化都市,生活相当舒适,实际上却是一个深受米粉、肥肠、锅盔以及各式奇特食物浸润的市井。
在绵阳的那段日子,我仿佛成了误入米仓的田鼠,时时刻刻都在啃咬东西,从清晨到黄昏,嘴巴几乎没有停歇过。
今日将此番“增重之行”的妙品取出,这十种绵阳土著珍藏的佳肴,单是随便拿出一种,便足以令成都重庆的同类点心相形见绌。
不信?你往下看。
一、绵阳米粉:唤醒灵魂的清晨交响曲
到绵阳不吃米粉,约等于白来。
到了绵yang这个地方,随便找一位当地居民进行询问,他们都会给出同样的回答。
但是我想表达的是,绵阳米粉,品尝的并非只是一份粉食,而是当地居民的一种生活习俗。
天色刚亮,凌晨四五点钟,那些外表普通的米粉铺子前已经显现出一些活动迹象。
我寻的那家铺子,名叫“高水杨米粉”,传说是本地食客的心头好。店面窄小得可怜,几案子就设在路边,可那锅彻夜炖煮的肉汤香气,竟能飘过马路,把人勾得心神荡漾。
这里的米粉分红汤、清汤和对浇。
我必须告诉你,一定要尝试对浇!
一部分是炖得酥烂的牛块,另一部分是清脆的竹笋或海菜,浓郁的红油与清淡的鲜汤在同一个容器里交融,堪称舌尖的享受。
粉末极为细腻,极易吸附汤汁,吸溜一口,灼热的汤汁、绵软的米粉、酥烂的牛肉交融在一起,那种劲道十足的感觉,立刻让你从昏昏欲睡中清醒过来。
成都的麻辣面,重庆的酸辣粉,相比之下,确实,差了些许那种震撼心灵的市井味道。
二、江油肥肠:肥肠爱好者的终极梦想
江油由绵阳代为管理,不过江油肥肠的声誉,早已传遍全川。
在绵阳市区,好吃的肥肠馆子也遍地都是。
我吃的那个地方位于一个老旧小区的底层,没有任何像样的标识,只有一块红色的布条,上面印着“江油肥肠”四个字。
老板是个不苟言笑的大叔,但手上的活儿是真地道。
他家的猪肠采用了先腌制再烧烤的烹饪方式,清洗得极为彻底,完全没有腥臊气味。
这道菜是餐厅的看家菜,上来时是一整盘,色泽红润,光洁油亮,盘中还伴着炖得酥烂的芸豆。
你拿起一片,表面略带嚼劲,里面却软嫩如豆腐,稍用牙齿一咬便化在口中,那混合了多种香料的浓郁气息和油脂的醇厚滋味立刻充满口腔,再配上一碗白米饭,我跟你说,我独自一人可以吃下整整三碗。
成都的油面,主要品尝的是香辣之味,肠段只是辅助成分。不过在此地,肠段才是毋庸置疑的中心,那股纯粹的、经过用心制作的原始风味,着实令人着迷。
三、冷沾沾:极具仪式感的市井小吃
这个东西,我第一次听名字的时候,完全不知道是啥。
等我坐到摊子前,才明白过来。
就是将多种蔬菜,诸如土豆片、藕片、海带、豆皮,用细长的竹签一一穿好,然后排列在一个大型的竹制容器中,供人自由挑选所需。
重点在于那个“沾沾”。
每张桌子上都放着一个装满红油调料的大碗,里面掺杂着碎花生、芝麻、葱花和蒜蓉,气味非常浓郁。
那个摊位就在马家巷旁边,是一位阿姨开设的,客流量非常大,经常需要等候才能购买。
取许多串好的食材,浸入调味液中,使其表面均匀沾上酱汁,再将其放入口中。
新鲜的蔬菜搭配上味道浓郁的调料,味道变化很多样。特别之处在于,它一点也不腻,怎么吃都不会觉得有负担。
这种吃法,油润感没有成都的钵钵鸡那么重,风味却比重庆的麻辣烫更清新,选择也更为随心所欲。
四、梓潼酥饼:一口掉渣的香甜记忆
梓潼也是绵阳下面的一个县。
这个酥饼,名气没有米粉和肥肠那么大,但绝对是隐藏的王者。
我在路边一个糕点铺子买的,铺子很老旧,看起来开了不少年头。
酥饼是手工做的,有很多层,薄如蝉翼。
有咸口的,也有甜口的。我买的是椒盐味的。
拿在手上热乎乎的,轻轻一掰,酥皮就簌簌地往下掉。
用力啃下一口,外壳的酥松与中心的味道融合,口中充满麦香烘烤的气息,还有芝麻散发出的馥郁芬芳。
它的甜度并不像许多糕点那样过于浓烈,而是散发出一种恰到好处的芬芳,让人吃完一个后忍不住想要继续品尝。
这种朴实无华的手工点心,现在真的越来越少了。
五、席凉粉:一碗凉粉里的百年传承
绵阳人吃凉粉,也吃出了花。
最有名的当属席凉祥,据说是个百年老店了。
他们家的凉粉种类多到让人眼花缭乱。
黄凉粉、白凉粉、米凉粉、豌豆凉粉……
我点了一道旋子凉粉,它是用工具将整块白凉粉切成细丝,形状类似面条。
调味是关键。
酱油、醋、红油、花椒面、蒜水、葱花,以及特别关键的油酥豆豉。
搅拌均匀后,每一条凉粉都裹上了调料,口感细腻,酸中带辣非常提神,豆豉的浓香特别明显,吃完嘴里还留有一点点甜意。
夏天来一碗,那真是从头爽到脚。
比很多地方只靠红油提味的凉粉,味道要复杂和高级太多。
六、脆皮锅盔:能夹万物的碳水快乐
四川省内各地皆可寻觅到锅盔,然绵阳所产锅盔,尤以酥脆之皮最为出众,堪称一绝。
刚出炉的锅盔,烤得两面金黄,中间空心,外壳脆得像饼干。
老板会借助小刀在旁边切开一个缝隙,你可以依据个人口味往里面放置食材。
可以夹凉粉,可以夹卤肉,可以夹拌三丝。
我最爱的是夹卤肥肠。
把冒着热气的卤肥肠剁碎,塞进酥脆的锅盔里,再浇上一勺卤汁。
你咬一口试试。
锅盔口感酥脆,肥肠质地软糯,卤汁味道咸香,碳水化合物与脂肪带来的愉悦感,此刻达到了极点。
这种满足感,是成都那些甜口的红糖锅盔给不了的。
七、开元米粉:另一种风格的米粉霸主
你以为绵阳米粉就一种风格吗?
错了。
假设我清晨光顾的那家店属于老派地方风味,那么开元米粉则体现出更为规范化的加盟特征。
但你别以为连锁就不好吃。
开元米粉的特点是汤底更浓郁,浇头给得更足。
我试了他们家的笋子牛肉米粉。
大片的牛肉,厚实的笋子,铺满了整个碗面。
汤头是那种很醇厚的牛骨汤,喝一口嘴唇都会被粘住的感觉。
米粉吸收了汤汁的精华,每一口都滋味十足。
缺少了路边店铺的热闹氛围,不过更加可靠而且食材充足,对于初次到绵阳的朋友,这是一个稳妥的挑选。
八、罐罐汤:小火慢炖的温暖慰藉
在绵阳的夜晚,若不想品尝火锅串串,我极力向你推荐去品尝一碗罐罐汤。
仅需一个微小的陶制容器,盛入各式食材,诸如猪肋排、禽肉与野生菌类,置于灶台之上,逐个轮流地缓缓炖煮。
因为容器小,火力集中,所以汤的味道特别浓缩。
我点了一罐排骨海带汤。
端上来的时候,小罐子还在咕嘟咕嘟冒着热气。
汤色清亮,排骨炖得用筷子一碰就脱骨,海带也软烂入味。
尝一口汤,它的鲜美,并非添加剂营造的,而是食材在持续熬制过程中自然散发出来的原汁原味。
在微凉的夜晚,这样一碗热汤下肚,整个人都暖和了。
九、油茶:咸香滚烫的早餐糊糊
绵阳的油茶,和北方的油茶完全是两码事。
它更像是一种咸味的米糊。
将大米碾成粉末,再用水调制成液体,随后加热使其变成浓稠状,接着放入馓子、大头菜、花生、葱花等配料。
吃的时候,再淋上一勺红油。
我是在一个菜市场门口的早餐摊上吃到的。
一大碗,热气腾腾。
用工具轻轻翻动,米浆的醇厚、面丝的酥脆、配菜的咸鲜、干果的浓郁,交织融合,滋味格外独特。
又顶饱又好吃,是完全不同于豆浆油条的另一种早餐体验。
十、甩饼:印度飞饼的本土化改造
这个小吃,名字就很霸气。
其实就是改良版的印度飞饼。
师傅先把面团在手心反复搓揉、拍打,再甩成一张薄薄的饼,接着在铁板上烤熟。
可以加各种馅料,甜的咸的都有。
我选了最经典的香蕉鸡蛋味。
烤制完成的薄饼外层香酥,里面绵软,里面包含着甘甜的香蕉和细腻的鸡蛋,吃上一口,感觉非常愉悦。
这种街头小吃,价格便宜,味道又好,特别适合边走边吃。
书写至此,我似乎又捕捉到了绵阳街巷里那种交织着米线、红油以及猪肠的味道了。
此地的饮食,不见太多浮夸的吆喝,也缺少许多时髦铺子的花招。
它们隐匿于那些毫不起眼的街巷角落,隐匿于本地人朝夕相处的饮食之中,洋溢着浓浓的人际温暖和日常生活气息。
它们是实在的,是醇厚的,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味道。
倘若对成都的麻辣锅子感到乏味,对山城的特色面食失去兴趣,不妨选个休假日,前往绵阳走一遭。
这座被严重低估的美食江湖,绝对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惊喜。
最后,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在你生长的地方,是否存在一些外界并不了解,但你们认为是最为绝妙的佳肴呢?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提醒: 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娱乐之家人才站上看到的! | |
发布者所在地区(仅供参考):,IP:10.3.143.65 |
去趟绵阳惊觉当地人超会吃,这10样小吃竟秒杀成都重庆
说真的,每次跟朋友聊起四川美食,话题总是绕不开成都和重庆。
火锅、串串、小面,这些称谓似乎已经牢牢刻在了四川佳肴的版图上。
上月偶然在绵阳逗留数日,我才恍然察觉,原来我们全都理解错了!
要论吃得刁,吃得精,绵阳人那才是深藏不露的绝顶高手。
这个城市,从外表看是现代化都市,生活相当舒适,实际上却是一个深受米粉、肥肠、锅盔以及各式奇特食物浸润的市井。
在绵阳的那段日子,我仿佛成了误入米仓的田鼠,时时刻刻都在啃咬东西,从清晨到黄昏,嘴巴几乎没有停歇过。
今日将此番“增重之行”的妙品取出,这十种绵阳土著珍藏的佳肴,单是随便拿出一种,便足以令成都重庆的同类点心相形见绌。
不信?你往下看。
一、绵阳米粉:唤醒灵魂的清晨交响曲
到绵阳不吃米粉,约等于白来。
到了绵yang这个地方,随便找一位当地居民进行询问,他们都会给出同样的回答。
但是我想表达的是,绵阳米粉,品尝的并非只是一份粉食,而是当地居民的一种生活习俗。
天色刚亮,凌晨四五点钟,那些外表普通的米粉铺子前已经显现出一些活动迹象。
我寻的那家铺子,名叫“高水杨米粉”,传说是本地食客的心头好。店面窄小得可怜,几案子就设在路边,可那锅彻夜炖煮的肉汤香气,竟能飘过马路,把人勾得心神荡漾。
这里的米粉分红汤、清汤和对浇。
我必须告诉你,一定要尝试对浇!
一部分是炖得酥烂的牛块,另一部分是清脆的竹笋或海菜,浓郁的红油与清淡的鲜汤在同一个容器里交融,堪称舌尖的享受。
粉末极为细腻,极易吸附汤汁,吸溜一口,灼热的汤汁、绵软的米粉、酥烂的牛肉交融在一起,那种劲道十足的感觉,立刻让你从昏昏欲睡中清醒过来。
成都的麻辣面,重庆的酸辣粉,相比之下,确实,差了些许那种震撼心灵的市井味道。
二、江油肥肠:肥肠爱好者的终极梦想
江油由绵阳代为管理,不过江油肥肠的声誉,早已传遍全川。
在绵阳市区,好吃的肥肠馆子也遍地都是。
我吃的那个地方位于一个老旧小区的底层,没有任何像样的标识,只有一块红色的布条,上面印着“江油肥肠”四个字。
老板是个不苟言笑的大叔,但手上的活儿是真地道。
他家的猪肠采用了先腌制再烧烤的烹饪方式,清洗得极为彻底,完全没有腥臊气味。
这道菜是餐厅的看家菜,上来时是一整盘,色泽红润,光洁油亮,盘中还伴着炖得酥烂的芸豆。
你拿起一片,表面略带嚼劲,里面却软嫩如豆腐,稍用牙齿一咬便化在口中,那混合了多种香料的浓郁气息和油脂的醇厚滋味立刻充满口腔,再配上一碗白米饭,我跟你说,我独自一人可以吃下整整三碗。
成都的油面,主要品尝的是香辣之味,肠段只是辅助成分。不过在此地,肠段才是毋庸置疑的中心,那股纯粹的、经过用心制作的原始风味,着实令人着迷。
三、冷沾沾:极具仪式感的市井小吃
这个东西,我第一次听名字的时候,完全不知道是啥。
等我坐到摊子前,才明白过来。
就是将多种蔬菜,诸如土豆片、藕片、海带、豆皮,用细长的竹签一一穿好,然后排列在一个大型的竹制容器中,供人自由挑选所需。
重点在于那个“沾沾”。
每张桌子上都放着一个装满红油调料的大碗,里面掺杂着碎花生、芝麻、葱花和蒜蓉,气味非常浓郁。
那个摊位就在马家巷旁边,是一位阿姨开设的,客流量非常大,经常需要等候才能购买。
取许多串好的食材,浸入调味液中,使其表面均匀沾上酱汁,再将其放入口中。
新鲜的蔬菜搭配上味道浓郁的调料,味道变化很多样。特别之处在于,它一点也不腻,怎么吃都不会觉得有负担。
这种吃法,油润感没有成都的钵钵鸡那么重,风味却比重庆的麻辣烫更清新,选择也更为随心所欲。
四、梓潼酥饼:一口掉渣的香甜记忆
梓潼也是绵阳下面的一个县。
这个酥饼,名气没有米粉和肥肠那么大,但绝对是隐藏的王者。
我在路边一个糕点铺子买的,铺子很老旧,看起来开了不少年头。
酥饼是手工做的,有很多层,薄如蝉翼。
有咸口的,也有甜口的。我买的是椒盐味的。
拿在手上热乎乎的,轻轻一掰,酥皮就簌簌地往下掉。
用力啃下一口,外壳的酥松与中心的味道融合,口中充满麦香烘烤的气息,还有芝麻散发出的馥郁芬芳。
它的甜度并不像许多糕点那样过于浓烈,而是散发出一种恰到好处的芬芳,让人吃完一个后忍不住想要继续品尝。
这种朴实无华的手工点心,现在真的越来越少了。
五、席凉粉:一碗凉粉里的百年传承
绵阳人吃凉粉,也吃出了花。
最有名的当属席凉祥,据说是个百年老店了。
他们家的凉粉种类多到让人眼花缭乱。
黄凉粉、白凉粉、米凉粉、豌豆凉粉……
我点了一道旋子凉粉,它是用工具将整块白凉粉切成细丝,形状类似面条。
调味是关键。
酱油、醋、红油、花椒面、蒜水、葱花,以及特别关键的油酥豆豉。
搅拌均匀后,每一条凉粉都裹上了调料,口感细腻,酸中带辣非常提神,豆豉的浓香特别明显,吃完嘴里还留有一点点甜意。
夏天来一碗,那真是从头爽到脚。
比很多地方只靠红油提味的凉粉,味道要复杂和高级太多。
六、脆皮锅盔:能夹万物的碳水快乐
四川省内各地皆可寻觅到锅盔,然绵阳所产锅盔,尤以酥脆之皮最为出众,堪称一绝。
刚出炉的锅盔,烤得两面金黄,中间空心,外壳脆得像饼干。
老板会借助小刀在旁边切开一个缝隙,你可以依据个人口味往里面放置食材。
可以夹凉粉,可以夹卤肉,可以夹拌三丝。
我最爱的是夹卤肥肠。
把冒着热气的卤肥肠剁碎,塞进酥脆的锅盔里,再浇上一勺卤汁。
你咬一口试试。
锅盔口感酥脆,肥肠质地软糯,卤汁味道咸香,碳水化合物与脂肪带来的愉悦感,此刻达到了极点。
这种满足感,是成都那些甜口的红糖锅盔给不了的。
七、开元米粉:另一种风格的米粉霸主
你以为绵阳米粉就一种风格吗?
错了。
假设我清晨光顾的那家店属于老派地方风味,那么开元米粉则体现出更为规范化的加盟特征。
但你别以为连锁就不好吃。
开元米粉的特点是汤底更浓郁,浇头给得更足。
我试了他们家的笋子牛肉米粉。
大片的牛肉,厚实的笋子,铺满了整个碗面。
汤头是那种很醇厚的牛骨汤,喝一口嘴唇都会被粘住的感觉。
米粉吸收了汤汁的精华,每一口都滋味十足。
缺少了路边店铺的热闹氛围,不过更加可靠而且食材充足,对于初次到绵阳的朋友,这是一个稳妥的挑选。
八、罐罐汤:小火慢炖的温暖慰藉
在绵阳的夜晚,若不想品尝火锅串串,我极力向你推荐去品尝一碗罐罐汤。
仅需一个微小的陶制容器,盛入各式食材,诸如猪肋排、禽肉与野生菌类,置于灶台之上,逐个轮流地缓缓炖煮。
因为容器小,火力集中,所以汤的味道特别浓缩。
我点了一罐排骨海带汤。
端上来的时候,小罐子还在咕嘟咕嘟冒着热气。
汤色清亮,排骨炖得用筷子一碰就脱骨,海带也软烂入味。
尝一口汤,它的鲜美,并非添加剂营造的,而是食材在持续熬制过程中自然散发出来的原汁原味。
在微凉的夜晚,这样一碗热汤下肚,整个人都暖和了。
九、油茶:咸香滚烫的早餐糊糊
绵阳的油茶,和北方的油茶完全是两码事。
它更像是一种咸味的米糊。
将大米碾成粉末,再用水调制成液体,随后加热使其变成浓稠状,接着放入馓子、大头菜、花生、葱花等配料。
吃的时候,再淋上一勺红油。
我是在一个菜市场门口的早餐摊上吃到的。
一大碗,热气腾腾。
用工具轻轻翻动,米浆的醇厚、面丝的酥脆、配菜的咸鲜、干果的浓郁,交织融合,滋味格外独特。
又顶饱又好吃,是完全不同于豆浆油条的另一种早餐体验。
十、甩饼:印度飞饼的本土化改造
这个小吃,名字就很霸气。
其实就是改良版的印度飞饼。
师傅先把面团在手心反复搓揉、拍打,再甩成一张薄薄的饼,接着在铁板上烤熟。
可以加各种馅料,甜的咸的都有。
我选了最经典的香蕉鸡蛋味。
烤制完成的薄饼外层香酥,里面绵软,里面包含着甘甜的香蕉和细腻的鸡蛋,吃上一口,感觉非常愉悦。
这种街头小吃,价格便宜,味道又好,特别适合边走边吃。
书写至此,我似乎又捕捉到了绵阳街巷里那种交织着米线、红油以及猪肠的味道了。
此地的饮食,不见太多浮夸的吆喝,也缺少许多时髦铺子的花招。
它们隐匿于那些毫不起眼的街巷角落,隐匿于本地人朝夕相处的饮食之中,洋溢着浓浓的人际温暖和日常生活气息。
它们是实在的,是醇厚的,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味道。
倘若对成都的麻辣锅子感到乏味,对山城的特色面食失去兴趣,不妨选个休假日,前往绵阳走一遭。
这座被严重低估的美食江湖,绝对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惊喜。
最后,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在你生长的地方,是否存在一些外界并不了解,但你们认为是最为绝妙的佳肴呢?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发现更多资讯 >>
友情链接:
娱乐之家资讯网